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18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双相情感障碍住院患者药物治疗状况。方法 选择1999/2004在北京回龙观医院住院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186例,回顾性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详细用药情况。结果 18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186例中双相躁狂障碍94例,双相抑郁障碍82例,快速循环型10例,伴有精神病性症状42例。②双相抑郁发作时,首选抗抑郁剂治疗占95%,同时合并情感稳定剂治疗者占20%;双相躁狂发作时,首选碳酸锂治疗占84%,首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占95%,首选碳酸锂加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占79%。结论 目前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用药及治疗方案需要规范,应以“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作为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以抑郁症状首发的双相情感障碍-软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率,探究软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2002-01/12,中国医科大学心理卫生医院心理科共收治首发抑郁症患者114例,转成双相情感障碍31例。对于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自然情况分析及对治疗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软双相情感障占抑郁症病例27.2%。软双相情感障碍病例临床特征:男女性别比例相近,发病年龄偏低小于5岁,发病病程小于3个月,性格外向偏多。使用抗抑郁药治疗易诱发躁狂症状出现,病例转成躁狂前均使用抗抑郁药物,最短时间2周。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奥氮平/维思通/思瑞康等)有利于软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使用情感稳定剂(碳酸锂/丙戊酸钠等)利于软双相情感障碍治疗并可预防疾病复发。结论正确认识软双相情感障碍病例的临床客观存在,在临床工作中,应避免单独使用抗抑郁药物增加症状转相危险,抗抑郁药物联合情感稳定剂(碳酸锂/丙戊酸钠等)有利于软双相情感障碍治疗。  相似文献   

3.
软双相情感障碍3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以抑郁症状首发的双相情感障碍-软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率,探究软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2002-01/12,中国医科大学心理卫生医院心理科共收冶首发抑郁症患者114例,转成双相情感障碍31例。对于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自然情况分析及对治疗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软双相情感障占抑郁症病例27.2%。软双相情感障碍病例临床特征:男女性别比例相近,发病年龄偏低小于25岁,发病病程小于3个月,性格外向偏多。使用抗抑郁药治疗易诱发躁狂症状出现,病例转成躁狂前均使用抗抑郁药物,最短时间2周。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奥氮平/维思通/思瑞康等)有利于软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使用情感稳定剂(碳酸锂/丙戊酸钠等)利于软双相情感障碍治疗并可预防疾病复发。结论 正确认识软双相情感障碍病例的临床客观存在,在临床工作中,应避免单独使用抗抑郁药物增加症状转相危险,抗抑郁药物联合情感稳定剂(碳酸锂/丙戊酸钠等)有利于软双相情感障碍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住院双相情感障碍患者5年间临床用药的变化。方法将2005年6月-2006年5月、2010年6月2011年5月的住院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分别设为A组(144例)、B组(251例),对两组患者的用药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药物应用状况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B组3种药物联用比率(37.85%)高于A组(13.89%);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氯丙嗪、利培酮、奥氮平应用频率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应用频率排名前2位者,A组分别为利培酮(22.92%)、氯丙嗪(22.22%),B组分别为利培酮(44.22%)、奥氮平(21.12%);躁狂发作用药状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抑郁发作用药状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5年间住院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临床用药变化较大,3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比例明显升高,在应用情感稳定剂的基础上,联用抗精神病药物以利培酮、奥氮平为主。  相似文献   

5.
双相情感障碍(Biplar Dsorder,BPD)是精神科常见疾病,发病率约1%~8%,终生患病率1.5%~3.0%,BPD约占精神科临床情感障碍的50%.是当今全球精神卫生工作的一个主要问题.该病功能残疾相对较高,病程复杂,易复发,治疗难度大.  相似文献   

6.
王淑贤 《临床医学》2021,41(4):63-65
目的 探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患者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新乡医学院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84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连续3个月检测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根据血脂水平将患者分为异常组(32例)和正常组(152例)...  相似文献   

