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 (hTRT)与食管黏膜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恶性转化的关系及其作用。方法 应用端粒末端重复序列扩增技术 (telomer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TRAP)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47例食管黏膜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患者组织、2 9例食管鳞癌患者组织及 11例正常组织标本中端粒酶活性及其hTRTmRMA的表达。结果 正常组织标本均未检测出端粒酶活性 ,食管黏膜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端粒酶活性检出率为 44.7% ( 2 1 47) ,显著高于正常组 ( χ2 =5.89,P <0 .0 5) ;食管鳞癌组端粒酶活性检出率为 86.2 % ( 2 5 2 9) ,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组 ( χ2 =11.3 5,P <0 .0 1)。正常组织hTRTmRMA无表达 ,不典型增生组阳性表达率为 48.9% ( 2 3 47) ,显著高于正常组( χ2 =6.99,P <0 .0 1) ;食管鳞癌组阳性表达率为 82 .8% ( 2 4 2 9) ,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组 ( χ2 =7.3 2 ,P <0 .0 1)。hTRTmRM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显著相关 ( χ2 =57.91,P <0 .0 0 1)。结论 hTRT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呈高度一致性 ,提示hTRT在端粒酶活性调节中可能起关键性作用 ,并与食管黏膜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细胞恶性转化密切相关 ,hTRT有望成为食管鳞癌的新的、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53及PCNA的异常表达在食管上皮增生和癌变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2015年住院的120例食管病变患者标本资料,通过免疫组化LSAB法对p53及PCNA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p53表达方面,正常食管上皮、不典型增生、鳞癌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PCNA在基底层、基底副层为1.2%,在不典型增生及癌变中为94.1%。结论:在食管上皮增生、癌变过程中,p53的异常表达、PCNA的增殖活性提升均与其有密切的关联,可以作为临床检查或筛选判定的指标而加以运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及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邯郸市部分大专学生核黄素营养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生素B2 是人体内重要而又较易缺乏的营养素。维生素B2 不足 ,可导致物质和能量代谢紊乱 ,出现口唇炎、舌炎等 ,甚至会产生一系列神经化学和形态学变化 ,影响脑发育和功能[1 ] 。人体内维生素B2 的营养水平常用红细胞中维生素B2的含量、负荷尿试验、核黄素肌酐比值、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等方法进行鉴定。本调查采用了 4h负荷尿试验法 ,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 ,调查邯郸医专等 3所专科学校 1999级、2 0 0 0级大专生 62 1人 ,其中男生 2 89名 ,女生332名。年龄 17~ 2 2岁。受试者均无肝肾疾病 ,… 相似文献
4.
5.
6.
核黄素缺乏对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黄素是我国人群中较易缺乏的营养素,它在体外避光的情况下是一种抗氧化剂,而在体内的抗氧化作用则研究很少,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有较高的实际意义.本文将就近年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硫胺素和核黄素营养状况与机体抗氧化水平及血糖、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市区314名中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连续三日24小时膳食回顾法计算每日营养素摄入量,尿负荷实验测定机体硫胺素、核黄素营养水平,同时测定其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结果膳食硫胺素平均摄入量为(0.82±0.36)mg/d,其中达到或超过推荐摄人量(RNI)的比例为11.8%,低于60%RNI的比例为51.3%;核黄素平均摄入量为(0.91±0.48)mg/d,其中达到或超过RNI的比例为17.2%,低于60%RNI的比例为49.4%。尿负荷实验结果显示,机体硫胺素缺乏的比例为65.0%,核黄素缺乏的比例为58.6%。与正常组相比,硫胺素、核黄素不足和缺乏组的MDA、FBG、Tc和TG水平呈升高趋势,SOD活性呈下降趋势,其中硫胺素缺乏组的MDA、FBG和Tc与正常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TC与尿硫胺素水平呈弱负相关(r=-0.246、r=-0.154,P〈0.05),MDA、TG与尿核黄素水平呈弱负相关(r=-0.136、r=-0.297,P〈0.05)。结论上海部分地区中老年人硫胺素、核黄素营养水平较低,硫胺素、核黄素营养水平与机体抗氧化水平呈弱正相关趋势,与血糖、血脂水平呈弱负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8.
妊娠期妇女核黄素营养水平与缺铁性贫血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机体核黄素水平与孕妇铁营养状况及缺铁性贫血的关系。方法: 对322 名孕中期妇女进行铁及核黄素营养状况的横断面调查,并从中随机抽取58 名进行12 周的追踪观察。结果: 核黄素缺乏率在孕中、晚期的妇女分别为29.80% 和65.52% ;贫血患病率分别为32.76% 和48.27% ;储存铁缺乏率分别为56.90% 及84.48% 。核黄素缺乏者的贫血患病率为36.60% ,明显高于核黄素正常者的21.40% (P< 0.01);储存铁缺乏率在核黄素缺乏者为44.09% ,也明显高于核黄素正常者的30.13% (P< 0.05)。相关分析发现,孕晚期BGRAC与Hb、SF、SI分别呈显著负相关(γHb= - 0.2729,γSF= - 0.2283,γSI= - 0.1997,P< 0.01),BGRAC与EFP呈显著正相关(ΓEFP= 0.1963,P< 0.01)。结论: 核黄素缺乏与孕妇贫血及缺铁之间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10.
