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声门下喉癌手术治疗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14例1989~1998年间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现名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手术治疗的声门下喉癌患者进行分析.按1997年UICC修订案分期,T1-2N0 5例,T3N0-2 3例,T4N0-1 6例.11例行喉部分切除术,3例行喉全切除术.根据病变范围不同,可扩大切除到气管或甲状腺.采用单蒂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双蒂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颈阔肌肌皮瓣、胸锁乳突肌骨膜瓣、甲状软骨膜瓣、会厌下移等方法重建喉功能.5例行颈清扫术.结果喉功能保留11例,占全部的78.6%.7例拔除了气管套管,拔管率为63.6%.全部14例患者均恢复吞咽功能,全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78.6%(11/14),5年生存率为63.6%(7/11).结论多数声门下喉癌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保留喉功能是可行的.熟练掌握多种修复方法,择优采用,是提高喉功能保留手术水平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声门下癌的临床及其手术治疗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声门下癌的临床特点、手术和重建喉功能的方法及喉声门下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总结 1981 ̄1997年声门下癌13例,T1-2No6例,T3No1例,T3-4N1-26例。4例行全喉切除术,9例行喉声门下部分切除术和扩大喉声门下部分切除术(累及气管者),分别以单侧或双侧皮瓣、肌筋膜瓣整复,喉腔内置“T”型硅胶管扩张,2 ̄6个月拨除。其中6例行颈清扫术。结果 除4例全喉切除术者外,余9例  相似文献   

3.
喉部分切除术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喉部分切除术的远期疗效及喉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 总结 1986~ 1995年间各种喉部分切除术 379例 ,男 2 90例 ,女 89例。声门上癌 184例 (按 1992年UICC标准T1 8例 ,T2115例 ,T348例 ,T413例 ) ,声门癌 192例 (T1 115例 ,T2 6 3例 ,T313例 ,T41例 ) ,跨声门癌 3例 (T2 1例 ,T32例 )。共 8种术式 ,即声带切除术 2 6例 ,垂直部分切除术 138例 ,额侧切除术 7例 ,声门水平 (喉中段 )切除术 12例 ,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 5 8例 ,水平垂直 ( 3 4)部分切除术 95例 ,喉次全切除环舌根会厌吻合术 2 4例 ,喉近全切除环舌根吻合术 (保留一侧杓状软骨 ) 19例。同期颈廓清术 193例 (单侧12 1例 ,双侧 72例 )。结果 全部病例恢复发音功能。 7~ 2 3d全部克服误咽拔掉鼻饲管 ,36 2例在术后 9d~ 3个月拔除套管 ,另 8例经二次手术修整拔除气管套管 ,拔管率为 97 6 %。 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 86 8% ( 32 9 379)、81 3% ( 2 6 6 32 7)、6 9 4% ( 12 0 173)。结论 喉部分切除术是保存喉功能的根治性手术。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正确选择术式、熟练的手术技巧及完善的修复技术是提高生存质量及疗效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喉垂直部分切除术治疗喉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36例声门型喉癌及跨声门型喉癌行喉垂直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声门型30例,跨声门型6例。26例行喉垂直部分切除术,10例行喉扩大垂直部分切除术。8例同时行功能性颈廓清术,20例行择区颈廓清术,8例探查患侧Ⅱ、Ⅲ区淋巴结未予颈廓清术。8例(T2N1M0,T3N1M0)声门型喉癌术后6周联合放疗。结果随访满3年患者31例,死亡2例,失访5例;随访满5年患者28例,死亡3例,失访6例。3年生存率80.55%,5年生存率69.44%。