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于 1997年 12月~ 2 0 0 0年 4月选择了 40例原发性胆总管结石胆管探查的患者 ,在取净结石后 期缝合胆总管 ,经胆总管 -空肠置细管引流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 18例 ,女 2 2例 ;年龄 2 6~ 80岁。 2 2例有黄疸史 ,7例入院时有黄疸。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 32例 ,胆总管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 8例。术前均经 B超检查 ,2 2例行ERCP检查 ,均明确了 1肝内胆管无结石。 2胆总管结石大小、数量、位置。1.2 手术方法 本组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 ,进腹探查后切开胆总管取净结石 ,探查左右肝管通畅及胆管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对胆总管下段梗阻的病因诊断。方法:用全身CT扫描机对腹部平扫和增强扫描,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胆总管下段梗阻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45例胆总管下段梗阻均有胆总管梗阻端以上扩张,8例伴有胰管扩张,其中胆总管下段结石28例,壶腹癌8例,胆总管癌4例,十二脂肠乳头癌2例,胆总管囊肿2例,慢性胆管炎1例。CT图象各有其特征性表现,定性准确率86.67%。结论:CT对胆总管下段梗阻定位准确,定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王莉萍  夏晓辉  龙湘党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7):1218-1219,1222
【目的】探讨超声、CT在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诊断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27例(胆总管癌6例,壶腹癌13例,胰头癌8例)术前超声、CT特点及诊断情况。【结果】超声、CT均可较清晰显示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梗阻部位及病变特性。其定位诊断正确率超声为1000.4(27/27),CT为100%(22/22),但超声定性诊断正确率为48%(13/27),CT为45.5%(10/22)。【结论】超声在诊断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且为一种价格低廉,无创伤检查,可作为诊断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致梗阻性黄疸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 对1996年1月至200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诊疗情况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和分析。结果 12例中,行左半肝切除 胆总管切开,再与肝断面上的胆管“会师”取出癌栓3例,肝癌不规则切除 胆总管癌栓取出2例,胆总管癌栓取出 门静脉置泵3例,行左半肝 尾状叶切除 肝总管切除 空肠-右肝管吻合手术1例,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3例。全组无手术死亡,平均随访4~25个月,其中2例分别在术后3天、20天死于肝功能衰竭,3例分别于术后2个月~21个月死于肝癌复发并肝功能衰竭,存活7例,本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为胆瘘2例,肝昏迷1例,应激性溃疡出血1例,胆管出血1例。结论 提高对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致梗阻性黄疸的认识,力争及早诊断并予以积极的手术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应用胃窗探查法对37例胆总管下段结石梗阻者,获得满意的声象显示,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符合率为97.2%。 本组37例均经B超显象诊断为胆总管下段结石梗阻,其中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下段结石者29例,单纯性胆总管下段结石者6例,胆囊结石手术治疗后(3~5年)再发胆总管下段结石者2例;37例中男7例,女30例,年龄22~65岁,平均44.6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胆道“T”管置空肠营养导管治疗老年胆管结石、急性胰腺炎及胆道恶性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经胆总管T管内置直径2.0mm导管达近端空肠,实施空肠营养及胆汁回输共45例。结果 共44例胆总管结石、急性胰腺炎及胆道恶性梗阻病例,按T管内压一空肠内压压递差结果,成功实施胆道T管营养性导管的空肠营养及胆汁回输,时间最短为2周,最长为8个月,除1例重症胰腺炎于术后一周因ARDS死亡,其余痊愈出院,无与胆总管T管内置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本方法具有营养性造口作用而可免除常规空肠造口的手术创伤及并发症,使水电解质及全面的肠内营养尽早进入消化道,缩短静脉营养的时间,减少费用。对于老年病人置T管较长时间者,可避免因期胆汁流失所致消化道功能紊乱和全身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ERCP后CT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 25例胆道梗阻性疾病的ERCP后行上腹部螺旋CT容积扫描,在工作站利用软件将图象处理后得到胆道系统MPR和仿真内窥镜图像。