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观察豚鼠胆囊神经-Caja间质细胞-平滑肌网络在结石性胆囊炎时的形态学变化,探讨通里攻下方剂防治胆石症的机制。方法:将50只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防治组,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共聚焦显微镜,对比观察各组豚鼠胆囊神经-Caja间质细胞-平滑肌网络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较对照组胆囊神经-Caja间质细胞-平滑肌网络结构不完整,Cajal细胞荧光强度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较模型组胆囊神经-Caja间质细胞-平滑肌网络结构完整。结论:结石性胆囊炎时,胆囊神经-Caja间质细胞-平滑肌网络损伤明显,通里攻下方剂对胆囊神经-Caja间质细胞-平滑肌网络的保护作用为其防治胆石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疏肝利胆中药防止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疏肝利胆中药胆石净防治胆石形成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方法:80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acid,UDCA)组、疏肝利胆中药(胆石净)组。以高胆固醇致石食饵诱发法建立豚鼠胆石模型。其中疏肝利胆中药组、UDCA组分别给予胆石净、UDCA治疗7周。观察各组豚鼠一般情况、胆囊成石率、胆囊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疏肝利胆中药组豚鼠一般情况及行为学特征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其胆囊成石率较模型组和UDC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疏肝利胆中药能明显改善胆囊组织的病理结构,主要表现为胆囊黏膜炎症反应明显减轻或消失,胆囊组织结构基本接近于正常。结论:疏肝利胆中药能有效降低胆石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胆石症胆囊组织病理结构,减少胆固醇对胆囊平滑肌的进一步侵害,从而增强胆囊收缩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苦豆子总碱对豚鼠离体胆囊平滑肌运动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8只豚鼠随机分为7组,每只豚鼠胆囊制备3条肌条,共84条。将12条胆囊肌条置于灌流肌槽内,采用累积加药方式,苦豆子总碱终浓度分别为1.00×10-5、1.10×10-4和1.10×10-3mmol.L-1。按随机法将其余72条胆囊肌条分为6组:阿托品+苦豆子总碱组、酚妥拉明+苦豆子总碱组、异搏定+苦豆子总碱组、苯海拉明+苦豆子总碱组、消炎痛+苦豆子总碱组、六烃季铵+苦豆子总碱组,每组12条。分别加入拮抗剂阿托品10-6mmol.L-1、酚妥拉明10-6mmol.L-1、异搏定10-7mmol.L-1、苯海拉明10-6mmol.L-1、消炎痛10-6mmol.L-1、六烃季铵10-5mmol.L-1后2m in再依次加入前述累积加药苦豆子总碱溶液。通过FT-100生物张力传感器将信号输出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标本的张力、收缩波平均振幅及收缩频率的变化值。结果苦豆子总碱1.10×10-4和1.10×10-3mmol.L-1可使胆囊平滑肌肌条张力增高(P<0.01);异搏定(10-7mmol.L-1)能明显降低苦豆子总碱(1.10×10-4和1.10×10-3mmol.L-1)对豚鼠胆囊平滑肌条收缩张力的影响(P<0.01)。表明苦豆子总碱拮抗异搏定抑制钙离子的内流。结论苦豆子总碱可提高胆囊肌条的张力,这种作用可能与Ca2+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豚鼠哮喘模型观察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扎鲁司特对气道平滑肌厚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 10 8只健康雄性豚鼠随机分为 3组 :哮喘发作组、扎鲁司特治疗组、生理盐水对照组 ,每组 3 6只。肺组织病理切片后HE染色测定平滑肌的厚度。结果 肺组织中哮喘发作组小气道的平滑肌厚度较扎鲁司特治疗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增大明显 ,激发 8周后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扎鲁司特可抑制哮喘豚鼠小气道平滑肌增生而延缓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胆囊成石前兔胆囊的排空功能及其超微结构病理基础,探讨其在胆结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高胆固醇饲养2周(实验Ⅰ组)和4周(实验Ⅱ组)制作实验性兔高胆固醇血症模型,与正常兔进行胆囊的排空功能及超微结构病理对照。结果:实验Ⅰ组,Ⅱ组胆囊的最大排空率(E%)减少,空腹体积(BV)和残存体积(RV)增大,胆囊的压力增加;电镜显示肌丝疏松,线粒体肿胀。