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江苏省2003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我省2003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因素,指导合理用药。方法 根据2003年1月~12月我省ADR监测中心收集的报告表,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类别、ADR临床表现类型、给药途径、处理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50岁年龄组的病例报告数最少,占报告总数的2.0%(48例);抗微生物药占54.8%(1299例),中药制剂占12.7%(302例);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37.9%(899例);静脉给药引发的ADR约占72.1%(1709例)。结论 ADR发生因素较多,应审慎用药。  相似文献   

2.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3-2010年度收集上报的312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2例ADR报告中,0~12年所占比例较高(31.49%),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82.13%)。抗微生物药物引发的ADR所占比例最高,有224例,占72.02%;其中,以喹诺酮类(42.48%)和头孢菌素类(29.54%)为主。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系统损害为主(40.13%),其次是全身性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新的严重的ADR有19例。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加强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  相似文献   

3.
王金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9):1428-1429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2008年1~12月上报的16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发生ADR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涉及器官、报告人职业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于50岁患者(72例占42.86%)ADR发生率较高;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103例占54.5%)远大于其他药物种类;静脉注射(119例,占62.96%)为ADR发生的主要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主要为皮肤及附件(83例,占49.40%),临床表现多见红斑疹、荨麻疹、皮肤瘙痒、静脉炎等.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用药安全.方法 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柳州市人民医院)从2002~2006年报告的402例ADR病例按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类别、临床表现以及上报科室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报告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发生的ADR例次分别占报告总数的55.7%和44.3%;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38.1%;给药方式以静脉注射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0.4%;ADR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对皮肤及其附件的影响(占38.3%),其次为心血管系统(占26.4%)和消化系统(占11.4%);引起ADR的药物以抗微生物药物为主(占44.3%),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占17.2%);有6种药物发生7例过敏性休克等严重ADR,其中1例造成植物状态,1例造成不可逆的肾衰竭.结论 ADR监测对促进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42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药物不良反应 ( ADR)的规律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西安市某家医院近十年收集的 42 8例 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 ,ADR的发生呈上升趋势 ;注射给药 ADR发生率最高 ( 5 3 .7% ) ;首次用药发生 ADR例数最多 ,为 2 40例 (占 5 6.1 % ) ,通常发生在用药后 3 0 min内 ;抗感染药物容易发生 ADR,为 1 3 8例 (占 3 2 .2 % ) ;皮肤系统的 ADR发生率为 3 0 .6% ,位居第一。结论 应积极开展 ADR监测工作 ,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平顶山市ADR监测中心2013年上报的3 750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3 750例发生ADR的患者中,男性1 619例(占43.17%),女性2 131例(占56.83%);ADR可发生于各年龄段患者;抗病原微生物药引发的ADR病例数所占比例最高(889例,占23.71%),其次为中药制剂(628例,占16.75%);静脉滴注是最易引起ADR的给药途径(2 244例,占59.84%)。结论:应合理使用抗病原微生物药和中药制剂,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我院11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分析我院近几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01—2004年我院各科室呈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对其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按我国卫生部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估方法,对ADR因果关系进行初评。结果110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物共有49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24种居首位,占48.98%;其次为中药制剂8种,占16.33%;消化系统用药5种,占10.21%;ADR病例中合并用药占62.73%;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占70.91%;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32.73%;较严重的ADR有11例,占10.00%。结论ADR发生因素较多,应加强和重视ADR监测工作,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不良反应报告情况,为临床提供安全、合理的用药参考。方法:对我院2001年~2008年120例不良反应报告归纳、分析、总结。结果:120例ADR报告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ADR,占75例(62.50%);年龄在60岁以上人群更易发生ADR,占37例(30.83%);中药制剂引起的ADR最多,占50例(41.67%);ADR表现以皮肤、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58例次(40.85%);给药途径中,以静脉滴注给药引起ADR最多,占52例(42.33%);ADR发生的时间以0.5h~24h发生的最多47例(39.17%)。结论:加强ADR监测力度,安全、合理、有效使用药品,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用药安全。方法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柳州市人民医院)从2002~2006年报告的402例ADR病例按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类别、临床表现以及上报科室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发生的ADR例次分别占报告总数的55.7%和44.3%;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38.1%;给药方式以静脉注射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0.4%;ADR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对皮肤及其附件的影响(占38.3%),其次为心血管系统(占26.4%)和消化系统(占11.4%);引起ADR的药物以抗微生物药物为主(占44.3%),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占17.2%);有6种药物发生7例过敏性休克等严重ADR,其中1例造成植物状态,1例造成不可逆的肾衰竭。结论ADR监测对促进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军珂  张梅 《中国药业》2011,20(18):56-57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收集的25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0~10岁人群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43.70%;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易引发药品不良反应最多,占53.54%;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药物以抗微生物药居首位(占41.97%),其次为中药制剂(占33.44%);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46.55%。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做好用药监护,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我院46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金小坡  卢美娇 《中国药房》2009,(20):1582-158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4月~2008年3月上报浙江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46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发ADR的药品中,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最多,有315例(占67.7%);神经系统用药次之,有39例(占8.4%)。静脉用药引起的ADR占83.0%,其次为口服给药占16.1%。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占54.9%。ADR的转归中,好转占71.2%,治愈占28.8%。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监测工作,提高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2.
