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腺移植和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1型糖尿病和部分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导致的肾衰竭的最佳治疗方法。胰腺移植的类型主要包括同期胰肾联合移植(SPK)、肾移植后胰腺移植(PAK)和单纯胰腺移植(PTA)。在所有的胰腺移植类型中,对移植胰腺的活组织检查(活检)仍然是明确诊断其排斥反应并与其他并发症进行鉴别的最佳方法。本文对移植胰腺活检的方法及其相关的研究进展、移植胰腺活检排斥反应诊断标准及其进展、移植胰腺主要的并发症及其病理学表现进行阐述,旨在为指导临床对上述并发症予以准确诊断,良好地保障移植胰腺和受者的长期存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据国际胰腺移植登记处资料,从1987年10月1日至1994年8月31日,总计有4360例胰腺移植报告,其中85.9%为胰肾联合移植(SPK),6.8%为肾移植后胰腺移植(PAK),5.5%为单纯胰腺移植(PfA)。1996年全球移植中心名录报道,到1995年底全世界已开展8382例胰腺移植。现将其近况综述如下。1移植方式及其评价SPK是应用最广且效果最好的移植方式,适用于IDDM并发终末期肾病者。Bruce等[1]报道100例SPK患者及其胰、肾的1年存活率分别为肥%、81%和92%;5年存活率分别为81%、61%和71%。行SPK的胰腺1年存活率显著高于PTA(45%)…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同期胰肾联合移植(SPK)术的治疗效果和经验。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3年9月,以SPK术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合并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12例。每例受者接受来自同一供者的胰腺和肾脏,移植肾以经典方法植入左侧盆腔,胰腺植于右下腹。1例移植胰腺静脉与受者门静脉系统吻合,11例与体静脉系统吻合。胰腺外分泌引流方法为:3例移植物十二指肠段与受者十二指肠吻合,9例与空肠上段吻合。术前应用甲泼尼龙及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作为免疫诱导,术后以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和泼尼松三联抗排斥药物维持。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3个月,受者、移植胰腺和移植肾的存活率分别为100%、91.7%和91.7%。1例再次行SPK术的受者,术后出现了超急性排斥反应,且未能逆转,于术后13d切除移植物;其余11例首次行SPK术的受者中,3例(28.3%)出现急性排斥,均获成功纠治。2例受者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行过渡性透析。11例首次行SPK术的移植胰腺术后立即发挥了功能,分别于术后1~5d内停用胰岛素。结论同期胰肾联合移植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膀胱引流式同期胰肾联合移植(simultaneous pancreas and kidney transplantation, SPK)术后胰漏的治疗经验。方法 SPK术后胰漏病人3例,结合文献对SPK术后胰漏的临床诊疗进行探讨。结果 3例SPK受者的移植胰腺外分泌均为膀胱引流,其中2例早期胰漏,1例远期胰漏。对3例病人予以抗生素治疗、抑制胰腺外分泌、膀胱减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支持等治疗,根据具体情况行通畅引流或瘘口修补。所有病人胰漏均痊愈,无移植物丢失或病人死亡。结论 膀胱引流式SPK术后胰漏,可行抑制胰液外分泌、膀胱减压、通畅引流等治疗;胰漏长期不愈者,瘘口修补可作为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活体大脏器移植中,首先是肾移植的成功,接着便是胰腺移植[1]。全球首例活体胰腺移植于1979年6月20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完成,为肾移植后胰腺移植(PAK)[2];第一例单独活体胰腺移植(PTA)于1980年5月完成;而首例活体胰肾同期移植(SPK)至1993年3月才随着多脏器联合移植技术的发展而成功[3],但活体胰腺移植开展并不广泛。据国际胰腺移植登记处最新报告,截止2001年10月1日,全球仅进行142例活体胰腺移植,占所有胰腺移植的0.8%,其中120例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完成,占该中心胰腺移植总数的8.5%[4]。在器官移植的早期,即还在以硫唑嘌呤(Aza)和刚开…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一, 糖尿病肾病已超过慢性肾小球肾炎成为终末期肾病的首要病因。胰肾联合移植(simultaneous pancreas-kidney transplantation, SPK)是治疗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最有效的手段, 并在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与1型糖尿病患者同样的疗效。胰腺移植蓬勃发展的50年间, 手术方式的改进和创新从未停止。然而, SPK术后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手术率降低了移植物的存活率, 也限制了其广泛开展。如何早期诊治并发症、进一步改进手术方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SPK术后并发症的诊治及手术方式的演进, 相信随着血管及肠道吻合方式的不断改进和新术式的不断探索, SPK受者及移植物存活率会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7.
