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注射给药注射给药是最迅速、最准确的给药方法。当病情急、重,要求速效及病人不能口服或药物不宜口服时均可注射给药。全身各处均可作注射,一般常用的是皮下、肌内及静脉注射。此处只介绍必需注意的重点,其一般操作、设备等从略。 (一)皮下注射:即将药物注入皮下组织内。常用部位为上臂外侧、大腿外侧及前侧、腹壁下部等。其注入量一般不超过2毫升,药物必须是对组织无刺激  相似文献   

2.
肌内注射是临床工作中最常用的操作技术,也是一项常用的治疗手段。它适用于凡不宜作皮下、静脉注射及口服的药物,并需要很快发生作用时,采用肌内注射。因肌内血管丰富,吸收药物较快,注射的药量稍大时,亦可容纳。但在临床王作中,往往由于不能很好地掌握注射要领,不能遵守  相似文献   

3.
臀部肌注部位的超声测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临床各种药物注射法中,以臀部肌内注射应用最多,因为肌肉对药物刺激耐受性较好,吸收较快。但是,不少病人接受注射后局部疼痛剧烈,甚至产生皮下硬结。这些药物是注射在皮下脂肪层还是肌层?我们用 A 型超声波对119人臀部注射点的皮肤层、皮下脂肪层及肌肉层的深度作测量研究。结果发现作肌内注射采用7号针头时,有69%的女性和42%的男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科开展应用抗肿瘤免疫核糖核酸(IRNA)淋巴引流区皮下注射,作为恶性肿瘤的一种免疫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淋巴引流区皮下注射方法与一般皮下、肌内注射方法有所不同,故将我在临床上的体会及注射方法试述如下。1淋巴引流区注射的机理及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临床常将一些药物用于淋巴结群注射。淋巴结群注射方法与一般皮下、肌内注射法有所不同,且各种刊物又未见有描述,故现将临床体会及注射方  相似文献   

6.
低分子肝素钙作为常用抗凝药物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下肢静脉血栓等患者。在应用该药时,一般宜选择腹部为注射部位,因腹壁皮下血管、淋巴管丰富,药物易于吸收。2008—07/2009-07我科对280例患者应用了低分子肝素钙,发生腹部皮下血肿的共有45例,经过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有效的消除了血肿。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不同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将96例冠状动脉支架植人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进组(消毒前按摩局部皮肤3min至皮肤发红,拔针后继续保持注射部位皱褶3min,余同传统方法)和对照组(传统注射方法)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皮下出皿的发生率。结果改进组患者皮下出血发生率为6.25%(3/48),对照组为52.08%(2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03,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前按摩皮肤可促进药物吸收,注射后提捏注射部位皮肤可有效防止药物沿注射孔道反流,从而有效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减少肌内注射所引起的药物外溢、局部疼痛等不良反应,促进药物吸收。方法:选取Z-track肌内注射给药的老年患者232例,观察并记录注射后药物外溢、皮肤变色、局部组织疼痛等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有23例发生了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9.9%。结论:Z-track肌内注射法比常规肌内注射法所致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相关并发症少,药物吸收好,适宜在老年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出生24 h以内新生儿肌内注射疼痛的影响.方法:将60例注射乙肝疫苗出生24 h以内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出生24 h以内新生儿在肌内注射前2 min至肌内注射结束后8 min趴在母亲胸部接受臀部爱抚,对照组按常规护理给予肌内注射.对两组使用疼痛面容、啼哭、血氧饱和度指标评估出生24 h以内新生儿疼痛反应.结果:干预组肌内注射过程中和肌内注射结束后2 min、4 min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干预组出生24 h以内新生儿肌内注射后疼痛面容和啼哭开始时间晚于对照组(P<0.01),疼痛面容和啼哭持续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1,P<0.05);干预组肌内注射结束后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新生儿趴在母亲胸部接受臀部爱抚能有效减轻出生24 h以内新生儿肌内注射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脏介入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钠抽吸药物和注射方法与发生皮下出血及出血面积的关系,同时找出有效抽吸药物和注射方法,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及出血面积,使此药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方法 选择CCU病房心脏介入术后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钠皮下注射治疗的患者60例,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即首次采用传统抽吸药物和注射法,第2次采用预留空气和改良法,观察对比不同方法的出血情况.结果 采用预留空气和改良法致皮下出血的发生率比传统注射法明显减少(P<0.05).结论 采用预留空气和改良皮下注射法可有效减少皮下出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改进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克赛)的方法,减少注射后皮下瘀斑的形成,以使此药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法,1人操作,2人评估,腹部左侧采用A注射方法,右侧采用B注射方法。结果B注射方法致皮下瘀斑比A注射方法明显减少。结论改进的B注射方法可有效减少皮下瘀斑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注射是给与药物的一种方法。它的优点是(1)吸收快;(2)剂量准确;(3)不会被胃酸消毁;(4)不能口服的人也可以应用。但是如果操作方法不熟练,忽视无菌技术,也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后患。本文所介绍的是一般正规医院中所用的皮下和肌内注射法;是否适用于各个医院,或操作步骤上还有无可简化的地方,尚希读者提出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3.
肌内注射多年来被认为是一种标准的给药途径。注射药物分溶液、油剂、混悬液、结晶、粉剂等。患者因胖瘦不同 ,男女不同 ,老少不一 ,肌肉和脂肪层的厚薄都不一样 ,注射时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长短合适的针头并注意把握进针的深度。由于肌内注射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 ,如注射后引起的肌肉疼痛 ,吸收不完全 ,易造成血管、神经或组织损伤 ,出现局部瘀血、感染、硬结等。甚至有报道臀肌注射后软组织内形成皮下钙石者 ,需经手术取出 ,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肌内注射常见的几个问题及预防。1 肌内注射造成剧烈疼痛及预防1.1 患者姿式不良或精神过…  相似文献   