结果 25例中,胆管癌2例,砂癌2例,胆总管结石16例,胆总管炎3例,胰头囊性肿瘤1例,胆囊癌侵犯胆总管1例,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结论 ERCP后CT扫描是诊断梗阻性黄疸的一种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张MSCT增强扫描在胆总管壶腹部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低张CT增强扫描的胆总管壶腹部梗阻患者的CT表现。结果所有病例经手术或临床治疗得以证实。胆总管轻度扩张17例,其中3例为炎症性狭窄,14例为结石;中度扩张18例,15例为结石,3例为壶腹癌;重度扩张12例,均为壶腹癌。肝内胆管软藤状扩张15例,均为壶腹癌;残根状扩张19例,均为胆总管结石;不典型肝内胆管扩张13例,其中3例为炎症性,10例为结石。壶腹癌中9例可见“双管征”,5例可见“双环征”,3例可见“半月征”,8例可见乳头状软组织结节影。29例结石在梗阻部位可见点状略高密度影。3例炎症性狭窄显示梗阻端胆管逐渐变细。结论低张MSCT增强扫描在胆总管壶腹部梗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探讨纤维胆道镜在低创胆道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纤维胆道镜施行低创胆道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小切口胆囊切除基础上,应用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873例,经胆囊管纤维胆道镜探查网篮取石58例,不放置T管引流。结果931例小切口胆道手术未放置T管。均获得满意的低创效果,平均术后7d出院。未发现严重并发症,无1例结石残留及胆道梗阻发生。结论在小切口胆道手术中应用胆道镜可使胆道手术低创化,效果确切。选择性一期缝合胆总管或经胆囊管胆道镜网篮取石是安全、可行的。该术式不放置T管引流,避免了与T管伴随的并发症。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痛苦。缩短病程,值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0.
ERCP后CT及MPR诊断肝外梗阻性黄疸病因(附2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ERCP后加做肝胆胰CT对肝外胆道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24例肝外胆道梗阻病人,经ERCP造影后立即进行CT扫描,应用MPR技术充分显示胆道及其周围情况。结果:24例中,胆管癌5例,胰头癌7例,壶腹癌1例,胆总管下端结石9例,胆总管炎2例,均经手术证实,无假阳性及假阴性。结论:ERCP后加做肝胆胰CT及MPR是诊断肝外梗阻性黄疸的一种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1.
我院于1987~1994年共施行胆道内引流术21例,男3例,女18例,年龄1~69岁,平均年龄42岁。其中行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18例。行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3例,系第1次手术者6例,第2次手术者11例,第3次手术者4例。系第1次手术者为先天性胆道闭锁1例,先天性11.0.总管囊性扩张2例,胆总管下段癌1例,胰头癌2例,第2次和第3次手术者均为胆道残留和复发性结石。  相似文献   

12.
胆道手术后选择性不放“T”型管的200例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胆石症是一种常见病,通常需要手术治疗,而胆总管探查后必须置“T”型管引流,以保证胆汁通畅,防止胆瘘。我科自1985年12月~1996年12月,行胆道手术选择性不放T管200例,术后严密观察及护理,病人恢复顺利,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本组病例男引例,女149例,男:女1:3,年龄27~76岁,平均55岁,其中50岁以上者138例。200例均经CT、B超确诊为胆总管下端结石、胆囊结石、胆道蛔虫。其中胆总管下端结石144例,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54例,胆道蛔虫2例。1.2病例选择。胆总管结石多伴有胆总管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的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肝外胆道结石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该方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6例,总结其临床资料。结果经胆囊管途径取石成功率为24/26,1例因胆囊管变异,1例导丝插入胆总管未成功,中转为胆总管切开术。术中扩张时无胆管撕裂,术后无腹腔出血、胆漏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住院时间4-8d.结论对于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肝外胆管结石的病例,在采用腹腔镜下1次手术的方式治疗时,应首先考虑经胆囊管途径,以争取更小创伤以便更快地恢复。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 1991年来采用胆囊与胆总管、十二指肠或空肠间置术治疗胆总管下段梗阻性黄疸 33例 ,其中胰头及壶腹周围癌并发感染且无条件进行根治术 12例 ,复杂胆总管结石并发胆总管炎 2 1例 ,均获得满意效果。1 手术方式取右侧经腹直肌切口或右侧肋缘下切口 ,充分显露胆囊、胆总管及十一指肠冠部 ,于胆总管下段前壁做一长约 2 5~ 3 5cm纵行切口 ,取出结石 ,冲洗探查 ,明确胆总管开口处狭窄后拉过胆囊 ,在与上切口对应胆囊体部做一等长纵行切口 ,取出胆囊内结石 ,做全层吻合 ,注意角端包埋。将胆囊底部与十二指肠冠部就近吻合 ,吻合口不小于 …  相似文献   

15.
