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25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现状调查,数据分析用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10例(42.9%)脑卒中患者有抑郁表现;X2检验表明,负性生活事件,抑郁病史、生活依赖、病变位于前部、多并发症与卒中后抑郁症发病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负性生活事件、抑郁病史、生活依赖、病变位于前部、多并发症成为PSD的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是神经生理、社会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高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抑郁症是脑卒中后常伴发的心理疾病.国外报道,卒中后抑郁总发生率为20%~79%,但多在40%~50%[1,2],国内报道发生率为34.2%[3].为了解脑卒中后伴发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以便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对我院2002-06~2002-09脑卒中后精神抑郁患者护理干预治疗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8例,女78例,年龄40~83岁。均经颅脑CT确诊,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其中缺血性卒中58例,出血性卒中68例。1.2测评量表在入院第24小时及出院时应用Hamilton抑郁量表进行调查,病程>2周,除外意识障碍或明显失语、失认等症状不能配合调查者,均为调查对象,患者独立完成问卷,肢体瘫痪者由作者协助记录,然后将入院及出院结果作自身对照比较。1.3护理干预1.3.1心理与疾病关系的知识宣教入院后尽快了解患者病情,以高度的… 相似文献
5.
6.
应用老年抑郁量表和自行设计问卷对11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调查表109份,抑郁发病率为25.7%(28/109),其中担心生活不能自理者占92%,担心增加子女负担者占85%,担心医疗费用者占49%,担心疾病复发者占44%,说明适时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是提高患者心理应激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108例首次发生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抗抑郁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DM)进行抑郁程度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经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HAMD和NIHSS评分较对照组有改善(P<0.05).结论 心理行为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状及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分析应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综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药物及辅助治疗,在此基础上将患者分为HBO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通过抑郁评定(HAMD)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CSS),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及CSS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HBO组比对照组在HAMD及CSS评分下降更明显,提示高压氧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情感及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较明显的作用,尤其是对情感的恢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护理方法,减少抑郁的发生。方法收集2009-08-2010-08 7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6例脑中风后抑郁患者中,经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脑中风后抑郁患者的病情,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中风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96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帕罗西汀20mg/d晨服;治疗组同时采用心理治疗.治疗前后8周末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定其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的HAMD、C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抑郁总有效率、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均为9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和79.2%(P<0.01).[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有良好的抗抑郁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早期癫痫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03/2008-03收治脑卒中患者439例并发卒中后早期癫痫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脑卒中后早期癫痫共发生36例,总发病率为8.2%;全面性发作23例,占63.9%;发生在脑叶者34例,占94.4%;死亡9例,病死率25%。结论:脑卒中后早期癫痫发作与脑卒中的性质、部位密切相关,其预后较差,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指脑卒中发生以后,以情绪低落、自责自罪、兴趣减退为主的病症。其发生率多在40%~50%,与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脑卒中后病程、患者的个性、社会、家庭等有关。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治疗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电惊厥治疗。目前研究认为,积极治疗对脑卒中预后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卒中后抑郁规范化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 ion,PSD)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国外文献[1]报道发生率多在40%~60%,它不仅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康复,并且增加了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2,3]。本文通过对我院神经科医生PSD的漏诊率及患者治疗依从性调查分析,试图规范PSD诊疗,降低脑卒中患者致残率及死亡率提供帮助。1对象和方法1.1入组标准我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病例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脑CT或M R I检查证实。且符合以下条件:(1)首次卒中;(2)神志清楚,能配合检查,无明显听力、语言障碍;(3)既往无抑郁等精神障碍病史;(4)发病时间<1个月;(5)签患者知情同意书,愿配合诊疗。1.2对象第一阶段入组79例,3个月随访时,1例失访,1例死亡,1例脑血管病复发,76例完成最后评估。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病14例,缺血性脑血管62例;第二阶段入组84例,3个月随访时,2例死亡,1例失访,2例脑血管病复发,79例完成最后评估,出血性脑血管病1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63例。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患者入组时使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调查并分析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情况和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并自制相关情况调查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统计分析抑郁发生和年龄、性别和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82例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者84例,发病率为46.2%,发生与年龄的关系不大,而与性别、长期疾病困扰等多种因素相关。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率较高而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社区心理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59.42%。尤其在脑卒中患者返回社区后颇为多见。PSD不仅使脑卒中患者康复延长,而且降低生活质量,增加了病死率,同时为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为改善脑卒中抑郁状态,笔者自2009—01—2009—06对32例出院返回社区的PSD患者应用社心理护理干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社区心理干预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干预对发病后3个月时的运动功能及3年内再发性脑卒中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00-01/2004-08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180例诊断为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基础治疗相同,疗程1个月。而治疗组在确诊为脑卒中后抑郁的同时给予抗抑郁治疗:氟西汀20mg/d,连续服用3个月。结束后两组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程度。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为6.4±6.2,治疗前为18.5±6.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组为10.4±8.5;对照组为22.6±8.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年内再发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治疗组为7%,对照组为3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干预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的积分,减少3年内再发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科脑卒中患者127例,采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将其中出现不同程度抑郁症状的患者127例随机分成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介入心理干预治疗6周.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HAMD,SDS测评.结果 治疗6周后,治疗组的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干预能使PSD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活动,从而能够提高其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克服消极的情绪,使大脑皮质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进而运动神经元能充分募集肌纤维,使得神经调节功能和肌力发挥达到最佳水平,促进运动功能的康复,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改善PSD患者的抑郁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