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红景天胶囊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红景天胶囊进行药效学研究。方法:常压减压,循环障碍性缺氧实验;抗寒冷、抗疲劳实验;对正常小鼠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对正常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的影响。结果:红景天胶囊高、中剂量能明显延长小鼠常压耐缺氧的时间(P<0.01),并能增加小鼠减压耐缺氧的能力,提高小鼠存活率(P<0.05,P<0.01);能明显增加小鼠对脑缺血缺氧(结扎颈总动脉)的耐受力(P<0.05,P<0.01);能明显延长小鼠游泳的时间(P<0.05)。红景天胶囊能提高正常小鼠及免疫低下模型小鼠单核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P<0.05,P<0.01);亦能显著提高正常小鼠及免疫低下模型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P<0.05,P<0.01)。结论:红景天胶囊具有抗缺氧、抗疲劳、抗寒冷、增强免疫等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灵芝孢子多糖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通过对EC荷瘤小鼠的血清半数溶血值和网状内皮系统(RES)吞噬功能的检测考察灵芝孢子多糖对荷瘤小鼠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WBC、骨髓有核细胞数等指标观察灵芝孢子多糖(160,80,40mg/kg)灌胃(ig)给药对S180荷瘤小鼠放、化疗的减毒作用;通过抑瘤率的检测观察灵芝孢子多糖(160,80,40mg/kg)灌胃(ig)给药对S180,H22,EC等移植性肿瘤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灵芝孢子多糖(160、80mg/kg)可显著提高由荷瘤引起的小鼠血清半数溶血值的降低(p〈0.01,p〈0.05),表明其可明显提高荷瘤小鼠的体液免疫功能;且灵芝孢子多糖(160,80mg/kg)可显著提高EC荷瘤小鼠的免疫吞噬系数α、吞噬指数K和脾脏指数,表明其亦可提高荷瘤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与S180空白对照组相比,灵芝孢子多糖(160,80mg/kg)ig组可显著抑制由放、化疗引起的S180荷瘤小鼠WBC、骨髓有核细胞数等指标的下降(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灵芝孢子多糖(160,80mg/kg)ig组可显著抑制小鼠S180 H22,EC移植性肿瘤的生长(p〈0.01)。  相似文献   

3.
仙人掌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观察了仙人掌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仙人掌提取物能显著提高小鼠脾指数(P<0.01)、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P<0.01)及末梢血白细胞总数(P<0.01),但对胸腺指数及淋巴细胞转化率影响不明显(P>O.05),提示仙人掌提取物具有一定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金诃甘露药源颗粒皮下注射给药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大鼠佐剂性关节炎,角叉菜胶性足肿胀,棉球肉芽肿以及小鼠巴豆油性耳肿胀,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观察药浴颗粒的抗炎作用。结果:药浴颗粒500mg/kg-125mg/kg的剂量范围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原发病变和继发病变具有明显的预防和抑制作用(P<0.01);对大鼠角叉菜胶性关节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可显著地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P<0.01),对小鼠耳部巴豆油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对醋酸所致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金诃甘露药源颗粒皮下注射给药具有非常显著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5.
蒙药好必斯清糖片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表明,降血糖蒙的好必斯清糖片对正常小鼠有显著的降低血糖(P<0.01),增加肝糖原含量(P<0.01)作用;对四氧嘧啶所致高血糖动物模型具有显著的降低血糖水平(P<0.05),增加血清胰岛素的含量(P<0.01)作用。  相似文献   

6.
墓头回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中草药墓头回提取物多糖及皂甙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了正常及免疫受抑小鼠机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几项指标,并分别比较分析。结果:墓头回多糖及皂甙均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提高(P<0.05);免疫器官重量有增进作用;淋巴细胞ANAE阳性百分率显著提高(P<0.05);血清溶血素生成值显著提高(P<0.05),而环磷酰胺组各项免疫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中药墓头回多糖及皂甙具有全面提高小鼠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分别用东莨菪碱与反复缺血再灌注制备阿尔采末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模型,考察当归芍药散(DSS)的防治老年期痴呆的配伍机理。避暗法与跳台法检测发现,AD组较正常组潜伏期缩短(P<0.01),错误次数增多(P<0.05-0.01);VD组较假手术组潜伏期缩短(P<0.01),错误次数增多(P<0.01),DSS中活血补血药组(DCS)与健脾利湿药组(FBZ)可协同延长AD小鼠潜伏期,减少错误次数(P<0.05-0.01);对VD小鼠,仅FBZ可延长潜伏期(P<0.05),减少错误次数(P<0.01),提示FBZ较DCS可能具有更大的防治意义。  相似文献   

8.
