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使用Swanson双柄硅胶假体行跖趾关节置换治疗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引起的第2~5跖趾关节病变的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应用Swanson双柄硅胶假体实施第2~5跖趾关节置换术21例,成功随访16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6.7±5.5)岁,类风湿关节炎9例,严重骨性关节炎5例,跖骨头骨软骨病2例。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和影像学检查等方法对手术前后行走及跖趾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等进行临床评价。结果: 随访时间17个月至5年,平均3.2年。Maryland足部评分:术前为(60.69±6.12)分,术后末次随访时为(88.13±5.84)分。术前跖趾关节活动度:背伸5.4°±3.1°,跖屈4.4°±2.7°;术后:背伸15.7°±4.5°,跖屈12.2°±4.3°,术后跖趾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评分:术前评分为(6.8±0.9)分,术后末次随访为(2.3±0.8)分,术后跖趾关节疼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术后评分较术前评分有显著性提高(P<0.01),优良率达到81.3%。结论: Swanson双柄硅胶假体跖趾关节置换术能够较好地缓解疼痛, 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及稳定性,维持前足正常的行走能力,是重建第2~5跖趾关节结构、恢复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但仍存在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使用Swanson双柄硅胶假体行跖趾关节置换治疗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引起的第2~5跖趾关节病变的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应用Swanson双柄硅胶假体实施第2~5跖趾关节置换术21例,成功随访16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6.7±5.5)岁,类风湿关节炎9例,严重骨性关节炎5例,跖骨头骨软骨病2例。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和影像学检查等方法对手术前后行走及跖趾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等进行临床评价。结果: 随访时间17个月至5年,平均3.2年。Maryland足部评分:术前为(60.69±6.12)分,术后末次随访时为(88.13±5.84)分。术前跖趾关节活动度:背伸5.4°±3.1°,跖屈4.4°±2.7°;术后:背伸15.7°±4.5°,跖屈12.2°±4.3°,术后跖趾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评分:术前评分为(6.8±0.9)分,术后末次随访为(2.3±0.8)分,术后跖趾关节疼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术后评分较术前评分有显著性提高(P<0.01),优良率达到81.3%。结论: Swanson双柄硅胶假体跖趾关节置换术能够较好地缓解疼痛, 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及稳定性,维持前足正常的行走能力,是重建第2~5跖趾关节结构、恢复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但仍存在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3.
第一跖趾关节Swanson人工假体置换术及其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Jin J  Li QY  Lin J  Li JY  Qiu GX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9):2050-2053
目的 评价Swanson双柄硅胶人工铰链式假体第一跖趾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使用Swanson双柄硅胶人工铰链式假体实施第一跖趾关节置换术10例13个关节,其中老年骨关节炎拇外翻8例10足,类风湿关节炎1例2足,创伤性关节炎1例1足。结果 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一38个月,平均25个月。8例患者获得了完全满意的效果,1例病人部分满意。不满意的1例患者是因为关节置换术后3年跖趾关节截骨面出现了较严重的骨质增生而引起疼痛的症状。有2例出现硅胶假体周围明显的骨溶解,但无症状,未作特殊处理。结论 Swanson双柄硅胶假体第一跖趾关节置换术能够保留关节活动度及躅趾长度,从而维持前足正常的行走功能,达到消除跖趾关节疼痛、改善功能、矫正畸形等理想的效果,是重建跖趾关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掌骨锁定钢板在拇外翻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瑞金市人民医院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30例中重度拇外翻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15例。对照组应用传统跖趾关节融合钢板治疗,研究组应用掌骨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的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跖骨间角(inter metatarsal angle,IMA)、美国矫形足踝协会前足功能评分(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AOFAS评分、HVA及IMA均优于术前(P<0.05);研究组术后VAS、AOFAS评分及HVA、IMA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5,P>0.05)。结论:在中重度拇外翻患者行第一跖趾关节融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治疗第2跖骨头缺血性坏死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3年4月我科应用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第2跖骨头缺血性坏死症患者8例,术后采用美国足踝AOFAS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本组8例均获随访,时间3~29(15.3±8.3)个月。全部患者疼痛、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治疗第2跖骨头缺血性坏死症的疗效满意,能明显改善疼痛、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6.
