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门静脉3D DCE MRA成像的价值与常规门静脉造影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与常规门静脉造影对照,评价门静脉三维动态态增磁共振血管成像(3-dimensionaldynamiccontrastenhanedMRA,3DDCEMRA)显示门静脉开放性及侧支循环的能力。材料与方法:共有20例患者做了门静脉DDCEMRA成像,分析门静脉3DDCEMRA上门脉主干,肝内门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肺动脉血管成像 (3DDCEMRPA)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价值及限度。方法 :先行MR平扫 ,然后应用快速梯度回波 (FFE)序列对 3 8例怀疑肺栓塞的患者进行 3DDCEMRPA扫描。参数为TR 9ms ,TE 3ms ,矩阵 2 5 6× 12 8,翻转角 2 0° ,对比剂Gd DTPA 0 .2mmol/kg快速注射。结果 :被确诊为肺栓塞的 3 0例患者 ,共发现栓塞 43处 ,其中 3例伴有肺动脉高压。肺栓塞的 3DDCEMRPA的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 (中心型、部分型、附壁型 )和肺动脉截断 (杵状、平直、锥形及鼠尾状截断 ) ;间接征象为栓塞所属肺野出现梗死灶 ,近心侧肺动脉增粗等肺动脉高压征象及少量胸腔积液。结论 :3DDCEMRPA对中心、叶和段的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较大 ,但它对段以下动脉栓子的显示尚有一定限度 ;3DDCEMRPA还是鉴别急性肺动脉高压 (肺栓塞引起 )和慢性肺动脉高压的一个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3D DCE MRA在诊断Budd-Chiari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三维对比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在诊断Budd-Chiari综合征(BCS)中的价值。方法8例BCS术前接受了常规MRI和3D DCE MRA检查,着重于回顾性分析其3D DCE MRA表现。结果8例3D DCE MRA检查显示下腔静脉阻塞3例,下腔静脉和肝静脉阻塞5例。下腔静脉阻塞部位在肝段5例、膈段1例及膈上段2例,阻塞表现形式包括膜性1例及节段性7例。伴有肝静脉阻塞的5例中肝静脉开口处阻塞3例,肝静脉分支阻塞2例。8例中有5例显示肝内侧枝循环,包括肝包膜下静脉侧枝循环、叶间静脉侧枝循环及肝内未定型侧枝循环。8例均显示肝外侧枝循环,包括深层静脉侧枝循环、中层静脉侧枝循环、浅层静脉侧枝循环及门静脉侧枝循环。8例BCS的其他征象包括肝实质信号异常、肝脏形态改变、下腔静脉内血栓形成、脾大、腹水及胸水。结论3D DCE MRA在诊断BCS中具有很高的价值,是诊断和治疗前后全面评价BCS的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4.
三维DCE MRA在门静脉和肝脏静脉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目的探讨门静脉和肝脏静脉系统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分成像(3DDCEMRM)检查的最佳技术,评价3DDCEMRA在该系统中的使用价值。方法门静脉和肝脏静脉系统行3DDCEMRA108次,二维(2D)DCEMRA10次。比较两种力法显示门静脉右支的能力,不同层厚对3DDCEMRA显示门静脉右支的影响,并对门静脉、肝静脉和下腔静脉在3DDCEMRA的显示情况以及各种病变的3DDCEMRA表现一分析。结果3DDCEMRA显示门静脉右支级数优于2DDCEMRA(P<0.05),且层厚越薄,显示分支越细(p<0.01)。3DDCEMRA能较好地显示门脉主干(显示率93%)、左右分支(88%.97%)、肝静脉(81%)和腔静脉(83%),并能显示多种疾病。结论3DDCEMRA能较好地同时显示门静脉、肝静脉和下腔静脉,在门静脉和肝脏静脉系统多种疾病的显示和诊断方面具有较高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3D DCE MRA肾静脉成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行肾静脉成像及其诊断肾静脉病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肾静脉病变、解剖变异患者29例,常规腹部MR扫描(包括横断面T1WI、T2WI,冠状面T2WI),三维容积超快速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序列(Propeller LAVA)行冠状面血管成像,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强度投影(MIP)进行肾静脉重建。结果:肾癌肾静脉瘤栓5例,表现为条状或结节状充盈缺损;门静脉高压肾静脉侧支循环10例:与脾静脉交通7例,与胃底曲张静脉团交通1例,门脉高压脾-肾静脉交通并左侧性腺静脉曲张2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2例,其中1例与腰静脉丛交通;性腺静脉曲张14例,右侧2例,左侧13例,其中肝癌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并双侧性腺静脉扩张1例,曲张的性腺静脉与左肾内静脉分支相连2例;解剖变异1例。结论:3DDCEMRA能清楚显示肾静脉及其病变,能为肾静脉相关疾病的诊断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刚  成官迅 《武警医学》2009,20(7):661-662
