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收集广州市7家三甲医院2003—2007年分离的499株铜绿假单胞菌,利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所有收集的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方法,分别采用K—B法和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4软件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99株铜绿假单胞菌其抗生素耐药率依次为庆大霉素(42.0%)、阿米卡星(36.6%)、亚胺培南(32.8%)、头孢吡肟(28.3%)、头孢他啶(27.1%)、美罗培南(21.4%)、氨曲南(20.5%)、哌拉西林(8.8%)、哌拉西林/三唑巴坦(8.3%)、左旋氧氟沙星(8.1%)和环丙沙星(7.6%);2003—2007年5年期间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是27.7%、25.0%、31.6%、35.2%和34.3%,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是22.2%、21.O%、21.2%、19.7%和24.5%。结论2003—2007年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整体耐药现象严重,对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高度耐药,仅对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抗生素较为敏感。因而加强其耐药性监测不仅可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而且还能为临床提供最新的流行病学和耐药性变迁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天津地区某基层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情况和近5年的耐药变化趋势,为临床抗感染治疗的经验用药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细菌培养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分析其科室分布及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和耐药变迁。结果 5年内共分离到铜绿假单胞菌542株,其分布主要以呼吸内科、ICU以及普通外科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8.80%、17.30%、15.40%、13.30%、15.30%、8.30%、3.60%。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基层三级综合医院临床科室最常见的革兰阴性非发酵菌,分离人群主要以呼吸内科、ICU和普通外科为主。我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有较好的体外敏感性。因此,临床使用这些药物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通常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但由于该细菌易产生获得性耐药,且近年来少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波动范围较大。因此建议临床医生关注实验室药敏结果报告和细菌耐药监测报告。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 RPA)的社区感染情况及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情况.方法 2011年1月至12月在广州市多个社区医院收集分离出MRPA 54株.采用MicroScan Walk Away 40S1全自动细菌鉴定与药敏检测系统检测其对亚胺培南等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比较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与亚胺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改良三维实验分析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MBL情况.结果 54株MRPA中有29株对亚胺培南耐药,占53.7%( 29/54).三维试验显示有9株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MBL,占31.0%( 9/29).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亚胺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头孢他啶:65.5%比36.0%;头孢噻肟:89.7%比44.0%;头孢曲松:100.0%比52.0%:氨曲南:72.4%比36.0%,氧氟沙星:70.0%比32.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8.6%比16.0%;阿米卡星:62.1%比32.0%,均P<0.05).结论 社区医疗机构临床分离MRPA 产MBL的比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12年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Microscanauto4鉴定及药敏系统对临床常规细菌进行监测.按CLSl2009年版标准判断药敏结果.并用WHONET5.4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全年共分离细菌181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5.6%,革兰阴性菌占58.O%。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18.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占71.9%。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非敏感的肺炎链球菌(PNSSP)占20.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产ESBLs菌株分别占43.2%和22.4%。检出5株亚胺培南耐药的肠杆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低于10%。结论本院常见致病菌耐药性不是十分严重,尤其是院内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03—2005年医院感染患者痰液中分离细菌的分布特征和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大多数分离细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利用BD Phoenix仪,少数利用手工鉴定和K—B法药敏试验。数据分析用WHONET5.0软件。结果医院感染患者痰液中最常见的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痰液中分离的G-杆菌合计,耐药率低于40%的为美洛培南、亚安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a)的检出率为45.2%-62.5%和36.7%-52.3%。葡萄球菌对多肽类抗菌药物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一直为10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3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性居高不下,分别为69.8%-72.0%、77.3%-87.1%。非发酵菌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不断升高,铜绿假单胞菌对美洛培南和亚安培南耐药率已分别高达30.5%和49.4%。结论医院感染患者痰液中肠杆菌科产ESBLa比例、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率和非发酵菌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均较高,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以降低耐药率及多重耐药菌的扩散。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烧伤重症监护病房(ICU)耐药性分布,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12月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ICU特重度烧伤患者(烧伤面积≥50%TBSA)中分离的158株铜绿假单胞菌,按WHO推荐的NCCLS药敏试验标准中的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菌株的临床分布特征及体外药敏结果。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在烧伤ICU大面积烧伤患者中主要分布在烧伤创面,其次是痰液、深静脉导管及尿管。在13种临床常用抗生素中,表现为多重耐药,少数为泛耐药。其中美罗培南总耐药率为73.9%、亚胺培南86.5%、头孢哌酮/舒巴坦80.2%、头孢他啶82.0%,环丙沙星84.7%,阿米卡星82.0%。结论近年来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在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ICU大面积烧伤患者中广泛存在,对常用的广谱抗生素敏感性差。应当根据临床体外药敏结果及本科耐药细菌的流行动态分布合理选用抗生素,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产生;同时规范院内感染控制措施,减少耐药菌株的播散。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及超广谱β-内酰酶(ESBLS)的检出率,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90株临床分离菌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纸片扩散表型确证法进行ESBLS检侧。