14.
肌内注射在局部形成硬结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亦是造成中断治疗的原因之一。我们对消除肌内注射形成硬结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现简述如下: 一、造成硬结的原因: 1.注射深度不够,达不到肌层,等于是“脂肪层注射”,不是肌内注射。药物吸收得好与不好,与局部血流量有直接关系。肌层血管最丰富,循环好,药物吸收也好,不易形成硬结。而脂肪层血管少,吸收不良,使药物停留在组织间,形成肿块和逐渐纤维化,这就是临床上摸到的硬结。例1 患者唐××,女,25岁。诊断为红斑狼  相似文献   

15.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新型抗血栓剂,现已普遍用于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与普通肝素相比,其优点是低度抗凝、生物利用度高、作用稳定持久、无需监测出凝血时间、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低等.一般为皮下注射,12 h 1次,连用7 d,其疗效及安全性已得到肯定.但在注射时病人会出现注射部位淤斑、血肿、硬结及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皮下出血发生率为34%左右[1],不仅影响药物吸收,降低药物疗效,而且造成病人紧张心理,降低病人使用该药的依从性,影响康复.我科近年来为降低注射低分子肝素时病人局部的并发症,对107例次病人进一步规范了注射时护理操作流程,改进了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技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是尚未完全成熟的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具有特殊性.新生儿口服给药难以估计吸收量,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的吸收主要取决于血液灌注,新生儿常因局部血流灌注不足,肌肉组织或皮下组织少而影响药物的吸收,特别在缺氧、低体温或休克时,肌内注射药物更不可能有效地吸收.  相似文献   

17.
王丽江 《全科护理》2014,(12):1122-1123
正低分子肝素具有选择性抗凝血Ⅹa活性,较普通肝素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副反应少,目前广泛用于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注射部位通常首选腹部,皮下注射后常常会出现皮下出血,而出血会阻碍药物被有效吸收,降低临床疗效[1,2]。正确的操作方法对于避免和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临床实践,认为正确的注射方法、适度地按压手法、合理的按压时间是预防发生皮下出血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对脑炎病例,应用东莨菪硷曾见刈视网膜血管有解痉、扩张作用,因而自1972年6月至1974年底用于治疗中心性视网膜炎,共观察60人,60只眼,初步介绍如下: 方法患眼侧颞部皮下(太阳穴)注射氢溴酸东良菪硷液,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每次注射0.5毫升(0.15毫克),10次为1疗程,间歇5~7天,可作第2疗程,治疗中可补给维生素。东莨菪硷总用量,  相似文献   

19.
孙艳华 《家庭护士》2009,7(18):1610-161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方法,提高药物吸收效果,减少注射中的不良反应.[方法]根据循证护理,将60例病人的120次注射按自身对照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次,采用传统皮下注射法;实验组60例次,排气时留0.1 mL空气,左手拇指、食指捏起腹部皮肤垂直进针.[结果]两种不同的皮下注射方法出现的不良反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进后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注射法出现的疼痛、皮下出血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我科应用胰岛素专用注射器进行皮下注射时发现残留药物较少,取代普通皮下注射器进行贵重药物皮下注射,取得很好效果。现将2种注射器对临床上常用的各种药物剂量进行注射实验比较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胰岛素专用皮下注射器(40U=1ml,BD公司)、普通皮下注射器(1ml)、注射用水、0.1ml吸量管(最小刻度为0.01ml)。 1.2 方法。用吸量管分别吸取0.1、0.3、0.5、0.7、0.9 ml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