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咪唑安定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头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主要的一种临床表现 ,其程度可影响病人的睡眠、情绪、血压等 ,甚至可以增加再出血的发生率。因此 ,镇痛治疗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内科保守治疗中很有价值 ,但临床上针对这一方面的治疗缺乏较好的办法。咪唑安定做为催眠、麻醉前给药或手术前给药现已广泛运用于一些无痛肠镜、无痛分娩等检查及治疗中 ,已获得较好疗效 ,且不良反应少见。我们将其用于临床SAH头痛病人的镇静、镇痛 ,并通过对比观察其镇静、镇痛的疗效 ,从而对其进行临床评价。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我院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1月神经…  相似文献   

2.
将椎管内联合穿刺(CSE)的麻醉技术用于舆腔及下肢手术,用硬膜外勺状背部打孔针9Tuohy)于L(2-2)或L(3-4)间隙穿刺,细针入蛛风膜下腔,注入脊麻药并留置硬膜外导管备用。根据手术要求及脊麻平面决定是否硬膜外腔给药及剂量,经34例观察,我们认为CSE麻醉技术综合了硬膜外及蛛网膜下腔麻醉两者的优点,避免了各自的某些缺点,不失为一种较好的临床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将74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产妇未选择镇痛分娩。观察组产妇自愿接受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镇痛分娩。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1),且第一产程比对照组短(P<0.01)。结论: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加强产程中的观察与护理可确保镇痛分娩的安全和有效。  相似文献   

4.
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采用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01年12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70例SAH患者作为治疗组应用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药;逆时间选取2001年12月以前采用传统保守治疗的65例SAH病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病人头痛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χ2=50.835),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脑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组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χ2=3.923),但采用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药并不能有效防止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亦不增加发生再出血的几率.[结论]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适合临床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椎管内硬膜外腔和蛛网膜下腔联合麻醉简称椎管内复合麻醉(CSEA)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通过各20例椎管内复合麻醉及单纯硬膜外腔麻醉(EA)在脐下手术中的对比。观察病人麻醉起效时间。用药量、毒副作用。及可靠性。结果:两组病例手术麻醉起效时间,用药量及可靠性,术中辅助用药各不相同,CSEA组明显优于EA组。结论:椎管内复合麻醉的应用在下腹部以下手术优于单纯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6.
王玉花 《现代护理》2005,11(15):1269-1270
目的 总结深静脉导管椎管置入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与护理。方法 报道了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深静脉导管椎管置入进行脑脊液置换方法,并详述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及并发症护理。结果 治愈26例,总有效率86.67%,护理效果满意。结论 深静脉导管椎管置入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独特的方法,全程护理是置管顺利进行和提高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的麻醉镇痛技术如CSEA和新的药物如罗哌卡因及脂溶性阿片类药如苏芬太尼的应用 ,使所谓“可行走的硬膜外镇痛”成为可能 ,并接近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 ,本文综述了蛛网膜下腔 硬膜外联合阻滞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头痛缓解慢、疗程长、并发症多。我科白1990年7月至1996年1月应用生理盐水与脑脊液等量置换并鞘内注药35例进行治疗观察,取得基本效果。现将脑脊液置换术并鞘内注药的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直视下蛛网膜下腔麻醉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椎管内麻醉分硬膜外、骶管及蛛网膜下腔 3种麻醉方法 ,每一种又包括单次及连续两种 ;每一种麻醉方法有自己的适应症[1 ,2 ] ;但不一定保证麻醉效果 ,有时需要辅助其他麻醉方法。下面介绍一种其他麻醉方法—直视下蛛网膜下腔麻醉 ,即在术中椎板及黄韧带打开以后直视下由麻醉医师或术者施行的一种麻醉方法。1 操作手法黄韧带打开以后 ,一手用镊子提起硬脊膜 ,一手用注射器斜刺到蛛网膜下腔即可 ,深度不超过 5 mm[3]。2 适应症1腰段椎体手术 ,如髓核摘除、椎管内肿物、椎体骨折 TB。2 EA麻醉失败的腰段手术。 3各种原因造成的粘连或梗阻。3…  相似文献   

10.
鞘内吗啡镇痛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明确蛛网膜下腔吗啡镇痛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方法:选择经腹腔子宫切除、剖宫产、前列腺切除,ASA1-3级,无严重器质性病变的病人793例,其中采用蛛网膜下腔吗啡镇痛383例:吗啡0.5m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0.5mL,腰麻病人伴以0.5%布比卡因2~2.5mL一起注入蛛网膜下腔。硬膜外吗啡镇痛组410例:首剂量吗啡1.5mg,维持量吗啡80~100μg/h。观察瘙痒、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例数。结果:两组镇痛效果良好。蛛网膜下腔吗啡镇痛组瘙痒、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例数分别为286、211、8例;硬膜外吗啡镇痛组瘙痒、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分别为139、131、3例,P<0.05。蛛网膜下腔吗啡镇痛组副作用发生率高于硬膜外吗啡镇痛组。结论:蛛网膜下腔吗啡不适用于术后镇痛,但可用于晚期癌痛治疗。  相似文献   

