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庄子的哲学是人生哲学,生死观是庄子人生哲学的重要内容,其思想观念闪烁着中国古代先人的高度智慧,研究庄子的生死观对现代人的健康仍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作为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体现的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老、庄的道家思想与中医养生理论有着非常直接的渊源关系。老、庄理论认为 :天地人三者合一于道 ,即天地人三者都遵循一种“自然之道”而运行着。《老子·二十五章》云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庄子·养生主》强调养生要“依乎天理”。老、庄思想认为顺应自然环境与人的相互协调、一致和融通 ,而构成一自然与人结合的整体。这种“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是《内经》养生思想的立足点。“夫人生…  相似文献   

3.
(续 2 0 0 3年第 2期 )4 生命整体与自然生命整体与自然 (天时地理之合 )的协调 ,今称之为人天观。古谓之曰 :“人生于地 ,命悬于天 ,天地合气 ,命之为人。”又曰 :“天复地载 ,万物悉备 ,莫贵于人 ,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把生命整体作为宇宙整体的一部分来研究 ,开创中国人天观的认识论基础 ,庄子曰 :“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生命整体与自然相应则“万化安” ,“百骸理” ;逆之则六淫 ,“先自经络流入 ,内合于脏腑”(《三因极一方论》) ,疾病丛生。研究整体与自然的关系 ,是…  相似文献   

4.
老子之“道”对中医养生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的养生观,在《黄帝内经》中已自成体系.而《内经》的医学思想追溯其源,是以中国哲学的朴素辨证法为鼻祖的。继《易经》之后,老子的哲学思想对中医理论乃至中医养生思想的形成起了相当程度的积极作用。本文试从对老子哲学“道”的认识中,谈谈其对中医养生观的影响,兹述如下。 老子的道,“一身而数任焉”(《老子》),它即是宇宙本体,又是万物之源,又是客观规律。而《黄帝内经》直接运用了法则和规律意义上的“道”作为其医学指导思想。 老子之道,是无为自化的自然主义,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自然,就是天然,就是自然如此。用老子的话说,就是无为自化,自然而然。因此,“道法自然”就是“道”性自然而法其自性。老子之道还体现在“清静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中。”清静无为”的思想,在《老子)一书中  相似文献   

5.
“阴平阳秘,形与神俱”的生命观、“形神并重,动静适宜”的养生观、“顺应自然,避邪有时”的预防观、“阴阳失调,邪实正虚”的疾病观、“宏观考察,谨守病机”的诊断观、“整体调控,医患相保”的治疗观,是中国传统健康观念的主要特色,值得认真继承,发扬广大。  相似文献   

6.
人的生命是一个复杂的自组织系统,对于自然界来说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一个开放的巨系统。当人的意识状态与自然之道的无极化统一场势性质相接近、相同一的时候,亦即达到“天人合一”状态时,人的生命自组织状态会处于一种最佳的状态,实现生命活动的自组织、自调整、自修复、自稳态,使生命系统与大自然逐步达到最大的统一与和谐,而这种意识状态就是恬淡虚无、知而不辨、混混沌沌、无思无虑的状态。《庄子》把这一修道以养生的过程称之为“修混沌术”。中医命门学说是传统修道养生理论与中医理论相结合的产物,与混沌学原理相通相契。对命门学说与混沌学内在关系的深刻揭示,不仅对现代人养生康复、延年益寿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现代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也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道医理论的核心内容即“精、气、神”。道医是以道教通过形神修炼来恢复生命过程所耗损的能量,实现自我健康修复的实践探索,结合以人的“精、气、神”为核心内容的理论,以道家的宇宙论、人天观、自然观、身心观而提出了道医的独立的见解。道医认为人体之“精、气、神”受之于天,也是万物的基质,万物受生都起于此.它同老子所谓“道”同为一体,  相似文献   

