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附子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临床上随证变通,用于治疗脾肾阳虚、风寒外束的痹证,尿毒症所致的水肿及重度心衰所致水肿。3证均属脾肾阳虚、水湿泛滥。此方药味虽少,但配伍巧妙,临床只要辨证准确,,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所致的一种内分泌疾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神疲乏力、四肢不温、记忆力衰退、黏液性水肿、思维迟钝、行动缓慢、心率慢等症状。甲减症在中医研究中属“虚劳”、“虚损”范畴。该症的基本病机多因肾阳虚或脾阳虚、心阳虚所致。病位多出于肾、脾、心、肝四脏。甲减中医辨证多见于阴阳两虚证、心肾阳虚证、脾肾阳虚证、痰湿瘀结证,临床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 慢性肾炎属祖国医学水肿证“阴水”范畴,由脾肾阳虚,水湿停留日久不愈所致.我们通过50例慢性肾炎患者的辨证施治和护理体会到,本病以脾肾阳虚、肝肾阴虚为主;脏腑气血虚弱、正虚邪实、病易反复为本病特点.临床上应紧紧围绕阴阳两虚  相似文献   

4.
水肿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不少疾患皆可发生。对于其形成的病因,祖国医学多认为肺、脾、肾三脏生理功能失调所致。笔者在临床上对于脾肾阳虚水肿,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收效尚感满意。病理机转脾不制水:人身之水,受制于脾。脾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脾健土旺,则水液自行运  相似文献   

5.
“五更泻”并非皆属脾肾阳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更泻”多属脾肾阳虚,后阴不固所致。治疗多遵温肾固泻之法,以“四神丸”、“真人养脏汤”为代表方。但是,临床也常常会遇一些特殊情况,其病位并不在于脾肾,而涉及于心、肝、肺等脏,病性亦并非虚或寒,而为实或热或虚实错杂等。所以,临证且不可拘泥脾肾阳虚一说,必须审证求因,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6.
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高血压肾病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属中医“水肿”“癃闭”等范畴。中医认为“肾主水”“肾主开阖”,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肾主水失司、开阖失常所致,高血压肾病中医临床证型很多,最常见有肾阴亏损、肾阳虚衰、瘀血内阻三个证型。现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规律。方法:选择慢性肾炎患者166例,采用SPSS 15.0建立数据库,运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本证以脾肾阳虚最为多见,其次是肾气虚兼有肺脾两虚证,而肝肾阴虚证在临床上相对少见;标证以湿热证最为多见,其次是血瘀证,而单纯属水湿者并不多见,说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多属虚实夹杂,脾肾阳虚为本虚,而湿、热、瘀是最主要的标邪。结论:慢性肾炎的不同证候在临床分布上存在差异;中医本证以脾肾阳虚证为多,标证以湿热证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功能减退水肿(简称甲减水肿)属中医学水肿病范畴。临床上以脾肾阳虚为多见,病机多为脾肾阳虚,水湿泛滥。中医学认为,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能化气行水。肾阳虚衰则水不化气,停聚于内,泛溢成肿。中医治疗甲减水肿的治则温阳健脾。真武汤,具有温阳利水,健脾祛湿的功效,针对甲减水肿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加味胃关煎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加味胃关煎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呼吸科及ICU近一年来住院患者中36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脾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18例予以加味胃关煎治疗,对照组予以甲硝唑、金双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胃关煎治疗脾肾阳虚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相关指标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HLD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其中湿热内蕴证44例,痰瘀互结证34例,肝肾阴虚证10例,脾肾阳虚证12例。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检查结果。结果 脾肾阳虚证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均明显低于湿热内蕴证、痰瘀互结证和肝肾阴虚证(P <0.05);脾肾阳虚证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明显长于湿热内蕴证、痰瘀互结证和肝肾阴虚证,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湿热内蕴证、痰瘀互结证和肝肾阴虚证(P <0.05);痰瘀互结证、脾肾阳虚证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明显高于湿热内蕴证、肝肾阴虚证,痰瘀互结证、脾肾阳虚证的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湿热内蕴证、肝肾阴虚证,与痰瘀互结证比较,脾肾阳虚证的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总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P <0.05)。结论 HLD患者的中医证型与肝功能、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有关,上述检查...  相似文献   

