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肾一期联合移植术一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胰、肾一期联合移植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1例接受胰1肾联合移植术的患者定期随访2年。结果 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移植胰1肾有功能存活2年。结论 胰、肾一期联合移植是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膀胱引流式同期胰肾联合移植(simultaneous pancreas and kidney transplantation, SPK)术后胰漏的治疗经验。方法 SPK术后胰漏病人3例,结合文献对SPK术后胰漏的临床诊疗进行探讨。结果 3例SPK受者的移植胰腺外分泌均为膀胱引流,其中2例早期胰漏,1例远期胰漏。对3例病人予以抗生素治疗、抑制胰腺外分泌、膀胱减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支持等治疗,根据具体情况行通畅引流或瘘口修补。所有病人胰漏均痊愈,无移植物丢失或病人死亡。结论 膀胱引流式SPK术后胰漏,可行抑制胰液外分泌、膀胱减压、通畅引流等治疗;胰漏长期不愈者,瘘口修补可作为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胰液膀胱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二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 总结膀胱引流术式胰、肾联合移植经验和教训。方法 对2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并发尿素症患者施行膀胱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早期采用皮质激素、霉酚酸酯(MMF)、环孢素A(CsA)/他克莫司(FK506)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进行免疫抑制治疗,8-10d后改为FK506、MMFT和泼尼松维持。结果 移植后,2例均立即停用胰岛素,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仅例2术后并发轻微切口感染,经引流、局部处理后愈合,无基它外科并发症,未发生排斥反应,患者目前已分别存活6个月和2个月,移植胰和移植肾功能均正常,一般情况良好。结论 膀胱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治疗胰岛素依赖糖尿病并发毒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适合胰肾联合移植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 选择30例胰肾联合移植的患者,根据其术中麻醉方法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持续静脉镇静麻醉(EA组)和静脉输注联合吸入复合全身麻醉(GA组),每组15例。观察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液体出入量、以及血管活性药、葡萄糖和胰岛素的用量,监测术中的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气和血糖水平,术后观察移植物功能和肺部并发症。结果 胰肾联合移植术中,EA组胰岛素用量较GA组少,但其葡萄糖及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较GA组多(P〈0.05);EA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大,与G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组术后有5例患者发现明显的肺部并发症,GA组有8例。EA组有8例患者术后1d内使用胰岛素,而GA组仅有4例。结论 胰肾联合移植手术中选择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镇静麻醉,可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有利于胰腺功能的恢复,但须注意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临床胰肾联合移植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胰肾联合移植(SPK)是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并发尿毒症及尿毒症合并有糖尿病的有效方法,胰腺移植之后可获得正常的糖代谢,不需要外源性胰岛素并可逆转糖尿病的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采用外源性胰岛素的替代疗法并不能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肾脏移植之后使尿毒症得到纠正,自1966年首例临床胰腺十二指肠移植成功以来,到1994年底,全球单一胰腺移植1600例。有131个移植中心施行胰肾联合移植5628例,移植患者1年与5年存活率分别为91%和78%目前,胰肾联合移植仅次于肾,肝、心移植,居第4位,现将胰肾联合移植进展分述如下:一、…  相似文献   

7.
<正> 胰肾联合移值是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及达到胰岛素依赖期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衰的有效方法。但此类病人病情复杂,均有糖尿病伴尿毒症、高血压及酸碱平衡失调。且手术难度大,麻醉期间管理较为复杂。我院共收治3例,临床效果满意,本文就麻醉管理的有关问题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临床胰腺和胰、肾联合移植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胰腺外分泌处理和移植胰腺排斥反应难以诊断的特殊性,胰腺移植在移植总数和移植效果上曾远远落后于肾、心和肝等器官移植。直至近10余年,随着新型强效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器官保存技术的改进和移植手术方式的日趋成熟,胰腺移植受者和移植胰腺的存活率均显著提高。胰、肾联合移植已成为治疗1型糖尿病、部分2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的有效方法。本文概述临床胰腺与胰、肾联合移植的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9.
