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红丽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2):1861-1862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深部常见酵母样真菌感染的病种分布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鉴定真菌菌种,采用酵母样真菌药敏试剂盒(微量稀释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4软件对药物敏感试验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引起深部真菌感染最常见的酵母样真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占56.5%,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分别占14.8%、12.5%、8.8%和5.1%,另有5株酵母样真菌未鉴定到种水平。该216株酵母样真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3.2%、3.7%、7.9%、8.8%和6.0%。结论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是引起深部真菌感染最常见的酵母样真菌,目前对常用抗真菌药物耐药现象不十分严重,但对唑类抗真菌药耐药应引起足够重视。医院应加强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的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院真菌感染现状、流行病学特征及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6月,发生酵母样真菌医院感染住院患者的年龄、标本、菌种分布、科室、药敏试验进行分析。结果收集医院感染酵母样真菌感染标本470例,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259株(55.1%)、热带假丝酵母菌72株(15.3%)、光滑假丝酵母菌51株(10.9%);真菌医院感染部位最常见的是下呼吸道(70.0%);患者年龄60岁占69.1%;以痰液标本为主,占70.0%,其次为粪便和尿液,分别占9.8%和4.5%;酵母样真菌医院感染高发科室有综合ICU和老年科;酵母样真菌对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和氟康唑敏感率分别为97.4%、99.7%、97.7%和96.9%。结论医院内酵母样菌属感染较高,多发生于60岁老年患者,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多见,伊曲康唑、两性霉素、5-氟胞嘧啶和氟康唑对假丝酵母菌属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儿科住院患者假丝酵母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1—12月儿科真菌医院感染患者为感染组,按照1∶1配对方法随机选择同一病区、同一入院时间段、同一年龄段的未发生真菌感染的儿科患者做为对照组。分析感染组患儿真菌医院感染的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2018年1—12月儿科共有50例真菌医院感染患者,成功配对对照组50例。50例真菌医院感染患者主要来源科室为小儿普外科(23例)。共分离68株真菌,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为主(28株,41.18%),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12株,17.65%)、白假丝酵母菌(11株,16.18%)。分离真菌数量居首位的科室为小儿普外科(27株),感染类型主要为血流感染(38例,占76.00%)。单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时间≥21 d、胃肠道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气管插管、菌血症、静脉高营养患者的真菌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抗菌药物使用2周、气管插管是儿科住院患者发生真菌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检出的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葡萄牙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的敏感率较高,为82.14%~100.00%。结论儿科住院患者真菌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主要发生在小儿外科,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气管插管可增加儿童住院患者发生真菌医院感染的风险,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酵母样真菌的系统鉴定,分析医院酵母样真菌感染情况及耐药现状,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为减少真菌感染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将各种临床标本分离培养后使用法国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酵母菌鉴定卡及ATB Fungus 3药敏板进行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共检出院内酵母样真菌感染210例,以假丝酵母菌为主(占97.14%),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140株(占66.67%),热带假丝酵母菌30株(占14.29%)。对伊曲康唑的敏感率最低仅为53.3%,对氟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5-氟胞嘧啶和米卡芬净的耐药率均<7%,两性霉素B耐药率为0%。结论:假丝酵母菌是院内感染最常见的酵母样真菌,耐药性有增长趋势,故应加强真菌的分离、鉴定以及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现状,分析真菌耐药情况及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某院血液病科合并感染的患者1 246例次,对IFI患者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真菌感染281例次,分离真菌162株,感染部位以呼吸道(134株,占82.72%)为主。4种主要酵母菌为白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2006—2009年均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2010年非白假丝酵母菌超过白假丝酵母菌。4种主要酵母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总耐药率分别为5.15%和4.41%,6株克柔假丝酵母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全部耐药,未发现对伏立康唑耐药的菌株。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合并糖尿病、粒缺时间14 d。结论血液病患者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比例增加,出现了耐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非白假丝酵母菌,需采取综合措施积极预防及早期治疗IFI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酵母样真菌社区与医院感染临床特点。方法对288例老年住院患者下呼吸道酵母样真菌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社区和医院感染均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多见,社区感染愈后较好;医院感染多伴有发热和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较长,与性别、年龄、抗菌药物使用、白细胞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种真菌对多种抗真菌药物敏感率较高,社区感染的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性高于医院感染。结论认识老年患者下呼吸道真菌社区与医院感染特点,有助于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7.