第一跖趾关节在人体行走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某些疾病如严重的拇趾外翻、重度创伤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常会引起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及足趾畸形.目前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关节融合术、关节切除成形术等, 但术后容易出现趾间关节骨性关节炎、拇趾伸屈无力、跖痛症等并发症.第一跖趾关节置换术能够切除病变关节面,重建一个良好的假关节,因此疗效确切,在国内外已经应用于临床,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可累及全身所有关节,以手、腕和足部小关节多见,其基本的病理改变是滑膜炎[1-2]。随着超声仪器的不断发展及超声检查对骨骼肌肉病变诊断技术的提高,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对关节滑膜等结构清晰显示[3-4]。本研究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0例RA患者跖趾关节进行观察,旨在了解RA患者跖趾关节的病变情况,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该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随访并研究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后第1、2跖骨间角(IMA)角的变化。方法:行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患者12例,患足16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9.0±7.52)岁,平均随访23.1个月。对比患者术前、术后8周负重后以及12个月之后最后1次随访的足正侧位IMA角度变化。最后对患者进行美国足踝矫形协会的足踝评分(AOFAS评分)和手术满意度调查。结果:术前平均IMA角为(13.38±4.21)°,术后8周时平均IMA角为(12.13±3.6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之后随访时的IMA角缩小至(9.88±1.93)°,较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最后平均AOFAS得分为(74.13±10.95)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后第1、2跖骨间角明显减小,对于术前第1、2跖骨间角较大的患者也不需行手术进一步处理内翻的跖骨。术后IMA缩小,但是并不一定达到正常的角度以下。第1跖趾关节融合可以减少第1、2跖骨间夹角,但是并不一定能使IMA角达到正常的范围以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单纯Lapidus术与Lapidus联合内侧Lisfranc内固定术治疗伴有第1跖楔关节不稳定的踇外翻畸形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手术治疗的伴有第1跖楔关节不稳定的踇外翻畸形患者60例(73足),其中30例(38足)采用单纯Lapidus术治疗(对照组),30例(35足)采用Lapidus联合内侧Lisfranc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术前及术后1年随访时测量并评估负重位影像学指标,包括踇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胫侧籽骨位置(TSP)及第1跖骨头外侧缘“圆弧征”;记录术前及术后1年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美国足踝骨科学会评分(AOFAS评分)及跖趾关节功能评级。结果:术后1年两组患者HVA、IMA、TSP及第1跖骨头外侧缘“圆弧征”发生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AOFAS评分及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HVA、IMA、TSP数值及第1跖骨头外侧缘“圆弧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OFAS评分及疼痛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改善(P&l...  相似文献   

10.
例1:患者,男,85岁。因右足拇指关节肿痛剧烈于2003年9月12日夜间来诊,查右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压痛,值班医生考虑为外伤引起感染,给予抗生素、镇痛剂治疗,2天后痊愈。3个月后患者再次出现右跖趾关节红肿、疼痛,不能行走伴发热乏力。查血WBC计数不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类风湿因子(RF)阳阳性,右足X线见第一跖趾关节间隙变窄,第一趾骨轻微骨质破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对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VAS、SAS、SDS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进行护理前,两组患者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分方面相比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VAS、SAS、SDS的评分分别为(3.3±0.9)分、(40.1±3.2)分、(41.5±1.6)分,对照组患者的VAS、SAS、SDS的评分分别为(5.8±1.1)分、(56.6±2.9)分、(57.1±1.8)分,观察组患者的VAS、SAS、SDS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金今 《当代医学》2002,8(1):45-47,39
第一跖趾关节是成人中常见的疼痛与畸形的部位,其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矫形夹具,关节融合或成形术等,但这些方法的疗效均不甚理想。在过去的50年中,已研制了多种人工假体用于关节置换。本文就第一跖趾关节置换的历史,现状进行综述,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中治疗跖跗关节损伤时,采用切开复位双重加压螺钉固定方式取得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72例跖跗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双重加压螺钉或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空心钉或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方法。对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评分标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所有患者完成术后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2.5)个月。两组患者均为出现感染、创伤性关节炎等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术后AOFAS评分为57.0~98.5分,平均(82.3±9.8)分,总体优良率80.6%;对照组术后AOFAS评分为47.5~96.0分,平均(77.5±10.2)分,总体优良率69.4%。