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实验性高脂血症对雄性大鼠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用高脂饲料及普通饲料喂养实验组及对照组雄性大鼠1年,利用交配实验观察两组大鼠的性功能.结果:实验组大鼠与对照组比较,扑捉潜伏期、射精潜伏期显著延长,扑捉次数及射精次数显著减少.结论:实验性高脂血症可造成雄性大鼠性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2.
第一届地中海区域ICLAS论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有大量蛋白尿的慢性肾衰动物模型。方法先用5/6肾切除法制作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大鼠模型,成功后再分别给予不同蛋白质含量饲料喂养2月,制作有大量蛋白尿的慢性肾衰动物模型。结果正常组大鼠的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低于不同蛋白质含量饲料喂养的模型大鼠(P<0.05),普通饲料+40%蛋白质饲料喂养的模型大鼠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高于普通饲料+20%蛋白质饲料组及普通饲料组,肾脏病理学观察显示:40%高蛋白质饲料组病理改变较其余各组严重,间质纤维化及肾小球硬化程度均较严重,有大量蛋白质管型。结论通过给予5/6肾切除大鼠不同蛋白含量饲料,可以建立有大量蛋白质尿的慢性肾衰动物模型,为临床研究蛋白尿加重慢性肾衰的机制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4):317-319
目的:采用单纯高脂饮食喂养大鼠,评价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效果。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高脂乳剂实验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高脂乳剂实验组给予高脂乳剂按1 mL/(100 g·d)灌胃,每日给药1次。观察实验期间大鼠的身长、体质量以及Lee′s指数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体长和体质量,总体上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长,两组大鼠的体质量和体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Lee′s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下降趋势。结论:采用该乳化剂灌胃可促进大鼠体质量增长,能建立较为理想的高脂血症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益生菌和水苏糖共同作用下对大鼠血脂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以洛伐他汀为阳性对照物,以不同种益生菌加水苏糖喂养实验组大鼠,在实验开始前和开始后30d时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C,TG和免疫指标,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益生菌喂养组大鼠血中TC及T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免疫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大鼠血中TC及TG均明显低于益生菌组(P<0.01),免疫指标与益生菌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水苏糖能显著提高益生菌降低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对炎症性肠病(IBD)大鼠Th17细胞的影响和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的调节作用。方法 以100 mg/kg剂量将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的乙醇溶液(质量比50%)一次性结肠灌注0.5 mL来构建IBD大鼠模型。40只SPF级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实验组,每组10只。正常组、模型组以基础饲料喂养;对照组大鼠以基础饲料添加100 mL/kg的百普素(短肽型的肠内营养制剂)混悬液,实验组大鼠以基础饲料添加100 mL/kg百普素以及0.5 g/kg的谷氨酰胺。干预7 d后,处死动物。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IL-17F的含量;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Th17细胞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中的大鼠体质量增长较为缓慢(P<0.05);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体质量增长较快(P<0.05);实验组大鼠肛周的清洁程度改善明显较对照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的DAI评分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6.
混合喂养法建立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用混合喂养法建立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方法 142只雄性断乳SD大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n=40)和模型组(高脂饲料 普通饲料混合喂养,n=102),单笼饲养,每周记录动物体重、体长及摄食量.以普通饲料组lee's index正常值上限x t,a·s为肥胖确定标准,大于此上限为肥胖.结果 (1)混合喂养法中,大鼠自主平衡营养,根据需要选择普通饲料,根据喜好选择高脂饲料,能量摄入及能量利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混合喂养法能有效促进大鼠摄入和利用能鼍.14周末肥胖个体为52只,肥胖率为51%.(3)模型组肥胖个体与非肥胖个体比较,前者摄食量显著高于后者,其中以高脂饲料摄入增多为主,普通饲料摄人无差异,对高脂饲料的偏好两者无显著差异,但能量利用率前者显著高于后者.(4)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均低于对照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则高于对照,血糖水平无差异.模型组脂肪肝的发生率达100%.结论 混合喂养法由动物自主择食,可摄取较多能量,是建立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电针刺激对单纯性肥胖大鼠脂肪组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2 V电针组、1 V电针组,对照组用普通鼠饲料喂养,其余各组均用高脂饲料喂养.针刺大鼠"足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石榴皮乙醇提取物浸膏对糖尿病大鼠的降糖、调脂效果。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42只)。对照组仅用普通饲料喂养,实验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w,给予链脲佐菌素(STZ)45mg/kg,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72h后空腹血糖≥11.1mmol/L确定为糖尿病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和石榴皮乙醇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干预4w后观察提取物对大鼠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血糖升高,从生化指标方面证实造模成功。石榴皮乙醇提取物中、高剂量组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模型动物血清中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剂量组还能有效降低糖尿病模型动物血糖水平。结论通过高糖高脂喂养联合腹腔注射STZ成功复制出了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石榴皮乙醇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具有较好的降糖、降脂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采用脂肪乳剂、30%白酒灌胃和皮下注射CCl4相结合建立SD大鼠脂肪肝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喂养普通饲料并给予脂肪乳剂、30%白酒灌胃,皮下注射CCl4,连续4周.动态观察一般情况及体重变化,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动态变化过程,4周末计算肝指数,...  相似文献   

10.
