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硬膜外持续加自控泵镇痛对患者胃肠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 10 0例大、中型腹部手术后的病人进行随机分组。采用硬膜外持续加自控泵镇痛 (PCEA)患者 5 0例 ,对照组 5 0例 ,采用间断肌肉注射镇痛剂。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结果PCEA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为 5 2 .36±2 .5 3h ,对照组为 5 1.75± 3.78h ;PCEA组肛门排气时间为 6 5 .4 7± 2 .16h ,对照组为 6 5 .2 3± 2 .31h ,两组比较 ,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术后持续镇痛 (PCEA)不影响腹部手术患者胃肠运动功能的恢复 ,但应加强术后早期活动护理指导  相似文献   

3.
妇科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是一种应用于临床疼痛治疗的新方法,具有镇痛效果好,用药量少,血药浓度维持恒定,可根据个体对止痛药的不同需要而投放用药等优点[1] ,已逐渐应用于临床术后疼痛的治疗。但是,在术后镇痛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我院自2 0 0 1年1月至2 0 0 3年10月对  相似文献   

4.
持续镇痛方法对妇科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目的 :探讨持续镇痛对患者术后肠道及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 60例妇科腹部手术病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硬膜外持续镇痛或静脉持续镇痛 ,对照组采用肌内注射镇痛剂 ,观察患者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排尿情况 ,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和头痛、呕吐、睡眠等情况。结果 :患者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实验组为 5 1.43± 5 .0 8h ,对照组为 3 4.47± 4.2 0h(P <0 .0 0 1)。术后排尿通畅者两组比较P <0 .0 5。术后尿潴留及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呕吐、头痛、睡眠情况 ,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术后持续镇痛对患者肠功能和膀胱功能的恢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要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宣教 ,以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妇产科术后患者镇痛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2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舒适护理,对两组镇痛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抑郁、焦虑及恐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舒适护理可有效减轻妇产科术后患者疼痛,缓解不良情绪,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黄莉英 《护理学报》2008,15(1):88-89
目的通过镇痛知识教育提高患者对术后镇痛的认知度,改善术后镇痛需求,有效控制术后疼痛。方法将168例择期腹腔手术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施镇痛教育组(观察组)和未实施镇痛教育组(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由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一对一实施常规疼痛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镇痛知识教育,统一教育内容,包括术后镇痛的临床意义、术后常用镇痛方法、镇痛方法优缺点、术后镇痛注意事项、止痛药的不良反应、』临床使用止痛药的常见误区,术前1d再次复述巩固教育内容。术前1d由责任护士用同一指导语进行问卷调查,评估患者对术后镇痛的认知度,术后2d内由责任护士询问和记录每位患者的不同镇痛需求。结果两组患者对镇痛的认知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镇痛的临床意义、术后常用镇痛方法、镇痛方法优缺点、术后镇痛注意事项、使用止痛药的常见误区等知识的了解多于对照组(P〈0.005)。两组患者术后不同镇痛需求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术后使用PCA镇痛例数、肌内注射杜冷丁镇痛和口服止痛药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05)。结论开展镇痛知识教育能显著提高患者对镇痛的认知度,提高患者术后镇痛的接受程度,改善患者术后镇痛需求,有效控制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应用一次性镇痛泵的护理方法.方法:为89例患者术后使用一次性镇痛泵,加强心理护理和镇痛泵的使用指导,并对镇痛泵使用期间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一次性镇痛泵的镇痛效果较佳,使用镇痛泵过程中患者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尿潴留、嗜睡、皮肤瘙痒、静脉炎等,但经过处理后不良反应能够消除.结论:腹部手术后应用镇痛泵是一种有效的镇痛方法,但其副作用不容忽视,应加强临床观察和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硬膜外持续镇痛与静脉持续镇痛方法用于开胸手术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Ⅱ级行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镇痛组(EA)和静脉镇痛组(IA).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 h、12 h的镇痛评分、术后使用镇痛药物的情况、监测动脉血气的pH、PCO:和SpO2情况.结果 应用硬膜外持续镇痛与静脉持续镇痛均可取得满息的镇痛效果,EA组患者安静与活动时的疼痛评分低于IA组(P<0.05);术后动脉血气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pH、PCO2和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开胸手术,应用硬膜外持续镇痛与静脉持续镇痛均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硬膜外持续镇痛效果优于静脉持续镇痛,两种不同镇痛方式对术后患者酸碱平衡,PCO2和SpO2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总结150例患者应用自控镇痛泵的护理要点。针对自控镇痛患者,应认真作好术前术后护理和术中配合,密切观察患者对镇痛剂的反应;针对易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合理预防和及时处理,是保证患者痊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疼痛教育对痔疮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6例痔疮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术前疼痛教育。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及缓解疼痛采取的非药物方法。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出现晚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24、48 h疼痛评分及术后最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缓解疼痛采取的非药物方法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前疼痛教育能提高痔疮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早期功能锻炼配合足三里穴位按摩,对于促进腹部手术患者使用自控硬膜外镇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取腹部手术后使用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患者10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3例与对照组50例. 结果 2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拔除胃管时间和腹胀发生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功能锻炼配合足三里穴位按摩对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的腹部手术患者可有效促进其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采用自控镇痛(PCA)持续静脉镇痛和分次给予镇痛药物两种方法对胃癌根治术后病人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7年12月—2018年2月选取行胃癌根治术的术后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50例病人纳入观察组,采用病人自控镇痛,另选取50例病人纳入对照组,采用静脉单次给予镇痛药镇痛,对两组病人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1 d、2 d、3 d腹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胃肠术后一些临床指标不如对照组(P0.05)。[结论]PCA镇痛效果满意,但在提供镇痛效果的同时可存在延长胃肠功能恢复的情况。在术后镇痛时应全面考虑镇痛效果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3.
