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长期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发生率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并采用胃肠外静脉营养14d以上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共47例,分为发生新生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及未发生PNAC两组,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PNAC的发生率为17.02%。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达到全肠道营养时间、PN持续时间、开始胃肠喂养时间、葡萄糖积累用量、氨基酸积累用量、脂肪积累用量与PNAC密切相关,PN持续时间是独立高危因素(OR=3.812,95%CI:0.039~4.027,P=0.012)。结论 PN持续时间越长、PN氨基酸的累积用量越大、PN脂肪乳累积用量越大、达到全肠道营养的时间越长,则发生PNAC的几率越大。尽早开始肠内营养,避免静脉摄入高热卡,为降低PNAC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肠外营养(PN)中氨基酸摄入量与PN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关系,为减少和避免PN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12月~2008年5月低氨基酸组(采用PN方案)43例和2008年6月~2010年12月高氨基酸组(极低出生体重儿)39例的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PN相关性胆汁淤积发病率的差异。结果:低氨基酸组患儿氨基酸摄入量[(35.6±15.7)g/kg]小于高氨基酸组[(47.4±19.0)g/kg](P〈0.01);高氨基酸组患儿PN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发生率为41.0%,高于低氨基酸组[(18.6%)](P〈0.05)。结论:在接受PN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中,摄入高剂量的氨基酸易发生PN相关性胆汁淤积,推荐采用低氨基酸PN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及腺苷蛋氨酸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的效果。方法:将60例PNAC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Ⅰ组予常规治疗+胃肠外营养+茵栀黄注射液,治疗Ⅱ组予常规治疗+胃肠外营养+腺苷蛋氨酸。结果:治疗Ⅰ组及治疗Ⅱ组均能降低PNAC患儿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在降脂方面,治疗Ⅰ组降低甘油三酯有统计学意义,治疗Ⅱ组在降脂方面治疗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均能有效降低直接胆红素水平,菌栀黄注射液能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静脉营养相关胆汁淤积的发生率,并探讨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1~2013年108例进行静脉营养支持14d以上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按是否发生PNAC分成PNAC组及非PNAC组,观察两组有伴窒息、败血症、肺透明膜病(HMD)、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动脉导管开放(PDA)等合并症的发生率。结果 PNAC组的胎龄、出生体重均小于非PN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外营养持续时间、脂肪乳累计用量、氨基酸最大用量、肠道外营养(PN)热卡摄入量大于非PN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喂养日龄、体重恢复迟于非PNAC组,且合并症发生机率增大。结论 PNAC发生与胎龄小、出生体重低、开奶时间迟、大剂量使用氨基酸和脂肪乳、PN热卡高、胃肠外营养时间长,有无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5.
全胃肠外营养疗法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需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才能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尤其是脑发育,而VLBwI吸吮能力差,难以摄入足够的奶量。笔者自1999年1月-2002年5月采用周围静脉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2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对接受肠外营养(PN)支持超过14d的32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发生PNAC的危险因素。结果320例中发生PNAC35例,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重、PN持续时间、感染、氨基酸等是PNAC危险因素,其中PN持续时间、氨基酸用量是PNAC高危险因素。结论PN持续时间越长,氨基酸用量越多,发生PNAC的危险性越大;尽早肠内喂养、缩短PN时间,是降低PNAC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全静脉胃肠外营养的利弊分析以及胃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必要性,阐述了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在静脉胃肠外营养的过程中,应尽早进行部分、微量肠内营养,说明对VLBWI全静脉胃肠外营养应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预防治疗胃肠外营养相关胆汁瘀积作用?方法:6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UDCA预防治疗组(30例)和安慰剂对照组(30例),外科手术后患儿排除在外,生后24 h内接受静脉营养,同时口服UDCA 5 mg/(kg·d)或者等量的安慰剂,部分经口喂养后改口服UDCA 10 mg/(kg·d)或者等量的安慰剂,直到静脉营养结束? 监测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DB)?谷丙转氨酶(ALT)?γ2谷氨酰转肽酶(γ2GT)以及总胆汁酸(TBA)水平?住院时间,平均体重增长?胃肠外营养相关胆汁瘀积发生百分比以及达到完全胃肠道喂养时间?结果:预防治疗组病例DB?ALT?γ2GT?TBA?胃肠外营养相关胆汁瘀积发生百分比?住院天数?达到完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体重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服用熊去氧胆酸可以减轻或者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外营养相关胆汁瘀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胃肠道外营养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经外周静脉全胃肠道外营养(TPN)和部分胃肠道外营养(PPN)治疗进行分析。结果:应用胃肠道外营养5 d后患儿体重稳步增长,应用胃肠道外营养期间监测患儿血电解质、血浆蛋白、血脂、BUN均在正常范围,4例出现轻度贫血,5例血糖有波动。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胃肠道外营养治疗效果良好、副作用少,对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病死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极低体重新生儿进行胃肠外营养是否发生胆汁淤积,并探讨肉碱防治极低体重新生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的效果。方法将64例极低体重新生儿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予胃肠外营养,治疗组予胃肠外营养治疗外,应用肉碱,观察两组PNAC发生率。结果治疗组PNAC发生率14.7%,对照组DNAC发生率40%,治疗组PNAC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缩短。结论肉碱能显著降低极低体重新生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发生率,减少住院天数,未观察到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极低出生体重儿一直是构成新生儿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由于其吸吮乏力、吞咽不协调,胃排空慢,其喂养困难成为极低出生体重儿成活的重要问题之一.根据极低出生体重儿特点,采用不同的喂养方式,精心喂养,有效护理配合,能成功地解决其喂养困难.本文就我院5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营养护理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是指由于多种原因所致出生体重<1500g者。我院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单元(NICU)于1999年10月至2004年5月共收治VLBWI2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8例均符合VLBWI诊断标准[1]。其中男22例,女6例。入院年龄最小2h,最大8d,平均1.7d。胎龄最小27周,最大34周,平均胎龄31.6周。出生体重1100~1450g,平均1375g。原发疾病:产时窒息10例,占35.7%;寒冷损伤综合征8例,占28.6%;肺炎4例,占14.3%;呼吸暂停2例,占7.1%;早产寄养4例,占14.3%。并发症:寒冷损伤综合征20例,占71.4%;感染16例,占57.1%;呼吸暂停12例,占42.9…  相似文献   