15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雪  蔡林  蒋帆  龚敏  石姗平  徐伟佳  张应辉 《中国药师》2012,15(9):1315-1318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规律及易发原因,为临床预防ADR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10~2011年上报的157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5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以抗菌药居多,占40.76%;引起ADR最主要的给药方法为静脉滴注,占72.61%;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3.95%。结论: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监管,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本院以及本地区乡镇卫生院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规律,并分析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08-03~2010-07上报的ADR报告分别就患者性别、年龄、不良反应类型、药品种类、严重程度分级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34例ADR中,男性患者发生概率较大(172例,占51.50%);60 y以上(86例,占25.75%)老年人及0~10 y(54例,占16.17%)婴幼儿居多;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297例,占86.34%)和口服给药(28例,占8.14%)为主;用药方式多为单一用药(249例,74.55%);抗感染类药物所占比例最多,占54.13%;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引起ADR例数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左氧氟沙星注射剂、克林霉素注射剂、注射用头孢他啶;ADR严重程度分级多为一般,结果多为治愈或好转。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加强对患者用药过程观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合理,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抗感染药学》2017,(9):1733-1736
目的:分析医院儿童患儿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和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患儿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医院2017年1—6月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351例儿童ADR报告,分析儿童患儿引起ADR的相关因素和发生的特点及规律。结果:在351例儿童ADRs报告中,新的ADR 51例占14.53%,其中,新的严重的ADR报告2例占0.57%;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238例占67.81%;抗感染药物168例占47.86%,和营养、电解质、维生素类药物34例占9.69%;ADR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41例占68.66%,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皮肤潮红等症状;ADR发生率最高的年龄组为≤1岁111例占31.62%;大部分ADR经过相关处理后均较好的转归(痊愈12.54%、好转85.19%)。结论:应注意ADR发生的相关因素(给药途径和患儿性别、年龄等),以减少ADR的发生,保障儿童患儿临床用药的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15.
我院2006年至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2006至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的总体情况、分析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发生。方法对我院2006年至2007年记录的77例ADR数据进行列表,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抗感染用药的ADR为59.74%;中成药ADR为22.28%;循环系统用药ADR10.39%。ADR的症状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45.45%;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的ADR占28.57%,严重的ADR3例;缺少与生化指标有关的ADR报告;各种给药途径中以静脉给药发生的ADR最高占59.74%。结论强化药物使用的监督与管理制度,减少多药联用比例;合理选用给药方式;重视用药前病史、用药史的查询及用药后的药学服务;完善药物ADR监测的制度,医、护、药三方共同努力可减少我院药物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11~2012年收集的212例ADR报告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212例ADR中,涉及用药品种45个,>50岁以上患者出现ADR的例数最多(138例,占65.09%);静脉用药为引发ADR的主要途径(192例,占90.57%);抗感染药引发的ADR位居首位(130例,占61.32%),其次是中药制剂(44例,占21.6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其次是全身性损伤、心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损伤;212例ADR以一般属性ADR为主,新的或严重ADR占有一定比重;ADR报告职业中,护士报告最多。结论给药途径、药物种类等因素均会影响ADR的发生,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特别是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的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进而有效的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正确评价ADR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6年1月~2010年6月收集的已上报的ADR报告113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急诊科上报例数最多为55例占48.67%,其次为内科,口腔科最少.男58例占51.33%,女55例占48.67%.患者年龄为0~99岁,各个年龄段均有ADR发生.其中以0~18岁的患者为主占26.55%.共涉及药品7类,其中以抗感染药物为主占67.2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83.19%.ADR所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其次是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结论 要加强ADR监测,强化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2013年收集的694例ADR报告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用药情况及ADR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4例ADR报告中,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占73.34%;药品种类中抗感染药引发ADR例数最多(占57.35%),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9.31%);ADR损害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占45.10%),其次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分别占25.36%和19.02%)。结论:临床应提高ADR监测报告质量,加强抗感染药的合理使用,减少ADR的发生,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我院23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舜莉  盛垚 《中国药房》2010,(38):3624-3626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以降低外在因素引发ADR的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1日~2009年12月25日经ADR监测中心审核的23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38例ADR中,>60岁老年患者达59例(占24.79%);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有230例(占89.49%);涉及用药品种以抗微生物药为主,有161例(占62.65%);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67例(占63.74%);由不合理用药引发的为15例(占6.30%)。结论:临床应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促进合理用药,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抗菌药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2月~2010年12月临床科室自发呈报的268例抗菌药所致不良反应报告,对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给药途径、临床表现、患者年龄、性别、不良反应史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8例抗菌药不良反应报告中中老年人比例最大,占59.70%;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78.36%;以头孢菌素类ADR比例最高,占53.73%;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47.76%。结论:应高度重视抗菌药不良反应,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