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雌激素与早老性痴呆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老性痴呆症(AD)正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雌激素在AD的发生、预防和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雌激素对AD的作用及其机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Alzheimer disease〔阿耳茨海默病(早老性痴呆)〕(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以进行性痴呆和认知障碍为特点,在老年人口中有很高的发病率。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AD已成为继心脏病、癌症和脑血管病之后人类第4位的死亡原因。近年人们研究发现,AD发病的两个主要理论即AD患者脑内淀粉样斑块和神经元纤维缠结中都存在着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免疫活性,并明确了AD特殊的脑损伤与apoE多态性有关。作者结合近年文献,就apoE基因多态性、apoE与AD、apoE基因频率与AD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早老性痴呆的分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早老性痴呆病是痴呆病人中最常见的,也成为当今社会公共卫生中棘手的问题。延长人体寿命是我们的愿望,而早老性痴呆则是一种悲剧性的结局。尽管这种不可医治的病种是有别于正常人体老龄退行性的变化,但是随着寿命的延长,该病将随年龄的增长而成倍增长。西方已将其视为...  相似文献   

5.
6.
阿尔茨海默病(AD),也称早老性痴呆,是一种以记忆能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异常为特征的脑退行性病变。据统计,该病已成为人类第4号杀手。AD是老年斑和神经纤维缠结为病理特征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代谢异常,在神经元细胞外产生B淀粉蛋白(AJ3)沉积,形成早老性斑的中心,并造成神经元损伤,而大量老年斑的出现又是AD的重要神经病理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抗氧化状态(TAS)联合血脂检测在早老性痴呆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早老性痴呆专科门诊患者54例,作超敏C反应蛋白、总抗氧化状态与血脂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hs-CRP、TAS差异非常显著,t1=4.55,t2=2.79,P1〈0.001,P2〈0.01;血脂中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Lp(a)差异显著;t1=3.01,P1〈0.01,t2=2.21,P2〈0.05,t3=2.64,P3〈0.01,t4=1.91,P4〈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总抗氧化状态联合血脂(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Lp(a))检测对实验室诊断早老性痴呆症具有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临床应用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8.
王豪  瞿正万 《检验医学》2006,21(5):465-467
目的 探讨总抗氧化状态(TAS)、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血脂检测在早老性痴呆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测定124例早老性痴呆患者TAS、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和载脂蛋白E(apoE)。结果 患者组TAS、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0.001);TG、LDL-C、apoB、Lp(a)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0.01、0.05)。TAS、hs—CRP联合血脂检测的诊断灵敏度为83.9%,特异度为78.8%。结论 TAS、hs—CRP联合血脂检测对诊断早老性痴呆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总抗氧化状态(TAS)、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血脂检测在早老性痴呆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测定124例早老性痴呆患者TAS、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Ⅰ(apo A-Ⅰ)、载脂蛋白B(apo B)、脂蛋白(a)[Lp(a)]和载脂蛋白E(apo E)。结果患者组TAS、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0.001);TG、LDL-C、apo B、Lp(a)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0.01、0.05)。TAS、hs-CRP联合血脂检测的诊断灵敏度为83.9%,特异度为78.8%。结论TAS、hs-CRP联合血脂检测对诊断早老性痴呆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west曾提示:早老性痴呆患者的斑块中存在硅铝可能属继发性钙不足。我们亦曾认为:斑块中铝和硅的浓缩物也许是继发性演变而来,并赞同Candg博士及其同事关于钙对老年人的重要性。我们假设慢性钙水平低下或钙流量频繁改变,增加了斑块形成和神经原纤维纷乱(NFT)的可能性,从而亦破坏了记忆力形成。根据假设我们进行了以下规定;(1)钙水平较高,反之则影响微管的集合/分解。(2)在老年性痴呆的阿尔茨海默型(SDAT)中NFTs可能表示微管集合发生紊乱。(3)微管  相似文献   

11.
细胞凋亡与Alzheimer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与Alzheimer病谢惠芳综述田时雨陈俊抛审校(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内科,珠江510282)ApoptosisandAlzheimer’sDiseaseXieHuifang(ZhujiangHospitalofFirstMilitary...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动脉自旋标记MRI(ASL-MRI)灌注成像技术在诊断和区分早老年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3例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AD组)和18例额颞叶痴呆(FTD)患者(FTD组),24例年龄匹配的老年对照者(老年对照组)和22例青年对照者(青年对照组)。所有受试者接受ASL-MRI检测。对10个灰质区域的脑血流量和灰质体积进行定量分析,并开展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性能评估。结果:与老年对照组相比,FTD组前扣带回皮质灌注不足,AD组出现更广泛的局部灌注不足和萎缩。与FTD组相比,AD组的后扣带回皮质灌注不足。AD和FTD的鉴别灵敏度为68%,特异度为67%。AD与对照组的鉴别诊断灵敏度为76%,特异度为75%;FTD与对照组的鉴别诊断灵敏度为78%,特异度为74%。相比青年对照组,老年对照组呈现脑血流灌注不足。结论:ASL-MRI有助于早老性AD和FTD的早期诊断和鉴别。前扣带回皮质和后扣带回皮质灌注不足可作为鉴别早老性AD、FTD的定量诊断标记。  相似文献   

13.
