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加压套带对抗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生理影响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为研究四肢加压套带在对抗失重对心血管系统影响中的作用,12名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套带组,进行了10d头低位卧床实验。卧床中套带组四肢使用持续加压套带12h/d,对照组涂任何对措施,卧床前后检测立位耐力。结果显示:卧床前1人全部通过立位耐力试验;卧床后,套带组6人中通过5人,对照组6人仅通过1人;提示:套带加压能有效阻止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产生的立位耐力下降。  相似文献   

2.
3.
下体负压对抗21d头低位卧床后立位耐力不良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5  
目的观察LBNP对21dHDT-6°卧床模拟失重所致立位耐力不良的对抗效果。方法12名健康男性青年志愿者,进行21dHDT-6°卧床实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下体负压组,每组6人。与对照组不同,下体负压组在最后一周,每天进行1h、-4.0kPa的下体负压锻炼。结果卧床前,12名受试者顺利通过75°、20min立位耐力检查。卧床第10d立位耐力检查时,对照组有5人、LBNP组有4人出现晕厥前或晕厥症状,两组平均耐受时间均低于卧床前(P<0.05);第21d时,对照组有5人未通过,平均耐受时间较卧床前显著降低(P<0.05);而LBNP组有1人未通过,平均耐受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21d头低位卧床后立位耐力显著降低。下体负压能够有效对抗头低位卧床导致的立位耐力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 2 1d头低位卧床的第一周和最后一周进行下体负压锻炼对立位耐力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 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BNP组 ,每组 6人 ,均参加 - 6°头低位倾斜卧床实验。对照组在卧床期间不做任何处理 ,LBNP组在卧床第一周和最后一周 ,每天进行 1h、- 30mmHg的下体负压锻炼。卧床前和卧床第 1 0、2 1天在倾斜床上进行 3次立位耐力检查 ,卧床期间测量心脏泵血和收缩功能等指标。结果卧床前两组 1 2名被试者均顺利通过立位耐力检查。卧床第 1 0和 2 1天 ,对照组所有被试者均不能通过立位耐力检查 ,而下体负压组仅有 1人未通过 ,卧床第 2 1天下体负压组( 1 9.7± 0 .9min)平均耐受时间较对照组 ( 1 5 .0± 3.2min)显著延长 (P <0 .0 5 )。对照组每搏输出量(SV)及心输出量 (CO)在卧床第 3、1 0天较卧床前显著降低 (P <0 .0 5 ) ,而LBNP组SV及CO在卧床期间均无显著性变化 ;两组的射血前期 (PEP) /左室射血时间 (LVET)在卧床第 3、1 4天均显著升高 (P <0 .0 5 )。两组间比较 ,LBNP组PEP/LVET在卧床第 3天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5 ) ,LVET在卧床第 3、7和 1 4天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2 1d头低位卧床可引起立位耐力、心脏泵血和收缩功能显著降低 ;在 2 1d头低位卧床的  相似文献   

5.
以头低位(-6°)卧床模拟失重,共21d。5名男性经过95d气功训练的男性为气功组,另外5名男性为对照组,年龄为19-21岁,卧床期间,气功组每天进行3次气功训练,每次约50min。在卧床前中后期测量心输出量,心率,心电,血压,体重,小腿周径,脉图,神经传导速度,血中的SOD,Ca^2+和立位耐力,中医综合检查,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卧床中气功组件重和小腿周径下降得少,主观感觉和客观体征明显轻,  相似文献   

6.
7.
低氧,气功对抗卧床模拟失重和卧床后立位耐力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研究低氧、气功对抗卧床模拟失重的效果,15名19-22岁的健康男性青年。分为三组:对照组,低氧组,气功组。结果表明:卧床期间,被试乾的生理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气功组的小腿周径的减小,体重、脉压、日均心输出量和基础每搏量的降低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低氧组的小腿周径和基础每搏量的降低经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体重、脉压和日均心输出量的降低均小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8.
头低位卧床7d对立位心肺循环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短期模拟失重对立位心肺循环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失重时心血管功能下降机理积累资料。方法6名健康男性被试者,头低位6°卧床7d。分别观察卧床前、后立位心肺循环功能的变化。心肺循环功能检测选用XXH-2000型小循环心功能检测仪。结果头低位卧床7d致被试者立位耐力降低,卧床后右心室射血期(j-z)缩短,右心室排血效率降低(Q-j/j-z升高),提示右心功能减退。心血管调节适应性反应减弱,右心功能储备降低。结论c波高度(hc)、c波高度与Z波高度的比值(hc/hz)可作为评价立位耐力或预测立位晕厥的指标;小循环心功能检测法评价立位心肺循环功能的变化有一定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21d头低位卧床期间脑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21d头低位卧床期间脑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6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年龄24.8±6.1岁,进行了21dHDT-6°卧床试验。HDT前、HDT第10天及卧床结束时进行了3次立位耐力检查。HDT前(坐位)、HDT即刻(D0)、第1、3、7、10、21天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测量了双侧大脑前(ACA)、中(MCA)、后动脉(PCA)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卧床第10天和卧床结束时,受试者立位耐力比卧床前显著降低(P<0.05)。卧床第3天和第21天的右侧MCA的V  相似文献   

