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CT扫描在腹内淋巴结结核(ALNTB)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15例ALNTB 10例经病理证实、5例经临床证实,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其CT表现。结果:ALNTB平扫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的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结钙化。增强扫描以环形强化最常见,多个淋巴结肿大表现为多环状强化,呈花瓣状。少见表现有轻度均匀强化、不均匀轻度强化和无强化(淋巴结钙化病例)。6例合并腹内脏器结核,1例合并结核性腹膜炎。结论:ALNTB 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环形或花瓣状强化和钙化常可提示本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周淋巴结结核的CT及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组织学检查或临床追踪证实为胰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CT平扫中4例表现为胰周软组织密度的淋巴结肿大;5例表现为胰头区软组织肿块影;2例表现为淋巴结钙化。增强扫描4例胰周的淋巴结肿大呈环形强化,5例平扫示胰头区病灶为多个淋巴结彼此融合而成,环形强化的淋巴结形成多房样征象;2例淋巴结钙化的病灶表现为无强化。3例MRI平扫示胰头区软组织肿块影,T1WI呈稍低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时呈多房样强化。8例合并腹内脏器结核,8例合并肺结核。结论:平扫呈软组织密度的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结钙化,增强扫描病灶呈环形强化或多房样强化是胰周淋巴结结核的最常见的征象,影像学表现比较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脾结核的CT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经抗结核治疗治愈而确诊的15例脾结核的CT表现。结果 15例中14例脾脏增大,11例平扫表现为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或斑点状低密度灶,边界清或欠清,增强后病灶内部不强化,边缘变清楚;1例除脾内多发状低密度灶外,还可见多发小结节状钙化影;2例为散在小点状钙化灶。10例伴有其他脏器结核,9例伴有后腹膜、肝脾门区等淋巴结肿大或钙化。7例淋巴结呈环状强化。结论 脾脏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斑点状、低密度、无强化病灶是脾结核的主要征象,CT为发现脾结核较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膜后淋巴结结核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经组织学检查或临床追踪证实的腹膜后淋巴结结核11例,均作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CT及MRI表现,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11例CT平扫中4例表现为腹膜后软组织密度的淋巴结肿大;5例表现为腹膜后软组织肿块影;2例表现为淋巴结钙化。增强扫描4例腹膜后的淋巴结肿大呈环形强化,5例平扫示腹膜后病灶为多个淋巴结彼此融合而成,环形强化的淋巴结形成多房样征象;2例淋巴结钙化的病灶表现为无强化。3例MRI平扫示腹膜后软组织肿块影,T1WI呈稍低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时呈多房样强化。8例合并腹内脏器结核,8例合并肺结核。结论平扫呈软组织密度的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结钙化,增强扫描病灶呈环形强化或多房样强化是腹膜后淋巴结结核的最常见的征象,影像学表现比较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腺及胰周淋巴结结核的影像学表现,评价影像学检查对其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追踪证实的2例胰腺结核及11例胰周淋巴结结核病例,其中13例均作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其CT和MRI表现。结果2例胰腺结核位于胰头,CT表现为低密度肿块伴有周边蜂房状强化。11例胰周淋巴结结核中,7例CT平扫淋巴结肿大,部分融合成块;增强扫描孤立结节呈环形强化,融合成块者呈花环样强化。2例淋巴结全部钙化。另外2例同时存在以上两种征象。13例中,5例合并有脾脏结核的CT表现。结论胰腺及胰周淋巴结结核CT表现最常见是胰腺内局灶性蜂房状强化的肿块及低密度的胰周淋巴结肿大伴周边环形强化或钙化,可合并脾结核,CT、MRI表现较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6.
直径小于3cm肺结核球和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直径<3cm的结核球和周围型肺癌的CT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分析直径<3cm的31例结核球和56例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特征。结果:31例结核球中,21例边缘光滑、出现钙化17例、小空洞11例、胸膜增厚14例;56例周围型肺癌中,边缘毛糙、有分叶者35例、胸膜凹陷征17例、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13例。增强扫描16例结核球无强化、4例有薄层环状强化;而38例周围型肺癌增强后均有强化,其中不均匀强化32例、均匀强化6例。结论:CT平扫及增强扫描清晰显示直径小于3cm肺结核球和周围型肺癌的病变特征及血供情况,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纵隔淋巴结结核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纵隔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总结自1982年4月~2001年11月间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23例病案。结果:男性10例,女性13例;年龄21~59岁(平均34.31岁);均无明显结核中毒症状。肿大淋巴结位于左纵隔3例,右侧12例,双侧共同累及8例。9例胸部CT观察到环状强化与间隔状强化的表现。接受结核菌素皮试(PPD)的2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术前初诊恶性病变16例(69.57%)、结节病或纵隔良性肿瘤3例,仅4例拟淋巴结核。本组病例术式为:剖胸探查活检11例。肺门支气管旁脓肿清除术2例,纵隔镜活检10例。术后均行抗痨(2HRZE/10-16HR)12~18个月后痊愈。结论:纵隔淋巴结结核常表现为多组淋巴结受累,尤以右侧为主,肺内并不一定伴有可检出的病灶存在;胸CT检查应注重淋巴结在增强扫描前后的密度与形态变化。PPD试验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本病诊断有一定的价值。手术是得到病理诊断的方法之一,应注重术后强化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8.