8.
庄子的生命哲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庄子的价值天平是向生命的彼在倾斜的,同时又需要对此在的现实进行把握。因此,对于现实生命的调适显得非常重要。以词语学意义上的“生”为论述切入口,从命令、命运、天命、生命四个层面对“生”、“命”的生命伦理学意义进行剖析。进而演化出庄子生命伦理学静态层面上生命的始终问题,在庄子的境遇里,生是适时,死是顺应,生死本同一;在动态意义上,实际是无始无终的。在庄子生死同一的理念坐标里,直接提出安顿性命之情的主张,从而形成自化自生的生命模式。遵循这一逻辑理路,展开对庄子生命哲学的运思,昭示了庄子“我思我不在”的生命伦理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人天观思想是我国古代哲学,自然科学和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是中医学阐述生理、病理、治疗和养生保健时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内经》关于人天观思想的论述甚为丰富,本文就此作一涉猎。以利我们在建立自然、社会、心理、生物综合医学模式时,提供有关《内经》人天观思想方面的线索。生命起源学说生命起源于宇宙的运动,这是《内经》的基本观点。《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太虚廖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成章。”这是说,无比辽阔的太空,是宇宙变化的原始基础,也是万物滋生的起始。五行之气充满宇宙,爆发分裂和  相似文献   

10.
道家哲学中蕴涵了丰富的贵生、养生理论与实践,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在其理论体系上逐步形成了“医道相通”的哲学观。由于道家以人生的终生修道为实践和练功中对中医学的需要,使其在修练中不由自主地与中医养生融合为一体,身体力行地推动了中医养生学的发展。本文以“合于道”为准则,从人生观、养生观、生命观、道德观四个方面与道家去欲、主静、守一和调息相提并论,实现“天人合一”,“长生久视”,“全命保生”,以尽终其天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形神”概念及其关系,是重要的哲学范畴,也是生命认知中的基本问题。中医学的形神观,是对中国古代哲学“形神”思辨的继承与发展;“形神一体”的形神观反映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是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要素之一。以金元四大家对于中医“形神观”的阐发为切入点,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发现他们的学术创新与其儒医身份及经典研习之间存在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12.
概括地说,中医学就是在古代哲学思想指导下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治疗观以及养生观.而古代哲学思想则主要指"天人相应"的指导思想.《素问·宝命全形论篇》之"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就明确提出了生命本源是"天地之气交汇产物"的唯物思想观,既然人是大自然的产物,那么人要健康生长就必须"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灵枢·岁露》),"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灵枢·本神》).至于疾病的形成与治疗则分明是违背自然法则的后果以及拨乱反正.这种用宇宙天体观来考量生命活动规律的思维理念,是中华民族圣贤者的伟大创举,不仅昭示了中医学的辉煌历史,而且对正确认识自然环境变化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意义.这便是中医的第一道光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朱丹溪医学的理学内涵。[方法]结合医学与哲学的研究方法,基于朱丹溪医学论著及相关理学认识,从“认识观”“运动观”“修养观”三方面探讨丹溪医学的理学内涵。[结果]朱丹溪受到“理一分殊”的思想影响,视医学为践行儒家理想的途径;运用“格物穷理”的认识方法,提出了“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等重要医学理论;基于“动为天地之心”的运动观,认识到气机运动、“相火”恒动对人体生命的重要意义;基于“物极必反”“君子慎动”的运动观,认识到“相火”妄动对人体的巨大危害,主张将“慎动”思想用于养生;基于“心统性情”的修养观,提出“君火主宰相火”,强调发挥“君火”之“心”的能动作用,涵养道德之“性”,节制欲念之“情”,维续“相火”恒动,裨补生命;将“主静无欲”的修养观运用于养生却疾,要求通过节制食欲与色欲,使人的自然情欲合乎儒家之“理”,方能苛疾不起,尽终天年。[结论]朱丹溪医学理学内涵丰富,是宋元儒学变革影响医学创新的有力见证。丹溪“援理入医”,一方面,为医学创新构建起强有力的理学支撑,使其医学理论上升到“天理”的高度,从而在医学争鸣的金元时期为人信服;另一方面,亦彰显出“天理”作为宇宙法则包罗...  相似文献   