胰腺移植主要包括单独胰腺移植 ( pancreastransplantationalone,PTA )、肾移植后胰腺移植 ( pancreasafterkidneytransplantation ,PAK )和胰肾联合移植 (simultaneouspancreas kidneytransplantation ,SPK)。与其它实体大器官移植一样 ,胰腺移植成功的真正转折始于 2 0世纪 70年代末。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开发和应用、器官保存技术的改进和外科技术的日臻成熟 ,胰腺移植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猛开展 ,胰腺移植受体及器官存活率显著提高。据国际胰腺移植登记中心(InternationalPancreasTransplantRegistry ,IPTR )记录 ,至2 0 0 1年 1…  相似文献   

8.
尽管同期胰肾联合移植的胰腺一年存活率已提高到了 82 % 〔1〕,但此手术仍充满了与技术有关的高并发症〔2〕。切取高质量的胰腺是胰腺移植获得成功的基础。在美国不稳定供体 ,整块切取腹腔脏器 ,也有报道〔3〕。我们都是快速整块切取胰腺和肾脏 ,然后在体外将胰与肾脏分开。从 2 0 0 1年 1月至2 0 0 2年 11月 ,我们胰肾联合切取 32例 ,其中做胰肾联合移植 6例。另外 5 8个肾仅做肾移植 ,移植后胰肾功能良好 ,仅 1例发生胰腺和肾功能延迟恢复。现将我们联合切取胰肾的方法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供体取仰卧位 ,常规消毒铺单。取腹部“十”字型…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同期胰肾联合移植(SPK)移植物的存活率,降低了排斥反应发生率。胰腺移植的目的是根治糖尿病,但是他克莫司(FK506)和环孢素(CsA)都有致糖尿病的副作用,目前尚无这两种免疫抑制剂对胰腺移植或SPK术后葡萄糖代谢影响的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0.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6,27(3):148-148
胰岛、肾联合移植(SIK)及肾移植后胰岛移植(IAK)治疗1型糖尿病合并晚期肾病患者,其临床效果与胰、肾联合移植(SPK)一样,除可以使患者完全或大部份脱离胰岛素、糖代谢稳定,并能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外,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增强移植肾的存活率和功能等,同时也避免了胰腺移植带来的术后风险和外分泌液可能泄漏的致命性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胰肾联合移植术后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胰肾联合移植(SPK)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用CDFI定期连续观测18例SPK患者术后移植胰腺及移植肾的声像图特征和动静脉血流变化,同时将移植胰腺与患者自身胰腺相比较。结果18例SPK患者术后早期移植胰腺均出现体积增大,形态饱满,内部回声减低,与自体胰腺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胰的胰头及胰尾部增大较明显,多在数10d至1个月后逐渐恢复正常。其中出现并发症5例(5/18,28%)。急性排斥反应2例(2/18,11%)。超声图像特征为:移植肾体积增大,实质增厚,各级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增高(均在0.80~1.0之间);移植胰腺周围出现局限性积液暗区,移植物腹腔干动脉RI波动在0.67~0.78之间。1例移植胰胰腺炎声像图特征为:移植胰腺体积明显增大,内部实质回声不均,胰周积液不断增多,移植物腹腔干动脉RI<0.7,移植肾声像图正常。CDFI诊断右侧髂外静脉及属支部分栓塞1例(1/18,6%);移植物腹腔干动脉血栓栓塞1例(1/18,6%)。结论CDFI在胰肾联合移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胰肾联合移植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7年2月至2001年12月间15例患者进行胰肾联合移植的临床资料,对其手术方式、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术后并发症以及1、3年人/胰腺/肾脏存活率进行统计。结果 15例患者中,采用胰肾联合移植(SPK)12例,肾移植后再行胰腺移植(PAK)3例;9例胰腺移植于腹膜外,6例移植于腹腔内;12例移植胰腺的外分泌液经膀胱引流,3例经肠道引流。患者术后均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霉酚酸酯+激素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12例患者(SPK11例,PAK1例)移植后早期的空腹血糖为4.4~7.8mmol/L,无需应用胰岛素;3例应用胰岛素30-40d后,移植胰、肾功能均恢复正常,停用胰岛素。12例经膀胱引流的患者其尿淀粉酶为760-117000U/L,血清淀粉酶为91~480U/L。移植胰、肾共发生急性排斥反应5例次,总发生率为33.3%(5/15)。1年人/胰腺/肾脏存活率(%)分别为60.0/53.3/60.0;3年为33.3/20.0/26.7;1例随访满5年,胰腺和肾脏功能基本正常。