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新技术的发展,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3D DCE MRA)技术逐渐成为体部血管成像的主要方法[1],它可以多角度、多方位显示肝内血管的解剖关系,同时,采用血流动力学自动分析软件测量肝内血管的血流速度、直径、血流量等指标,为临床提供一个更全面更为客观的诊断信息[2,3].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RI 3D循环相位稳态采集快速成像(FIESTA)序列联合3D TOF MRA序列对三叉神经血管压迫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以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就诊的患者25例,均行3D FIESTA和3D TOF MRA。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在不知道临床症状的情况下对图像进行观察,分析2种序列中三叉神经和邻近血管的走行关系,以评价2种序列联合显示神经血管压迫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20例行手术治疗,与手术结果对照,MRI对血管压迫诊断的阳性符合率为78.9%(15/19),另4例为假阳性(21.1%,4/19);1例术前MRI诊断未见明确神经血管压迫者术中得到证实。5例术前MRI诊断无神经血管压迫的患者未行手术治疗。结论:MRI 3D FIESTA联合3D TOF MRA可清晰显示三叉神经的血管压迫情况,且与临床症状具较好相关性,可帮助临床医师进行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8.
李斌  张琳  周代全  王新  梁勇  余娜   《放射学实践》2014,(3):330-333
目的:探讨Carebolus技术在肝癌Gd—EOB-DTPAMR动态增强肝脏动脉期扫描中的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12年3月-12月行Gd—EOH_DTPA动态MR增强的72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行Carebolus技术动态扫描,B组行定时延时动脉期扫描,分析Gd—EOB-DTPA增强后患者胸主动脉下段、腹腔干信号强度、门静脉和肝癌病灶强化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的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及KruskalWallisH统计两组问的差别。结果:A、B两组Gd—EOB-DTPA增强后胸主动脉下段信号强度分别为15.5±7.8和21.3±11.3,腹腔干信号强度分别为22.5±8.2和31.0±14.0,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5,P=0.0015)。A、B两组动脉期门静脉无强化率分别为53%和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B两组动脉期肝癌病灶最优强化率分别为79%和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Carebolus技术对肝癌病灶动脉增强特点的显示明显优于常用的动脉延时扫描技术。Carebolus技术可作为常规扫描技术用于肝癌Gd-E013-DTPAMR动态增强肝脏动脉期扫描。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灌注成像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灿丽  王家平  袁曙光  闫东  郭立   《放射学实践》2010,25(5):519-521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在原发性肝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拟行临床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于临床治疗前2-3 d行MRI平扫、增强及灌注成像,然后将扫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灌注值、重建灌注图。结果:原发性肝癌为高动脉灌注、低门脉灌注;将原发性肝癌病灶中心与边缘相比,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中心的HAP、HPI高于边缘,PVP低于边缘;病灶中心与边缘的全肝灌注量(TC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边缘模糊瘤灶的PVP高于边缘清晰瘤灶,边缘模糊瘤灶有更多门脉参与供血。结论:磁共振灌注成像除能提供解剖图像外,还能反映组织血流灌注情况,可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摘要】原发性肝癌(HCC)的发病率居于全球恶性肿瘤第5位,随着我国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发生率的增加,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亦随之不断地增加。