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肿胀技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中心自2005年6月至2006年9月应用肿胀麻醉技术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97例作为肿胀技术组,以同期行电刀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93例作为电刀组,分别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观察术后引流液量、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肿胀技术组手术时间(P<0.01)及术中出血量(P<0.05)均少于电刀组,皮下积液、皮瓣环死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电刀组(P <0.01),术后引流液量相当(P>0.05).结论:应用肿胀技术可显著缩短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早期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超声刀与普通电刀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住院号奇偶随机性分为两组,每组42例,术中以电刀行腋窝淋巴结清扫者为电刀组,术中以超声刀行腋窝淋巴结清扫者为超声刀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超声刀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引流时间较电刀组减少,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较电刀组降低(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根治术中应用超声刀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安全、有效,能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行超声刀清扫腋窝淋巴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电刀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观察组使用超声刀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比较2组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优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 64%(2/5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 18%(11/55)(P 0. 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行超声刀清扫腋窝淋巴结的临床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刀联合腋下皮瓣多点缝合法在减少乳腺癌术后腋窝积液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女性乳腺癌患者共126例。依据手术方法分为3组:A组采用超声刀联合腋下皮瓣多点缝合法(43例);B组采用腋窝处皮瓣多点缝合,但未使用超声刀(40例);C组术中未采用超声刀与皮瓣多点缝合技术(对照组,43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主要结构损伤情况、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淋巴结检出数、腋窝积液的发生情况等。结果三组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检出数无统计学差异。A组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和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B组和C组。A组腋窝积液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和C组。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运用超声刀与腋窝处的皮瓣多点缝合法能显著减术后腋窝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总结了5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手术资料,其中25例术中应用超声刀进行手术,30例术中应用电刀,比较两组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24 h和48 h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中副损伤等方面的情况.结果:超声刀组与电刀组相比,术中副损伤差异无显著性;而超声刀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显著减少,引流管留置时间亦明显减短.结论:应用超声刀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总体效果优于电刀,能够提高手术操作的效率,提升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对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切口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16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手术切口给予微波治疗,每天2次,连续10 d。结果:观察组引流管引流量较对照组少(P0.05),拔管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波治疗能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切口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发生率,保证术后放疗及化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在乳腺癌Auchincloss改良根治术中使用超声刀及电刀手术的优、缺点.方法 2009年6月-2010年7月将176例乳腺癌患者通过信封法随机分为超声刀组和电刀组,每组88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检出数目、术后引流量、皮下积液及术后出血量的差异.结果 手术时间:超声刀组为(145.7...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刀片式高频电刀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3月在我院46例乳腺癌手术治疗资料,对照组23例用普通高频电刀为主操作,试验组23例用刀片式脚控电刀为主操作完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皮瓣坏死程度和皮下积液、术后24小时引流量各方面的差异.结果 刀片式高频电刀组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24小时引流量少(P<0.05 ),其余二项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用刀片式电刀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皮瓣对抗牵引法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及对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方法对7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采用皮瓣对抗牵引法,对照组采用多点固定法,观察术后引流量变化、引流管拔管时间和皮下积液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每日引流量递减明显,7天引流管拔管率高达77%,比对照组提前5.84d。腋窝积液发生率为2.9%。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皮瓣对抗牵引法.能显著减少腋窝积液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皮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皮下积血、积液和皮瓣坏死是术后早期常见和主要的并发症。我科近4年选择横梭形切口入路,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丫型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及皮瓣固定,有效防止皮下积血、积液的发生和降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皮瓣护理方法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恢复和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15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7例和实验组6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加压包扎皮辩护理,实验组采用不加压皮瓣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前3 d引流量、拔管天数、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切口愈合、皮肤损伤程度及舒适度评分等的差异.结果:两组术后拔管天数、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及切口1期愈合的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验组术后前3 d的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患者术后24 h及72 h舒适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术野以外皮肤红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皮肤水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加压的皮辩护理可取得与传统加压包扎相同的疗效,且具有操作简单、患者感觉舒适、便于观察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医用生物蛋白胶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创面应用对促进切口愈合的效果;方法 83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2例,对照组41例,观察72-96h引流量、皮下积液、积血率、皮缘坏死率、切口Ⅰ期愈合率和住院天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术后引流量平均为90ml,皮下积液、积血率为2.4%(1/42),明显低于对照组160ml和14.6%(6/41),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皮缘坏死率为4.8%(2/42),切口一期愈合率为92.9%(39/42),而对照组为19.5%(8/41)和68.3%(28/41),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实验组住院天数为16天,明显低于对照组(23天);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创面使用生物蛋白胶能有效地减少皮下积液、积血率、皮缘坏死率,并能显著提高切口Ⅰ期愈合率,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3.