结论 胰肾联合移植可以有效治疗1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术前应对患者作全面检查,制定最佳手术方案,以提高人/胰腺/肾脏的近、远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胰肾联合移植的指征和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 40年来 ,胰腺移植在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都获得了令人振奋的长足进步。据国际胰腺移植登记中心 (IPTR)记录 ,全球已实施了 1890 0余例胰腺移植 (截至 2 0 0 2年 10月 ) ,其中绝大多数在美国 (近 14 0 0 0例 ) ,约 90 %为胰肾联合移植(SPK)。迄今为止 ,SPK被公认是治疗糖尿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的最有效的方法。据报道 ,胰腺移植受体 1年生存率超过95 % ,3年生存率接近 90 % ;移植胰腺有功能 (患者不依赖胰岛素 )者的 1年和 3年生存率分别为 83 %和 77% [1,2 ] 。1 胰肾联合移植的历史演进历史上 ,首例胰肾联合移植于 1966年 12月 16日在…  相似文献   

14.
胰腺与胰肾联合移植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前已公认胰腺与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Ⅰ型糖尿病(IDDM)及其并发症的安全、有效方法。移植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根治IDDM,完全停用外源性胰岛素,消除或改善糖尿病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由于糖尿病病变的特殊性、移植胰排斥反应发生率和移植物丢失率高以及术后免疫抑制剂引起的副作用,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移植后糖尿病(PTDM)等因素,胰腺与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选择与应用比单纯肾移植更复杂,涉及问题更多。本文就胰腺及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免疫抑制的临床应用及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肝胰肾联合移植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报告肝、胰、肾一期联合移植治疗1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不全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伴慢性胰腺炎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对患者围手术期处理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胰液空肠内引流及原位背驮式同期尸体肝、胰、肾联合移植。手术顺利,移植肝脏及胰腺功能1周内逐渐恢复,肾功能延迟恢复。术后第16天因移植肾血流下降,切除移植肾脏,于原移植部位行第2次肾移植,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至2005年11月随访10个月,患者未发生排斥反应及明显感染,移植肝、胰、肾功能均正常,一般情况良好。结论肝胰肾联合移植技术安全,术后因各脏器对功能恢复所需内环境各不相同,矛盾较多,围手术期处理对患者的长期存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临床胰肾联合移植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胰肾联合移植(SPK)是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并发尿毒症及尿毒症合并有糖尿病的有效方法,胰腺移植之后可获得正常的糖代谢,不需要外源性胰岛素并可逆转糖尿病的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采用外源性胰岛素的替代疗法并不能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肾脏移植之后使尿毒症得到纠正,自1966年首例临床胰腺十二指肠移植成功以来,到1994年底,全球单一胰腺移植1600例。有131个移植中心施行胰肾联合移植5628例,移植患者1年与5年存活率分别为91%和78%目前,胰肾联合移植仅次于肾,肝、心移植,居第4位,现将胰肾联合移植进展分述如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超声检查在胰肾联合移植(SPK)术后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8月至11月完成的5例行SPK供、受者超声检查资料。5例供者术前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评估肾脏和胰腺大小、内部回声。供器官获取后依次行肾移植和胰腺移植。术后1周内每天行超声检查1次,1周后每3天1次,1个月后每2个月1次,或根据病情需求行超声检查。