脾结核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脾结核的CT表现及其病理学改变,评价CT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搜集8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追踪证实的脾结核,8例均作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8例中6例CT平扫表现为脾内多发性大小不等的类圆形、稍低密度或等密度灶,病灶高于水样密度。其中4例增强扫描病变无强化,与周围脾脏比较呈明显低密度,类似囊性病灶;2例增强扫描病变周边呈环形强化。1例CT平扫为单发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不清,增强扫描边缘及内部分隔明显强化。1例CT表现为脾脏、腹腔淋巴结多发钙化影。8例中7例同时伴有肝门、胰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少数有融合,增强扫描表现为周边环状强化而中央无强化。结论CT平扫脾脏内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状稍低或等密度(高于水样密度)病灶,而增强扫描却完全不强化,与周围脾脏比较呈明显低密度,类似囊性病灶的征象,是脾结核的相对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0年5月~2011年9月经病理证实的96例患者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CT表现,对病灶的数量、边缘、钙化、周围组织的浸润及肿大淋巴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96例患者中,甲状腺腺瘤19例,CT确诊率78.9%(15/19),14例(73.6%,14/19)病灶边缘清晰,呈低密度结节灶,3例(15.9%,3/19)边缘尚清,密度欠均,2例(10.5%,2/19)境界欠清,增强扫描轻度强化;结节性甲状腺肿52例,CT确诊率67.3%(35/52),42例(80.7%,42/52)为多发结节,10例(19.3%,10/52)为单发结节,48例(92.2%,48/52)病灶边缘尚清,部分密度欠均,可见囊变、坏死及钙化,4例(7.8%,4/52)病灶边缘欠清,12例(23%,12/52)病灶内见间隔线,增强扫描实性部分轻中度强化,颈部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甲状腺癌25例,CT确诊率88%(22/25),病灶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边缘欠清,密度欠均,增强扫描实性部分中度及明显强化,19例(76.0%,19/25)颈部可见肿大转移淋巴结。结论根据甲状腺病灶数量、边缘与钙化特征及周围组织浸润程度、是否存在肿大淋巴结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结节病的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with CT,18F-FDG PET/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的40例结节病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资料。结果 40例~(18)F-FDG PET/CT影像均有纵隔淋巴结肿大,34例双肺门淋巴结肿大,6例右侧肺门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位于JACC-UICC标准分区4R区40例,10R区40例,7区34例,10L区30例,5区24例;胸内肿大淋巴结呈圆形或椭圆形,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密度均匀,CT值24.0~57.6(34.1±8.5)Hu,淋巴结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5.4~28.2(20.8±6.2);淋巴结内见轻度钙化2例,未见明显融合、坏死及侵犯血管;36例见肺部结节,结节SUVmax 1.8~6.5(4.4±1.9),支气管血管束增粗32例,结节沿支气管血管束及胸膜下分布22例,肺内磨玻璃影6例,胸膜增厚或胸腔积液26例;有腹盆腔淋巴结肿大26例,皮下结节或肌间软组织受累20例,脾脏受累4例,双膝关节受累2例。结论结节病~(18)F-FDG PET/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18)F-FDG PET/CT在结节病诊断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胰头旁淋巴结结核比较罕见,易误诊为胰腺肿瘤而接受不必要的手术。本文报道1例胰头旁淋巴结结核。CT示胰头上方门静脉右侧见等略低混杂密度肿物,其内下方见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病灶呈多结节融合状环形强化。MRI示肿物T2WI呈周围等中央低混杂信号,T1WI呈等信号,DWI呈等低信号,ADC图呈等信号,增强扫描示病灶呈多结节融合状,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病灶边缘环形多房样蜂窝状强化,中央不强化,内壁光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核性腹膜炎的CT表现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证实的结核性腹膜炎30例,观察:腹水密度及分布;系膜、网膜、腹膜病变的CT表现;肿大淋巴结的平扫及强化特点。结果:腹水常见;系膜改变21例,表现为增厚、结节状(团块状)、污秽状;网膜改变9例,表现为饼状网膜、网膜点条状、污秽样;腹膜增厚15例;淋巴结肿大6例。结论:腹膜、网膜、系膜的改变伴高密度腹水,肿大淋巴结,并结合肺结核或其它脏器结核常常高度揭示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例1、女,18岁.干咳,乏力,近两周低烧.胸片显示上纵隔阴影增宽,呈半圆形向肺野内凸入,以左侧为甚,其密度均匀,边缘光整无分叶及钙化,左肺门阴影增大,伴有小斑点状钙化灶。断层片:上纵隔及左肺门显示块状阴影.报告为气管旁及左肺门淋巴结结核.经抗痨治疗后复查上纵隔及左肺门肿大淋巴结阴影明显缩小.例2、女,19岁.干咳,乏力伴盗汗.胸片双上纵隔阴影增宽,呈半月性向肺野凸出,密  相似文献   

14.