两种治疗方法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双重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所达到的疗效与空心螺钉治疗较接近;双重加压螺钉的解剖复位和坚强固定效果更加显著,是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一种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跨关节钢板固定技术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疗效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为临床治疗跖跗关节损伤提供治疗建议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跖跗关节损伤28例临床资料,采用跨关节钢板固定技术治疗。患者术后均定期随访,对随访结果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足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28例患者术后随访12~30个月,骨折均愈合,末次AOFAS足评分61~97分,平均79.3分。闭合性损伤患者术后AOFAS足评分81.74±8.36分,优于开放性损伤患者术后AOFAS足评分73.89±7.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在术后AOFAS足评分上损伤原因及Lisfranc螺钉置入与否对预后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跨关节钢板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疗效明确,骨折均顺利愈合且可避免关节面软骨的再损伤。在解剖复位的基础上,损伤机制及Lisfranc螺钉置入与否对预后无明显影响,闭合性跖跗关节损伤者预后明显优于开放性损伤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跖跗关节损伤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关节融合的疗效。方法跖跗关节损伤患者44例,其中24例新鲜损伤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固定组),另20例陈旧性损伤患者行关节融合术(融合组)。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固定组18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18个月,AOFAS评分(92.4±8.7)分,融合组15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22个月,AOFAS评分平均(83.2±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固定组患者4例并发骨关节炎,融合组患者1例效果不理想。结论对新鲜的跖跗关节损伤,精确的解剖复位和牢固的内固定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陈旧性的跖跗关节损伤,关节融合也能明显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6):1143-1148
【目的】观察关节肿痛散熏洗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气滞血瘀型跖腱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滞血瘀型跖腱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给予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肿痛散熏洗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足跟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患侧足部功能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AH)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80.0%(24/30);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总体疗效(秩和检验)和总有效率(卡方检验)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VAS评分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AOFAS-AH各维度评分及其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对AOFAS-AH各维度评分及其总分的提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肿痛散熏洗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跖腱膜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足跟疼痛症状和改善患侧足部功能,其疗效优于单纯体外冲击波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低浓度罗哌卡因行腘窝坐骨神经及隐神经阻滞麻醉在跖趾关节矫形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择期行跖趾关节矫形术的患者46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高浓度组(H组,20例)和低浓度组(L组,26例),H组采用0.5%罗哌卡因神经阻滞麻醉,L组采用0.33%罗哌卡因神经阻滞麻醉。两组均行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及隐神经阻滞,比较神经阻滞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术中麻醉辅助用药情况、术后各时间点静态及动态疼痛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及满意度。结果 46例患者中男2例,女44例,年龄43~74岁,平均(60.2±7.6)岁。两组神经阻滞前后各时间点的MAP和HR,神经阻滞操作时间(t0)、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t1)和完善时间(t2)、感觉神经阻滞维持时间(t3)、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t4)和维持时间(t5),术中麻醉辅助用药情况、术后各时间点疼痛的静态及动态VAS评分和患者满意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33%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第二跖趾关节复合组织皮瓣重建拇指关节的临床效果。方法:切取完整第二跖趾关节复合组织皮瓣,重建拇指关节。结果:15例患者再造拇指关节、皮瓣存活良好,再造拇指外形、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第二跖趾关节复合组织皮瓣再造拇指外观佳、功能恢复良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王岩  李忠 《世界今日医学杂志》2001,2(5):476-476,F003
急性痛风性跖趾关节炎是痛风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病变部位最多见于第一跖趾关节,约占72%。本文总结1998-06/2000-06 54例急性痛风性跖趾关节炎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栗剑  黄公怡 《北京医学》1998,20(2):115-116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前足手术二例报告栗剑1黄公怡2类风湿的前足畸形包括爪形趾、外翻和跖趾关节脱位等多种畸形,这些畸形可以造成疼痛和功能障碍。成年人类风湿侵犯前足的发生率为85%~91%[1]。北京医院自1995年11月采用跖骨头切除治疗2例因类风湿关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