结果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萘啶酸、哌拉西林、头胞噻肟、头胞吡肟、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加替沙星、氨曲南、头胞他啶、亚胺培南、头胞呋辛的耐药率分别是90.0%、83.3%、77.2%、29.4%、5%、8.9%、65.0%、60.0%、62.2%、50.0%、7.2%、18.3%、0、47.2%;ESBLS的检出率为24.4%。结论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不容乐观且多重耐药菌株较多;氟喹诺酮药物之间交叉耐药明显;产ESBLS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深圳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及耐药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队)引起医院感染的特点以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的变化趋势.方法对2001-2003年分离出的317株铜绿假单胞菌选用12种抗生素进行药敏实验,按NCCLS标准判断.结果该菌主要来源于痰液和咽拭子(65%),主要分布在呼吸科(12%)、脑外科(12%)、ICU(10%)、新生儿科(9%)、呼吸科ICU(7%)、老年病科(7%).2001年.2003年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呈上升趋势,2001年-2002年对头孢噻肟耐药呈直线上升,2003年稍有下降.2001年.2003年对哌拉西林(PIP)、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庆大霉素(GEN)、阿米卡星(AMK)、头孢吡肟(FEP)、氨曲南(ATM)、头孢他啶(CAZ)耐药率呈下降趋势.2001年-2002年对亚胺培南(IPM)、美罗培南(MEM)耐药率呈显著下降趋势,2002年-2003年稍有上升.对头孢曲松(CRO)耐药率相对稳定.结论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状,有利于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烧伤创面细菌学调查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从2004年1月至2007年4月本院收治的69例烧伤患者创面细菌培养分离出细菌170株,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就其中前5种细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组检出的细菌中,革兰阴性杆(G^-)菌122株(71.76%),革兰阳性(G^+)菌48株(28.24%)。其中,数量较多的前5种细菌为鲍曼不动杆菌(17.00%),阴沟肠杆菌(11.18%),铜绿假单胞菌(10.00%),金黄色葡萄球菌(10.59%),肺炎克雷伯菌(8、82%)。鲍曼不动杆菌占G^-杆菌的23.77%,该菌对几乎所有抗菌药物耐药,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达75.86%。阴沟肠杆菌占G^-杆菌的15.57%,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超过90%,对亚胺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超过50%。金黄色葡萄球菌占G^+菌的37.5%,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17.65%。以上5种细菌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高耐药性。结论本组烧伤患者感染细菌以G^-杆菌为主,G^+菌次之,这些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有多重耐药性,亚胺培南对大多数G^-杆菌仍有较高的抗菌活性。G^+菌对万古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2013年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状况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DL-96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和结果评价采用WHO及CLSI推荐的K-B法进行,数据处理采用WHONET5.5软件分析。结果2013年共分离出129株铜绿假单胞菌,以痰液标本分离株最多占64.3%,其次为伤口分泌物占14%。分离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最高为头孢噻肟34.1%,依次为替卡西林/克拉维酸21.7%,头孢哌酮17.0%,亚胺培南16.3%。敏感率最高的是阿米卡星98.4%,其次为妥布霉素96.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5.3%。结论通过分析,铜绿假单胞菌是我院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动态监测其耐药率,严格管理抗菌药物的应用,做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王君君    张莹 《医学信息》2020,(2):129-131
目的 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分离的产生物膜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4~2018年某三甲医院临床分离的产生物膜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菌种鉴定、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对药物的耐药率进行分析;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感染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8年临床分离的423株产生物膜铜绿假单胞菌均来自下呼吸道标本,来源以呼吸内科为主,年龄>60岁、合并有支气管扩张等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易引起产生物膜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2015~2018年产生物膜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逐年下降。结论 产生物膜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较低,低于非产生物膜的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应选用可靠的药敏方法和合适的培养时间,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药敏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为院内感染的重要代表菌及临床分离率较高的菌株,在我院PA占所有菌株检出率的24.5%、占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的35.4%。通过对我院2006年1月-2009年6月期间4个重症监护室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并与同期非重症监护室的病区进行比较,分析PA产碳青霉烯酶水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后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对其他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Micro Scan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仪,数据的分析采用WHONET软件。结果 4年间我院重症监护室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数为559株,依次为:内科ICU272株、外科ICU149株、急诊ICU126株、儿科ICU12株。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大部分抗生素的敏感性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尤其是重症监护室感染菌株。PA对碳青霉烯类抗菌素耐药的菌株产生多重甚至广泛耐药的几率较高。结论 4年间我院重症监护室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状况严重,尤其对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明显增加。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株同时携带多种耐药机制,产生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多重耐药株和泛耐药株的检出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我院临床分离下呼吸道感染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 oprD2 基因和金属β-内酰胺酶(MBL)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铜绿假单胞菌的鉴定和药敏采用VITEK-2系统进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应用双纸片增效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其产MBL的表型及相关的 oprD2 基因、IMP型和VIM型金属酶基因。结果: 157株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40%以上,经双纸片增效法筛选出20株MBL阳性(12.7%),经PCR方法检测20株MBL阳性株中有13株IMP型基因阳性, oprD2 基因有67株阳性,其余90株缺失(57.3%),未发现VIM型基因。有10株IRPA既携带IMP型基因同时又有 oprD2 基因缺失。