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对532例LC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并发症的原因、有效的预防方法及处理措施。结果顺利完成521例LC并按计划痊愈出院;中转开腹11例(2.0%);发生各种并发症6例(1.1%):其中胆囊管残端钛夹夹闭不全导致胆漏1例,经术后充分引流痊愈出院;胃壁损伤1例,术中发现后修补,术后痊愈出院;切口感染3例,经术后抗炎及换药等治疗后痊愈出院;腹壁戳孔疝1例,经手术后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最佳手术方法。严格的培训,熟练掌握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技巧,耐心细致的规范化手术操作,对及时中转开腹的正确判断和决定,可以有效地防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2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2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6.0%.性别、年龄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无影响,而手术时机、手术时间及是否有胆囊破裂是影响患者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择期手术、手术时间<1.5 h及无胆囊破裂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均低于急诊手术、手术时间≥1.5 h和胆囊破裂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结石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8.3%,胆囊息肉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1,P<O.05).结论 临床医师术前应仔细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合适的手术计划,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并发症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近年来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9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LC成功切除胆囊92例,手术成功率97.87%;因胆囊炎症、纤维化并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及胆囊三角解剖不清中转开腹2例,占2.13%,手术时间15—155min,平均(56.53-25.5)min,术后住院时间3—7d,平均3.5d。22例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1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所有病例均治愈,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确切等优点,但临床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方法、正确把握中转手术指征及放置腹腔引流管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处理和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在腹部外科已成为一个成熟、定型手术。因其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美容等优点,成为胆囊切除的金标准,是治疗有症状的良性胆囊疾病的首选方式。但Shea等认为LC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传统胆囊切除,这在国内外均有报道。因而降低LC并发症的发生率十分重要。LC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术中肝外胆管损伤、副肝管损伤、结肠损伤、术后腹腔出血、术后戳口感染、肝外胆管狭窄、梗阻性黄疸、术后胆漏等。胆漏的发生几率约0.4%-2.0%,一旦出现胆漏.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开腹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发生率为0.3%-2.4%,尽管发生率相似,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发生率仍要高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腹腔镜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不同手术方式对切口感染率,分析降低医院感染的原因,从而降低医院切口感染率.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切口感染率,对切口感染采用回顾性调查与按2001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结果 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有280例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感染率为0.9%,开腹胆囊切除术感染率为4.1%.两种术式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较开腹胆囊切除术后伤口感染率低,符合手术适应证的胆囊切除术,采用LC可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预防感染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88例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用药与传统术后用药进行效果比较。结果术后最高体温、术后退热时间、术后病率、腹部切口感染围手术期预防用感染明显优于传统术后用药,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昌围手术期用,减少细菌耐药性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优点。方法对106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进行临床分析,将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传统胆囊切除术(O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进行扼要比较。结果切口长度4~6 cm,平均手术时间45 min。患者次日起床,进食,平均术后住院5 d,无术中胆道损伤、术后出血、胆漏、切口感染发生。结论在OC熟练基础上开展是安全可行的。由于MC具有直观显露术野便于手术操作的优点,故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探讨了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性因素和相关的预防处理对策。方法对我院近几年来3000例患者中曾发生的86例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回顾30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显示,其中发生切口感染患者数为86,感染率为2.86%。同时显示是患者术前住院的天数,年龄、手术类型、以及手术切口的长度等均是导致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性因素。结论在对普外科患者实施手术后应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预防术后切口感染,这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手术后感染的概率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1年3月至2008年9月间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425例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682例,比较两组病例组成,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并发症及手术费用等指标。结果MC组完成手术406例,延长切口完成19例(4.5%),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18例,LC组完成615例,中转开腹67例(9.8%),切口感染3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镇痛无差异,MC组手术费用显著低于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指征宽,手术成功率高以及费用低等优点,值得开展。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以被作为有症状的良性胆囊疾患的首选术式,其优点超过了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但是,LC不可能完全取代开腹胆囊切除手术,手术医师根据术中所遇到的具体情况,决定术中的手术方式。而LC中转开腹并不意味着LC治疗失败,而是手术医师采取的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文献报道LC术中转开腹手术率为3%-12.5%。作为手术室护士应随时作好准备,进行应急配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7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78例中172例LC成功切除胆囊,手术成功率为96.6%,中转行开腹手术6例,占3.4%,手术时间25—150min,平均(50.5±20.8)min,术后住院时间3—7d,平均3.5d,3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切口出血2例,胆道损伤1例,178例患者均治愈。