11.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脾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脾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为脾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随机入选的1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脾肾阳虚型和非脾肾阳虚型(包括气虚血瘀、气阴两虚、心脾两虚)2组,测定NT-proBNP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脾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非脾肾阳虚型组患者(P<0.01),并且LVEF在2组之间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即脾肾阳虚组明显低于非脾肾阳虚型组(P<0.05)。结论脾肾阳虚型心力衰竭患者是临床的高危患者,NT-proBNP可以作为评价脾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客观性指标,并具有临床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肝纤维化指标及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显像仪测定147例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流速、脾静脉血流流速,并检测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球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蛋白、Ⅳ型胶原等相关指标.结果:不同证型(湿热内蕴、肝气郁结、脾虚湿盛、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及血瘀证)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内径无显著性差异;患者门静脉流速、流量,血瘀证与湿热内蕴证比较P<0.05;脾静脉内径,湿热内蕴证与肝肾阴虚证、血瘀证比较P<0.05,与脾肾阳虚证比较P<0.01;脾静脉流速,血瘀证、脾肾阳虚证与湿热内蕴证、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脾静脉流量湿热内蕴证与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证比较P<0.01;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与Ⅲ型前胶原,肝肾阴虚证与湿热内蕴证比较P<0.05.在Child-Pugh分级中,C级脾肾阳虚证发生率最高,A级肝气郁结证发生率最高.结论: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证证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湿热内蕴证和肝气郁结证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采用四神丸汤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患者122例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四神丸汤剂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患者四神丸汤剂辅助治疗,可以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使疗效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中医证型与主要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慢性肾脏疾病3~4期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中医证候学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188例患者中,脾肾阳虚证86例(45.8%),阴阳两虚证42例(22.3%),脾肾气虚证26例(13.8%),脾肾气阴两虚证22例(11.7%),肝肾阴虚证12例(6.4%)。兼证中湿热证32例(34.0%),血瘀证11例(11.7%),湿浊证6例(6.3%),水气证3例(3.2%),风动证1例(1.1%),无兼证42例(44.7%)。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肾阴虚证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脾肾阳虚证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脾肾阳虚证的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各证(P<0.01)。脾肾气虚证中肥胖比例最高。病程>5年患者兼证发生率明显高于0~5年的患者(P<0.05)。结论:脾肾阳虚证是慢性肾脏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中医证型与年龄、病程、肾功能等临床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方明  艾儒棣 《美中医学》2010,7(5):39-41
重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特徵是大量蛋白尿、伴低蛋白血症而出现胸水、腹水、全身浮肿等症状,其临床表现以脾肾阳虚证较为常见。通过一例重症狼疮性肾炎的治疗,来分析其发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方剂药物,再次证实了用温补脾肾法治疗脾肾阳虚证这一类重症狼疮性肾炎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gA肾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西医临床、牛津病理的关系。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确诊的IgA肾病患者108例,根据临床症候进行传统中医辨证,收集实验室检查、肾脏病理等资料,分析中医辨证分型与牛津病理关系。结果 108例IgA肾病患者中医证型分为脾肾气虚36例(33.3%)、气阴两虚证40例(37.0%)、肝肾阴虚症25例(23.1%),脾肾阳虚证7例(6.5%)。气阴两虚、脾肾阳虚证以肉眼血尿多见,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证以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多见。脾肾气虚、气阴两虚患者Lee氏分级较轻,以Ⅲ级为主(61.1%和67.5%);肝肾阴虚分级较重,以Ⅲ~Ⅳ级为主(92.0%);脾肾阳虚Lee氏分级最重,以Ⅳ~Ⅴ级为主(100%)。辨证分型与Lee氏分级显著相关(r=0.28,P<0.01)。内皮细胞增生(E)在气阴两虚证(20.0%)、脾肾阳虚证(28.6%)所占比例高于脾肾气虚证(2.8%)、肝肾阴虚证(8.0%);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T1/T2)在脾肾阳虚证所占比例最高(100%),其次为肝肾阴虚证(64.0%),脾肾气虚证(25.0%)与气阴两虚症(30.0%)所占比例较低。脾肾阳虚证的牛津病理总积分最高为(12.57±2.51)分,其次为肝肾阴虚证(7.72±4.88)分,脾肾气虚证(4.05±3.79)分与气阴两虚证(5.08±3.91)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型与牛津病理总积分显著相关(r=0.470,P<0.01)。脾肾阳虚证出现肾小球硬化的比例显著高于气阴两虚证(P<0.05);气阴两虚证与肝肾阴虚证新月体出现的比例显著高于脾肾气虚证。