结论喉垂直部分切除术是临床上治疗声门型喉癌的有效术式,但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通过对 18例喉癌患者的手术治疗 ,就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 声门癌T1N0 M0 1例 ,T2 N0 M0 9例 ,T3N0 M0 2例 ,跨声门癌T3N1M0 3例 ,T3N2 M0 1例 ,T2 N0 M0 放射治疗后复发 1例 ,声门下癌T4N0 M0 1例 ;应用三种不同的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技术进行治疗。结果  3年生存率 94 .4 %。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 7~ 4 2天 (平均 17天 )拔除气管套管 ,拔管率 10 0 % ;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第 14~ 3 0天 (平均 2 2天 )拔除鼻饲管。术后所有患者均完全恢复了喉的发声、呼吸、吞咽及维持声门下压的生理功能。术后的发音情况也令人满意。结论 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打破了以往根据喉癌肿瘤临床分期决定喉部分切除与否的传统观点 ,为喉癌的手术治疗提出了一条新的术式。它在保证完整、安全有效地切除喉肿瘤病灶的同时 ,更加考虑到患者术后的功能及生存质量的改善 ,同时又能达到喉全切除术同样的局部控制率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声门下喉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声门下喉癌手术治疗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对14例1989-1998年间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现名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手术治疗的声门下喉癌患者进行分析。按1997年UICC修订案分期,T1-2NT5例,T3NO-2 3例,T4NO-1 6例。11例行喉部分切除术,3例行喉全切除术。根据病变范围不同,可扩大切除到气管或甲状腺。采用单蒂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双蒂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颈阔肌肌皮瓣、胸锁乳突肌骨膜瓣、甲状软骨膜瓣、会厌下移等方法重建喉功能。5例行颈清扫术。结果 喉功能保留11例,占全部的78.6%。7例拔除了气管套管,拔管率为63.6%。全部14例患者均恢复吞烟功能,全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78.6%(11/14),5年生存率为63.6%(7/11)。结论 多数声门下喉癌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保留喉功能是可行的。熟练掌握多种修复方法,择优采用,是提高喉功能保留手术水平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CO2激光手术治疗声门上型喉癌   总被引:1,自引:10,他引:1  
目的 总结CO2激光手术治疗声门上型喉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2月至2005年6月CO2激光手术治疗的32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临床资料.32例患者中T1N0M0 20例,T1N1M0 2例,T2N0M0 8例,T2N1M0 2例,全部病例术后随诊3年以上.喉部肿瘤均经口行激光手术,同期行择区性(Ⅱ-Ⅳ区)颈清扫术12例,改良全颈清扫术4例.结果 KaplanMeier法统计5年生存率为90.6%,其中T1病变5年生存率为95.6%,T2病变为78.2%.喉的局部控制率为96.8%;喉局部和颈部区域5年控制率为90.3%,其中T1病变5年局部区域控制率为90.9%,T2病变为89.0%.喉部局部复发2例,1例再治疗行喉水平垂直部分切除术,1例行喉全切除术.颈部区域复发2例,其中1例喉部复发伴颈淋巴转移,再治疗后存活;1例颈部复发,治疗后再次颈部复发并伴肺转移死亡.4例患者出现较轻并发症,保守治疗后好转.除1例患者因局部复发行喉全切除外,其余存活患者喉功能良好.结论 激光治疗早期声门上型喉癌创伤小、疗效可靠,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喉扩大切除术后喉功能重建的方法。方法  1998年 9月~ 1999年 10月 2 2例经过选择的T2、T3期声门型喉癌 ,行喉扩大切除术后将会厌部分下移和颈前带状肌修复喉腔和喉支架 ,重建喉功能。根据病情分别行同期同侧或双侧分区性颈清扫术 ,术后行放射治疗。结果2 0例术后 2 0d内恢复正常饮食 ;拔除气管套管 ,恢复了喉的全部功能 ,拔管率 90 9% (2 0 / 2 2 )。 1例咽瘘 ,1个月后恢复经口进食 ;1例再次手术后恢复正常饮食。全部患者发音清晰 ,术后 1~ 6个月纤维喉镜检查 ,2 0例喉入口形成括约瓣。Ⅱ期和Ⅲ期的 3年生存率分别为 9/ 9和 92 3% (12 / 13)。 1例 3年后对侧声带肿瘤复发 ,行喉全切除术。结论 应用会厌部分下移修复支架 ,可扩大喉腔和重建喉入口 ,减轻会厌下拉时的张力 ,避免损伤黏膜。