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比较SPK移植前、移植后第1、7天和第1个月移植胰腺和肾脏大小以及移植后第1、3、7天及第1个月移植胰腺及肾脏内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SV)、阻力指数(RI),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常规二维超声显示术后1周内移植胰腺形态饱满,实质回声偏低、均质,胰管无扩张;移植肾形态饱满,皮质回声均匀,皮髓质分界清晰,集合系统无分离。5例SPK受者术后第1天移植胰腺胰头、胰体和胰尾以及肾脏长径、前后径和左右径均大于移植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1个月移植胰腺胰头、胰体和胰尾以及肾脏长径均小于术后第1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移植术后1周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示胰腺内动、静脉血流显示较好,胰腺内动脉PSV为16.6~37.2 cm/s,RI为0.52~0.70。5例移植胰腺中4例门-腔静脉血流显示良好,频谱呈双相波或三相波等体静脉频谱特征。1例术后门-腔静脉吻合口显示欠清,超声造影检查示动脉期移植胰腺肠系膜上动脉、脾动脉及实质内小动脉分支顺次清晰显影,静脉期门-腔静脉、脾静脉显影,实质内未见异常灌注区。5例移植肾脏三级血流显示清晰,肾动脉PSV为24.2~123.0 cm/s,RI为0.55~0.81。5例受者术后第1、3、7天和第1个月移植胰腺内胰头动脉和胰体尾动脉以及移植肾内肾叶间动脉、肾段动脉和肾门动脉PSV、RI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F=0.182、0.953、1.321、1.867、2.121和1.588、0.544、3.902、2.752、0.956,P均>0.05)。1例维吾尔族男性受者术后第22天怀疑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恢复正常。截至2020年2月,5例受者术后均恢复良好,移植肾脏与胰腺功能良好,肾功能及血糖水平均恢复正常。 结论超声可以作为SPK术后动态监测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了解移植物大小、体积、内部回声和血流动力学等情况,对早期发现术后并发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胰岛、肾联合移植(SIK)及肾移植后胰岛移植(IAK)治疗1型糖尿病合并晚期肾病患者,其临床效果与胰、肾联合移植(SPK)一样,除可以使患者完全或大部份脱离胰岛素、糖代谢稳定,并能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外,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增强移植肾的存活率和功能等,同时也避免了胰腺移植带来的术后风险和外分泌液可能泄漏的致命性副作用。亦不会额外增加患者术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成本。本技术也适应单纯胰岛移植治疗(同种或异种)1型糖尿病患者。本公司专业提供胰岛移植实验室或手术室全套胰岛消化、分离纯化等相关设备、耗材和其它服务。…  相似文献   

19.
回顾性分析接受存在供者来源感染边缘供者、行胰肾联合移植(simultaneous pancreas and kidney transplantation, SPK)并出现移植肾急性细胞/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1例受者的临床资料, 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时代SPK的开展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胰腺移植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46例脑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brain death,DBD)供体同期胰肾联合移植(simultaneous pancreas-kidney transplantation,SPK)受者及2019年11月至2023年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0例DBD供体SPK受者,根据是否发生血栓分为血栓组及无血栓组。对两组受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评估供受体的特征与胰腺移植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供受体年龄增加与胰腺血栓形成关系不大(P> 0.05),受体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移植胰腺血栓形成关系密切(P=0.01),胰腺外分泌液引流选择方式对移植胰腺血栓关系不大(P=0.49),采用动脉或静脉来延长供胰静脉与胰腺移植术后血栓形成有关(P=0.02),接受肝素后序贯用阿司匹林比单用阿司匹林的受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较低(P=0.04)。供者淀粉酶的变化是移植胰腺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4),受者术后第7天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