结论:高胆固醇作用下,平滑肌细胞线粒体肿胀,可能是胆囊平滑肌收缩功能受损的重要病理基础之一;胆囊的排空功能降低,导致胆囊胆汁淤滞,为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实验豚鼠胆囊细胞钙离子浓度([Ca2 ]i)的变化,探讨胆固醇结石形成与养肝柔肝中药防治胆结石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受试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养肝柔肝中药组和熊去氧胆酸组,每组20只。后三组采用高胆固醇致石食饵诱发法建立豚鼠胆结石动物模型,其中养肝柔肝中药组、熊去氧胆酸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进行防治实验,连续用药7周后,分别对实验豚鼠大体情况、胆结石生成情况以及胆囊细胞[Ca2 ]i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模型组动物胆囊细胞[Ca2 ]i明显降低,养肝柔肝中药不仅能明显改善豚鼠行为学体征,降低胆结石的成石率,而且可提高胆囊细胞[Ca2 ]i。结论:胆囊细胞[Ca2 ]i降低是导致胆囊的收缩功能降低,胆固醇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提高胆囊细胞[Ca2 ]i,增强胆囊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功能,减轻胆汁淤滞,可能是养肝柔肝中药防治胆石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作者采用豚鼠离体胆囊平滑肌条标本,观察P物质对乙酰胆碱、多巴胺引起的离体胆囊平滑肌收缩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①P物质可引起胆囊平滑肌收缩并呈剂量—效应依赖性。②阈上剂量P物质(4×10~(-7)M)可明显加强乙酰胆碱(10~(-5)~10~(-7)M)及多巴胺(10~(-3)M)引起的离体胆囊平滑肌条的收缩效应。由此启示:P物质作为一种兴奋性递质或(和)调制物(Modulater)可与乙酰胆碱和多巴胺共同参与胆囊平滑肌运动的调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证实豚鼠胆囊Cajal间质细胞(ICC)是胆囊平滑肌动力的起搏细胞。方法采用在体记录和组织钳细胞内记录的方式,研究胆囊自发电活动。亚甲蓝+光照的方法破坏胆囊ICC。胶原酶分离方法分离胆囊平滑肌细胞,并对分离的单个细胞进行形态学分析,联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c-kit蛋白表达的方法鉴定ICC。膜片钳用于证明胆囊ICC能产生具有起搏活性的自发去极化电流。结果豚鼠胆囊在体记录的慢波每分钟(58±3.2)次,细胞内记录时可记录到慢波和动作电位。采用亚甲蓝+光照的方法后,慢波和动作电位明显减弱或消失。豚鼠胆囊新鲜分离的细胞经过贴壁之后,可见少量具有典型ICC光镜特征的细胞,占细胞总数的(5±1.2)%(n=12),(21±4)%细胞的c-kit蛋白表达阳性。全细胞膜片钳记录胆囊ICC的自发去极化电流,发现豚鼠胆囊ICC自发去极化电流频率每分钟(58.4±3.5)次(n=21),幅度约-(72±3.5)pA。结论豚鼠胆囊平滑肌中存在ICC起搏细胞,参与起搏胆囊自发节律性电活动和自动节律性收缩活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氯胺酮雾化吸入对致敏豚鼠气管平滑肌PKC活性的影响。方法:①10只雄性豚鼠用整体引喘法分别测定雾化吸入1%~5%氯胺酮10min后豚鼠气道反应性的变化。②40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哮喘组(A组)、3%和5%氯胺酮雾化吸入组(K1组和K2组,n=10)。A组、K1组和K2组均在激发哮喘发作后,分别给予0.9%NaCl、3%或5%氯胺酮雾化吸入10min。1周后,取所有豚鼠的气管测定PKC活性。结果:①2%~5%氯胺酮雾化吸入10min后有明显的气道舒张作用(P>0.05)。②气道平滑肌内PKC活性A组较N组明显升高(P<0.05)。K1和K2组气道平滑肌内PKC活性均比N组高,但较A组低(P<0.05),而K1组和K2组之间无明显区别。结论:①2%~5%氯胺酮雾化吸入5min以上有良好的平喘作用。②致敏豚鼠气管平滑肌的PKC活性较正常豚鼠明显增加。3%和5%氯胺酮雾化吸入对致敏豚鼠气道平滑肌的PKC活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DDPH对多种介质所致豚鼠离体胆囊平滑肌收缩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组胺,乙酰胆碱,C_a~(2+)均可引起胆囊收缩,其收缩量效曲线的PD_2值可分别为5.35,7.22,3.04。不同浓度的DDPH可压低这些介质引起的胆囊收缩量效曲线,其PD′_2值分别为 3.70,4.31,4.03。DDPH和Ver均能抑制K~+所致胆囊平滑肌收缩,它们的IC_(50)值分别为11.22μmol.l~(-1),3.16umol.l~(-1)。说明DDPH对胆囊平肌有较好的扩张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实验豚鼠胆囊组织调宁蛋白(Cap)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养肝柔肝中药防治胆石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受试豚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养肝柔肝中药组(中药组)、熊去氧胆酸西药组(西药组)。