高脂饮物快速建立营养性肥胖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营养性肥胖模型的新方法。方法:将成年SD雌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实验组、对照组(高脂饲料喂养),实验组在给予高脂饲料的基础上每天定时给予自制高脂饮物(黄油、糖、胆固醇和牛奶的混合乳剂),喂养30 d后观察并比较各组体重、Lee′s指数、腹围、脂肪系数、血脂的变化。结果:实验组体重、Lee′s指数、腹围、脂肪系数、血脂均较正常组及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传统高脂饲料配以高脂饮物能快速建立肥胖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肠内免疫营养对胃癌手术后患者免疫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2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Enteral immune nutrition,EIN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Enteral nutrition,EN组),分别于术后第2~8d给予等氮、等热量的肠内营养支持。于手术前1d、术后第2d和第9d分别检测IgG、IgA、IgM、CD4+、CD8+、CD4+/CD8+、肝肾功能、血糖及电解质,并统计住院天数及用药期间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1d两组的免疫指标均较术前1d有所降低,术后第9d肠内免疫营养组IgG、CD4+、CD4+/CD8+的表达较常规肠内营养组显著回升(P〈0.05)。两组在住院天数和感染并发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肠内免疫营养组较常规肠内营养组能更加有效地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性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组30例,于术后24h应用瑞素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共实施7d;肠外营养组30例,术后给予全肠外营养治疗。两组病人分别于手术前1d、术后第1天和第8天检测体液免疫指标IgA、IgG、IgM及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病人IgA、IgG、IgM、CD3^+、CD4^+、CD4^+/CD8^+比值均较术前有所下降,而术后第8天IgA、IgG、IgM、CD3^+、CD4^+、CD8^+、CD4^+/CD8^+等免疫指标迅速恢复,与完全肠外营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在观察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病人有明显的免疫增强功能,其作用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实验角度对益胃冲剂的药效进行观察,并对其逆转机制加以探讨。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胃冲剂高,低剂量治疗组,维酶素对照组,分别对各组病理变化,胃粘膜上皮细胞AgNOR计数,DNA相对含量及DNA相对倍体值进行观察。结果:模型组大鼠87.5%出现粘膜变薄,腺体萎缩,100%出现炎细胞浸润,66.5%出现肠上皮化生,37.5%出现异型增生,其粘膜上皮细胞AgNOR计数,DNA相对含量及DNA相对倍体值明显增高,而治疗组粘膜变薄,腺体萎缩,炎细胞侵润,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的发生率分别为高剂量组:11.1%,11.1%,11.1%,0,0和低剂量组:22.5%,11.1%,22.2%,11.1%,0较模型组的87.5%,87.5%,100%,62.5%,37.5%明显改善(P<0.01),AgNOR计数、DNA相对含量及相对倍体值较模型组明显降低,与维酶素对照组丰厚显差异(P<0.05)。结论:益胃冲剂能有效地逆转胃粘膜癌前病变,其逆转机制可能与其降低病变细胞DNA相对含量,抑制其异常活跃的增生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影响。方法: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和造模组56只,采用以MNNG损伤为主的综合法复制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随机处死10只大鼠经病理确定造模成功后,再将46只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2只、益气活血高、低剂量组各12只和胃复春组10只。实验组分别给予益气活血方、胃复春混悬液灌胃治疗12周。光镜下观察大鼠胃黏膜组织学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细胞的厚度显著降低(P<0.01),炎症程度显著升高(P<0.01);药物治疗后,益气活血高、低剂量组、胃复春组大鼠胃组织炎症计分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5,P<0.01)。正常组大鼠未见胃黏膜萎缩发生;药物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高剂量组大鼠胃组织萎缩计分程度明显减轻(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可改善胃癌前病变大鼠模型胃黏膜组织病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内免疫营养和生态营养对创伤后大鼠肠黏膜屏障和免疫屏障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普通肠内营养组、肠内免疫营养组和生态营养组。通过胃造瘘术建立大鼠创伤模型,分别给予不同成分的肠内营养7d,观察各组大鼠小肠黏膜形态,免疫组化检测肠黏膜CD3 、CD4 、CD8 和IgA 细胞。结果肠内营养组、免疫营养组和生态营养组的小肠黏膜绒毛高度、肠腺隐窝深度、黏膜厚度及绒毛表面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肠内免疫营养组与生态营养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和普通肠内营养组的小肠CD3 、CD4 、CD8 和IgA 细胞数明显低于肠内免疫营养组和生态营养组(P<0.01,P<0.05)。结论肠内营养,尤其是肠内免疫营养和生态营养能较好地改善创伤后大鼠的小肠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功能,促进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恢复。肠内免疫营养和生态营养在保护肠屏障功能方面具有相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重组生长激素 ( rh GH)对手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30例腹部外科手术病人 ,入院后随机分为 3组 ,1组 :肠外营养治疗加用生长激素 ;2组 :肠外营养治疗组 ;3组 :正常补液组。其中 1组在术后第 2天开始给予生长激素皮下肌注 ,连续 7d。