结论: 我院临床分离下呼吸道感染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呈较严重的多重耐药。IMP型基因是我院IRPA产MBL的主要基因型; oprD2 基因缺失可能是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To determine the persistence and spread of antibiotic-resistant strains in Gunma University Hospital, 83 Pseudomonas putida strains (each from a different patient) were isolated from January 1997 through December 2001. Of the 83 strains isolated, 27 were resistant to carbapenems. All 27 produced metallo-beta-lactamase and were found to be PCR positive for the bla(IMP) gene. Most (22 strains) were primarily isolated from the wards (W7 [9 strains] and W4 [8 strains]). Another five bla(IMP)-positive P. putida strains from wards W7 and W4 were obtained by swabbing around the water pipes. A total of 32 bla(IMP)-positive P. putida strains were assessed by 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 and testing of drug susceptibility to 10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Both PFGE and MIC patterns revealed that there were long-term resident strains among inpatients and hospital environments. The bla(IMP) genes of 22 of 32 strains were all transferable to a recipient strain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by conjugation or transformation and conferred resistance to carbapenems and cephems. The bla(IMP) plasmids were conjugally transmissible among P. aeruginosa strains and mediated resistance to amikacin as well as beta-lactams. Ten of the 22 plasmids mediated additional resistance to gentamicin and tobramycin. Plasmids with identical DNA and drug resistance patterns were found in P. putida strains with identical PFGE patterns and with different PFGE patterns. We presumed that P. putida was one of the resident species in inpatients and especially in hospital environments, spreading drug resistance genes via plasmids among P. putida strains and supplying them to more pathogenically important species, such as P. aeruginosa.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综合医院2005-2009年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变迁,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广东省汕头市某综合医院2005-2009年住院病人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间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1809株,总的分离率为16.34%;标本分布以痰液来源为主,占84.9%;几年间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变化不大,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2007年达到高峰,在2008、2009年两年间呈连续下降趋势。从2009年的情况来看,耐药率最低的是妥布霉素,为28.97%(168/580),其次为阿米卡星和左旋氧氟沙星,分别为32.07%(186/580)和33.97%(197/58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所下降,但总体耐药情况还是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理分析我院ICU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的1146株病原菌.采用CLSI推荐的K.B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出的1146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4.1%,革兰阳性球菌占28.4%。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37.8%、10.6%,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分别是68.5%、83.7%,肠杆菌科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未检出耐万古霉素的革兰阳性球菌。结论ICU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病原菌耐药性严重。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以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为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入住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合并院内获得性肺炎的患者79例,采集痰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及培养,并对其进行相关药敏试验。结果 共分离出8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87.64%,革兰氏阳性菌10.11%,真菌2.25%。病原菌以鲍曼不动杆菌(24.72%)、肺炎克雷伯菌(19.10%)、铜绿假单胞菌(17.98%),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8.99%)为主;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高。结论 HAP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中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重,同时也应注意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8.
The chlorhexidine resistance of 317 strain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solated from hospital patients was determined.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ir susceptibility to chlorhexidine clearly revealed two peaks, and the frequency of resistance to chlorhexidine was 84.2%.  相似文献   

19.
顾万娟  李亮  张振  杜希林 《医学信息》2019,(15):116-118,122
目的 分析淮阴医院2017年多重耐药菌(MDROS)的分布特点以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提供有效的实验数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12月261株MDROS的检出情况,分析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 2017年我院共分离出1822株阳性菌株,其中MDROS 261株,占总菌株数的14.32%。分别为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151株(57.8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33 株(12.64%)、产 EsBLs肺炎克雷伯菌27株(10.34%)、耐碳氢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MDR-AB)24株(9.20%)、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14株(5.36%)、产EsBLs奇异变形杆菌8株(3.07)%、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4株(1.53%)。MDROS的标本主要来自于痰液、脓、分泌物及中段尿等。MDROS中革兰氏阴性杆菌中耐药率较高的是头孢类、喹诺酮类药物;革兰氏阳性菌中耐药率较高的是青霉素类、大环类酯类药物。结论 医院需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重视MDROS的监测,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预防、控制MDROS的感染和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