洪涛 《临床荟萃》1998,13(5):196-198
阿尔兹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c,AD)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临床表现为记忆力、定向力、判断力、理解力进行性衰退,最后痴呆、生活不能自理,从出现早期症状到死亡约5年~20年,平均10年。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SPECT显像半定量法来进行Alzheimer’s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AD组25例,VD组21例,正常对照组15例,通过Tc-99m-ECD脑显像SPECT显像,运用大脑皮质与小脑ROIs区比值来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AD病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双侧额叶、双侧后颞顶部,大脑皮质/小脑比值存在高度显著差异(P<0.05),其它二叶无明显差异。而VD病人的放射性比呈非对称性、局灶性放射性降低。结论SPECT半定量分析结果提示双侧额叶及后颞顶部的血流灌注降低是诊断AD的主要特征。结合SPECT和CT、MRI,有助于痴呆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Alzheimer病又称早老性痴呆,是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大脑变性性疾病,起病多在50岁以后.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精神状态衰变,包括记忆、智力、定向力、判断能力、情感障碍和行为失常甚至发生意识模糊等.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的增加,本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该病发病占第四位.随着中国逐渐进入老年化社会,该病也将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故对该病的研究和治疗也迫在眉睫.尽管本病的发病机制还未完全阐明,但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炎性因子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褪黑素作为一种高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褪黑素和炎性发病机制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补肾方药归经与靶器官雌激素受体的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补肾方药对实验性骨质疏松的归经与靶器官雌激素受体的相关性。方法:实验于2004-06/2006-04在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实验室完成。选择3月龄健康SD雌性和雄性大鼠各70只。常规喂养1周后,随机分成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依普拉封口服组、非经非穴位外贴组,每组雌雄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喂正常饲料,自由饮水外,其余各组均喂饲低钙饲料,饮用蒸馏水,每周2次在大鼠大腿内侧肌肉注射地塞米松0.1mg/100g体质量,5周后建立骨质疏松模型。造模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喂养条件不变;补肾中药组将补肾方药总成分按0.8g/100g体质量灌喂给药,补肾方药由地黄、淫羊藿、山药、丹参、骨碎补、独活等药物组成;膀胱经外贴组在膀胱经选肾俞、飞扬;肾经外贴组在肾经选太溪、大钟;非经非穴位外贴组在大腿内侧肌肉丰厚处选非经非穴位,具体的穴位选择参照《实验针灸学实验指导》和《大鼠穴位图谱的研制》。大鼠背部、下肢脱毛,清洗穴位,于脱毛区贴上相应的膏剂,左右交替进行。观察16周后,各组大鼠处死,股动脉放血,与口服补肾方药比较治疗骨质疏松。以血清雌二醇、睾酮、骨密度、降钙素、甲状旁腺素、降钙素/甲状旁腺素比值,Ca、P、碱性磷酸酶,各组大鼠骨组织中Ⅰ型胶原和LMP-1 mRNA表达,各组雌性大鼠骨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和雌激素受体βmRNA表达为衡量指标,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14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雌二醇、睾酮、骨密度均降低(P均〈0.01);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依普拉封口服组雌二醇,睾酮、骨密度均明显升高(P均〈0.01)。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甲状旁腺素升高,降钙素、降钙素/甲状旁腺素均降低(P均〈0.01);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依普拉封口服组甲状旁腺素下降,降钙素、降钙素/甲状旁腺素均明显升高(P均〈0.01)。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碱性磷酸酶升高(P〈0.05),Ca、P差异均不显著;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碱性磷酸酶下降(P〈0.05),Ca、P差异均不显著。④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Ⅰ型胶原/β-actin和骨矿化相关蛋白/β-actin的表达均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补肾厅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Ⅰ型胶原/β-actin和骨矿化相关蛋/β-actin的表达均上调(P均〈0.05)。⑤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雌激素受体α和雌激素受体βmRNA的表达均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雌激素受体α和雌激素受体βmRNA的表达均上调(P均〈0.05)。结论:补肾方药通过两种不同途径给药后发挥“归经”作用,至少在骨和性腺两个靶点起作用,使骨组织中Ⅰ型胶原和骨矿化相关蛋白表达上调,雌激素受α和雌激素受体βmRNA表达上调,促进雌二醇、睾酮、降钙素/甲状旁腺素升高,结果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逆转骨质疏松,增加骨密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补肾方药对实验性骨质疏松的归经与靶器官雌激素受体的相关性。