硬膜外术后镇痛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张红莲 《护理学报》2005,12(3):44-45
笔者对1000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锥体外系症状、低血压与镇痛药物有关;下肢感觉和运动障碍与硬膜外导管的位置有关;镇痛不全主要与镇痛药物发挥作用时间的衔接有关;过早的脱管导致镇痛不全。提出加强监测和皮肤护理,采取早期预防控制的手段,减少并发症,提高术后镇痛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术后持续镇痛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术后拔除尿管的适宜时间。方法98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50)与对照组(n=48)。实验组于术后第3d拔除镇痛泵后5h拔除尿管,对照组于术后第3d拔除镇痛泵后1h拔除尿管。结果实验组有1例发生尿潴留,对照组则有10例发生尿潴留。两组患者排尿成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术后第3d拔除镇痛泵后5h拔除尿管,可有效防止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自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同时实施系统、规范的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实施护理干预、合理应用自控镇痛泵可有效的减少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但要掌握自控镇痛泵的操作应用方法,而且还应了解其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确保镇痛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为患者减轻痛苦,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硬膜外超前镇痛对围术期血液中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择期开胸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术后镇痛组;安定+芬太尼+异丙酚+万可松+安氟醚复合全麻,术后硬膜外输1%利多卡因、4ug/ml芬太尼混合液4mlh镇痛。超前镇痛组:术前术中硬膜外持续输入1.5%利多卡因、芬太尼混合液,全麻方法及术后镇痛同上,于入室后麻醉前(T1)、切皮后2小时(T2)、术后一天晨(T3)、术后第二晨(T4)测血中E和NE值,于手术结束后4小时(t1)、8小时(t2)、24小时(t3)48小时(t4)、72小时(t5)分别观察术后疼痛情况。结果:两组E值无明显变化。NE值术后均显著升高;但超前镇痛组在术中、术后显著低于术后镇痛组(P〈0.05~0.01)。术后疼痛评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降低术后疼痛的方法。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心理护理,实验组采用心理护理的同时也使用镇痛药物,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下床活动数、伤口愈合欠佳数、并发症发生数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后镇痛有利于患者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7):1187-1188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方式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80例行剖宫产产妇,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60例,其中A组采取硬膜外术后镇痛方法,B组采取静脉术后镇痛方法,C组采取硬膜外联合静脉术后镇痛方法,评定三组剖宫产术后24h和48h的镇痛效果。结果镇痛24h后,B组产妇安静状态和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分别为3.01±1.51和5.03±1.20,高于A、C两组(P0.05)。镇痛48h后,B组产妇安静状态和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分别为3.57±0.88和5.24±0.71,同样高于A、C两组(P0.05)。B、C两组嗜睡发生率高于A组,皮肤瘙痒、感觉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镇痛方法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均有不错的镇痛效果,采取硬膜外联合静脉术后镇痛在镇痛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中均表现较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后镇痛护理对普外科患者开腹术后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行普外科开腹手术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普外科术后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镇痛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VAS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 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普外科开腹手术患者行术后镇痛护理,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硬膜外术后镇痛、静脉术后镇痛及硬膜外-静脉联合术后镇痛三种方法的镇痛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将ASAⅠ级或Ⅱ级行剖宫产产妇15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50例,A组采用硬膜外术后镇痛,B组采用静脉术后镇痛,C组采用硬膜外-静脉联合术后镇痛,剖宫产术后24 h和48 h对三组镇痛效果及并发症进行评定。结果:在镇痛开始后24 h,B组产妇安静状态时VAS评分高于A组(P<0.05),B组和C组产妇活动状态时VAS评分高于A组(P<0.05);在镇痛开始后48 h,B组和C组产妇VAS评分均高于A组(P<0.05)。B组和C组产妇出现嗜睡的发生率高于A组(P<0.05),皮肤瘙痒发生率低于A组(P<0.05),感觉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三种镇痛方法均可满足剖宫产术后镇痛的需要,但硬膜外术后镇痛效果最好,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