如果能早期发现小肝癌,将大大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虽然Gd-DTPA增强磁共振(MRI)检查技术在肝癌诊断上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在小肝癌诊断上仍存在一些不足。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型对比剂(如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应用于肝癌的磁共振检查,为早期发现肝癌(尤其是小肝癌),进行及时治疗及提高生存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对近几年来肝癌磁共振检查的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应用及其进展做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序列动态评估原发性肝癌疗效的价值.方法:对38例行手术、介入、伽玛刀、射频等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常规MRI、动态增强及DWI序列(b=0、200、500、800 s/mm2)扫描,测量癌性灶的ADC值,术后以病理、血中甲胎蛋白量、血管造影及碘油沉积范围等指标将治疗疗效分为三组(好、中、差),进行肝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在腹部血管病变中的检查技术及临床应用。方法 搜策18例腹部血管的3DDCE—MRA检查资料,对其影像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8例3DDCE—MRA血管均显示满意,表现正常者4例,动脉硬化2例,腹主动脉瘤1例,门脉高压6例,门静脉瘤栓5例,其中2例显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结论 3DDCE—MR~无损伤,成像速度快,对腹部大血管的病变能清楚显示,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小肝癌(SHCC)的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与DSA影像表现及检出率,探讨两者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7例SHCC的MRI及DSA影像资料,并进行对比研究,67例均行MRI及DSA检查,两种检查的时间间隔为2~10d.结果:67例SHCC共86个病灶,其中富血供型病灶65个,乏血供型病灶21个,27个病灶有包膜.MRI共检出SHCC病灶76个,其中富血供型58个,乏血供型18个;DSA共检出SHCC病灶73个,其中富血供型65个,乏血供型8个;MRI+ DSA共检出SHCC病灶84个.对于富血供型SHCC病灶,DSA的检出率(100%)优于MRI(89.23%);而对于乏血供型SHCC病灶,MRI的检出率(85.71%)优于DSA(38.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SHCC总病灶数的检出率,MRI(88.37%)与DSA(84.88%)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与MRI+ DSA、DSA与MRI+-DSA检出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 DSA的检出率(97.67%)优于单一MRI或DSA检查.结论:MRI与DSA对SHCC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两者各有优缺点,两者结合有利于提高SHCC的检出率,DSA还可指导进行后续的介入治疗,对于小肝癌的早期发现及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_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血管成像(DCE-MRA)对显示肝癌供血血管的价值。方法:41例肝癌患者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并采用动脉期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技术重建肝动脉血管,增强扫描原始图像观察肿瘤部位、大小、类型,重建血管图像观察肿瘤责任血管显示情况、肝动脉有无变异起源及有无寄生血管参与肿瘤供血,并与常规 DSA 进行对照,同时观察有无肝动脉-门静脉漏的发生。结果:所有患者均清晰显示由肿瘤的解剖信息,其中巨块型21例,巨块结节型8例,多发结节型6例,弥漫型7例。32例患者显示肿瘤主要由规则血管供血,并显示血管起源、数量,并不同程度显示了肿瘤区肝动脉血管受侵犯、血管断续、肿瘤染色等征象,与 DSA 显示完全相同。DCE-MRA 显示7例患者为变异供血,并显示血管变异类型,9例巨块型和巨块结节型肝癌显示有寄生血管参与供血,3例患者动脉期轴面图像显示了肝动脉-门静脉漏。DSA 显示变异型血供8例,寄生血管参与供血21例。结论:DCE-MRA 及肝动脉重建技术能很好地显示肿瘤规则供血血管及血管变异情况,并能发现肝动脉-门静脉漏,对手术方法的选择、规范化治疗及提高疗效有重要作用,在细小的寄生血管显示上不及 DSA。  相似文献   

15.
