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渠屏 《四川医学》2002,23(4):395-395
我们收集我院住院病人纤支镜刷检中诊断核异质细胞的病例 ,并结合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 ,旨在探讨刷检中的核异质细胞与肺部良恶性病变的关系。1 材料和方法1.1 我院近年住院病人纤支镜刷检和活检共查出肺癌 10 4例 ,占受检人数的 2 7.6 6 % ,其中刷检阳性 6 7例 ,活检阳性 80例。刷检诊断不同程度核异质细胞 71例 ,占受检人数的 18.88%。5 9例资料完整的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 4 8例 ,女性 11例 ,年龄 31~ 83岁。1.2  5 9例临床随访 ,最后经纤支镜活检 ,再次纤支镜检查 ,手术切除 ,胸膜活检 ,转移病灶活检或胸水细胞学检查确诊 ,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术后痰细胞学检查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0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患者术前送2~3次痰细胞学,术后第1~4天送2~3次痰细胞学检查。结果 120例有79例确诊为肺癌,其中75例通过术前痰检,纤支镜刷检、活检、冲洗液及术后痰检联合检查确诊肺癌,术前痰细胞学检出癌23例,阳性率29.1%,其细胞学分类与组织学活检分类符合率鳞癌63.6%、腺癌60.0%、小细胞癌66.7%。术后痰细胞学检出癌42例,阳性率53.20%,术后痰检与组织活检符合率鳞癌87.5%、腺癌88.2%、小细胞癌83.3%%。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结合术后痰细胞学检查可提高肺癌的检出率,术后痰细胞学阳性率及准确性均较术前痰高。术后痰细胞学检查无创、安全可重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闭式经皮胸膜刷检 (胸膜刷检 )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疑诊为恶性胸腔积液的 45例患者行胸腔穿刺 ,一次完成胸膜刷检、胸膜活检及抽胸水送细胞学检查。比较不同方法及不同方法组合后癌细胞的检出率。结果  3 9例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单纯胸膜刷检癌细胞的检出率为 2 5 .6% ( 10 /3 9) ,与胸膜活检( 3 8.5 % ,15 /3 9)及胸液细胞学检查 ( 4 3 .6% ,17/3 9)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χ2 =1.47,χ2 =2 .78,均P >0 .0 5 )。任何两种方法联合癌细胞的检出率均高于单纯胸膜刷检 ( χ2 =7.63 ,χ2 =10 .2 2 ,χ2 =14 .68,均P <0 .0 1)。而 3种方法联合应用 ,癌细胞检出率为 82 .1% ( 3 2 /3 9) ,高于胸膜刷检加胸膜活检、胸膜刷检加胸液细胞学的检出率 ( χ2 =6.0 2 ,χ2 =4.0 5 ,均P <0 .0 5 )。结论 在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过程中 ,联合应用胸膜刷检、胸膜活检、胸液细胞学检查可显著提高癌细胞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结合WHO 2000年对结肠、直肠癌的诊断标准,对结肠、直肠癌内窥镜活检癌的临床病理诊断进行术后诊断对比分析探讨。方法:对诊断为肠癌的161例活检标本进行回顾性阅片,确定癌侵入黏膜下的标准,并与相应的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进行手术前后的病理诊断对比分析。结果:161例活检诊断结肠或直肠癌,有107例不能肯定癌浸润黏膜下层,即术后标本均为浸润癌;其中腺瘤癌变8例,黏膜内肿瘤2例。结论:在结肠或直肠活检癌的病理诊断中不能确定癌浸润黏膜下层的病例不能轻易诊断为黏膜内肿瘤,应诊断为腺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结合WHO 2000结肠直肠癌定义探讨结肠、直肠癌内窥镜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方法:对328例结肠、直肠活检诊断癌、9例可疑癌变、6例高级别黏膜内肿瘤标本与相应的手术根治标本作对比分析。结果:328例,活检诊断结肠、直肠癌的标本与手术切除标本对比,均为浸润性癌,其中可以肯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为125例(占38%)不能肯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203例(占62%);9例可疑癌变者8例为癌;6例高级别黏膜内肿瘤5例为癌。结论:结肠、直肠黏膜活检标本,如不能确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不宜简单使用黏膜内肿瘤的病理诊断,实际工作中不宜过份强调是否存在“明确黏膜下浸润”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以免造成过低诊断导致贻误治疗。黏膜内肿瘤的病理诊断主要应用于黏膜固有层内浸润,无明显纤维间质反应的肿瘤。对可疑癌变的病例做好病理与临床科室的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6.