方法:实验于2004-06/2006-04在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实验室完成。选择3月龄健康SD雌性和雄性大鼠各70只。常规喂养1周后,随机分成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依普拉封口服组、非经非穴位外贴组,每组雌雄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喂正常饲料,自由饮水外,其余各组均喂饲低钙饲料,饮用蒸馏水,每周2次在大鼠大腿内侧肌肉注射地塞米松0.1mg/100g体质量,5周后建立骨质疏松模型。造模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喂养条件不变;补肾中药组将补肾方药总成分按0.8g/100g体质量灌喂给药,补肾方药由地黄、淫羊藿、山药、丹参、骨碎补、独活等药物组成;膀胱经外贴组在膀胱经选肾俞、飞扬;肾经外贴组在肾经选太溪、大钟;非经非穴位外贴组在大腿内侧肌肉丰厚处选非经非穴位,具体的穴位选择参照《实验针灸学实验指导》和《大鼠穴位图谱的研制》。大鼠背部、下肢脱毛,清洗穴位,于脱毛区贴上相应的膏剂,左右交替进行。观察16周后,各组大鼠处死,股动脉放血,与口服补肾方药比较治疗骨质疏松。以血清雌二醇、睾酮、骨密度、降钙素、甲状旁腺素、降钙素/甲状旁腺素比值,Ca、P、碱性磷酸酶,各组大鼠骨组织中Ⅰ型胶原和LMP-1mRNA表达,各组雌性大鼠骨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和雌激素受体βmRNA表达为衡量指标,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14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雌二醇、睾酮、骨密度均降低(P均<0.01);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依普拉封口服组雌二醇、睾酮、骨密度均明显升高(P均<0.01)。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甲状旁腺素升高,降钙素、降钙素/甲状旁腺素均降低(P均<0.01);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依普拉封口服组甲状旁腺素下降,降钙素、降钙素/甲状旁腺素均明显升高(P均<0.01)。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碱性磷酸酶升高(P<0.05),Ca、P差异均不显著;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碱性磷酸酶下降(P<0.05),Ca、P差异均不显著。④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Ⅰ型胶原/β-actin和骨矿化相关蛋白/β-actin的表达均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Ⅰ型胶原/β-actin和骨矿化相关蛋/β-actin的表达均上调(P均<0.05)。⑤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雌激素受体α和雌激素受体βmRNA的表达均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雌激素受体α和雌激素受体βmRNA的表达均上调(P均<0.05)。结论:补肾方药通过两种不同途径给药后发挥“归经”作用,至少在骨和性腺两个靶点起作用,使骨组织中Ⅰ型胶原和骨矿化相关蛋白表达上调,雌激素受体α和雌激素受体βmRNA表达上调,促进雌二醇、睾酮、降钙素/甲状旁腺素升高,结果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逆转骨质疏松,增加骨密度。  相似文献   

18.
雌激素与阿尔茨海默病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慢性的大脑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痴呆,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记忆力减退、语言、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障碍。近年研究发现,AD的发病与雌激素有一定的关系,雌激素可通过多种途径和环节影响AD的发生和发展,因此,用雌激素替代治疗作为预防和治疗AD的方法已日益受到重视,可望雌激素在AD的预防及综合治疗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雌激素水平与绝经后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雌激素(E)水平与绝经后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绝经后VD患者48例,随机分为VD1组和VD2组各24例,分别给予维尼安2mg与安慰剂1片口服,每月2次,治疗4个月;绝经后健康妇女18例为正常组。3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和4个月时测定血浆雌二醇水平(E2)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简易智能量表(MMSE)测定认知功能。结果VD组患者E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VD1组经过维尼安治疗4个月后,E2水平逐渐上升(P<0.01),LDLC逐渐下降(P<0.05),MMSE评分逐渐提高(P<0.05);E2水平与LDL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性(P<0.01);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E替代治疗有利于改善绝经后VD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0.
<正>雌激素的主要来源是卵泡,每天可分泌70~500mg雌二醇(E2),雌二醇主要转变成雌酮(E1)和少量雌三醇(E3),E1在循环中的比例大致与E2相似。绝经后,大多数内源性雌激素是雄烯二酮转变而来的。雄烯二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并在周围组织中转变成E1。因此,E1(尤其是其硫酸酯形式)是绝经后妇女循环中含量最高的雌激素。虽然循环雌激素存在代谢转换的动态平衡,但E2是主要的人体细胞内雌激素,它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