结论 IgA肾病中医证型与牛津病理组织学改变及病变程度显著相关,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对预测肾脏病理改变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与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为肝炎后肝硬化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标准化研究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7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进行系统性调查,填表收集一般情况、病史、四诊信息进行辨证分型,同步检测肝功能(ALT、AST、AKP、GGT、Alb、PA、STB、CB、BA)、HA、PT、血脂(CHO、TG、HDL、LDL、Apo-A1)等现代医学检测指标等,建立信息数据库,了解该病种的证型分布特征。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方法,研究中医辨证分型与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证型分布以湿热蕴结证及肝肾阴虚证最为多见。AST在湿热蕴结组与脾肾阳虚组中较高,脾虚痰湿组中较低,且湿热蕴结组与脾虚痰湿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lb均值,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瘀血内阻证>湿热蕴结证>脾虚痰湿证>脾肾阳虚证(P<0.01),其中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湿热蕴结证、瘀血内阻证与脾肾阳虚证相比,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PT均值,脾肾阳虚证>瘀血内阻证>脾虚痰湿证>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湿热蕴结证(P<0.05),其中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与脾肾阳虚证相比,肝肾阴虚证与湿热蕴结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STB、CB均值,脾肾阳虚证>湿热蕴结证>脾虚痰湿证>瘀血内阻证>肝肾阴虚证>肝气郁结证(P<0.01),其中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脾虚痰湿证、瘀血内阻证与脾肾阳虚证相比,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瘀血内阻证与湿热蕴结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CB在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瘀血内阻证与脾肾阳虚证相比,湿热蕴结证与肝气郁结证相比,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A均值,湿热蕴结证>脾肾阳虚证>瘀血内阻证>脾虚痰湿证>肝肾阴虚证>肝气郁结证(P<0.05),两两比较中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脾虚痰湿证、瘀血内阻证与湿热蕴结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脾肾阳虚证、脾虚痰湿证患者肝脏合成功能较差,Alb、PT可作为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参考指标;胆汁酸可作为反映肝炎后肝硬化中医湿热蕴结证病机病理的一个客观指标;脾肾阳虚证与湿热蕴结证患者存在明显的胆红素代谢障碍。对处于肝炎后肝硬化疾病中期的患者,辨证分型与肝酶检测指标相结合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及判断预后;以虚证为主的肝肾阴虚证较以实证为主的湿热蕴结证其凝血功能相对较差,反映了其正虚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脾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为脾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入选的1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脾肾阳虚型90例与非脾肾阳虚型90例两组,两组分别测定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脾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组患者的NT—proBNP、hs—CRP水平与非脾肾阳虚型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NT—proBNP、hs—CRP可以作为评价脾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客观性指标,并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特发性水肿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施治、经验方及典型案例等方面总结孙老辨治特发性水肿经验,以推广名老中医经验。方法:通过对临床医案的回顾性研究,研究名老中医对特发性水肿病因病机的认识,分析其辩证施治特点,总结经验方及典型案例,从而系统整理保存名老中医经验。结果: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经验方及典型医案几方面,系统总结了孙同郊教授对特发性水肿的辨治经验。结论:孙同郊教授从肝、脾、肾三脏论治特发性水肿,总结其临床常见肝郁脾虚血瘀及脾肾阳虚两证,并通过辨证论治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成人型多囊肾(ADPKD)的中医虚证证型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315例ADPKD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红蛋白、血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等临床特征,将本虚证分为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等4种证型,分析中医虚证证型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1)各本虚证之间的年龄、收缩压、血肌酐、eGFR、血红蛋白、血尿酸、尿素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脾肾阳虚证患者年龄最大,收缩压最高,血肌酐最高,eGFR最低,这表明脾肾阳虚证患者的肾功能损害最严重。(2)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法筛选出有显著性差异的变量,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消除自变量混杂因素后,ADPKD患者中医虚证分型与年龄的大小和血肌酐、总胆固醇、尿素氮的水平高低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ADPKD患者以脾肾阳虚证的肾功能损害最严重,其中医证型与年龄分布、血肌酐、总胆固醇、尿素氮等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