[背景 ]探讨刷片细胞学检查在胃及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 .[病例报告 ]用刷片细胞学检查诊断为胃、食管癌的 2 13例与病理活体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刷片细胞学检查与病理诊断完全符合 16 8例 (78 9% ) ,基本符合 19例 (8 9% ) ,总的符合率为 87 8% .不符合的为 2 6例(12 2 % ) ,其中刷片细胞学检查假阳性 2 2例 (10 3% ) ,病理诊断为胃溃疡 10例 ,萎缩性胃炎 5例 ,浅表性胃炎伴糜烂 2例 ,不典型增生 2例 ,单纯增生 3例 .刷片细胞学检查阳性而病理活体检查假阴性 4例 ,术后证实为癌症 .[讨论 ]刷片细胞学检查总的符合率接近活体检查的阳性率 .鉴别胃溃疡的脱落的变性、退化的上皮细胞 ,萎缩性胃炎时肠化的上皮细胞及不典型增生细胞是减少刷片细胞学检查假阳性的关键 .刷片细胞学检查阳性 ,活体检查阴性时不能只强调活体检查结果而轻易排除癌的诊断 .  相似文献   

7.
胸膜活检术联合胸膜刷检术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胸膜活检和胸膜刷检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40例恶性胸腔积液病例行胸膜活检、胸膜刷检和胸水细胞学检查,比较各种方法和组合对肿瘤细胞的阳性率.结果单项检测阳性率以胸膜刷检最高(77.5%),高于胸水细胞学检查(62.5%),但两者相差无显著性(χ2=2.14,P>0.05);高于胸膜活检(52.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χ2= 5.49,P<0.05).联合胸膜活检和胸膜刷检,阳性率提高为82.5%,与细胞学和胸膜活检相比有显著差异(χ2分别为4.01和8.21,P分别<0.05和0.01);与胸膜刷检相比阳性率虽有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如3种方法联合应用,阳性率为90.0%.结论胸膜活检和胸膜刷检联合应用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对诊断恶性胸腔积液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原发性肺癌纤维支气管镜刷检涂片的细胞学定性诊断及分型诊断水平。方法:总结分析168例纤维支气管镜刷检细胞学诊断并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刷检涂片资料。结果:细胞学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的分型总符合率为95%(160/168)。鳞状细胞癌符合率95%(82/87),其中中心型78例,周边型4例;腺癌符合率87%(13/15),其中周边型11例,中心型2例;未分化小细胞癌符合率99%(62/63),均为中心型; 未分化大细胞癌符合率38%(3/8),周边型6例,中心型2例;腺鳞癌符合率0(0/3),3例均为周边型。结论: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在肺癌分型诊断中互为补充,进一步提高了细胞学分型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闭式经皮胸膜刷检诊断恶性胸腔积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胸膜刷检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38例疑是恶性胸腔积液的病人作胸膜刷检、活检和胸液细胞学检查。结果 :38例患者中 30例被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 ,胸膜刷检阳性率为 83% ,明显高于活检阳性率 6 0 % (P <0 .0 5 ) ,也高于脱落细胞学检查 6 6 % (P >0 .0 5 )。联合三种方法的阳性率为 86 .6 %。结论 :闭式经皮胸膜刷检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对诊断恶性胸腔积液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科2004年至2007年187例乳腺肿物穿刺标本,以术后大体病理检查为对照,对本组中出现的假阳性、假阴性以及可疑癌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87例病例中。经细胞学穿刺涂片诊断良性病变98例,乳腺癌75例,4例可疑癌。经术后活检病理诊断:98例良性病变中3例为恶性,假阴性率占3.1%。75例乳腺癌中2例为假阳性占2.7%。4例可疑癌病例中3例为恶性,1例为乳腺增生症伴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结论细针吸取活检细胞学检查是一种创伤小、简便、经济的检查手段,对乳腺肿块初步诊断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同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218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其中同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22例。结果:本组同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发病率1.01%,双重癌20例,三重癌2例,共46个病灶。结论:同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可发生在结直肠任何部位,结肠镜检查是同时性多原发性结直肠癌最可靠的诊断方法,B超、x线、CT及MRI有助于诊断,术中应作全结肠直肠仔细探查,治疗按规范化根治性手术一次切除,尽量保留正常肠管,不必作次全切除或全结肠切除。  相似文献   

12.
