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无症状心肌缺血(SMl)已成为临床医生十分关注的课题.本文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老年冠心病100例.旨在探讨老年冠心病SMI的临床特点,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本组均为住院患者,男64例,女36例;平均67.5(61~84)岁.全部病例均符合1979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入院后除行常规治疗外,均未服用洋地黄或奎尼丁等可能影响ST段的药物,并除外房颤或束支传导阻滞等影响判断心肌缺血情况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近年来越来越受临床关注,由于其发作具隐匿性而易被忽视,而且SMI有可能是AMI或瘁死的先兆。2006年~2012年,我院经三通道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4117人次,其中检出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压低,≥1mm,持续时间≥1.0分钟患者468人次,其中〉60岁,冠心病SMI患者264人次,占56.4%。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变化特点;方法:本文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267例不同年龄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发生次数及发作时生活状态、缺血持续时间以及有无伴随症状、心率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次数明显增多,心主经无明显增快,持续时间较对照组延长;结论:与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长期缺血引致心肌变性,窦房结功能不全以及心肌供氧与氧需平衡失调,感觉神经末梢损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评价动态心电图(DCG)监测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行DCG监测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结果 共监测出ST段压低发作805.82阵次,347.31(43.1%)阵次发生于上午6时~12时,仅73.33(9.0%)阵次发生于夜间0时至次日晨6时;ST段压低幅度为1~3 mm,下移幅度越大,SMI发作持续时间越长;发作与心率呈一定相关关系,监测出伴发各种心律失常62例.结论 DCG能及时发现老年无症状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SMI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可为早期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和分析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特点.方法 经动态心电图检查,选择126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分析比较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活动时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和出现的阵次以及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老年组活动时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和无症状心肌缺血出现的阵次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非老年组.结论 无症状心肌缺血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重要表现,且多合并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Hoher)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检出情况和发生规律。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门诊及住院32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Holter和临床资料。结果:常规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101例(30.79%),Holter检出心肌缺血211例(64.33%);SMI发生率为67.77%,有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为29.6%;SMI发作有明显的生物节律,多以清晨5~12时发作频率最高,且发作时心率减慢的比例明显低于有症状心肌缺血(P〈0.005);SMI的心律失常检出率为87.84%。结论:Hoher可早期发现老年人的无症状心肌缺血,这有助于对老年冠心病的病情评估和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主要实施优质护理,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发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ST段压低减少次数及下移减少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不仅能够减少心肌缺血发作次数,而且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有效护理方案。方法: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60例,按照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包括围治疗期护理、心理护理和合并护理的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次数(4.2±1.1)次明显少于对照组(8.4±2.1)次,发作时间(14.2±1.3)h明显短于对照组(20.4±3.6)h,ST段压低减少次数(153.2±9.8)次及下移减少量(0.046±0.031)m V均优于对照组(80.4±8.6)次、(0.073±0.032)m 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获得较好收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伴或不伴有症状的心肌缺血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之一,而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因患者无明显症状而易被患者和医生忽视.动态心电图是临床上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临床评估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通过对7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分析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15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96例,其中单纯无症状心肌缺血68例.结论 并非所有冠心病患者都有心前区疼痛、胸闷或类似症状,部分患者心电图表现为心肌缺血的改变,但无心绞痛或类似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方法:对医院住院治疗的心血管患者中行Holter监测证实有SMI的12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例冠心病患者中共检出缺血性sT段改变529阵次,其中428阵次(81%)属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而有症状发作101阵次(19%)。SMI发作时间大多集中在06∶00~10∶00(60%);16∶00~17∶00(30%);其他时间(10%)。结论:SMI有明确的节律性及活动诱发因素,与心率正相关;Holter作为无创性检查是评价SMI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5.
梁积英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7,14(1):128-129
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418例分析梁积英(广西区江滨医院南宁530021)老年冠心病(CHD)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及心律失常是猝死的高危因素,国外学者报道24h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ST段下移是心脏事件最好的独立预报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8月心内科住院的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100例,记录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左室肥厚以及有吸烟等病史,讨论增加心脏事件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临床流行病学证实,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左室肥厚和吸烟与再发心脏事件有密切的关系.结论 积极消除或减轻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危险因素,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霍秋颖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9,(4)
目的探讨对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从本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中选取60例,按照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其中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的30例患者划入对照组,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进行治疗的30例患者划入研究组,比较两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比对照组的83.33%高,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率分别为3.33%、1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石酸美托洛尔用于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治疗中可以收到满意的疗效,同时药物不良反应少,能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95年以来对冠心病进行动态心电图(DCG)检测,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SMI)80例,现对其进行分析,探讨SMI的规律及诱发因素。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80例患者中,住院55例,门诊25例。男53例,女27例,年龄45~77岁,平均622岁,全部病例符合1979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1.2 无症状心肌缺血ST压低的诊断:DCG中出现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1mm,并延长至J点后80ms,持续时间≥1mm,与其它缺血型发作相隔至少1min,ST段压低程度以ST压低最明显处计。1.3 方法:受检者在正常活动中监测DCG,DCG记录仅使用o… 相似文献
19.
动态心电图(DCG)不仅可监测心绞痛发作时的ST段的变化,亦可监测无症状心肌缺血(SMI)ST段的变化.临床上,SMI为冠心病(CHD)患者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本文对59例CHD患者进行DCG监测,以进一步认识SMI的发作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了解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的规律 ,对 16 0例冠心病患者的 2 4h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 ,得出心肌缺血发生时无症状者占大多数 (95 .1% ) ;分布在 6∶ 0 0~ 12∶ 0 0较多 ,0∶ 0 0~ 6∶ 0 0较少 ;发作时心率 10 0次/分占 5 4.4% ,≤ 6 0次 /分只占 2 .8% ,大部分无症状心肌缺血为快频率依赖性 ;同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预后与心肌缺血发作总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