11.
蝎毒镇痛组分对受损神经修复与再生过程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蝎毒中镇痛活性较强的组分蝎毒素-A,对神经痛动物模型受损的神经组织学和功能恢复过程的影响。方法:首先制作大鼠坐骨神经痛动物模型,并在动物模型蛛网膜下腔内埋管,连续14d向大鼠鞘内分别微量注射蝎毒-A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电镜下观察药物对动物模型的受损神经修复与再生过程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蛛网膜下腔内注射20mg/L蝎毒-A5μL,能显著抑制受损神经变性的发展速度,使其超微结构显著改善。结论:蛛网膜下腔内注射微量蝎毒-A,能促进大鼠受损周围神经的修复与再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产妇分3组,一组采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镇痛(CSEA组),一组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镇痛(PCEA组),另一组未做分娩镇痛作为对照组,观察3组的分娩镇痛效果.结果 CSEA组和PCEA组在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和新生儿评分等方面均较对照组优.CSEA组镇痛优于PCEA组.结论 CSEA组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注射新斯的明对二例癌症患者的镇痛作用已知全身应用胆碱能激动剂或抗胆碱酯酶药物能降低动物和人对痛的反应。静脉给人抗胆碱酯酶药毒扁豆碱有镇痛作用(持续时间很短),并且能对抗吗啡引起的呼吸抑制和镇静。动物实验中,全身给长效抗胆碱酯酶药物新斯的明,...  相似文献   

14.
腰、腿痛为主诉的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者按 :此文报告 5例以腰腿痛为主诉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足以说明疼痛门诊工作的复杂性 ,切勿轻视以腰腿痛为主诉的病例诊断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此文作者主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椎管内注射地塞米松 ,以消除蛛网膜下腔炎症 ,减少蛛网膜下腔粘连。而张刚报道 (见第 2 0 8页 )“地塞米松误入蛛网膜下腔致长时间腰麻和尿失禁” ,则主张慎防地塞米松误入蛛网膜下腔 ,甚至硬膜外阻滞也应慎用地塞米松 ,二种不同观点 ,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欢迎读者结合自己的临床实际 ,来信介绍此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应用于急诊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需行急诊剖宫产手术的足月妊娠妇女,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应用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联合麻醉,Ⅱ组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间的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诱导时间、局麻药用量、血流动力学影响、术后镇痛效果等。结果麻醉操作时间Ⅰ组比Ⅱ组略长,麻醉诱导时间Ⅰ组比Ⅱ组明显减少,局麻药用量Ⅰ组比Ⅱ组少,血流动力学、术后镇痛效果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于急诊剖宫产手术起效快,麻醉效果好,是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病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病理改变。方法:24只新西兰家兔被随机分为单纯注血组和人工脑液注入对照组,并通过“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观察基底动脉的超微变化。结果:枕大池二次注血法的局部脑组织结构变化不大,但慢性脑血管痛挛期的脑血管壁的病理改变则是明显的,且主要集中于内细胞层。结论:SAH后晚期血管呈明显结构改变,及早防治血管痛挛是阻止血管发生结构性改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注射乙醇治疗癌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 -硬联合椎管内注射乙醇治疗恶性癌痛的相关问题。【方法】患者侧卧位硬膜外穿刺成功后 ,先蛛网膜下腔注乙醇达一定平面 ,拔出腰穿针置入硬膜外管 ,再于硬膜外腔注同一药物 ,保留硬膜外管 7~ 10d ,以便必要时行第 2次甚至第 3次重复注药 ,直到无痛为止。【结果】本组病人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 ,用药后 83.3%的病人疼痛完全消失 ,13.3%的疼痛明显减轻 ;1例 (占 3.4 % )因用药量过少 (蛛网膜下腔 0 .2ml,硬外腔 3ml) ,疼痛虽减轻 ,但仍需阿片类药物杜冷丁 5 0 0~ 6 0 0mg/d ,较给药前用量减少 1/ 2。【结论】乙醇使脊神经根脱水破坏 ,失去传导能力 ,起到镇痛效果。可用最小的剂量达到最大的阻滞效果 ,而呼吸循环基本保持原有水平 ,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总结3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镇静镇痛治疗的护理.将37例符合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标准的患者于发病24~48 h内使用镇静镇痛治疗,患者稳定了生命体征,有效缓解了剧烈头痛,减轻了痛苦,减少了再出血机率,缩短了住ICU时间.认为治疗期间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观察镇静镇痛的效果(实施每日唤醒试验),做好呼吸道管理、心理护理是治疗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凡脑底部或脑表面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的,临床上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因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经脑实质再流入蛛网膜下腔的,称为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因颅脑外伤所引起的,常称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归属于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范畴。我科自2001年5月~2003年11月采用腰椎穿刺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置换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其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与硬膜外腔注射吗啡用于剖腹产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30例ASAⅠ~Ⅱ级剖腹产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5例,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腰麻用药为0.5%布比卡因7.5mg。A组于腰麻药液中加入0.2mg吗啡,B组则于硬膜外腔注射2mg吗啡。术后采用视觉模拟法(VAS)行镇痛评分,观察镇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术后应用哌替啶的人数也明显少于B组(P<0.01),但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却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持续时间长,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却高于硬膜外吗啡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