临床对疑为肺癌患者作纤维支气管镜检测活检或刷片进行病理诊断已广泛开展 ,但对于刷片细胞学常规HE染色诊断中肺癌分型较为困难。为此 ,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 ,检测 4种抗体在纤维支气管镜刷片细胞的表达 ,旨在探讨分型意义。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收集临床疑为肺癌的纤维支气管镜刷片 42例 (每例 2张 ) ,年龄最大 76岁 ,最小 2 5岁 ,平均年龄为 5 4 2 6岁。男女之比为 3 5 7∶1。在做刷片的同时作纤维支气管镜组织活检 ,常规HE染色。 2张刷片 ,其中一张刷片用 4%的多聚甲醛固定 10min ,水洗后 ,行苏木精染色 ,镜下观…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结合WHO 2000 结肠直肠癌定义探讨结肠、直肠癌内窥镜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方法:对328
例结肠、直肠活检诊断癌、9 例可疑癌变、6 例高级别黏膜内肿瘤标本与相应的手术根治标本作对比分析。结果:
328 例,活检诊断结肠、直肠癌的标本与手术切除标本对比,均为浸润性癌,其中可以肯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为
125 例( 占38%) 不能肯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203 例( 占62%) ; 9 例可疑癌变者8 例为癌; 6 例高级别黏膜内肿
瘤5 例为癌。结论:结肠、直肠黏膜活检标本,如不能确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不宜简单使用黏膜内肿瘤的病理诊
断,实际工作中不宜过份强调是否存在“明确黏膜下浸润”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以免造成过低诊断导致贻误治
疗。黏膜内肿瘤的病理诊断主要应用于黏膜固有层内浸润,无明显纤维间质反应的肿瘤。对可疑癌变的病例做
好病理与临床科室的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细胞学检查在诊断直肠癌中的价值。方法 对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11月 185例直肠癌患者 ,术前对直肠肿块行涂片组、活检组、活检组加涂片组检查 ,比较各组诊断阳性率。结果 活检组阳性率 6 4 .4 % ,涂片组 38.1% ,活检加涂片组 91.8%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涂片细胞学检查可作直肠癌常规诊断方法 ,结合活检 ,可较快获得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行ERCP时通过导丝引导的胆管内细胞刷拭活检以获得细胞学标本是简便的诊断方法。它对恶性疾病诊断的敏感度为50%左右,特异度可达到100%。设计该试验目的是评估该项细胞学检查的可重复性。患者与方法:从55例存在胆管狭窄的连续患者中获取标本,其中41例患者被最终确诊为恶性胆管狭窄(73%)。细胞学标本至少间隔4个月,通过两次随机排序,经2名病理专家盲检两次并得出最终诊断。分别记录诊断的符合率(完全符合、不完全符合和不符合)和细胞学诊断结论(良性细胞、非典型细胞、可疑恶性和恶性细胞)。采用κ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名病理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传统支气管针吸活检(cTBNA)与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针吸活检(EBUS-TBNA)对于肺部疾病伴有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肿大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2年8月—2014年6月对在我院行CT检查提示肺部伴有肺门和/或纵膈淋巴结病变的患者38例,分别利用cTBNA或EBUS-TBNA检查对肿大的淋巴结行TBNA,对所获得的标本进行相应的细胞学检查。结果 38例病例均经组织病理学诊断后确诊,并经过6个月的随访,其中cTBNA组(n=19)经组织病理明确诊断的包括:1例结核,5例小细胞肺癌,6例腺癌,3例鳞癌,1例大细胞癌,3例慢性炎症,cTBNA细胞学诊断阳性诊断率为63.16%(12/19),cTBNA组细胞学诊断肺癌的敏感度为66.67%(10/15),特异度为100%。EBUS-TBNA组(n=19)组织病理学诊断明确的1例为肺结核,1例为纵隔恶性肿瘤,1例为结节病,1例大细胞癌,1例小细胞癌,7例腺癌,5例鳞癌,2例为慢性炎症,EBUS-TBNA细胞学阳性诊断率为78.94%(15/19)。