颈前带状肌修复喉腔 ,弥补只用会厌整复喉腔和支架材料不足的缺点 ,而且取材方便 ,组织丰富。二者联合应用 ,对恢复喉功能和提高喉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声门上喉次全切除术治疗声门上区癌13例,梨状窝癌6例.17例用蒂在下方的胸舌骨筋膜瓣修补喉腔及梨状窝,2例用带有舌骨块的筋膜瓣修补.根据UICC1987年分期标准,声门上区癌T2N0M03例,T2N1M02例,T3N0M03例,T3N1M01例,T3N2M01例,T4N0M01例,T4N1M02例;梨状窝内侧壁癌T2N1M02例,T3N1M02例,T4N0M02例.12例行单侧,1例行双侧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病理检查报告8例有淋巴结转移,占61.1%,围手术期无死亡.少数患者进食早期有呛咳,13例拔除气管套管.除1例外术后均行根治性放疗.1例术后1.5年复发,行全喉切除后3年颈部复发死亡.1例失访,1例肺转移术后1.5年荷瘤存活.术后未放疗1例在术后1年颈部出现包块,喉内无复发,行化疗.提示声门上及一侧半喉或(及)梨状窝切除采用胸舌骨筋膜瓣成形术可获得满意的喉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进一步探讨喉及下咽鳞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 ,为喉及下咽鳞癌颈淋巴结清扫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 1997年 5月~ 1999年 7月 4 0例临床颈淋巴结阴性 ( c N0 )的喉及下咽鳞癌患者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所得标本 ,且术前未经任何治疗者为研究病例。对颈清扫淋巴结 (共 2 2 19枚 )进行常规 HE及免疫组化法检查。全部病例随访 1年以上。结果 :喉及下咽鳞癌出现颈淋巴结转移 14例 ( 3 5 % ) ,共 3 1枚 ( 1.4 % )淋巴结 ,其中声门上癌 6例 ( 6/2 0 ) ,跨声门癌 1例 ( 1/1) ,下咽癌 7例 ( 7/10 )。 9例声门癌无颈淋巴结转移。颈淋巴结转移均位于颈 、 区。结论 :喉及下咽鳞癌颈淋巴结转移多发生于患侧颈 、 区 (局限于声门区喉癌除外 )。对于 T2 ~ T4 声门上癌、跨声门癌及下咽癌的 c N0 患者 ,根据其可能发生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高危险性 ,建议行患侧或双侧颈 及 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声门下喉癌部分喉手术治疗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9例1984年3月-1999年3月手术治疗的声门下喉癌患者进行分析。按:1997年UICC修订案分期,Ⅱ期(T2N0)2例,Ⅲ期(T3N0)2例,Ⅳ期5例(T3N11例,T4NO3例,T4N11例)。所有病例采用带蒂甲状软骨下移错位支架成形重建肿瘤切除后的软骨支架,分别应用甲状舌骨肌为蒂、胸骨甲状肌为蒂、咽下缩肌为蒂的甲状软骨下移。全部行颈清扫术。结果9例患者全部保留了喉功能,发音良好。8例拔除气管套管,1例未能拔管,拔管率8/9;全部患者恢复经口进食,无明显呛咳及吞咽困难。3年生存率8/9,5年生存率6/9。结论对适合的声门下癌应用带蒂甲状软骨下移错位支架喉成形术,手术创伤小,一期形成软骨支架,带蒂软骨容易成活,提高了拔管率和喉功能的保留率,对声门下癌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声门下型喉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研究声门下型喉癌的临床特征、外科治疗方法及预后相关因素,探索该型喉癌最合适的外科治疗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1987年1月-2001年7月间收治的24例声门下型喉癌患者不同T分期、N分期的3年无瘤生存率,以及不同外科治疗方法及相应的生存率。结果24例声门下型喉癌患者的3年无瘤生存率为50.0%(12/24)。喉全切除术19例患者的3年无瘤生存率为47.4%(9/19),其中T2、T3、T4期的生存率分别为1/1、6/11、2/7;喉部分切除术5例患者的3年无瘤生存率为3/5,T2、T3期的生存率分别为3/4、0/1,其中2例患者病理证实为切缘阳性。本组病例的淋巴结阳性率为33.3%(8/24),T2、T3、T4期的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0/5、5/12、3/7。NO、N1、N2期的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0/16、1/4、1/4。病理证实阳性淋巴结的部位有Ⅱ区、Ⅲ-Ⅳ区、气管食管沟、上纵隔、锁骨上窝。结论声门下型喉癌预后差,早期治疗效果好。喉全切除术仍是当前声门下型喉癌主要的外科治疗方式,仅一部分早期高选择患者可行喉部分切除术,并应考虑术后放疗。颈淋巴转移是预后很重要的相关因素。颈淋巴结阳性或者局部病灶晚期的声门下型喉癌患者应行包括Ⅱ~Ⅵ区、上纵隔的淋巴清扫。  相似文献   

13.
