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炳元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6):2379-2380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主要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和酸相关性疾病(消化性溃疡或急性出血糜烂性胃炎).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因粗糙食物、化学性刺激及腹内压增高等因素而引起,其发生率大约30%左右;酸相关性疾病的发生率大约50%左右,其原因或诱因与消化性溃疡相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50例。结果 消化性溃疡、胃癌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分剐占50.7%、22.7%和14.3%。在150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人中,102例(68.0%)患有高血压痛、糖尿病或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死亡15例,死亡率10.0%。因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死亡12例,占总死亡人数的80.0%。结论 消化性溃疡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部位的消化道出血,包括静脉曲张性出血及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其中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年发病率为50~150/10万,病死率为6%~10%。常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肿瘤、应激性溃疡、胃癌,  相似文献   

4.
刘继友 《淮海医药》2008,26(6):527-528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指导治疗。方法 对5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即血压、脉搏在正常范围内,神志清楚)行急诊胃镜检查及Child-pugh分级。结果 (1)5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1.92%,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48.08%,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Child-poughA级中,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23.08%,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7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Child-pough C级中,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25.00%,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11.5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原因包括消化性溃疡和门静高压性胃病,在Child-poughC级中,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占17.13%,消化性溃疡出血占7.6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除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原因外,门脉高压性胃病及消化性溃疡也是其重要的原因,尤其在肝功能分级在Child-pough C级的患者中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较多,治疗时更应引起注意和重视。  相似文献   

5.
郭兰 《淮海医药》2012,30(5):439-440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更好的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分析我科近3年11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病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以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最为常见,分别占42.3%,22.5%,18.9%,9.9%。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女出血原因基本相同,不同年龄的患者出血原因基本相同。结论消化性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且有上升趋势,其次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和胃癌。  相似文献   

6.
消化道以屈氏韧带为界,其上的消化道出血称上消化道出血。其临床特征为呕血与黑粪,急性大出血可导致周围循环衰竭[1]。临床上最常见的出血病因是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和胃癌,这些病因占上消化道出血的80%。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与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136例的临床资料。观察及分析患者的发病原因,以及泮托拉唑钠、奥曲肽与氨甲苯酸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136例患者的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与胃癌。发病诱因为饮食不当、饮酒、药物、精神因素与劳累等因素。实施泮托拉唑钠、奥曲肽、氨甲苯酸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优良率为95.9%,治疗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优良率为93.3%,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的优良率为90.9%,治疗胃癌的优良率为100%。结论消化道出血疾病的病因是消化性溃疡,诱因常是口服刺激性的药物。采用泮托拉唑钠、奥曲肽、氨甲苯酸联合治疗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詹明权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9):176-177
目的分析影响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选取10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对其病因进行总结。结果 100例患者中,85例为上消化道出血,15例为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结肠癌和溃疡性结肠炎。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占消化道出血的大多数,其中消化性溃疡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肿瘤为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了解其病因构成和评价抑酸治疗的效果,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总结2006年5月-2009年5月本院住院确诊的16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病因分类、抑酸治疗效果等分析.结果 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61.1%)[其中包括十二指肠溃疡(38.9%)、胃溃疡(19.1%)、复合性溃疡(3.1%%)]、原因不明(9.9%)、出血性胃炎(9.3%)、胃癌(8.0%)、门脉高压性胃病(6.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5.6%) 使用抑酸治疗显效124例(76.5%),有效27例(16.7%),无效1 1例(6.8%).结论 消化性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最主要病因 抑酸治疗能提高胃内pH值,可促进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有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0.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是临床急症,病死率较高。最常见的出血病因是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和胃癌,这些病因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80%~90%,若不及时处理,病死率可达25%以上[1]。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