对贵州省5个中、下经济水平县(市)农村20个乡(镇)的4345名0 ̄6岁儿童进行核黄素缺乏,血红蛋白与体格发育以及10%的3 ̄5岁儿童膳食调查的结果表明:膳食构成植物性食物来源摄入量占93.8%,核黄素摄入量仅占供给量推荐标准(RDA)的31.6%,铁摄入量超过RDA达110%。核黄素缺乏率均达14.4%,贫血率均达39.1%,身材矮小率高达43.3%,低体重儿为26.6%(F值P〈0.01,qw 相似文献
11.
12.
食物构成对大鼠核黄素营养状况及需要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初断乳SD大鼠,用两个水平蛋白质(酪蛋白12%和20%)、淀粉(30%和65%)、核黄素(12μg/d和24μ/d)组成2×2析因实验,研究大鼠核黄素营养状况及需要量与膳食因素的关系,实验期8周。结果表明,核黄素摄入量增加,动物生长、肝脏核黄索浓度和全血谷耽甘肽还原酶活性系数(BGRAC)均明显改善。增加蛋白质摄入量,核黄素在肝脏中储备增加,但同时BGRAC上升,提示组织可利用核黄素水平降低。淀粉摄入量增加,肝脏核黄素浓度和BGRAC均有改善,提示整体核黄素营养水平有所提高。实验显示,核黄素需要量与膳食中蛋白质和淀粉摄入量有关,高蛋白、低淀粉组动物,核黄素需要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3.
食管疾病的发生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每年有大量的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而手术治疗的主要方式多是切除食管或用自身的其他组织器官进行重建。其缺点是手术创伤大,操作复杂,术后并发症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膀胱癌细胞T24增殖、细胞周期、凋亡及间质和上皮表型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根据细胞的抑制实验选取低毒性有效剂量处理膀胱癌细胞T24细胞48h,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其上皮标记CK,间质标记Vim、SMA,以及上皮粘附分子E-cadherin的表达,观察对膀胱癌细胞T24间质表型的影响。[结果]姜黄素抑制T24细胞增殖、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且存在量效关系,12.5μM姜黄素处理膀胱癌细胞T24细胞后,上皮标记CK表达升高,间质标记Vim、SMA表达下降,上皮粘附分子E-cad-herin表达升高。[结论]姜黄素促进膀胱癌细胞T24发生间质-上皮转化,是其抗肿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16.
营养干预对预防核黄素缺乏病的效果观察刘仁勤刘汉卿①杨倡洲吴华清(81186部队卫生队)我国人民的膳食核黄素摄入量很少超过1.0mg,我军核黄素缺乏病也是常见多发的疾病之一。主要原因是摄入含核黄素的食品匮缺(如奶、肝、肾、蛋等)。某部从1997年1月1...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对食管癌高发区鹤壁市郊区的食管上皮增生患者与正常人共126人的尿样进行了维生素C测定分析。测定结果:正常组、轻增组、重增组维生素C营养不足者占该人群的百分数分别为25.00%、12.82%、10.64%。增生患者与正常人维生素C水平无差异,男女间也无差异。84.13%的人维生素C营养是良好的。该地不存在维生素C严重缺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间充质-上皮转化(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MET)是间充质细胞、上皮细胞相互转化的一种生物学特性,是人体多种生物学过程的基础,在女性生殖系统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间充质细胞向上皮细胞的转化在胚胎发育早期阶段就已开始,并且参与了多个器官和组织的形成.此外,MET不仅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不同核黄素水平对HepG2细胞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定制无核黄素培养基、紫外线清除胎牛血清(FBS)中核黄素建立核黄素缺乏培养条件,在此基础上,以不同浓度核黄素(0.76、3.76、6.76、12.76、24.76、48.76nmol/L)培养HepG2细胞,共培养96 h,于不同时间点取样测定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于72h测定培养上清液的丙二醛(MDA)含量、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以及细胞中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与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结果随着核黄素浓度增加,细胞活力显著上升、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P0.05),培养液中ALT、AST活性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下降,细胞内SOD活性显著上升、GR活性显著上升、GSH-Px活性显著下降、GSH含量显著增加、GSSG含量显著减少、GSH/GSSG显著升高(P0.05)。上述大部分指标的核黄素剂量效应拐点在12.76nmol/L左右。结论核黄素不足可导致HepG2细胞的抗氧化功能下降,维持正常抗氧化功能的核黄素浓度应高于12.76nmol/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