10.
11.
21d模拟失重家兔股静脉血管反应性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模拟失重对下肢静脉系统的影响。方法将雄性新西兰家兔 2 4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水平限动组和头低位限动组 ,每组 8只。利用离体血管环灌流技术 ,测量了 2 1d水平限动及 - 2 0°头低位限动家兔股静脉对组胺 (Ht)、苯肾上腺素 (PE)和氯化钾 (KCl)的收缩反应以及对乙酰胆碱 (ACh)和硝普钠(SNP)的舒张反应。结果 2 1d水平限动及头低位限动家兔股静脉对较高浓度PE和KCl的收缩反应均显著下降 (P <0 .0 5 ) ;对Ht的收缩反应有下降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对ACh和SNP的舒张反应无显著变化。结论 2 1d模拟失重后家兔后肢深静脉对血管活性物质的收缩反应性下降 ,提示这可能是失重或模拟失重后立位耐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首次小鼠的轨道飞行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我国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搭载装有2只小白鼠的生物舱,在近地球轨道上飞行8d,初步观察飞行因素对小白鼠的影响。实验前对动物进行选训,挑选出体格健壮、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的2只昆明种、雄性、成年小白鼠进行飞行。飞行前,对舱内仪器、设备和动物均进行消毒检疫处理。小白鼠在轨道上存活了5.4d,由於失重原因,飞行后小鼠的骨形成率有降低趋势,力学特性无明显变化;小鼠脑、肺等组织残留了动物死亡前发生的血管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不同的可能着陆区的温度环境以及人体与环境的热交换问题进行分析,并讨论相应的对抗措施。方法 利用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人与环境热交换方程并对影响人体热平衡的因素进行讨论。结果 温度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压力、风速以及太阳辐射是影响航天员热平衡的关键因素。结论航天 在应急丰或溅落等待期间,只要能适当地行动和正确地利用生存装具豚环境条件,就能生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与分析航天员常压下着舱内服时的热生理指标变化规律。方法6名健康男性青年按二次复合设计分组共进行24人次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分析计算获得了人体主要热生理指标随通风气源参数(风温、风量、风湿)及人体活动水平的数学模型,对模型的应用及可能影响结果的代谢产热等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讨论。结论模型反映了人着航天服时的热生理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平行秋千摆动刺激中的心率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飞行员在平行秋千摆动前、中、后反映心脏植物神经调节功能的心率变异性(HRV)特点,搪塞以此评价线性加速度作用下前庭=植物神经反应性的可能性。方法记录37名飞行员在秋千摆动前、中、后的连续心电图,进行频率谱分析并计算低频成分(LF)和高频成分(HF)之幽会对被试者中LF/HF值在不同摆动阶段变化类型及分布耐受摆动时间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结果 摆动中的LF明显降低,HF明显增高,LF/HJF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21d头低位卧床期间被试者心功能的变化及最后一周下体负压锻炼(LBNP)的影响。方法 1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BNP组,每组6人,均参加头低位倾斜卧床实验。对照组在卧床期间不做任何处理,LBNP组在卧床最后一周,每天进行1h、-4.0kPa的下体负压锻炼。测量心脏收缩和泵血功能等指标。结果 在卧床期间,两组的心输出量、心指数及每搏输出量较卧床前均显著降低或有降低趋势,射血前期(PEP)均显著延长,总外周阻力、等容收缩时间/左室射血时间(LVET)、PEP/LVET均显著升高而有升高趋势,起床后第2天基本恢复。LBNP组PEP和PEP/LVET在第21天及起床后第2天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 21d头低位卧床可引起心脏泵血和收缩功能显著降低;在21d头低位卧床的最后一周进行下体负压锻炼,不能有效对抗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引起的心脏泵血和收缩功能的降低,但对提高立位耐力有利。  相似文献   

17.
航天服工效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工效学概念,将其运用于航天服设计。通过人体测量学的运用,建立航天服尺寸设计体系,明确了解决服装舒适性、适体性和空间性的设计要求( 含对失重) 。通过人体力学的运用,制定了规范,明确了解决服装活动性与姿态的设计要求( 含对失重) 。简述了航天服工效学现状。  相似文献   

18.
+Gz作用下心电图QT间期的改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能否用QT间期来预测飞行员对+Gz应激的反应情况。方法37名空军 在人用离心机上经受峰值为4G的正向加速度作用,根据被试者对+Gz应激反应的不同,将其分成A组(反应良好组,n=18)、B组(反应亢进组,n=14)和C组(反应抑制组,n=1)。实验结束后测量+Gz作用前、中、后心电图的QTU是期和RRU是期,并对能够测量出QT间期的33人(89.2%)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Gz作用中  相似文献   

19.
失重或模拟失重时脑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天员飞行中的工作效率与脑的功能状态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脑学习记忆机制的研究成果,失重或模拟失重对脑的学习、记忆、注意等高级脑功能活动的影响,及有关神经递质的改变,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