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芳  任蔚虹 《护理研究》2008,22(5):1151-1154
[目的]评价信息交流袋在减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围术期疾病不确定感的作用及其对护理工作指导意义。[方法]抽取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且初始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较高的118例病人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的健康指导,实验组病人采用信息交流袋进行针对性信息支持。采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于病人入院当天、术前1d晚、术后24h、出院前1d进行调查。[结果]两组病人入院当天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其两个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前1d晚、术后24h及出院前1d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其两个维度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信息交流袋的使用能够有效降低冠状动脉介入病人围术期疾病不确定感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针对性信息支持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和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影响及对护理工作的指导意义.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将118例初始疾病不确定感和焦虑水平较高的冠状动脉介入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n=59)和对照组(n=59),对照组患者只接受病房护理人员提供的常规健康指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还接受针对性信息支持.采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和状态焦虑问卷(SAI),对2组患者在入院当天、术前1 d晚、术后24 h及出院前1 d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前1 d晚、术后24 h及出院前1 d焦虑水平和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其2个维度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其中出院前焦虑水平和术后24 h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任意2相邻时点疾病不确定感和焦虑下降幅度2组比较,只有入院-术前焦虑下降程度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时点疾病不确定感及2个维度和焦虑下降程度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术后24 h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和不明确性维度下降程度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围手术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提供针对性信息支持,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焦虑和疾病不确定感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术前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降低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疾病不确定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冠心病病人149例,于入院当日进行疾病不确定感和社会支持量表的相关调查,入院后予以常规的健康教育,术前1d再次进行疾病不确定感调查。[结果]病人入院当日疾病不确定感得分74.27分±9.54分,其中62.5分112例(75.17%),术前1d疾病不确定感得分61.59分±10.12分,其中62.5分95例(63.76%);社会支持总分40.11分±7.89分,高于国内常模(34.56分±3.73分),客观支持得分8.75分±3.00分,主观支持得分24.04分±5.57分,对支持利用度得分7.57分±2.16分;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与社会支持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术前疾病不确定感处于较高水平,社会支持与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术前疾病不确定感呈负相关。因此,要降低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术前疾病不确定感,必须注重提高病人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4.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住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住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将80例乳腺癌住院患者按国际通用随机字母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除接受一般治疗及护理外,同时接受一系列心理干预和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出院前均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进行疾病不确定感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2d和出院前1d的疾病不确定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12d和出院前1d的疾病不确定感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前1d的疾病不确定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术后12d的疾病不确定感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1d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明显低于术前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乳腺癌住院患者进行一系列心理干预和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5.
杨芳  任蔚虹 《护理研究》2008,22(13):1151-1154
[目的]评价信息交流袋在减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围术期疾病不确定感的作用及其对护理工作指导意义.[方法]抽取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且初始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较高的118例病人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的健康指导,实验组病人采用信息交流袋进行针对性信息支持.采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于病人入院当天、术前1 d晚、术后24h、出院前1 d进行调查.[结果]两组病人入院当天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其两个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前1 d晚、术后24 h及出院前1 d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其两个维度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信息交流袋的使用能够有效降低冠状动脉介入病人围术期疾病不确定感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相关性研究,分别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和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调查60例冠脉介入术前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及社会支持状况,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90.72±13.97)分,处于中等水平,不明确性维度平均得分最高(40.27±6.87)分;社会支持总分为(44.35±7.65)分,处于中等以上水平,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31,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感受,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通过提高社会支持水平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7.
术前访视对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晓兰  刘乾惠  袁琼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2):1092-1094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对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1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由病房护士给予常规术前宣教;观察组由巡回护士在术前一天进行术前访视,包括发放宣传彩页、观看手术宣教短片、现场提问互动等。比较访视前后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得分情况和围手术期遵医行为。结果两组患者在访视前疾病不确定感得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访视后观察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围手术期遵医行为较对照组好,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术前访视能降低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有利于改善围手术期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及认知干预对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病人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收治的128例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围术期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放松训练联合认知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心理应激反应、自我效能感、疾病不确定感及睡眠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自我效能感评分、病人疾病认知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放松训练及认知干预能有效增强病人自我效能感及疾病认知水平,可减轻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病人应激反应及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病人围术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首问负责制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首问负责制”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共6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常规组30例采用常规的护理程序,改进组30例实行严格的“首问负责制”。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对两组患者于入院时、手术前、手术后进行疾病不确定感调查。结果入院时两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 d、7 d改进组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同时段的得分(P〈0.01)。结论“首问负责制”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能明显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刘雯 《护理学报》2017,24(2):37-40