单蒂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在喉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单蒂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在喉部分切除喉功能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喉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根据不同病变情况,采用相应的切除方式,以单蒂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重建喉功能。结果:患者均于术后10-20d拔除鼻饲管恢复正常饮食,无明显进食呛咳;均恢复正常语言交流,未出现喉腔闭锁发声失败者;31例于术后15d-6个月拔除气管套管,2例分别于术后2年和3年拔管,拔管率为82.5%(33/40)。3年生存率为86.6%,5年生存率为72.5%。结论:单蒂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适用范围较广,是喉部分切除喉功能重建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喉部分切除术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 观察喉部分切除术的远期疗效及喉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 总结1986~1995年间各种喉部分切除术379例,男290例,女89例。声门上癌184例(按1992年UICC标准T18例,T2115例,T348例,T413例),声门癌192例(T1115例,T263例,T313例,T41例),跨声门癌3例(T21例,T32例)。共8种术式,即声带切除术26列,垂直部分切除术138例,额侧切除术7例,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评价喉癌喉部分切除喉功能重建的手术方法。方法:265例喉癌患者喉部分切除术后同期采用会厌瓣、颈前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会厌瓣加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联合修复喉缺损。其中79例同期行颈淋巴结清扫术。结果:265例患者鼻饲管于术后10~15d拔除。术后拔除气管套管218例,拔管率为82.26%。12例术后发生伤口感染,其中2例发生咽瘘。3、5年生存率分别是74.72%、70.88%。结论:喉部分切除术后应用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瓣、会厌瓣Ⅰ期喉功能重建,手术操作简单,取材方便,创伤小,成活率高,手术效果好,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The results in the management of 460 vocal cord carcinomas and 124 supraglottic carcinomas are reported. Of the vocal cord carcinomas, 63.3% were diagnosed in the early Tis and T1 stage. Seventy-six tumors were resected endoscopically, 128 by laryngofissure and chordectomy. Not one of these patients has lost his life, larynx or voice. In bilateral tumors of the T1b category, 2 patients developed local recurrences and lost their larynx. Sixty-two carcinomas of the Tis, T1a and T1b categories were irradiated primarily. Two of these patients died and 14 underwent laryngectomy for local recurrence. In T2 carcinomas a 5-year cure rate of 87.5% was achieved by vertical partial resection. The 5-year cure rate after laryngectomy or laryngectomy with neck dissection for T2N0 and T2N+ carcinoma was 86.2% and 75.0% respectively. Most treatment failures were due to late metastases which could not be controlled. In T3 carcinomas with a 5-year cure rate of 71.4% (N0) and 70.0% (N+) respectively, treatment failures were also mainly seen in patients with N0 necks where we did not carry out a prophylactic neck dissection. Five-year survival rates for primary surgery in supraglottic T1-T4 carcinomas were 100%, 82.4%, 84% and 58.3%. The widely hel opinion that laryngeal carcinoma should only be subjected to surgery for irradiation failure can no longer be sustained. More patients lose their larynx or their life after irradiation of small carcinomas than after primary surgery. Furthermore, too many patients have to undergo two major cancer treatments (irradiation and salvage surgery). In larger carcinomas radiotherapy produces a lower survival rate and too many patients require two stressful cancer therapies. The number of retained larynges is not substantially higher than with primary surgery. Primary irradiation for selected cases should be part of every therapy concept that aims at an adequate and individual treatment of every pati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