胰、肾联合移植六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胰、肾联合移植治疗糖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近期施行的6例胰、肾联合移植手术的方法、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结果 6例患者分别于移植胰腺恢复血液循环后23h、第9d、17h、19h、第5d及1.5h停用外源性胰岛素,移植肾功能于术后第2-4d恢复正常;术后并发症有排斥反应和血尿,其中1例术后5d发生加速性排斥反应,抗排斥治疗无效,于术后11d切除移植胰、肾,其余5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及达到胰岛素依赖期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术后减少各种并发症、取得良好疗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13例胰液肠内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术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3例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行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早期加强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和引流管引流性质的观察,做好指端血糖监测和液体管理等预防护理。结果 13例患者中,7例患者发生1~3种并发症(主要并发症有急性排斥反应、胰腺坏死导致的腹腔出血、抗凝过度导致的腹腔出血、肠梗阻),除1例死亡,其余均顺利出院。结论 加强胰液肠内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预防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全胰、肾一期联合移植一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总结临床胰、肾联合移植的经验与教训。方法 对1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患者施行膀胱引流式尸体全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术后采用包括抗淋巴细胞诱导的四联序贯免疫抑制方案,维持免疫抑制彩环孢素A、泼尼松和霉酚酸酯组成的三联方案。结果 术后第4d,移植肾和胰腺功能恢复良好,血肌酐、尿素氮及空腹血糖降至正常,术后20d,完全停用胰岛素,患者现已存活9个月,情况良好。结论 胰、肾联合移植应  相似文献   

12.
改良肠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的外科技术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报道改良胰液空肠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的外科技术和其治疗糖尿病合并尿毒症的近期效果。方法2000年6月至2006年8月,共有38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患者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胰肾联合移植,移植胰腺的外分泌液用空肠内引流,不作Roux-en-Y吻合。移植胰腺及肾脏的平均冷缺血时间分别为(10±2.0)h和(7±2.0)h。除1例外,术后早期均采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同时以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或抗CD25单克隆抗体诱导治疗。结果受者、移植肾脏和胰腺的6个月存活率均为97.4%,平均停用胰岛素时间为(7±6.9)d,空腹血糖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为(14±9.1)d。术后3周口服糖耐量试验、胰岛素和C肽释放试验显示移植胰腺功能完全正常。血淀粉酶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为(10±7.7)d。肾功能延迟恢复8例,其血肌酐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为(53±20.0)d;其余30例血肌酐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为(8±7.4)d。术后主要外科并发症为移植胰腺伤口感染、胰十二指肠-空肠吻合口出血和移植肾脏周围出血,3例(7.9%)因并发症再次手术,未发生与胰液引流术式相关的并发症如胰漏、肠漏、腹腔脓肿及肠梗阻等。结论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1型和部分2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的有效方法;改进的胰液空肠引流术式(不作Roux-en-Y吻合)有助于降低胰液空肠引流术式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受者和移植物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告应用改良胰液空肠引流式胰、十二指肠及肾同期联合移植(SPK)的外科技术治疗35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并发尿毒症的近期效果。方法2000年6月-2006年1月,35例胰岛素依赖的糖尿病合并尿毒症患者接受SPK,移植胰的外分泌采用空肠内引流,不作Roux-en-Y型吻合。移植肾平均冷缺血时间为(6.92±2.17)h,移植胰平均冷缺血时间为(9.65±2.02)h。术后早期采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同时以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或抗CD25单克隆抗体诱导治疗。结果围手术期患者存活率达97.1%(34/35),存活病例全部停用胰岛素,平均停用胰岛素时间为(8.3±4.5)d,空腹血糖恢复正常时间为(13.4±8.9)d。术后3周口服糖耐量试验、胰岛素和C肽释放试验显示移植胰功能完全正常。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9.3±7.0)d。肾功能延迟恢复(DGF)5例,血肌酐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58.2±16.8)d,其余30例血肌酐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7.7±5.4)d。术后主要外科并发症为移植胰伤口感染、胰十二指肠-空肠出血和移植肾周围出血。3例(8.6%)因并发症再次手术,未发生与胰液引流术式相关的并发症如胰漏、肠漏、腹腔脓肿及肠梗阻等。结论SPK是治疗1型和部分2型糖尿病并发尿毒症的有效方法;改进的胰液空肠引流术式(不作Roux-en-Y吻合)有助于降低胰液空肠引流术式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胰肾联合移植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胰腺移植发展较为曲折。早在19世纪末,人们就开始探讨胰腺移植治疗糖尿病的可能性,直到1966年明尼苏达大学的Kelly教授才首次施行了节段胰腺移植,步入临床应用阶段。据国际胰腺移植登记中心(IPTR)及全美器官分配网络(UNOS)统计,目前全球已经实施了近20000例胰腺移植手术,其中83%为胰肾联合移植,人及移植物生存率由最初的70%/50%上升到95%/84%,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手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并发症的处理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胰肾一期联合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治疗。结果 5例术后分别存活5年1个月、4年、22d、70d和5个月,前2例目前仍健在,生活质量佳。5例均发生了近期或远期的非技术性并发症,其中包括胰瘘、胰周感染及脓肿、十二指肠残端瘘、膀胱炎、血尿、排斥反应、巨细胞病毒感染、代谢性酸中毒、尿潴留与尿道狭窄等。结论 胰、肾一期联合移  相似文献   

16.