目的:调查舌癌患者手术前、后,其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情况,分析其变化。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和术后10 d对80名舌癌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家属在入院时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103.27±12.21)分,其中7例(9%)处于低水平,67例(84%)处于中等水平,6例(7%)处于高水平;患者术后10 d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86.27±10.69)分,其中21例(33%)处于低水平,57例(64%)处于中等水平,2例(3%)处于高水平。患者术后10 d,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不明确性维度得分低于入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前、后,家属在疾病复杂性、信息缺乏性、不可预测性3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部分家属在舌癌患者手术前、后存在中等及以上水平的疾病不确定感,根据不同维度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变化情况,护理人员应制定系统的家属宣教计划及反馈评价表,使得院内宣教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在手术前,耐心讲解疾病知识及住院治疗的过程,客观介绍手术风险;在术后结合每项操作讲解术后护理及目的,特别注意采用合适方法注意沟通的有效性;患者出院前护士结合视频和图册形象通俗讲解出院后的家庭护理措施和要点,通过反馈确保家属理解掌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隐睾患儿围手术期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接受隐睾手术的患儿134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一般人口学特征、家属疾病不确定量表(MUIS-FM)和状态焦虑问卷(S-AI)调查结果,分析隐睾患儿家属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结果 患儿家属围手术期有较高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总分88.32±21.42);有不同程度的焦虑(轻度焦虑32.84%、中度焦虑50.01%、高度焦虑17.16%)。单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地、隐睾部位、睾丸位置、合并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父母文化程度等与家属疾病的不确定感有关系(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隐睾部位、睾丸位置、合并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父母文化程度、居住地情况等是隐睾患儿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结论 隐睾患儿围手术期家属存在较高的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其中中度焦虑状态占比较高,为此家属应增强对疾病的认知能力,了解患者对疾病不确定感和焦虑情绪,从而改善心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欧阳娜  李清  李琨  蔡丽梅 《全科护理》2016,(17):1732-1734
[目的]描述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病人疾病不确定感及社会支持的现状,探讨病人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68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病人进行调查,测量工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结果]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病人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66.65分±13.58分,处于中等水平;社会支持总分为39.34分±8.17分,处于中等水平;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46,P0.01)。[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和社会支持均处于中等水平,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护理人员应重视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增加社会支持,以降低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  相似文献   

13.
张晖  王瑞霞  王爱田  师静  张慧贤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5):1141-1142,1158
目的调查分析肝硬化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一般资料问卷、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中文版)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05例肝硬化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肝硬化患者存在较高水平的疾病不确定感,且文化程度影响其疾病不确定感(P〈0.05);肝硬化患者社会支持明显低于常模组(P〈0.05);肝硬化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普遍较高,且与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等因素密切相关;护士应关注并了解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通过针对性地提供相关信息、充分利用可获得的社会资源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应对能力和社会适应力,从而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14.
可疑冠心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可疑冠心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一般状况调查表对69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可疑冠心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呈较高水平,评分为(70.94±11.4)分。文化程度及经济收入影响疾病不确定感(P〈0.05),疾病不确定感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对可疑冠心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及影响因素的评估及其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积极采取措施,降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冠脉介入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目的调查冠脉介入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和焦虑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采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状态焦虑问卷,以便利抽样法在术前1d、术日、术后第3日对54例冠脉介入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诊断后未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术前1d、术日、术后第3日焦虑与疾病不确定感未见明显的相关性;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在术前1d和术后第3日,以及排除诊断的患者在术后第3日疾病不确定感与状态焦虑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28、0.661、0.605,P均<0.01。结论护理人员采取降低疾病不确定感的措施,有助于降低患者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ishel Uncertaintyin Illness Scale for Adults,MUIS—A)对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86.72±13.92)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中不明确性得分最高为(34.77±4.24)分,其次为复杂性(21.04±5.66)分,不可预测性得分最低为(15.65±2.59)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个人收入水平、自觉疾病严重程度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存在差异(P〈0.05)。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进入疾病不确定感回归方程的有文化程度、收入水平、自觉疾病严重程度。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主要影响因素是文化程度、个人收入水平和自觉疾病严重程度。临床护理工作者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降低或更好地应对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 目的 描述食管癌术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和焦虑水平并探讨食管癌术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Mishel设计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IUS-A),以便利抽样的方法对80例符合食管癌诊断的术后患者进行疾病不确定感和焦虑水平的测量。 结果 食管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属于中等程度。影响食管癌术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因素包括:患者的文化程度,并发症情况以及家人的关心支持度。结论 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重视食管癌术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感受情况,护理工作可从减轻疾病不确定感入手以降低患者焦虑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探讨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方法对内异症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 将70例内异症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妇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的护理干预,分别在患者入院第2天和出院前1 d评定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结果 患者入院时的疾病不确定感平均得分(104.8±7.11)分;干预前两组疾病不确定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5),干预后实验组疾病不确定感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内异症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高水平,应予以关注;个体化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内异症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Flash动画术前宣教对冠状动脉介入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教育健康指导,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Flash动画信息支持的健康教育。术前1 d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中文版)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规教育联合Flash动画结合的信息支持能降低冠状动脉介入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宫颈癌术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对42例宫颈癌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宫颈癌术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疾病不确定感,平均得分为(103.49±14.67)分,学历、有无放疗或化疗、术后有无并发症是其影响因素。结论大部分宫颈癌术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护理人员应根据其影响因素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以期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