输可贴散瘀止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霞  种军 《中成药》1998,20(7):34-36
输可贴外敷对于“离经之血”型血瘀症模型小鼠可促进RBC的吸收消散,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该贴剂对于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并可对抗腹腔注射HAc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P<0.05);镇痛试验显示,外用输可贴可显著减少小鼠扭体次数(P<0.05),提高小鼠足部接触热板的痛阈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海洋真菌多糖YCP对动物抑瘤作用和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探讨其抗肿瘤作用的机理。方法:采用抗移植性肿瘤实验方法,检测受试药物对荷瘤小鼠的瘤重及体重的影响。以荷瘤小鼠的血清半数溶血值(HC50)及吞噬指数K及吞噬系数α值等为指标,观察药物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YCP(9.3mg/kg,iv、ip)对小鼠移植瘤肝癌实体型(Heps)、肉瘤180(S180)、Lewis肺癌的肿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且对小鼠的体重无明显的抑制作用。YCP(9,3mg/kg)可显著提高S180荷瘤小鼠的吞噬指数k和血清半数溶血值(P〈0.01,P〈0.05)。结论:YCP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和显著提高S180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盛巡  刘欣  梁代英 《北京中医》2008,(3):219-223
目的观察健脾除湿汤的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ICR小鼠按不同实验方法随机分成不同药物组。用大黄造成小鼠脾虚模型,在脾虚模型上观察了健脾除湿汤对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小鼠足跖肿胀、小鼠皮肤迟发超敏反应、淋巴细胞增殖功能、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此外还观察了对小鼠皮肤瘙痒的作用。结果健脾除湿汤高、中剂量组能明显抑制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P〈0.01,P〈0.05);高剂量组能减轻蛋清所致小鼠足跖肿胀(P〈0.05),减轻2,4-二硝基氟苯造成的耳廓肿胀(P〈0.05);各中药剂量组均可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及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P〈0.01,P〈0.05)。但止痒作用不明显(P〉0.05)。结论健脾除湿汤可有效抑制小鼠炎症反应,提高小鼠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优化的均匀设计方法,以脂质代谢、血小板功能、血管活性物质和炎症因子等药理学指标,对理气活血中药配伍(简称气血并治方)水溶性提取物进行配伍配比,寻找和辨识其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组分及最佳配比。方法:将气血并治方水溶性提取物通过大孔树脂按照不同极性分为6 组分,运用优化的均匀设计方法进行不同比例的配伍,观察各配伍组分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血脂水平、血小板聚集性、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因子的影响,比较其作用强度和作用环节的差异。结果:通过优化均匀设计的药理实验和统计分析,与模型组比较,气血并治方水溶性提取物的D 组分(主要为芍药苷,约占49.12%)、E 组分(主要为总黄酮,约占30.0%)配伍具有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的作用(P<0.01),同时对血浆内皮素(ET)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方中F 组分(主要为总酸,约占32.7%)具有抑制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作用(P<0.01)。结论:气血并治方中药水溶性提取物不同配伍可作用于机体的不同靶点或环节,其全方提取物的有效组分主要是芍药苷、黄酮类、总酸,最佳比例约为1:1:1。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全甲洋参胶囊(简称全甲洋参)对环磷酰胺(Cy)所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E)微核形成率及外周血象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治疗作用机理。方法分别观察单纯给予全甲洋参、单纯给予Cy及Cy加全甲洋参3种方式对小鼠PE微核形成率和外周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的影响,并与空白对照组、单用Cy组进行对照。结果全甲洋参对正常小鼠PE微核形成率及外周血WBC、RBC、Hb无明显影响;Cy组PE微核形成率显著上升(P<0.01),WBC、RBC、Hb显著下降(P<0.01);Cy加全甲洋参组(高、中、低剂量)使PE微核形成率上升及WBC、RBC、Hb下降得到控制,Cy加全甲洋参高、中剂量组各项指标与Cy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y加全甲洋参低剂量组与Cy组比较,除Hb外,各指标亦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全甲洋参胶囊可拮抗Cy的骨髓抑制作用,即对Cy的毒副作用有一定的拮抗性。  相似文献   

13.