7.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双相情感障碍(Biplar Dsorder,BPD)是精神科的常见疾病,发病率约1%~8%,终生患病率1.5%~3.0%。BPD占精神科临床情感障碍约50%,是当今全球主要精神卫生问题。其特征为反复发作的躁狂和抑郁以及混合发作,可伴有焦虑、冲动、物质滥用,自杀率约15%。该病功能残疾相对较高,病程复杂,易复发,治疗难度大。由于BPD极易被误诊和不恰当的治疗,因此对其未能获得满意的识别率和及时有效的治疗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鉴于上述情况作者对BPD的临床治疗相关问题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总结1例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护理经验。具体措施为护理人员在药物及物理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了包括心理护理、康复锻炼、人性化护理、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你,提高了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依从性,恢复了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最终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门诊双相情感障碍(BPD)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药物治疗方式。方法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对符合DSM-IV双相情感障碍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进行研究。结果①入组患者共203例,其中双相I型163例(80.3%),双相Ⅱ型40例(19.7%)。②最主要的治疗药物为心境稳定剂(70.4%),其次为抗精神病药物(63%)。③Ⅰ型患者使用心境稳定剂者、抗精神病药物及苯二氮类药物者多于Ⅱ型患者;Ⅱ型患者使用抗抑郁药多于Ⅰ型患者。④联合2种及以上药物治疗者占72.4%。⑤80.5%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病情处于稳定状态。结论门诊双相情感障碍双相I型多于Ⅱ型,Ⅱ型更容易漏诊。目前临床门诊药物治疗方式与国内外指南推荐方案基本符合,联合用药多,多数患者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王朝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5905-5905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也称双相情感障碍,一般是指既有符合症状学诊断的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1]>是一种常见且易复发的严重精神疾病.对双相障碍误诊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简称双相抑郁,Bipolardepression)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美国精神障碍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双相诊断标准将患者所出现的重性抑郁发作分为双相Ⅰ型和Ⅱ型,该病在发病年龄小的患者中易出现精神病性症状,自杀风险高,共患物质滥用的比例较高,临床治疗常因此而较为棘手。在治疗上双相抑郁单纯应用抗抑郁剂治疗容易导致转相,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SBAR护理沟通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认知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104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沟通模式。观察组52例采用SBAR护理沟通模式。比较两组躁狂水平(YMRS)、认知能力(WMS)、生活质量(SF-36)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入院时YMRS、WMS、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前Y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WM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除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维度外)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BAR护理沟通应用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能有利于降低躁狂水平,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和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共病酒精使用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共病酒精使用障碍将其分为共病组(n=51)和非共病组(n=97)。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修订版(DSM-5)为诊断标准,对研究对象进行再次诊断。同时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应对方式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共病组与非共病组在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关系、职业、病前性格、嗜酒家族史、起病形式等方面存在差异(P<0.05)。在各种风险评估方面,共病组冲动行为及自伤行为均高于非共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病组应对方式采用解决问题的评分低于非共病组,而采用自责的应对方式评分高于较非共病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有冲动行为、急性及亚急性起病是共病酒精使用障碍的危险性因素(P<0.05);而小学及以下、高中/中专受教育程度、工人、农民、病前性格内向是共病酒精使用障碍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住院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共病酒精使用障碍的比例不低,共病患者较少采用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发生冲动行为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情感宣泄结合音乐疗法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精神科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情感宣泄及音乐疗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躁狂评分量表(BMRS)、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躁狂、抑郁状况,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服药依从性、冲动行为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社会功能缺陷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SAS、BMR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冲动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DSS评分较干预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情感宣泄结合音乐疗法可明显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焦虑、躁狂及抑郁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减少冲动行为发生率,减轻社会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躁狂发作时产生暴力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预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躁狂发作时暴力行为的风险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1月在本院治疗过的双相情感障碍且均发作躁狂的患者104例,根据躁狂发作时有无暴力行为分为暴力行为(Violent act,VA)组(n=51)和非VA组(n=53),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对应的影响因素,应用R语言、SPSS软件,使用基于机器学习的Logistic回归、决策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regression tree,CRT)、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构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躁狂发作时暴力行为的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3种方法构建的模型对发生暴力行为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自知力、病程、住院次数、杨氏躁狂量表(Young manic rating scale,YMRS)分数、近期应激事件、既往暴力史均与暴力行为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知力(β=1.519,OR=4.566,95%Cl=1.211-17.209)、病程(β=0.250,OR=1.284,95%Cl=1.017-1.622)、YMRS分数(β=0.063,OR=1.066,95%Cl=1.011-1.134)、既往暴力史(β=1.955,OR=7.065,95%Cl=2.272-21.969)均是躁狂发作产生暴力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采用决策树CRT法构建的暴力行为预测模型显示,病程、既往暴力史、YMRS分数、住院次数、文化程度是患者躁狂发展时暴力行为的影响因素。SVM结果显示影响暴力因素发生重要性的前4位因素依次为既往暴力史、近期应激事件、YMRS分数、病程。3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模型中,SVM模型预测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61,最佳截断值0.539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84、0.849。结论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病程、既往暴力史、住院次数等因素对躁狂发作时暴力行为的预测有重要意义,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躁狂发作时暴力行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其中以SVM模型诊断效能最佳,可进一步推广应用以验证预测模型的效能。  相似文献   

16.
正双相情感障碍是既有躁狂又有抑郁发作的心境障碍,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一般指情感的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此病往往有复发倾向,间歇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1]。双相情感障碍在本科住院的精神障碍患者占60%,精神障碍患者由于疾病或自身、社会等原因,长时间住院,由于长期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中,与社会交往少、社会功能减退、机体机能  相似文献   

17.
18.
睡眠障碍与昼夜节律紊乱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出现的临床表现。研究表明昼夜节律紊乱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关系密切。昼夜节律是控制睡眠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睡眠与情绪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因而提示睡眠问题与双相情感障碍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兹阐述双相情感障碍与睡眠障碍以及昼夜节律紊乱的联系,进一步介绍部分睡眠障碍对双相情感障碍预测作用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创作型绘画填充疗法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12月收住于我院的双相情感障碍抑郁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分别接受创作型绘画填充疗法与普通绘画疗法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干预后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主动参与人次、参与时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绘画疗法具备较好的双相情感障碍抑郁患者抑郁情绪改善效果,创作型绘画填充疗法较普通型绘画疗法效果更佳,患者的参与度更高。  相似文献   

20.
张岳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23):3905-3908
目的探讨陪伴式情感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双向情感障碍躁狂患者70例,将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接受精神科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35例设为对照组,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陪伴式情感干预的患者35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程度、躁狂程度、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HAMD及BRM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WAIS-RC、WMS及WHO-QOL-10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实施陪伴式情感干预,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提高认知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