后3组采用高胆固醇致石食饵诱发法建立豚鼠胆结石动物模型,其中中药组、西药组在造模的同时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干预;连续7周后,分别对实验豚鼠胆结石生成情况,胆囊组织Cap蛋白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养肝柔肝中药组能有效防止胆结石的生成,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其效果优于熊去氧胆酸西药组(P〈0.05)。模型组动物胆囊组织CaD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养肝柔肝中药组和熊去氧胆酸西药组胆囊组织Cap蛋白表达水平虽均高于正常组(分别为P〈0.05,P〈0.01),但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均P〈0.01),且养肝柔肝中药组Cap蛋白表达水平较低,但与熊去氧胆酸西药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养肝柔肝中药能显著降低胆结石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胆囊平滑肌组织Cap蛋白的水平,提高胆囊平滑肌收缩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养肝利胆颗粒对胆囊胆固醇结石豚鼠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影响,探讨养肝柔肝法防治胆石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80只豚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养肝利胆组和熊去氧胆酸组。建立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动物模型,并予相应的药物干预。各组动物均于第7周末取材,测定胆结石成石率及空腹血糖(FPG)、血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模型组成石率为83.25%,其成石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熊去氧胆酸组和养肝利胆组的FPG及FINS水平相对于模型组均有所降低,ISI明显提高(P〈0.01);养肝利胆组的FPG、FINS均低于熊去氧胆酸组,而ISI高于熊去氧胆酸组(P〈0.05)。熊去氧胆酸组和养肝利胆组的TG、TC、FFA相对于模型组而言均降低,但TG、TC熊去氧胆酸组和模型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养肝利胆组与模型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养肝利胆组明显均低于熊去氧胆酸组(P〈0.05);FFA两药物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但两者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养肝利胆颗粒能显著降低豚鼠胆固醇结石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TG、TC、FFA,改善胆固醇结石豚鼠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3.
血清脂质,载脂蛋白与胆汁类脂水平及胆囊结石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傅贤波  宫轲 《中华医学杂志》1995,75(11):657-659
为确立胆囊结石易患人群高危因素与防石因素的血清学指标,作者对比研究了胆囊结石患者与非胆囊结石患者血脂与载脂蛋白水平,胆囊结石不同类型的血脂特点;血脂、功脂蛋白(Apo)水平与胆汁中类脂水平及胆固醇饱和指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张雪梅  董蕾  刘丽娜  畅碧侠  何谦  李谦 《医学争鸣》2005,26(18):1649-1652
目的:研究豚鼠胆囊切除术后胃肠移行性复合波(MMC)是否与胆酸池大小有关. 方法:60只豚鼠分别给予正常饮食8 wk(A组、B组),10 g/L胆固醇饮食8 wk(C组、D组),喂养结束后,评估胆囊动力并将电极植入胃肠道;其中B组、D组同时行胆囊切除术,术后4 wk记录MMC并测量胆酸池大小. 结果:胆囊切除后,正常与胆结石豚鼠MMC I,II,III期时限与总周期平行缩短而波幅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 胆结石豚鼠比正常豚鼠胆酸池减小(P<0.05),并且手术后再轻微下降;而胆酸、粪胆酸轻微升高,其程度与正常豚鼠手术后的变化一致. 然而,这些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在正常与胆结石豚鼠,胆囊切除术没有引起MMC与胆酸池大小改变,但MMC运动与胆酸池密切相关,因此,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不是胃肠动力障碍所致.  相似文献   

15.