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对腹腔器官干扰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梁冰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7):989-990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对4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LC)的患者采用围术期护理,对15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LC)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护理。对比两组手术平均住院天数、术后进餐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输液天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围术期护理与常规手术护理比较:平均住院天数、术后进食时间、离床活动时间、输液天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在手术前、手术中能周到细致的准备和配合,促进手术成功,手术后的细致护理能让患者舒服,减少术后的疼痛和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腔镜与小切口开放手术行胆囊切除术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62例(A组)及小切口开放性胆囊切除26例(B组)的临床资料,就恢复正常工作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住院总天数、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A组在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总天数、恢复正常工作时问、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B组住院总费用略优于A组。结论 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腹腔干扰少等优点,效果优于小切口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胸腹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 123例胸腹部创伤急诊手术患者,其中9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分析所选患者手术切口类型、损伤类型、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失血量、术后低蛋白血症、损伤部位等因素对切口感染的影响。结果急诊手术Ⅲ型切口感染发生率高于Ⅰ型切口和Ⅱ型切口的感染发生率;开放性损伤切口感染发生率高于闭合性损伤;手术时间<4 h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手术时间>4 h;围手术期未应用抗菌药物切口感染发生率高于应用抗菌药物;失血量<1000 ml的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失血量>1000 ml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有低蛋白血症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高于无低蛋白血症患者;胸腹联合损伤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高于胸部或腹部损伤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长度<12 cm切口感染发生率和切口长度<12 cm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切口类型、损伤类型、手术时间、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失血量、术后低蛋白血症、损伤部位等因素与急诊胸腹部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普通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处理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普外科手术后患者620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甲组患者300例,进行术前抗生素治疗;乙组患者320例,不进行术前抗生素治疗,对对比分析,其术后手术感染发生率及影响手术切口感染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甲组患者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率的情况显著优越于乙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为:手术前住院治疗的时间、手术类型、患者年龄、手术切口大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胆囊穿孔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证实为胆囊穿孔的4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者中治愈39例,治愈率为84.8%;死亡7例,其中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者4例;死于心力衰竭者3例。术后发生手术切口裂开者2例,给予重新缝合后治愈;术后切口感染者6例,肺部感染者3例,均经积极治疗后痊愈。结论我们必须重视胆囊穿孔的发病特点,及早通过多种检查手段明确诊断,及早进行手术治疗,从而提高该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普外科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旨在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对1200例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2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中,术后切口感染34例,感染率2.8%。感染手术类型主要有阑尾炎、结肠、胆囊和乳房等,分别占所有手术感染率15.8%、29.6%、11.4%和10.2%。结论手术类型、患者年龄、住院天数、切口类型是影响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胆囊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35例老年胆囊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手术后并发上呼吸道感染3例、1例肺炎、1例切口感染、2例尿路感染,经精心治疗,护理,均有效纠正。结论加强老年胆囊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太敏 《海峡药学》2011,23(10):154-155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抗生素在普外科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2010年2月~2011年3月我院528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结果手术类型的不同对术后切口感染率的有影响,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肠道修补术等手术的感染率较高,高于总感染率6.06%,而乳房癌根治术及肝、脾切除术的感染率相对较低,低于总感染率6.06%。抗生素的不同使用方法对术后切口感染也有影响。无论使用哪种抗生素,术前术后各使用半量的抗生素的术后切口感染率均低于术后使用全量的抗生素的术后切口感染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很多.包括手术的类型和抗生素的使用方法等。合理使用抗生素对预防切口感染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50例患者随机分为LC组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C)组各75例.于术前1d,术后第1、2、3天进行外周血细胞分析,并观察2组术中情况、术后恢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后白细胞数量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术后第1、2、3天白细胞均低于O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手术时间短于OC组,术中出血量少于OC组,切口小于O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抗生素应用、下床活动、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均短于O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发生并发症5例(6.7%),OC组为14例(18.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OC相比,LC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但应避免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