Summary

Energy sources used in laparoscopic surgery are associated with thermal damage to tissues. In this study, we sought to compar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he ultrasonically-activated scalpel to electrosurgery and laser surgery in laparoscopic applications using an animal model (cholecystectomy). Variables examined were gall bladder perforation, bile spillage, smoke generation, operative time, tissue injury, bleeding, liver function tests and post-operative adhesion formation follow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Female pigs were randomized to one of three groups: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performed using electrosurgery (ES), laser surgery (LS), or ultrasonically-activated scalpel (UAS). At the termination of the procedure, the animals were either recovered for 7, 14, or 28 days or immediately euthanized with an intracardiac injection of saturated potassium chloride solution for necropsy (0 day).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mean operative time between UAS, ES or LS. LS required greater smoke evacuation (67%) than ES (25%) or UAS (0%) (P < 0.001). Gall bladder perforation during dissection with the UAS was 17%, with ES 50% and with LS, 92% (P < 0.001). Post-operative adhesions occurred in 22% of the UAS group, 67% of the ES group and 89% of the LS group (P < 0.001). The ultrasonically-activated scalpel is more ideally suited fo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than electrosurgery or laser surgery, and laser surgery is the least desirable of the three modaliti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腹股沟深组淋巴结转移的阴茎癌同期行改良腹股沟淋巴清扫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间行改良腹股沟淋巴清扫术(35例)以及传统腹股沟淋巴清扫术(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皮瓣坏死情况和术后住院时间。改良组采用了包括①平行的小切口;②冷刀分离技术;③吸引器负压吸引等新方法。统计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改良组术后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皮瓣坏死情况、住院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出血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治愈出院。结论阴茎癌切除同期行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不增加手术后并发症,是适合阴茎癌患者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制动式垫枕在预防乳腺癌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术后使用制动式垫枕,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护理,比较两组乳腺癌术后皮下引流量、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和患肢水肿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皮下引流总量为(276.59±163.10)ml,与对照组的(431.72±265.18)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3,P<0.01);观察组皮下积液发生率为0.25%,对照组皮下积液发生率为1.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01,P<0.01);观察组皮瓣坏死发生率为0.25%,对照组皮瓣坏死发生率为1.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2,P<0.01);两组患者患肢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2,P>0.05)。结论应用制动式垫枕能减少乳腺癌术后皮下引流量,预防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但预防患肢水肿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持续中心负压吸引及冲洗引流技术与一次性负压引流球负压吸引在皮瓣移植术后应用的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方便性抽样抽取泰兴市人民医院整形烧伤科皮瓣移植术后患者84例,按住院单双日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持续负压+冲洗引流,对照组采用一次性负压引流球引流,对两组的堵管、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及切口延迟愈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除发生1例皮下积液外,无堵管、皮瓣坏死以及切口延迟的发生;对照组发生堵管6例、皮下积液7例、皮瓣坏死5例、切口延迟愈合8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皮瓣移植术后采用持续负压+冲洗引流可有效防止堵管、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发生,减少切口延迟愈合的发生,有利于皮瓣的顺利成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老年人乳腺癌术后Drainobag真空高负压引流技术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2009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5例,应用Drainobag真空高负压引流技术进行引流。对照组55例,使用传统负压引流瓶引流。分析两组术后皮下积液、皮瓣缺血坏死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皮下积液与皮瓣坏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轻度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应用Drainobag真空高负压引流技术可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缺血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额颞部扩张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面颈部瘢痕患者104例(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均行额颞部扩张皮瓣。统计手术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愈合分度、皮瓣坏死情况、形态及功能),并进行典型案例分析。结果扩张时间(45.82±6.78)d;手术时间(78.92±7.56)d;术中出血量(36.58±10.41)ml;愈合分度:Ⅰ度69例,Ⅱ度35例;皮瓣坏死情况:术后1例患者皮瓣出现暗紫色及明显肿胀,静脉回流出现障碍,给予针刺、按压、放血等处理,皮瓣完全恢复正常;形态与功能:转移皮瓣后血运、色泽正常,外形正常,面部有线状瘢痕,未发现功能障碍,较平整,未发现增生性瘢痕;皮瓣质地、厚度、色泽与面部皮肤相似度较高,颈部旋转、左右侧屈、后伸、前屈等功能均明显改善,颌颈角为90°左右,修复效果满意。结论额颞部扩张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效果显著,血运可靠,皮瓣坏死情况少,能较好恢复瘢痕区形态及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缝合固定、加压包扎方法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与皮下积液的作用。方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缝合固定、加压包扎156例,观察皮瓣坏死与皮下积液的发生几率。与前期16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单纯切缘皮肤全层缝合的皮瓣坏死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相比较。结果缝合固定、加压包扎方法的156例患者皮瓣坏死发生率7.6%,皮下积液发生率3.8%。单纯切缘皮肤全层缝合的164例患者皮瓣坏死发生率18.2%,皮下积液发生率为12.8%。经统计学检验表明:两组的皮瓣坏死发生率与皮下积液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缝合固定、加压包扎可有效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与皮下积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5年2月—2010年6月在我院行乳癌改良根治术的162例女性病人,比较不同引流方式下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结果采用持续负压引流及弹性绷带加压包扎+乳胶管-导尿管序贯引流的病人,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皮瓣坏死率、住院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引流量均明显低于无乳胶管-导尿管序贯引流组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11.60、9.45,F=21.60~40.75,q=3.82~12.84,P〈0.01)。结论采用持续负压引流及弹性绷带加压包扎+乳胶管-导尿管序贯引流的方法,能显著降低乳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