14.
庄子的生命观消解了生命神圣论,主张以安时处顺、恬淡自然的态度提高生命质量;提醒人们应该清醒意识到生命的极限,反对对生命进行“遁天倍情”的妄为之举。现从庄子的生命观出发,将使解决这一伦理难题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15.
人的生命是一个复杂的自组织系统,对于自然界来说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一个开放的巨系统。当人的意识状态与自然之道的无极化统一场势性质相接近、相同一的时候,亦即达到"天人合一"状态时,人的生命自组织状态会处于一种最佳的状态,实现生命活动的自组织、自调整、自修复、自稳态,使生命系统与大自然逐步达到最大的统一与和谐,而这种意识状态就是恬淡虚无、知而不辨、混混沌沌、无思无虑的状态。《庄子》把这一修道以养生的过程称之为"修混沌术"。中医命门学说是传统修道养生理论与中医理论相结合的产物,与混沌学原理相通相契。对命门学说与混沌学内在关系的深刻揭示,不仅对现代人养生康复、延年益寿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现代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也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朱光潜先生曾做过中国没有悲剧的论断,其理由是中国人鲜有进行终极问题的抽象思辨。但自老庄始便开始了对生命意识的探索。庄子认为,生命与“优”共存,这与叔本华的“原罪”观点是一致的。他们也都寻找到“忘”、“否定意志”的方法作为解脱之道。如果说叔本华以“弃绝生命”来表达悲剧人物的悲,则庄子以他貌似旷达的“悟道”来表现自己的哀怨。中国艺术的悲剧精神也正是溯源自庄子的生命悲剧意识,这也是中西方悲剧精神所大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儒学语境下的"生命"概念与当代生命伦理学所谈的"生命"概念不同,儒家所谓的"生命"并非一个单纯的概念,而是表现为一个具有丰富哲学内涵的概念系统。它由形而上学的角度出发,追究生命的本源和究竟,探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指出生命的存在方式和超越路向,由此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哲学。通过对生命哲学中生命观、生死观以及养生观进行解读,为当今生命伦理的构建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万物有生、长、化、收、藏 ,人有生、长、壮、老、已 ,这是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世上根本没有长生不老之人 ,只有通过协调阴阳 ,以达到延年益寿 ,尽终天年。“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协调阴阳 ,必须顺应四时 ,补其不足纠其偏胜 ,怡畅神志 ,才能维持机体的阴平阳秘 ,达到防老抗衰的目的。1 顺应四时 ,护养阴阳  人生长于天地之间 ,无时不刻不受阴阳四时气候的影响。只有适应自然变换养生方法 ,自然疾病不生 ,葆其天年。若逆四时阴阳 ,极易致体内阴阳失衡 ,外邪侵入 ,苛疾复生难求寿考 ,故《灵枢·本…  相似文献   

19.
老子的哲学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反者道之动”是其中著名的命题之一 ,也是老子对古代阴阳哲学的重要阐释。中医养生学浓厚的老庄思想色彩及古代道家的养生思想 ,历来是中医养生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老子的“反者道之动”与其养生思想有何内在必然联系 ?本文即欲就二者的密切关系 ,通过对老子养生的归根思想、养性养神理论、逆向思维与反世俗的精神等等方面的剖析 ,探索其理论价值与特点。  《道德经》第 40章说 :“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正与反相对 ,强与弱相对 ,有与无相对 ,正反、强弱、有无的…  相似文献   

20.
庄子养生论     
<正>战国时庄子撰写的《养生主》是一篇讨论养生问题的专门文章,"主"有"要领"之意,"养生主"就是养生的要领。那么,该篇文章到底讨论了哪些养生要领呢?一日顺应自然。该篇开宗明义即写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前半段表层意思是,人们的生命是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