定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理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政木  黎同明 《中药材》1999,22(8):411-413
定喘汤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名方,但有关其药理作用未见报道。本实验结果表明:定喘汤对组胺和氯化乙酰胆碱喷雾所致的实验性哮喘有保护作用(P<0.05或P<0.01);能拮抗组胺所致的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P<0.01);并能促进小鼠呼吸道苯酚红的分泌量(P<0.01);从药理学角度证明了定喘汤有较好的平喘、化痰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天灸对哮喘患者血清可溶性IL-2受体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和抗体致敏的红细胞花环(直摘法)对121例患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哮喘患者的血中SIL-2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CD4及CD4/CD8亦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经天灸治疗后,其SIL-2R显著下降(P〈0.05),CD4及CD4/CD8亦显著降低(P〈0.05);SIL-2R的变化同  相似文献   

15.
不同脉冲波形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佐剂性关节炎(AA)最佳适宜的脉冲波形参数.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电针观察组分别采用不同脉冲波形电针对AA大鼠进行治疗,以痛阈、关节肿胀度和炎症局部组织中5-羟色胺(5-HT)、β内啡肽(β-EP)、亮脑啡肽(LEK)的含量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后不同脉冲波形电针组痛阈高于模型组(P<0.05,P<0.01);电针组炎症局部肿胀度虽然高于正常组(P<0.01),但较模型组为低(P<0.05,P<0.01);电针组炎症局部组织中5-HT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声电波电针有升高炎症局部组织中β-EP和LEK含量的作用(P<0.01,P<0.05),断续波电针有升高β-EP的作用(P<0.05).结论:电针治疗AA最佳适宜的脉冲波形为声电波.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探讨补阳还五汤、通脉汤加减对创伤骨折后D-D二聚体(D-Di)、血小板计数(PLC)、血小板聚集率(Pagt)的影响.方法:选择股骨骨折、年龄18~45岁、ASA Ⅰ~Ⅱ级的病人48例.随机分为3组,各16例.对照组(Ⅰ组),入院后不用任何对凝血功能有影响的药物.中药Ⅰ型(Ⅱ组),入院即给予益气、活血祛瘀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中药Ⅱ型(Ⅲ组),入院后即予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中药通脉汤加减.Ⅱ、Ⅲ组用药从入院当天至术日(第7天).3组病人均在入院第1、7天抽血测定:D-Di、PLC、Pagt并与健康成年人进行比较.结果:①3组病人骨折后第2天D-Di与正常人比较P<0.01.Ⅰ、Ⅲ组病人随骨折时间延长至第7天D-Di增加,Ⅰ组增加的数值比Ⅲ组多,但两组前后增加的数值均P>0.01,Ⅱ组术日比入院减少P<0.05.②3组病人骨折后第1天PLC与正常人比较P>0.01,随骨折时间延长至第7天,Ⅰ、Ⅲ组病人显著增加P<0.01,Ⅱ组增加P<0.05.③3组病人骨折后第1天Pagt与正常人比较P<0.05.随骨折时间延长至第7天,Pagt增强与入院比较Ⅰ组P<0.01,Ⅱ组P<0.05,Ⅲ组增强不明显P>0.01.结论:创伤骨折后病人血小板聚集率增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中药补阳还五汤、通脉汤加减对抑制创伤后血小板的聚集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颅脑围手术期脑氧及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在颅脑手术围术期对脑组织氧及糖代谢的影响。 方法 将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麻醉诱导后持续吸入七氟醚和间断静脉注射舒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治疗组加用TAES干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0)、切皮前(T1)、术毕(T2)、拔管后10 min(T3)取颈内静脉球部血及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测定和计算各时相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脑动静脉血糖含量差(Da-jvGlu)及脑动静脉乳酸含量差(Da-jvLac)。结果 两组患者Da-jvO2在T1、T2、T3均低于T0(P<0.05,P<0.01),其中治疗组在T2、T3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Da-jvGlu治疗组在T2、T3明显低于T0(P<0.05),而对照组在麻醉前后保持相对稳定,组间比较治疗组在T2、T3时小于对照组(P<0.05或P<0.01)。Da-jvLac治疗组在T1、T2和T3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结论 TAES在颅脑手术围术期应用有可能降低脑组织的氧、糖代谢。