1062株酵母样真菌的分布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院内酵母样真菌感染的常见菌种、标本来源、临床病区分布及药敏性分析。方法血培养用血培养瓶抽血后在Bact/A lert3D血培养仪中培养,阳性后转种沙保罗培养基,其它标本直接接种于沙保罗培养基,分离纯菌,用V itek2 compact酵母菌鉴定卡进行鉴定,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 062株酵母样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588株),热带假丝酵母菌次之(258株),光滑假丝酵母菌位居第三(125株);标本来源中,痰占首位(422株),分离出白假丝酵母菌最多,热带假丝酵母菌次之;在分离的菌株中,标本来自ICU的占据比率较大(33.8%),并且感染白假丝酵母菌最多,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6种抗真菌药物均具有较高敏感性,其中两性霉素B及制霉菌素敏感率达99%。结论真菌感染仍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真菌感染率明显升高,应合理应用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的联合用药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假丝酵母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医院ICU患者送检标本假丝酵母培养阳性24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感染假丝酵母分为感染组117例,非感染组129例。送检标本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246例患者共检出311株假丝酵母,培养阳性标本主要以深部痰液、引流液和中段尿为主,其中白假丝酵母占47.27%;白假丝酵母和近平滑假丝酵母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率>90%;热带假丝酵母、光滑假丝酵母、克柔假丝酵母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较低,而对伏立康唑敏感率相对较高;抗真菌药物使用率及累计药物限定日剂量(DDDs)最高为伏立康唑;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腹部手术、脓毒性休克是ICU患者假丝酵母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感染组患者≥2次培养阳性、G试验值及28 d病死率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 ICU检出假丝酵母以白假丝酵母为主,非白假丝酵母对氟康唑的敏感率下降。腹部手术和脓毒性休克是假丝酵母感染的危险因素,其28 d病死率明显升高。临床应及早识别危险因素并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140株深部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了解湘雅医院深部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临床特点、菌种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7年8月~2008年3月临床分离的假丝酵母菌属140株,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 2全自动鉴定仪及配套酵母样真菌鉴定卡YST作假丝酵母菌属菌种鉴定,用ATBTM FUNGUS 3真菌药敏卡对假丝酵母菌属进行5种常用抗真菌药物体外敏感试验,并对此140例感染者的病例进行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主要真菌有5种,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多,占52.8%;其他依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占17.9%,光滑假丝酵母菌占14.3%,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占7.8%,克柔假丝酵母菌占4.3%,其他假丝酵母菌占2.9%;140株假丝酵母菌属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依曲康唑、伏立康唑和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分别为2.1%、2.9%、9.3%、0.7%和2.9%.结论 假丝酵母菌属感染主要由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引起,对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有较高的体外敏感性;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假丝酵母菌属的感染机会,应加强对其进行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老年住院患者消化道真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及耐药谱,为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97例老年住院患者消化道中分离的真菌采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或法国生物梅里埃API20C AUX酵母菌鉴定系统进行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对5-FC、AMB、FCA、ITR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结果:97例真菌最常见的菌种依次为白假丝酵母菌78株(80.4%)、热带假丝酵母菌9株(9.3%)、光滑假丝酵母菌6株(6.2%)、近平滑假丝酵母菌2株(2.1%)、克柔假丝酵母菌2株(2.1%)。白假丝酵母菌对5-FC、AMB的敏感率高达95%以上,对FCA、ITR的敏感率有所降低(约82%),热带假丝酵母菌对5-FC、AMB的抗菌活性强,对FCA、ITR的耐药率高达20%。不同菌株对4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结论:老年住院患者消化道分离的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不同真菌菌种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不同,准确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对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决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一伟  尹榕  陈希  闫兰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3):2581-2582
[目的]探讨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感染途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老年呼吸内科982例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住院时间长、机构通气、肺部疾病和广谱抗生素应用为老年呼吸内科感染危险因素,由痰、血液培养出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85%,革兰阳性菌占14.2%.[结论]医院感染的防治措施是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达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研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的研究分析,探讨其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1996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1265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65例脑卒中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99%,脑出血、脑梗死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3.20%,9.9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常见(6.96%),其次为泌尿道感染(4.35%);感染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真菌最常见;感染的发生与年龄,有无意识障碍、糖尿病史、吸烟史、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皮质激素的使用、侵袭性操作、鼻饲密切相关,而与性别、饮酒史无关。结论 脑卒中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措施,降低其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中医病种医院感染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中医病种医院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4年1~12月医院住院患者进行现患调查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结果 医院感染率6.18%,例次感染率为6.95%,高发时间段平均入院约23d;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以下呼吸道多见,占41.79%,其次为泌尿道24.78%、上呼吸道12.54%;中医病种中的虚劳、积证、岩证、中风病是全院感染发病率(按感染例次率排序)较高病种;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以老年患者为主。结论 医院感染率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分别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术后感染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目的 为了解肿瘤外科术后患者医院感染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2000年9月-2002年8月收治的936例术后患者进行统计,发现术后并发严重感染的64例(6.83%),对其病原菌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以G杆菌居多占38.8%,以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其中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分离率超过铜绿假单胞菌;G^ 球菌占29.3%,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耳葡萄球菌等,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96.2%。真菌占31.8%,白色念珠菌为主占50%。结论 机械通气、侵人性治疗、术前放化疗、术前合并症及术后外科并发症是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肿瘤患者院内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了解我院肿瘤患者医院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真菌感染。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12月出院患者,真菌培养阳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发生率2.08%,319例医院真菌感染患者中,白色念珠菌最多占72.58%,其次是光滑念珠菌占11.29%;年龄>60岁、抗生素的滥用、激素、放疗、化疗、侵入性操作、抗真菌治疗不规范等是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要高度重视医院内真菌感染,加强真菌学的教育,规范抗生素应用,重视早期病原学检查。  相似文献   

