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充分认识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护士认真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尽职尽责,医师严格掌握输液疗法的适应证及药物的剂量,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成分输血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降低不良反应措施。方法随机选自2009年1月~2013年1月在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进行血液制品的输注14880例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92例,分析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结果发生输血不良反应92例(0.62%);且均为非溶血性发热和过敏反应,冼涤红细胞没有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过敏反应61.96%,高于非溶血性的发热反应3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灭活的血浆52.17%,高于红细胞悬液的29.35%,以及单采的血小板1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成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种类比较多,临床医护工作者需要加强输血的安全意识,并进行积极预防和有效控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而保证输血安全性,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临床输血过程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回顾输注血液制品的患者7 818例次,对输血种类、不良反应类型、输血史等进行分类和统计。结果:7 818例次输血中,发生不良反应43例,发生率为0.6%,其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14例次(32.6%),过敏反应为29例次(67.4%),未发现其他输血不良反应;有输血史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临床应遵循合理科学用血原则,大力提倡自身输血和新的输血技术。  相似文献   

4.
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永彪  李毅  赵淑芝 《西部医学》2006,18(6):818-819
目的剖析产生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统计分析219例中药不良反应记录。结果致不良反应的药物自身因素72例,不合理用药126例,机体因素3例,其它因素18例。结论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很多,但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正确、合理使用,可以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事件的原因,并探讨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的临床输血不良反应事件,探讨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结果3年共计39620人次的临床输血中,共发生186人次的输血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0.47%。结论我院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虽然不高,因输血的特殊性,仍应多部门、多方面、多举措共同努力,进一步降低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林敏 《大家健康》2016,(11):1-2
目的:分析中成药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11月至2015年02月期间报告过中成药不良反应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提取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并探讨出对应的预防措施。结果:(1)≤10岁及≥51岁年龄段的患者出现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例数最多,分别占总例数的30%和39%;(2)中成药不良反应对身体部位的损伤,处于前三位的是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结论:中成药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复杂,主要因素有特殊人群未辩证医治、中成药生产工艺和剂型不完善、临床应用不规范等,为了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应以中医理论为重要指导,遵循患者个体年龄体质上的差异,加强药物配制工艺,规范中成药的使用等来减少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输血是临床急救和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能有效且迅速的纠正患者的缺血状况.但由于输血而引起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给患者造成痛苦.因此,及时查找引起输血反应的原因并努力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是每个医务人员的责任.最近,我们对我院自2001年至2006年发生的75例输血反应患者进行了简要分析,详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探讨其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进行输血的患者1 587例,分析出现57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根据原因探讨有关的护理对策。结果:输血不良反应主要与患者输入血液成分、输血次数以及输血操作人员、操作器具消毒情况等因素有关。护理人员要参照以上原因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结论:对输血不良反应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针对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诱发各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降低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静脉输血所致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进行探讨。方法:根据静脉输血中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做进一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在94例静脉输血患者中,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有8例,发生致热源反应的患者有31例,有55例患者没有发生不良反应,同时也没有并发症的情况出现。结论:按照引起不良反应的不同因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这是使顺利进行静脉输血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屈红 《中国民康医学》2012,(22):2797+2809
目的: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达到选药正确、组方合理、药物的用量及用法符合要求的目标。方法:根据文献报道,结合本院2009~2011年用药分析,归纳总结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意见。结果:以本院为例,临床医生、药师对药物不良反应有了足够认识,重视药物对人体不可忽视的作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药品合理应用是建立在全面、正确了解其药理作用、毒副反应和使用方法后,以合理用药为原则。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促进临床工作中中成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分析总结我院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并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不遵循中医药理论,不恰当的联合用药,没有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使用等都是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加强中医药理论指导;按照使用说明书选择适宜的溶媒;不联合用药;单独使用配药注射器;该避光的要避光.结论 只有充分了解了中成药注射剂的复杂化学成分,掌握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才能更好的使用中药注射剂,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防止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2.
黄丹 《基层医学论坛》2016,(27):3814-3815
目的:对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分析,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和确保输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反馈至我站的121例输血反应,对输血反应的类型及不同血液制品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884例输血患者中,121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1.53%;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单采血小板、血浆及低温沉淀物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分别为42例(1.01%)、11例(1.77%)、65例(2.23%)、3例(1.62%);121例输血不良反应中75例有输血史,占总输血不良反应例数的61.98%。结论输血不良反应多由血浆制品引起,主要为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输血史是输血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严格掌握疾病的输血指征,科学合理用血,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3.
输血常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预防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蕾 《吉林医学》2011,32(27):5759-5759
目的:探讨临床上输血常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与预防处理措施。方法: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病例,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1 000例受血者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30例,发生率为3.0%。其中发热反应8例,过敏反应20例,溶血反应2例。结论:出现的不良反应多为过敏反应,多为悬浮红细胞输送所引起,应加强各方面的综合预防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孢曲头松钠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以其抗菌谱广、杀菌力强、耐酸耐酶,毒副作用小而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临床的应用,其不良反应也时有报道。  相似文献   

15.
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是由于献血者的生理、心理、采血环境、血站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及采血技术等多种因素,引起献血者出现以血容量下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某血站一年间共接待无偿献血9 800人次,发生献血反应65人次,占献血人数0.66%。将献血反应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徐敏  王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9):2523-2524
目的分析成分输血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09年—2011年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类型进行统计和分析,建立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制度。结果输血不良反应主要有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两大类。输注病毒灭活血浆和单采血小板引起的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输注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引起的不良反应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主。结论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加强对无偿献血者的教育宣传,同时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完善各种血液成分的制备,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使临床输血更加安全,确保受血者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关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以保证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的安全使用。方法: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资料进行总结、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在输液过程中要注意其药物因素、溶媒选择、配伍问题,输液速度、温度及个人差异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其不良反应的产生。结论:正确认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并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 ,受血者发生了原发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体征和检验结果异常 ,称为输血反应。输血反应以发热反应最为常见 ,其次是过敏反应 ,溶血反应与细菌污染反应等较少 ,但往往十分严重 ,可以危及生命。因此 ,重视输血反应率的高低 ,也是输血工作质量的主要标志之一。发现输血反应后 ,要及时采集患者血标本 ,认真复查血型 ,深入进行调查 ,尽快确定输血反应原因 ,并采取急救措施。1 标本采集( 1)找出输血前的受血者、供血者交叉配血标本。( 2 )即刻采集受血者输血反应发生后的血标本。( 3)收集血袋残余血液。( 4 )留取输血反…  相似文献   

19.
林永焕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3):249-250,257
<正>输血是危重症的重要抢救措施,特别是对于出血,尤其是大出血来说,更是主要的抢救手段。如因缺乏血源,特别是特殊血型如Rh阴性,而不能输血最后可导致病人死亡。其他如各种大型、复杂、疑难或器官移植手术,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机体衰竭、营养不良、晚期恶性肿瘤或器官功能衰竭,也常常需要输血,以改善机体状态,提高抗病能力,有的甚至  相似文献   

20.
周金兰  宋澄清 《中外医疗》2011,30(5):112-112
进一步了解加替沙星的不良反应,有利于认真观察病人在临床中的应用。发现问题,对症处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