两种方法在诊断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肿大的疾病中有差异(P<0.05)。EBUS-TBNA组细胞学诊断肺癌的敏感度为86.67%(13/15),特异度为100%。结论 EBUS-TBNA细胞学检查对肺部疾病伴有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肿大的诊断率较cTBNA高,可明显提高检查阳性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腹膜细胞刷检在恶性腹水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述腹膜细胞刷刷检在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自制腹膜细胞刷对28例有中等量以上恶性腹水患者作腹膜刷检,并与腹水常规脱落细胞学检查、腹膜活检等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腹水常规脱落细胞学检查肿瘤细胞的阳性率为42.9%,腹膜病理活检46.4%,腹膜刷检82.1%;腹膜活检后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肿瘤细胞的阳性率为64.3%,腹膜刷检后85.7%;腹膜活检和腹膜刷检同时进行后腹水脱落细胞  相似文献   

18.
杨惠英 《当代医学》2010,16(14):151-151,16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诊断方法,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对59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59例结直肠癌患者,初期误诊21例,误诊率达35.6%,多误诊为痔疮、肠炎、痢疾;本组59例结直肠癌患者中行根治性大肠切除35例(59.3%),行造瘘及姑息性手术24例(40.7%),59例结直肠癌患者,初期误诊21例,误诊率达35.6%,多误诊为痔疮、肠炎、痢疾;其发病部位以直肠最多。结直肠癌特征:癌肿物生长较快,癌组织分化不良、恶性程度高。病理类型主要为低分化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本组低分化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低分化腺癌)50例(84.7%),按Dukes分期,本组C期、D期共34例,占57.6%。结直肠癌发生部位主要为直肠44例(74.6%),其次近端结肠,远端结肠最少。结论结直肠癌症状隐匿、恶性程度高,误诊率高,早期行直肠指检、电子结肠镜检查、病理学确诊,早发现、早诊断、减少误诊、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外周型病变定性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对80例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的肺周边型肿块需明确诊断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结果 80例病人均穿刺成功,成功率100%.病理诊断结果:恶性肿瘤64例,其中鳞癌38例,腺癌20例,大细胞癌2例,小细胞癌2例,恶性淋巴瘤1例,恶性间皮瘤1例;良性病变16例,其中良性错构瘤1例,结核8例,炎症7例.并发气胸、咯血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便、安全性好、并发症少及重复性强等优点,可作为肺外周型病变定性诊断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殷杏花 《中外医疗》2016,(8):162-163
目的 探讨TCT联合宫颈活检在早期宫颈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妇科门诊收诊的2303例宫颈检查患者,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查,再对阳性患者进行宫颈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结合病检报告分析结果并作出诊断,其标准采用TBS分类系统.结果 在2303例妇女中,未见上皮内病变/恶性细胞(NILM)2217例(96.27%),阳性86例(3.73%),其中ASCUS 48例,LSIL 22例,HSIL 14例,SCC 2例.宫颈活检86例,其中宫颈黏膜慢性炎25例,CINⅠ30例,CINⅡ19例,CINⅢ9例,SCC 3例.结论 TCT联合宫颈活检不仅可显著提高宫颈癌的诊断率,更是早期宫颈癌诊断行之有效的可靠检查方法,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