16.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scrib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increase in cesarean rates in a university hospital in 2002 and 2004, exploring medical and non-medical factor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vestigated 2,905 deliveries: 1,441 in 2002 and 1,464 in 2004. Differences in adjusted prevalence rates using Poisson regression and attributable risk percent were estimated for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cesarean section and demographic, clinical, reproductive, institutional, obstetric, and delivery-related factors. The cesarean rate increased from 28.4% in 2002 to 36.7% in 2004. Higher maternal schooling, time of day at delivery, illness during pregnancy, and number of prenatal visits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excess rate in 2004 compared to 2002. The increased cesarean rate can be attributed at least partially to an increase in relative clinical indications and non-medical factors.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evaluate factors related to a gradual rise in sternal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 rates. DESIGN: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SETTING: A 608-bed, tertiary care teaching hospital. PATIENTS: All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CABG) from January 2000 through September 2004. RESULTS: Of 3,57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ABG, 144 (4%) had sternal SSI. There was an increase in infection rate, with a marked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of operations per year. The percentage of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increased from 12% to 24.3% (P<.001), and the percentage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increased from 17% to 22% (P<.001). Between 2002 and 2004, the mean duration of surgery increased from 233 to 290 minutes (P<.001), the percentage of patients with a 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s Surveillance System (NNIS) risk index of 2 increased from 14.3% to 38% (P<.001), and the percentage of patients with a postoperative stay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of greater than 72 hours increased from 29% to 40.6% (P<.001).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diabetes mellitus,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obesity, duration of surgery, and postoperative stay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of greater than 72 hours to b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infection. CONCLUSIONS: An increase in infection in the CABG population not associated with an outbreak may be a reflection of a change in the severity of illness. Preoperative,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markers for increased infection risk may be used, in addition to the NNIS risk index, to assess the patient population risk.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烧伤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继发真菌感染发病情况及病原菌分布和相关易感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6年9月收治的COPD患者800例,其中烧伤合并COPD患者37例,对患者深部痰液进行培养鉴定,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和真菌感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统计患者临床症状情况,找出烧伤合并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对其中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通过痰培养共检出病原菌41株,以白色念珠菌为主(26株,63.41%);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由高到低依次为酮康唑(53.66%)、制霉菌素(43.9%)、氟胞嘧啶(29.27%)、两性霉素B(24.39%)、伊曲康唑(17.07%);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89.19%)、咳痰(70.27%)、发热(48.65%);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激素种类和疗程、抗菌药物种类和疗程、血浆白蛋白是烧伤合并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经过Logistics分析,住院时间、激素疗程、血浆白蛋白低于正常值为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烧伤合并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多为白色念珠菌,对COPD患者应尽快进行真菌感染检查,及早发现致病菌并进行相关治疗,暂未发现真菌感染也应做好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老年期痴呆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老年期痴呆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1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352例老年期痴呆患者的医院感染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352例老年期痴呆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为133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37.8%,医院感染例次数为159例,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45.2%;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其次为泌尿道;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大、住院时间长、基础疾病多、使用抗菌药物、病室环境、侵入性操作及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结论 针对危险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感染措施,以降低老年期痴呆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医院真菌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探讨并分析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并发医院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防治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65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归纳、分析。结果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47.2%),泌尿道次之(19.0%);165例患者共培养出真菌165株,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占第1位(55.8%),热带假丝酵母菌占第2位(23.0%)。结论本组病例发生医院真菌感染的病因与原发肿瘤、年龄、放化疗及抗菌药物、激素广泛使用和侵入操作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