我院 1 997年 5月~ 2 0 0 0年 1 2月用 0 .2T的低场磁共振作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RCP) 3 2例 ,现就低场强磁共振MRCP的成像技术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1 资料和方法3 2例中 ,男 2 3例 ,女 9例。年龄 2 9~ 73岁。胆总管结石 1 3例 ,胆囊结石 3例 ,胆囊切除术后9例 ,胆管炎症 3例 ,胰腺炎 4例 ,胆总管囊肿 1例 ,胆管癌 2例 ,胰头癌 5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 2例 ,胰头癌合并胆总管下段结石 1例。3 2例中 ,1 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 ,1 5例经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资料确诊。3 2例MRCP均取得成功 ,其图像近似于直接胰胆管造…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9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的治疗经验。方法:分析2001—10/2007—06收治肝内外胆管结石96例,均行腹腔镜手术;术前均行影像检查包括BUS、CT、MR或MRCP,了解胆道梗阻部位,胆囊、胆总管结石合并阻塞性胆管炎65例,肝内外胆管结石23例,单纯胆囊结石合并急性阻塞性胆管10例。结果:中转手术4例,术中无大出血、术后胆瘘5例,手术时间60~200min,平均105min,胆道残余结石12例。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联合术中纤维胆道镜检查取石,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保留胃窦的间置空肠双通道术式在食管胃结合部癌(AEG)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6例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癌,分别采取保留胃窦的间置空肠双通道术式(28例)和全胃切除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式(38例),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手术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有无差异。结果保留胃窦的间置空肠双通道术式组,与全胃切除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组对比,除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进食流质时间两个方面略有差异外,无论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此外,保留胃窦的间置空肠双通道术式组在术后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也要低于全胃切除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组。随访618个月,患者近期生活质量满意。结论保留胃窦的间置空肠双通道术式,因残胃有一定储袋作用,且进食具备双通道路径,能较好地预防反流性食管炎和倾倒综合征。同时,保留了十二指肠路径,能有效刺激胆汁分泌,降低胆结石的发生率。此外,此术式清扫、切除范围合理,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是SiewertⅡ、Ⅲ型AEG根治术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刘翠英  李莉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1):3774-3775
目的:总结胆总管结石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提高该病的护理水平。方法:对49例合并糖尿病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不同病情和治疗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例因术后伤152裂开、胆道大出血死亡,9例发生肺部感染,无低血糖休克病例,39例伤口愈合良好,按期拆线。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的观察和护理防止并发症,对合并糖尿病的胆总管结石的治疗起着重要作用。[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进的肝外胆管超声检查方法,对胆管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术前对90例肝外梗阻性黄疸病人进行了超声显像检查,并与手术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90例肝外梗阻性黄疸中,胆总管结石41例,胰头癌18例,壶腹癌13例,胆总管癌9例,十二指肠乳头癌9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3、3%(75/90)。结论:经改进的超声显像方法,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1987年3月~2002年12月27例I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手术后的效果,其中1例因并发腹膜炎先行外引流术,4周后再行囊肿空肠吻合术;3例直接行囊肿空肠吻合术;21例行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2例行囊肿切除间置空肠肝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内引流术均有不同程度的胆道感染症状。囊肿根治术除2例外均未发生胆道感染。结论 外引流术仅作为急诊手术,待患者一般状况改善后再行第二次手术。囊肿根治术(即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或间置空肠肝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是治疗I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