结核发病率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发生于纵隔或肺门的淋巴结核在儿童多见,成人少见,典型肺门淋巴结核CT表现为肿大的淋巴结密度不均、CT增强呈网状或花环状强化,不典型者易误诊为早期中央型肺癌或其他占位性病变。1998~2005年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医院影像科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不典型肺门淋巴结核8例,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AIDS并肺结核患者的胸部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AIDS并肺结核患者的胸部CT影像资料。结果10例发生在肺结核非好发部位,5例发生在肺结核好发部位;CT表现为粟粒性肺结核者6例,大片融合实变影4例,斑片影3例,空洞样病变2例;并发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10例,胸腔积液5例,心包积液3例;7例伴有肺外结核,表现为颈部、腹膜后淋巴结肿大3例,腋窝淋巴结肿大3例,脾结核1例。结论AIDS并发肺结核患者病变部位多不典型、病灶多种形态共存、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多见,合并肺外结核为其常见表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MRI对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7年4月~2009年6月收治的25例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讨论其CT及MRI影像表现。结果本组均经病理检查证实诊断,25例共345个淋巴结受累,主要位于Ⅰ、Ⅱ、Ⅲ、Ⅳ和Ⅴ区,其中Ⅱ区174个,共有21例累及Ⅱ区。病灶平扫CT值15~51 Hu,207个在40 Hu左右。本组82个淋巴结可见钙化,1例淋巴结结核呈串珠样改变,1例多发淋巴结钙化。7例89个淋巴结未行增强扫描。18例256个淋巴结行增强扫描,其中14例出现2种或2种以上强化方式。病理改变以第3期淋巴结为多,占54.2%。结论颈部淋巴结结核CT及MRI尤其是增强扫描可有多种强化形式共存,能够反映其病理改变,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CT在肺硬化性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 (PulmonarySclerosingHemangioma ,PSH)的CT影像诊断特点。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5例肺硬化性血管瘤 ,全部行CT检查。结果 肺硬化性血管瘤CT表现为密度均匀的孤立软组织肿块或结节 ,部分可有浅分叶 ,少数可有沙砾状钙化 ,纵隔、肺门未见异常肿大淋巴结。结论 CT对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和探讨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表现。分析病变位置、形状、大小和病变内有无钙化、出血、脂肪和假包膜及增强后的表现特征等。结果本组共21例,均为单发,15例位于右侧。肾上腺,6例位于左侧。肿瘤最大径线为1.7—11cm,肿瘤多呈圆形或类圆形,病灶内部含有脂肪和髓样成分,CT表现因病灶内所含成分的比例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中16例呈脂肪与软组织混合密度,3例以脂肪密度为主,2例以软组织密度为主,无1例肿瘤内部有出血。3例肿瘤边缘可见钙化,所有病例假包膜完整,CT增强后脂肪成分未见明显强化,软组织成分轻度强化。结论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有比较典型的CT表现,通过CT平扫及增强扫描一般能做到术前诊断,部分不典型病变术前诊断比较困难,确诊仍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25 岁.因"咳嗽、咳痰,左侧胸痛伴发热5 d"入院.X 线检查(图1):正侧位片示左前上纵隔一向肺野突出宽基底巨大椭圆形肿块影,边缘清呈浅分叶状,密度均匀,内与纵隔界限不清.CT 检查(图2):平扫见左前上纵隔一类圆形囊性肿块影,直径约为10 cm,壁薄略均示有断续状钙化,周脂肪间隙清晰,外侧边缘旁示一小扁平形骨性致密影,内大部分密度均匀,CT 值约为15 HU,并有数个点状低密度灶,CT 值约为-20 HU.肺野内未见明显卫星灶,纵隔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胸膜无增厚,胸腔无积液.诊断:考虑纵隔畸胎瘤,不排除肺包虫.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与周围型肺癌、结核球等球形病变鉴别。方法收集我院8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的CT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病灶多位于肺边缘胸膜下,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或模糊,边缘可见桃尖征、粗长毛刺,多数直径2~4cm,密度中等、均匀或不均匀,可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全面分析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注重肺部感染史,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