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盆腔炎性包块与盆腔肿瘤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盆腔包块是妇科临床常见体征之一,包块是良性还是恶性,常是临床面临的重要课题。由于卵巢恶性肿瘤早期无症状,预后极差,鉴别包块性质具其重要性。1急性盆腔炎11盆腔脓肿与肿瘤的鉴别诊断急性盆腔炎多起病于宫内手术操作、产后、流产后或月经期,病原菌通过宫颈沿...  相似文献   

2.
盆腔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盆腔炎包括子宫炎、输卵管卵巢炎及盆腔结缔组织炎,是妇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病原学检查发现,除以往常见的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外,沙眼衣原体、淋菌及某些病毒如HIV等所致感染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重视。目前,由于许多新...  相似文献   

3.
宫腔镜检查日益受到重视 ,B超诊断则已广为普及 ,采用宫腔镜与B超联合 (简称联合 )定位活组织检查 (活检 )诊断子宫疾病 ,取得优于诊断性刮宫 (诊刮 )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2月在我科就诊的患者 2 40例 ,按就诊顺序分组行联合定位活检与诊刮检查 ,其中经宫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 12 0例为本研究对象 ,其中联合定位活检组 67例 ,平均年龄 ( 45± 10 )岁 ( 2 1~ 68岁 ) ;诊刮组 5 3例 ,平均年龄 ( 45± 8)岁 ( 2 2~ 70岁 )。2 .方法 :( 1)联合定位活检 :患者取截石位 …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在盆腔炎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盆腔炎 (plevicinflammatorydisease ,PID)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于 1998年 1月至 2 0 0 3年 3月对临床诊断为急性PID患者 86例 ,分别行单纯药物治疗 ,超声下穿刺 ,药物控制感染后经腹或腹腔镜手术治疗PID。治疗后随访 6~ 12个月。结果 药物治疗及超声下穿刺者 ,与手术治疗组治疗后盆腔炎性包块和盆腔痛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经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 ,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住院天数腹腔镜手术组明显缩短 (P <0 0 5 )。所有手术病例 ,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 (TAH BSO) 6例 ,患侧附件切除 (USO) 19例 ,保守性手术 2 7例 ,术后盆腔炎性包块分别为 0、0和 5例 (P >0 0 5 ) ;盆腔痛分别有 1、1和 6例 (P >0 0 5 ) ;但同时出现盆腔炎性包块和盆腔痛的患者TAH BSO组 1例 ,USO组 1例 (P >0 0 5 ) ,保守性手术患者 11例 ,保守性手术患者与USO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PID病程在 1周以内者 ,腹腔镜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经腹手术组 (P <0 0 5 ) ;病程超过 1周时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腹腔镜检查是诊断急性PID诊断的金标准。保守性手术术后并发症较多 ,但对女性生殖内分泌功能及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5.
盆腔炎性包块的反复发作是妇科临床常见而棘手的问题,文章就盆腔炎性包块复发的高危因素、诊断、处理及预防几方面进行阐述,旨在通过提高对盆腔炎性包块复发的认识,从而对其进行规范合理治疗,以达到预防其再复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7.
盆腔炎性包块与盆腔肿瘤鉴别诊断及临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盆腔包块是妇科门诊常见的就诊原因,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又高居妇科急腹症的首位.有研究报道美国每年PID的新发人数为150万.为规范PID的诊治,美国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CDC)和欧洲都制定了相应的诊治指南[1-2].但在我国对盆腔包块的诊治中常常存在误诊、漏诊、延误病情或者过度治疗等情况.因此,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充分重视.本文从病史、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等方面,对盆腔炎性包块与盆腔肿瘤的鉴别诊断和治疗作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8.
急性盆腔炎的病因和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急性盆脸炎为妇科常见病,本文概述近年来有关急性盆腔炎的致病因素及其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其致病菌多为复合细菌感染,性活动、避孕措施及社会诸因素,与盆腔炎的发生有关。目前,一些新的检测技术已被用于辅助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9.
宁慧珍  刘正平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9):566-566,I001
患者 2 4岁 ,身体检查发现“宫颈肌瘤”1月余。于 2 0 0 2年 6月 2 6日入院。患者 2 0 0 2年 5月 2 3日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进行身体检查 ,B超示宫颈左侧壁上见一 4.8cm× 4.1cm低回声光团 ,边界清晰 ,B超诊断“宫颈肌瘤”。平时阴道分泌物较多 ,性生活时左下腹轻度疼痛 ,无发热、咳嗽、阴道异常出血等。月经规则 ,末次月经为 2 0 0 2年 6月 13日 ,孕 0产 0。妇科检查 :阴道通畅 ,分泌物量中 ,色白 ,无异味 ;宫颈被挤压至阴道右侧穹窿部 ,宫颈口位于 9点处 ,宫颈左侧壁见一卵圆形鸡蛋大小肿物 ,表面充血较明显 ,质偏…  相似文献   