15.
刘超 《中原医刊》2011,(11):60-61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与体重增长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将新生儿科收治的80例VLBWI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应用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40例应用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在体重增长、达基础热卡时间、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胆汁性肝炎、低血糖症、高脂血症等代谢异常发生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如VLBWI生命体征稳定,生后尽可能早应用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VLBWI营养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胃肠外营养方案对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作用效果,以制定更优的营养方案。方法:选取收治的40例超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胃肠外营养方案,对照组采用延迟胃肠外营养方案,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体重、日均增长体重、身长、日均增长身长值均高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者高钾血症和低钙血症的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皆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卫生经济学指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皆少于对照组,经t检验或χ2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肠外营养方案可以有效地促进超低出生体重儿体重与身长增长,降低高钾血症和低钙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治疗时间,节省医疗资源,值得广泛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外营养静脉通路使用现状,在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安全前提下,尽可能节约医疗成本,建立最适宜患儿和医护人员接受的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外营养静脉通路的途径.方法 对2012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新生儿科入住并进行胃肠外营养液治疗的368例低出生体重患儿所使用的静脉通路(四肢浅静脉组、中心静脉组、腋静脉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分别对保留时间、三组患并发症发生率、医疗成本行对比性研究.结果 选择使用四肢浅静脉组156例(A组包括头皮静脉)42.4%、中心静脉组60例(B组:PICC,包括CVC)16.3%、腋静脉组152例(C组)41.3%;三组通道平均留置时间:A组2.5d,B组20d,C组7.5d,B组患儿静脉留置时间显著长于A组(P〈0.05);三组通路所需耗材费用结果比较:B组>A组>C组;三组患儿静脉通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腋静脉通路能够满足患儿胃肠外静脉营养液治疗期间的需要,并发症发生率低,节约医疗成本,值得在新生儿科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我院新生儿病房从 1999年 5月至 2 0 0 1年 5月共收治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 2 0例 ,治愈 15例 ,死亡4例 ,放弃治疗 1例。通过对患儿的治疗及护理 ,我们体会到持续的床边监护及严把喂养、保温、呼吸、感染、黄疸 5关是抢救成功的关键。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 ,男 12例 ,女8例。胎龄 2 6周 2例 ,2 8周 3例 ,2 9~ 35周 15例。出生体重 90 0 g 1例 ,10 0 0~ 110 0 g9例 ,12 0 0~15 0 0g 10例。1 2 疾病情况  2 0例患儿均有频繁呼吸暂停 ,其中3例有肺透明膜病 ;1例有肺出血。 2 0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硬肿 ,其中 5例…  相似文献   

19.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及其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晏玲  薛媛 《重庆医学》2006,35(22):2028-2029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模式。方法将6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单纯胃肠道营养组、全静脉营养组、混合营养组3组,观察3组患儿体重增长、排便和腹胀情况。结果全静脉营养组和混合营养组体重增长较胃肠道营养组明显(P〈0.01).混合营养组和全静脉营养组胎使排出较胃肠道营养组明显延迟(P〈0.01),胃肠道营养组和全静脉营养组腹胀次数较混合营养组高(P〈0.01)。混合营养组和胃肠道营养组排便次数明显多于全静脉营养组(P〈0.01)。结论在早期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中,静脉营养结合胃肠道营养是三者中较佳的营养方式.有利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和胃肠功能完善。  相似文献   

20.
应用部分静脉营养是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一项重要手段。我们对6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静脉营养,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