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黄花夹竹桃果仁中提出的黄夹甙为一混合强心甙,主要含有黄花夹竹桃次甙甲、黄花夹竹桃次甙乙、单乙酰黄花夹竹桃次甙乙及2~3种微量的其它强心甙。本文报道了用碱性苦味酸钠试剂比色测定其总甙含量及用高压液相层析分别测定各个组分含量的方法。高压液相层析是用YWG-CH填充柱(25cm×7.9mm i.d.),70%甲醇作流动相,几个组分能完全分离。若样品为果仁的强心甙提取物则需经硅胶柱净化后,再用高压液相层析测定。本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曾用本法测定了一些不同来源的黄夹甙样品,并与生物检定结果比较,二者一致。  相似文献   

2.
本品是从国产夹竹桃科植物黄花夹竹桃(Thevetia Peruviana Merr.)果仁中制备的一种混合强心甙。主要为黄花夹竹桃次甙甲(Peruvoside,C_(30)H_(44)O_9)、黄花夹竹桃次甙乙(Neriifolin,C_(30)H_(46)O_8)和单乙酰黄花夹竹桃次甙乙(Cerberin,C_(32)H_(48)O_9)三种亲脂性甙。〔作用特点〕本品具有明显的强心作用,作用出现迅速,蓄积作用和副作用较低,注射时与毒毛旋花子甙K相似,口服可代替  相似文献   

3.
黄花夹竹桃(Thevetia peruviana Merr.)和海杧果(Cerbera odollam Gaertn.)均为夹竹桃科植物。长期以来,已知两植物的种仁具有强烈毒性。近年来,对黄花夹竹桃引起了很大的注意,从其种仁中分离得一种新强心甙黄夹次甙甲(Peruvoside),该甙可用于治疗心力衰竭。本文总结了两植物所含强心甙的化学、药理及临床方面的情况。两植物所分离得的强心甙均属强心不饱和内酯(Cardenolide)类。种仁中富含这类化合物,在黄花夹竹桃的根皮、茎皮和叶中的含量则低。该类化合物可概分为极性甙(三糖甙)和次级甙(一糖甙)。所有甙与Kedde试剂呈阳性反应,与Keller-Kiliani试剂呈阴性反应。丁烯内酯环的红外和紫外特征吸收  相似文献   

4.
关于欧夹竹桃(Nerium olandre L.)中强心甙的含量虽有不少报导,但差异甚大。本文作者乃以薄层层析比色法分别测定了红花和白花欧夹竹桃中总强心甙、欧夹竹桃甙丙(Oleandrin)及欧夹竹桃甙乙(Adynerin)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3H]标记的黄花夹竹桃次甙乙(Neriifolin简称次甙乙)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静脉注射后[3H]-次甙乙在血浆中的消除半衰期(T1/2β)为5天,分布容积(Vd)为15.3L/kg。药物的主要分布在肝脏、胆汁和胃肠道内。灌胃给药吸收迅速完全,30 min血药浓度即达高峰。无论静脉注射或灌胃后,放射性主要从粪中排出,尿中较少,排出形式主要是代谢产物。[3H]-次甙乙与血浆蛋白的结合为91.7%。结果表明:次甙乙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与一般亲脂性强心甙相似。  相似文献   

6.
Thevetin 系从黄花夹竹桃[Thevetiaperuviana(Pers.)K.Schum.(T.neriifoliaJuss.)]种仁中提出一种水溶性甙,新近Baisse 进一步从 thevetin 分得两物质,即thevetin,A 和 B。其后证明 thevetin B 就是强心甙 cerberoside。其结构式如下:  相似文献   

7.
作者从印度产的黄花夹竹桃(ThevetiaperuvianaMerr.)植物的种子仁中分离得的一种新的强心甙—黄花次甲甙(Peruvoside),已在临床上显示有效。对植物各部位的药用价值进行了研究,并报道果皮和花的检测结果。果皮:新鲜果皮用甲醇提取后浓缩,所得液体浓缩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石油醚提取物在硅胶上层析,获得二个五环三萜化合物X和Y。  相似文献   

8.
桂竹糖芥与黄花夹竹桃及福寿草药理临床研究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药效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临床作用等方面对桂竹糖芥,黄花夹竹桃和福寿草三种含有强心甙民分的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桂竹糖芥,黄花夹竹桃是两种速效强心药物,福寿草中效强心药物,在本文中提出了桂竹糖芥有望代替毒毛K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9.
夹竹桃科夹竹桃属植物Nerium odorum的根用于蛇伤、关节痛、慢性腹痛及麻疯病。对其根皮的系统化学研究尚未见报道,仅有人从其皮中分到一些强心甙、夹竹桃甙A~H。本文作者从该植物的根皮中分离得β-谷  相似文献   

10.
邵以德  李常春 《药学学报》1963,10(4):215-218
1.夹竹桃乙素具有明显的强心作用,且作用发生迅速。2.猫单位平均为0.27±0.0095毫克/公斤。3.口服后,3小时吸收50%左右,与临床口服效果良好的报导相符.4.猫股静脉注射的治疗量为0.07猫单位(0.0189毫克/公斤),治疗指数为8.6,比文献所载黄花夹竹桃及羊角拗甙的指数为高。5.股静脉注射后,3天的体内蓄积为10%。  相似文献   