胰肾联合移植术: 附19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 探讨胰肾联合移植术中药物的应用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术后效果。方法 19例胰肾联合移植受者,术中用药如下;以白蛋白(清蛋白)作为主要血管扩容剂,平均用量为1.5~2.0g/kg;电解质溶液输注量为30~50mL/kg;用异搏定(5mg/12h)、前列腺素E1 (100μg/12h)以减少移植器官的保存损伤;用生长抑素(3mg/12h)抑制移植胰腺外分泌功能。结果 19例受者移植胰腺通血后5~10min分泌含高淀粉酶(平均为20 800U/L)的胰液,供肾血管开放后2~10min,输尿管有尿液流出。术后2~4d肾功恢复,术后1.5h至9d停用胰岛素。结论 胰、肾联合移植术中合理应用白蛋白、血管扩张剂和生长抑素对移植胰、肾功能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胰肾联合移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66年首例胰肾联合移植(pancreas-kidney transplants.PKT)在美国Minnesota大学成功实施以来[11.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器官保存技术和手术方式的改进.胰肾联合移植成功率显著提高。据国际胰腺移植登记机构(International Pancreas Transplant Registry,IPTR)记录,至2003年全球已实施21208例胰腺移植,其中多数是胰肾联合移植。胰肾联合移植已成为治疗Ⅰ型糖尿病和部分Ⅱ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的有效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胰、肾联合移植术治疗糖尿病合并尿毒症三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总结胰、肾联合移植术治疗糖尿病合并尿毒症的临床体会。方法 对3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及视网膜病变患者施行不同术式的胰,肾联合移植术,其中1例为胰液膀胱引流术式。另2例为胰液空肠引流术式,3例免疫抑制治疗均采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及泼尼松,其中2例术后早期应用单克隆抗体。结果 3例患者术后均停用胰岛素,血糖,C-肽以及尿素氮,肌酐均恢复正常;2例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及视力在术后3个月后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现已存活16个月,10个月,另1例因肝功能衰竭,于术后2个月死亡。结论 胰、肾联合移植术是治疗糖尿病合并尿毒症的有效手段。并能改善糖尿病的其它合并症。  相似文献   

19.
我们于2004年6月为1例Ⅱ型糖尿病伴终末期肾病患者行胰、肾、十二指肠联合移植,移植术后有功能存活1年,患者生活质量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改良的胰液空肠引流式胰、肾一期联合移植(附2例报道)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目的 报告2例改良的胰液空肠引流式胰、十二指肠及肾联合移植的外科技术和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并发尿毒平的效果。方法 2000年6-9月,2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并发尿毒症的患者接受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移植胰的外分泌采用空肠内引流,不作Roux-en-Y型吻合,结果 移植后,立即停用胰岛素,肾功能1-5d恢复正常,无外科并发症,未发生排斥反应,患者目前已分别存活5个月和2个月,移植胰和移植肾功能均正常,一般情况良好。结论 改良的胰液空肠引流式胰、十二指肠及肾联合移植技术简单、安全,是治疗I型糖尿病并发尿毒症的较好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