分别于手术前 1d、手术后第 3、5、7d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及 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手术后第 3天检测结果表明 3组患者免疫球蛋白、CD3+、CD4 +、CD4 +/CD8+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手术后第 5天检测结果表明 1、2两组检测指标有上升趋势 ,手术后 7天检测结果表明 1组患者检测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1组与 2、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结论 :生长激素对手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对胃癌伴营养风险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2~12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新入院胃癌患者运用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将评分在3~5分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术后早期给予含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30例)和对照组(术后早期给予普通肠内营养,30例),两组术后给予7 d营养支持。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天和术后第3、7天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用于检测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和CD4+/CD8+比值)、营养状态指标(血浆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同时观察记录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期间肺部感染、炎性肠梗阻、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7天试验组患者CD4+/CD8+、转铁蛋白、血浆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提前〔(63.5±7.3) h vs. (72.8±8.6)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肺部感染、吻合口瘘、严重腹胀、炎性肠梗阻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免疫营养促进了胃癌伴营养风险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和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的回升,促进了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和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化瘀解毒方对胃癌大鼠血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和肿瘤相关因子的影响,研究化瘀解毒方抗癌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Wistar大鼠剔除死亡及离群值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中药组分别给予低、高剂量化瘀解毒方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干预12周结束后取材,测定血清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及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指标,观察大鼠胃癌组织p53、STAT3、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药物干预后,中药高剂量组血清中IL-6、IL-10、TNF-α、Ig G、Ig M、Ig A、CD3+、CD4+含量显著下降,CD8+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及中药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及各剂量中药组p53、STAT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阳性表达均显著上升(P0.05),且中药高剂量组p53、STAT3、VEGF阳性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及中药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解毒方抗癌的作用机制与其能够提高细胞和体液免疫,减轻胃癌大鼠炎症反应,降低p53、STAT3、VEGF等肿瘤相关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薄芝糖肽联合胸腺法新对经放化疗的胃癌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4只成功造模的胃癌大鼠,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只)和观察组(54只),两组大鼠均进行放疗(10~12 Gy)、化疗(顺铂+5-氟尿嘧啶)并同时给予胸腺法新治疗,观察组大鼠在此基础上给予薄芝糖肽治疗,共治疗15 d。比较两组大鼠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两组大鼠治疗后血清CD3、CD4、自然杀伤细胞(NK)、IgG、IgM、IgA浓度与CD4/CD8较治疗前有所降低,CD8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且观察组大鼠的血清CD3、CD4、CD4/CD8、IgG、IgM、Ig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鼠治疗后IL-2、IL-4浓度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IL-2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鼠治疗后IL-6、IL-12浓度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且观察组IL-6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放化疗的胃癌大鼠给予薄芝糖肽联合胸腺法新治疗有助于改善大鼠的免疫功能,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肠内生态营养对创伤后大鼠肠免疫功能酌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普通肠内营养组(EN)、肠内免疫营养组(EIN)和肠内生态营养组(EEN)。通过胃造瘘术建立大鼠创伤模型,分别给予不同成分的肠内营养7d,观察各组大鼠小肠粘膜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4组小肠粘膜中IgA+、CD3+、CD4+、CD8+细胞的数量,并采用秩和检验方法分析其差异性。结果肠内生态营养组术后恢复良好(P〈0.05);肠内生态营养组的腹泻累计次数低于普通肠内营养组(P〈0.05);小肠绒毛高度、肠腺隐窝深度、粘膜厚度、绒毛表面积等测量值显示:肠内生态营养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对照组和普通肠内营养组大鼠小肠粘膜IgA+、CD3+、CD4+、CD8+细胞数明显低于肠内免疫营养组和生态营养组(P〈0.05,P〈0.01),后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肠内营养,特别是肠内免疫营养和生态营养能使创伤后Wistar大鼠更好地恢复;各种肠内营养剂,尤其是生态营养能较好地改善和增强Wistar大鼠的小肠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