胆汁胆固醇对胆囊收缩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汁胆固醇对胆囊收缩素受体(CCK-R)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受体放射配基结合法检测对照组、高胆固醇组、自然恢复组及治疗组豚鼠门静脉血CCK水平、胆囊CCK-R的最大结合容量(Bmax)和亲和力(Kd),同时观察空腹胆囊体积(FV)、胆囊胆汁量(FB)和餐后胆囊体积(RV)、胆囊胆汁量(RB)及胆囊收缩率(E%)、胆汁胆固醇浓度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胆固醇组豚鼠FV、FB增大(P<0.05),RV、RB也增大,胆囊收缩率下降(P<0.01),胆汁胆固醇浓度升高(P<0.05),门静脉血CCK水平及CCK-R的Kd无改变,而CCK-R的Bmax下降(P<0.01);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正常。结论 胆汁中的高胆固醇通过下调胆囊CCK-R表达而导致胆囊收缩功能障碍,降低胆汁高胆固醇浓度可以促进胆囊动力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宁片对胆固醇结石豚鼠胆囊运动功能及血浆胆囊收缩素(CCK)水平的影响。方法雌性豚鼠60只,体质量(300±20)g,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DN组和UDCA组,每组15只,除空白组外,采用"高胆固醇致石食饵诱发法"建立豚鼠胆固醇结石模型,并于造模伊始分别对各治疗组予药物干预,DN组灌服DN混悬液0.52 g/(kg·d),UDCA组灌服UDCA混悬液0.05 g/(kg·d),模型组与空白组均灌服等容量的生理盐水,7周后观察各组豚鼠一般情况、在体胆囊运动功能及血浆CCK水平。结果胆宁片可显著降低豚鼠胆固醇结石成石率,显著提高胆囊运动功能(P〈0.01),并能显著升高血浆CCK水平(P〈0.05)。结论中药胆宁片可能通过调控血浆CCK水平调节胆囊运动功能,促进胆囊排空,降低结石形成,对胆囊胆固醇结石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疏肝理气法、养肝柔肝法和清肝利湿法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 将75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疏肝组、养肝组和清肝组,采用喂食高脂致石性饲料和少量蔬菜的方法复制胆石症模型,疏肝组灌服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养肝组灌服一贯煎颗粒,清肝组灌服龙胆泻肝颗粒,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灌胃生理盐水。8周后检测各组豚鼠胆囊结石形成率,结石主要成分,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以及胆汁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Ca2+浓度,观察胆囊病理变化。结果 疏肝组、养肝组和清肝组豚鼠胆囊结石形成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石主要成分为胆固醇; 与模型组比较,疏肝组、养肝组和清肝组豚鼠胆囊病理变化均明显改善,血清ALT、AST、T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胆汁TBIL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仅清肝组Ca2+浓度明显下降(P<0.05);养肝柔肝法降低AST的作用最优(P<0.05),疏肝理气法降低TC的作用最优(P<0.05),清肝利湿法降低胆汁Ca2+的作用最优(P<0.05)。结论 疏肝理气法、养肝柔肝法和清肝利湿法均可防治豚鼠胆囊结石形成,3种中医治法的作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豚鼠在胆固醇结石形成中胃肠移行性复合波(MMC)与胆酸池大小的变化.方法75只豚鼠分别给予正常饮食8周,1%胆固醇饮食2、4、8周,胆固醇加维生素C饮食8周.喂养结束后,评估胆囊动力并将4对电极植入胃窦、十二指肠、空肠、回肠.7 d后,记录MMC并测量胆酸池大小.结果胆固醇喂养后,胆囊动力在4周与8周组下降.胆酸池在4周组减小42.75%(P<0.05),8周组减小57.24%(P<0.05).与对照组相比,MMC以十二指肠起源为主,周期延长(4周组1.32倍,P<0.05;8周组1.44倍,P<0.05),而波幅降低(4周组降低40.91%,P<0.05;8周组降低60.17%,P<0.05).加维生素C引起的变化与胆固醇喂养的2周组相似.结论高胆固醇饮食抑制MMC并减小胆酸池,与损伤的胆囊动力一起导致胆固醇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