酒精注射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MRI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MRI的T2加权像及GdDTPA动态增强对经皮穿刺注射无水酒精(percutaneousethanolinjection,PEI)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疗效随访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了68个病例PEI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的MRI表现,并与细针穿刺活检结果进行对照。结果PEI术前68个病灶在T2加权像上呈相对高信号,PEI术后随访累计有61个病灶转变成均匀一致的相对低信号,其中5个病灶不能肯定边缘部有无残存;动态增强61个病灶各时相均无强化,确认病灶完全坏死,并得到病理和随访支持。7个病灶在T2加权像上中央大部分呈低信号,周边部弧形或结节样相对高信号,并在动态增强时呈单峰型“快进快出”强化表现,活检提示癌灶残存。结论平扫T2加权像评价PEI的疗效基本可靠,动态增强能进一步提高评价信心及准确率。术后3个月随访的MRI表现对预后估价最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MRI动态增强三维血管造影(3D DCE MRA)及增强后梯度回波(CE—FFE)序列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84例主动脉夹层病例均进行上述两种序列检查。结果84例病例中,3D DCE MRA及CE—FFE两种序列图像的表现为:内膜片和真假腔的显示分别为82及82例,内膜破口分别显示79、76例,主动脉分支受累分别显示85及80条,血栓形成分别显示58及60例。结论MRI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最佳影像学方法之一,3D DCE MRA及CE—FFE技术能给临床提供主动脉夹层的全面信息:夹层范围、内膜破口、分支受累及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射频消融(RFA)治疗后的MR随访表现特征及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12月住院的11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RFA治疗后的MR资料,根据MR检查时间分为3组:消融后48 h内、1~6个月、6个月以上.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比较肝细胞癌RFA治疗后肿瘤MR表现的动态变化.结果 110例短期(48 h内)RFA区域在GRE-TtWI表现为高信号,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则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1~6个月,GRE-T1WI示RFA区域信号呈不均匀下降,72例呈高信号,4例呈等低信号;>6个月时,60例呈高信号,17例呈等低信号,此改变在6个月后与48 h内和1~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5).TSE-T2WI示RFA区域信号呈不均匀轻度增高,1~6个月,65例呈低信号,11例呈等信号;>6个月时,47例呈等信号,30例呈低信号,而此信号改变在6个月后与48 h内和1~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5).增强后早期RFA区域主要表现为环状强化伴或不伴异常灌注,而随着时间延长趋向无强化,1~6个月,37例无强化;>6个月,63例无强化,此改变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5).6例肿瘤残留或局部进展,表现RFA区边缘结节,TSE-T2WI抑脂像呈中等高信号,GRE-T1WI呈低信号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强化.结论 原发性肝细胞癌RFA治疗后,动态MR随访能显示肿瘤完全坏死、肿瘤残留或局部进展及并发症的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静脉造影 ( 3DDCE MRP)对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6例门静脉癌栓患者行 3DDCE MRP检查 ,观察其门静脉癌栓在 3DDCE MRP上的表现 ,并与常规MRI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 2 6例门静脉显示满意。 3DDCE MRP均显示了癌栓所致相应部位门脉阻塞征象 ,2 1例示肝门部侧支血管 ,形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结论 :3DDCE MRP是诊断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方法 ,尤其在显示由此引起的侧支循环方面有很大优越性。不足在于不能显示癌栓近侧端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脏特异性对比剂Gd—EOB-DTPA对Gd—DTPA延迟期呈等或高信号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肝硬化小肝癌患者(41例病灶)在Gd-DTPA及Gd—EOB-DTPA常规平扫及动态增强各期的表现,重点观察病灶在Gd—EOB-DTPA肝胆期的表现。结果:41个小肝癌病灶中7个于Gd—DTPA延迟期呈等或高信号,其中6个在Gd-E0昏DTPA增强扫描肝胆期表现为低信号,1个表现为稍高信号;其余34个小肝癌病灶在Gd-DTPA和Gd—EOB-DTPA增强扫描中均表现为“速升速降”型强化方式。结论:Gd—EOB-DTPA动态增强联合肝胆期扫描能够为在Gd—DT—PA延迟期呈等或高信号小肝癌的定性诊断提供更多信息,提高不典型小肝癌的栓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