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acupuncture for dyspepsia on the Radial Pressure Pulse (RPP) between the Chun, Guan and Chy positions of the right/left wrist. Two series of experiments were designed; for the first series, 30 patients with dyspepsia (Group P) and 30 normal subjects (Group N) were seated to undergo the measurements of pulse pressure waveforms from radial artery by sphygmograph. The parameters of RPP included the spectral energy of 0-10 Hz (SE(0-10 Hz)), 10-50 Hz (SE(10-50 Hz)) and 13-50 Hz (SE(13-50 Hz)). For the second series, acupuncture was administered at the right and left Tsu San Li (St-36) points for the same 30 dyspepsia patients, and then their pulse pressure waveforms were re-exa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0-10 Hz) at Right Guan (RB) (p < 0.05), the SE(10-50 Hz) at RB (p < 0.01), and the SE(13-50 Hz) at RB (p < 0.01) and Left Guan (LB) (p < 0.05) of Group P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of Group N. After the acupuncture,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ecreases in the SE(0-10 Hz) only at RB (p < 0.01), in the SE(10-50 Hz) at RB (p < 0.01), Right Chy (RC) (p < 0.05) and LB (p < 0.05), and in the SE(13-50 Hz) RB (p < 0.01), RC (p < 0.05) and LB (p < 0.01). We concluded that the pulse-frequency spectrum at RB was a more effective characteristic for dyspepsia patients, and the acupuncture had an effect on SE(10-50 Hz) and SE(13-50 Hz) more obviously than that on SE(0-10 Hz).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赤芍总苷、川芎总酚酸组分不同组成结构对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缺氧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并参照基线等比增减法,设计不同组分组成结构,优化出最佳的组分结构。 方法: 采用 Na2S2O4 体外诱导HUVEC,建立细胞损伤模型。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试剂盒测定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乳酸脱氢酶(LDH)含量、一氧化氮(NO)含量,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了各组细胞Bcl-2,Bax蛋白的表达量。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赤芍总苷组分、川芎总酚酸组分不同组成结构可显著提高SOD活力,降低MDA,LDH,NO含量 (P<0.01,P<0.05)。芍芎组分可以下调Bax蛋白的表达量,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量,Bcl-2/Bax显著升高(P<0.01,P<0.05),抑制细胞凋亡。结果显示赤芍总苷、川芎总酚酸组分组成结构比例为8:2时,对缺氧损伤的内皮细胞保护作用最好。 结论: 芍芎组分可以减轻HUVEC的缺氧损伤,8:2组分组成时保护作用最为明显,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和抑制细胞凋亡 有关。  相似文献   

20.
紫苏叶挥发油的不同化学型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长玲  郭宝林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5):2937-2944
挥发油是紫苏叶中的主要成分,根据其中含有的单萜类或芳香族类成分的主要种类可细分为不同的化学型,中国产紫苏的主要化学型为PA型(主要含紫苏醛和柠檬烯)、PK型(主要成分为紫苏酮)和PP型(以芹菜脑主要成分的PP-a型;以肉豆蔻醚为主要成分的PP-m型;以榄香素为主要成分的PP-e型;以细辛脑为主要成分的PP-as型)。不同化学型之间的转化从生物合成途径来看,一般受单个基因或少数几个基因控制,且其药理作用是有区别的。该文立足于紫苏种下变种及其叶中挥发油化学型分型问题,对挥发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生源合成及调控、药理作用、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综述,以期为紫苏叶的开发利用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