10.
慢性盆腔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指病程超过6个月的下腹部或盆腔的持续或间断性疼痛,不排除月经期或月经间期的疼痛,但不包括妊娠期腹痛。CPP在女性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可能发病,10%的妇科就诊患者、10%的子宫全切除、40%的诊断性腹腔镜都是因为CPP。CPP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由于CPP患者多缺乏明显的体征,辅助检查经常无确切的阳性发现,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患者辅助的腹腔镜疼痛定位(patient—assisted laparoscopy pain mapping,PALPM)是指在局部麻醉、患者清醒状态下,医生进行腹腔镜检查,患者辅助确定疼痛部位,故也称作清醒状态腹腔镜疼痛定位(conscious laparoscopy pain mapping,CLPM)。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提高急性淋菌性盆腔炎正确诊断率的方法。方法 对疑诊为急性淋菌性盆腔炎的患者进行宫颈管分泌物涂片、培养并做淋球菌PCR检测、后穹隆穿刺、B超检查,结合宫腔镜或腹腔镜联合诊断。结果 78例经联合检查明确诊断,经及时治疗全部治愈。结论 淋菌性盆腔炎及时准确诊断,治疗效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方法:收集1999年6月至2004年7月间,41例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盆腔炎性包块及13例开腹手术病例,比较其住院天数、费用、疾病种类、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相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及手术费用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手术并发症、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手术组,术后排气时间、体温恢复到正常时间、血象恢复时间、术后拆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是可行的,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盆腔炎性疾病是一组多病原学引起的生殖道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盆腔炎性疾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临床诊断准确性不高。若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治,盆腔炎性疾病易引起一系列后遗症,包括不孕、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痛及炎症反复发作等,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腹腔镜是目前评价盆腔炎性疾病的金标准,尤其对于急性盆腔炎性疾病,不仅可以明确诊断,术中可同时获得病原微生物检测的样本,并且在诊断同时可对盆腔病变进行相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与B超联合检查在各种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1年7月至2002年7月应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异常子宫出血176例,术中行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结果 宫腔镜联合B超诊断子宫内膜增生过长46例,符合率为63.04%;子宫内膜息肉45例,符合率为95.56%;子宫粘膜下肌瘤8例,符合率为87.50%;子宫内膜癌3例,符合率为75.00%。结论 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异常子宫出血,可以提高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粘膜下肌瘤的诊断率。尽管对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与单纯诊刮相似,但可观察到更详细的形态学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盆腔炎性疾病所致慢性盆腔疼痛的鉴别与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腔炎性疾病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常累及子宫、输卵管、卵巢和周围结缔组织等,并可波及盆腹腔腹膜的炎症的总称.多由于性传播疾病感染、产后、流产后以及妇科手术后细菌进入创面感染而得病,发病可局限于一个部位、几个部位、或整个盆腔.  相似文献   

16.
异常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症状之一,可因功能及器质性疾病所致,单靠妇科检查和B超不能满足临床要求,对出血原因和疾病性质难以确定,宫腔镜检查是其主要检查方法,同时联合B超检查,可使宫腔镜检查更安全、准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炎的临床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盆腔炎患者322例,两组患者均通过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等明确诊断,并依门诊号单双数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给予氧氟沙星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过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等可对盆腔炎给予明确诊断;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盆腔炎效果更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疼痛与盆腔病灶解剖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疼痛症状与盆腔病灶解剖分布特点的关系。方法详细记录130例内异症患者痛经、慢性盆腔痛(CPP)、性交痛及排便痛的发生情况。以腹腔镜检查为诊断标准。评价疼痛症状包括痛经、CPP、性交痛及排便痛与盆腔内不同部位内异症病灶的关系。结果130例内异症患者中,痛经100例(76.9%),无痛经30例(23.1%)。轻、中度和重度痛经者分别为27例(20.8%)、41例(31.5%)、32例(24.6%),性交痛46例(35.4%),CPP45例(34.6%),排便痛67例(51.5%)。痛经者深部宫骶韧带结节、阴道直肠隔结节发生率分别为45.0%、16.0%,无痛经者深部宫骶韧带结节、阴道直肠隔结节发生率为13.3%、0,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P=0.01);痛经者与无痛经者比较,子宫直肠窝封闭的比例增加(分别为41.0%、10.0%,P=0.00),深部浸润型内异症(DIE)比例增加(分别为51.0%、16.7%,P=0.00)。痛经程度与宫骶韧带结节的数目(P=0.005,r=0.302)、宫骶韧带结节浸润深度(P=0.017,r=0.227)呈线性相关。痛经伴卵巢内异症囊肿患者中,发生中、重度盆腔粘连的比例增加(分别为29.1%、8.3%,P=0.029)。与无CPP的患者比较,CPP患者深部宫骶韧带结节(分别为51.1%、30.6%,P=0.018)以及DIE(分别为57.8%、35.3%,P=0.011)比例明显升高。与无排便痛的患者比较,排便痛患者深部宫骶韧带结节(分别为46.3%、28.6%,P=0.028)、阴道直肠隔结节(分别为19.4%、4.8%,P=0.01)、子宫直肠窝封闭(分别为44.8%、22.2%,P=0.005)以及DIE(分别为53.7%、31.7%,P=0.01)的比例升高。阴道直肠隔结节是性交痛的独立危险因素(OR=3.61)。结论痛经、CPP、性交痛以及排便痛与盆腔内异症病灶的部位和浸润深度有关,位于盆腔后部的深部浸润病灶以及子宫直肠窝封闭与疼痛症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兔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模型.方法:选用5~6个月龄未交配雌性兔5只,应用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菌液采用逆行宫腔插管灌注细菌法建立兔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模型.定期监测模型动物血常规、体温、体质量等指标,腹腔镜下观察兔盆腔炎症进展过程,取兔全子宫双输卵管行病理检查.结果:5只兔全部成功注入混合菌液,注射细菌3...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及腹腔液病原检测对慢性盆腔疼痛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盆腔疼痛(chronic pelvic pain, CPP)可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我们应用腹腔镜观察内生殖器及其邻近器官、盆底腹膜以明确诊断,并对部分诊断为慢性盆腔炎者,吸取子宫直肠陷凹处腹腔液,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结核杆菌(TB)、淋球菌(NG)、加特菌(GB)、单纯疱疹病毒(HSV)、人巨细胞病毒(HCMV)、人乳头瘤病毒(HPV)DNA,为临床提供病原依据,进行病因治疗。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3年8月至1998年12月在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521例慢性盆腔疼痛患者行腹腔镜检查术。8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