11.
夹竹桃属于夹竹桃科植物。国产夹竹桃,学名为Nerium Iadicum Mill,原产伊朗,移栽我国甚久,为最普通的观賞植物。古人未发現其药用价值,本草不載,只在民間有用其叶治疗精神病的传說。因夹竹桃叶合有强心性糖甙,欧美生产的夹竹桃,已做为治疗心脏病的药剂,并有一定的药理研究。以夹竹桃提出的糖甙治疗心脏病的实驗,国外已有报告。近来在国內亦有用黄花夹竹桃素靜脉注射治疗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2.
黄花夹竹桃次甙甲和次甙乙的强心作用与毒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世嘉  曾贵云 《药学学报》1983,18(8):572-578
本实验用在体猫和豚鼠的衰竭心脏、离体豚鼠心脏和左心房条观察了次甙甲和次甙乙的强心作用与毒性,并与已知强心甙哇巴因和毒毛旋花子甙K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次甙甲和次甙乙都可使猫和豚鼠的衰心泵血功能部分或完全恢复,给药后LV-dp/dt max,LVSP和BP升高,LVEDP和CVP下降,其作用性质与哇巴因和毒毛旋花子甙K相似,安全范围以次甙甲较大,等毒性剂量的次甙甲和次甙乙对离体豚鼠心脏的强心作用均比哇巴因强,给药后2—3分钟差异显著,但三者对离体豚鼠左心房条的正性肌力作用则相似。  相似文献   

13.
黄花夹竹桃的药理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世嘉 《药学学报》1983,18(11):875-878
黄花夹竹桃(Thevetia neriifolia JUSS)原为南美、印度的观尝植物,我国资源也很丰富,盛产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和台湾等省,北方则有温室栽培。自从De Vry和陈克恹等人证实该植物含有强心甙后,引起学者们极大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一) 化学成分 早年(De Vry,1863年)从该植物中提得的强心甙名为thevetin,五十年代末期证明它是由黄花夹  相似文献   

14.
上述实验证明从云南产黄花夹竹桃种仁中提得的 neriifolin 具有强心作用,并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其效价大于洋地黄毒甙和异羟基洋地黄毒甙,但小于 g—毒毛旋花子甙;此外,neriifolin 具有一定蓄积作用,但比洋地黄毒甙为小,豚鼠体试验经口投药可部份被吸收。  相似文献   

15.
夹竹桃乙素是夹竹桃叶中所含的主要强心成分.本文证明其药理性质不同于g-毒毛旋花子甙和洋地黄毒甙,而与异羟基洋地黄毒甙(digoxin)相近.具有较小的蓄积作用和较大的口服吸收率,以及较强的生物活性.作者认为临床上可用以代异羟基洋地黄毒甙使用.  相似文献   

16.
乐开礼  黄衡  王琼琨 《药学学报》1965,12(3):180-184
夹竹桃乙素是夹竹桃叶中所含的主要强心成分.本文证明其药理性质不同于g-毒毛旋花子甙和洋地黄毒甙,而与异羟基洋地黄毒甙(digoxin)相近.具有较小的蓄积作用和较大的口服吸收率,以及较强的生物活性.作者认为临床上可用以代异羟基洋地黄毒甙使用.  相似文献   

17.
金岐端  木全章 《药学学报》1990,25(8):617-621
从苦绳(Dregea sinensis var.corrugata)的根茎中分得一个新的二糖甙,命名为苦绳甙乙(dregeoside B,Ⅰ),经光谱分析和化学反应证明其结构为12,20-二-O-异戊酰基托曼托甙元-3-O-α-L-夹竹桃吡喃糖-(1→4)-O-α-L-夹竹桃吡喃糖甙(12,20-di-O-isovaleryltomentogenin-3-O-α-L-oleandropyranosyl-(1→4)-O-α-L-oleandropyranoside)。  相似文献   

18.
黄花夹竹桃甙及其与氮芥合用的体内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花夹竹桃甙(thevetoside,TS)属强心甙类药,1.5 mg·kg~(-1)·d~(-1)ip治疗小鼠腹水瘤H22,EAC,P388及实体瘤S180,U14,Lewis肺癌,仅对实体瘤有效,抑瘤率为48.7%—56.7%。TS与轻度抑瘤作用剂量(0.3,0.5或1.0 mg·kg~(-1)·d~(-1))的氮芥合用,抑瘤活性高于单独给药组,能使腹水瘤小鼠的生存期延长率达到82.4至>122.1%;对实体瘤的抑瘤率为65.6%—72.5%  相似文献   

19.
云南夹竹桃 Nerium indicum mill,N.Odo-rum Soland 属夹竹桃科植物,花开红、白色,在我省各地均有栽培,供观尝用。我国其他省所产的夹竹桃,亦与云南所产者同科同属。金昭英等氏(1959)曾由其叶中提出有效成份为夹竹桃乙素,分子式 C32H48O9。并认为此物质与欧产夹竹桃(N.Oleander L.)所含有效成份夹竹桃甙(OIeandrin)在理化方面相同。  相似文献   

20.
孙南君 《药学学报》1962,9(6):359-369
1.从黄花夹竹桃的果仁中分出四种強心甙——thevetin A,thevetin B,peruvoside和neriifolin,并測定其生物效价,以neriifolin的效价最高(41,000蛙单位)。2.对去脂粉末来說,thevetin A的含量約为1.26%(平均值),thevetin B的含量約为2.04%(平均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