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白耀博 《当代医学》2016,(26):132-133
目的:分析非诺贝特联合氟伐他汀治疗的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使用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通过氟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非诺贝特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等临床治疗效果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诺贝特联合氟伐他汀是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非诺贝特联合氟伐他汀治疗的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96例合并患有高血脂的糖尿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氟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非诺贝特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9%;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7%。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水平与2hPG水平比较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治疗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TG、TC、HDL-C、LDL-C水平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血脂指标治疗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非诺贝特与氟伐他汀联合对合并患有高血脂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59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对照组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9/30),高于对照组的48.3%(14/29)(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可有效调节血脂,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刘萍 《中外医疗》2011,30(18):113-1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临床效果。方法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150例,采用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5例,所有入选者治疗前均停用原降脂药物,并服用2周安慰剂作为洗脱期,然后对照组应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观察组晨口非诺贝特100mg,晚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结果 2组血脂各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8周后对照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下降明显(P〈0.05),但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变化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下降明显比较无差异,同时高密度脂蛋白增加、甘油三酯下降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80.00%,高于对照组66.67%(χ2=6.89;P〈0.05);无肌病发生,或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148例,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晨起口服非诺贝特100mg,晚上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对照组每晚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疗程均为8周。观察患者血脂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TC、TG、LDL—C明显降低(P〈0.05),HDL—C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TC、LDL—C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G水平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9.7%、62.2%(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非诺贝特联合瑞舒伐他汀是否具有很高的价值。方法选取混合性高脂血症病人,采取对照实验方法,参考组的治疗方案为舒瑞伐他汀药物治疗,探究组采用非诺贝特联合瑞舒伐他汀,进行临床治疗效果评价。结果探究组的血脂水平改善明显,临床疗效高于参考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非诺贝特联合瑞舒伐他汀,能够有效改善血脂水平,具有治疗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氟伐他汀和非诺贝特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74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随机将74名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分为氟伐他汀联合组(37例)和氟伐他汀组(37例),给予氟伐他汀联合组患者应用氟伐他汀和非诺贝特治疗,氟伐他汀组患者则单独应用氟伐他汀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氟伐他汀联合组患者与氟伐他汀组患者在经过持续两周的治疗后血糖和血脂水平均出现了明显改善(P0.05),且氟伐他汀联合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氟伐他汀组(P0.05)。结论氟伐他汀和非诺贝特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脂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顾小燕  金燕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8):88-89,92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联合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09年10月~2012年4月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入院治疗的242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了研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氟伐他汀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氟伐他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丹红注射液,以8周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心脏功能参数以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TC、TG及LDL-C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指数(CI)、心排血量(CO)、射血分数(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EDD)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CI、CO、EF明显增加,EDD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临床效果显著,患者心脏功能有明显好转,血液流变学有明显改善,且血脂水平也有明显降低,说明两者联合应用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王灵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6,(32):4502-4503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采用氟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的56例糖尿病并发高血脂患者作为联合组,同时选取单用氟伐他汀治疗的45例糖尿病并发高血脂患者作为单用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明显高于单用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 TC、TG、LDL-C、HDL-C等血脂指标以及 FPG 和2 hPG 等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单用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短暂且轻微,未见肝肾功能障碍。结论氟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在治疗糖尿病并发高血脂方面不仅可提高临床效果,还能明显改善患者血糖和血脂水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混合型高血脂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发生心绞痛的概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于该院就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混合型高脂血患者70例,按患者就诊时间顺序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单独使用瑞舒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再给予非诺贝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参数(TG、TC、LDL-C)变化率、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随访3个月内冠状动脉心脏病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参数变化率、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在随访3个月之内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使用瑞舒伐他汀以及非诺贝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瑞舒伐他汀,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应用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血脂指标(TG、TC、LDL-C)变化、3个月内冠脉心脏病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TC(5.1±0.5)mmol/L、TG(2.5±0.1)mmol/L、LDL-C(3.1±0.2)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随访3个月内冠脉心脏病发生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陈亨 《中国医学创新》2013,(34):136-138
目的:对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间收治的ACS患者3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9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并加用阿托伐他汀,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非诺贝特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患者用药效果是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胸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应用治疗ACS,能够产生非常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可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以及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异常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找出性价比高的治疗方案。方法将300例混合型高脂血症和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A组)、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胶囊组(B组)和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胶囊组(C组),各100例。然后将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B组与C组治疗后6周及12周的血脂水平指标均优于A组(均P〈0.05),但B组与C组的上述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他汀类联合非诺贝特在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和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患者中效果优于单用他汀类药物,且安全性也较高,但是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胶囊的性价比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糖尿病伴高血脂病人在使用非诺贝特与氟伐他汀结合治疗后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入84例糖尿病伴高血脂病人,用随机排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42例采用非诺贝特与氟伐他汀结合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2例采用氟伐他汀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实施不同治疗对血糖及血脂水平影响。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在空腹血糖上组间资料无统计学差异(t=-0.173,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比对照组低(t=-13.886,P0.05);治疗前在甘油三酯(TG)、血清胆固醇(TC)上组间数据无差异(t=0.973、0.727,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明显比对照组低(t=-3.537,-10.087,P0.05)。结论对糖尿病伴高血脂病人采用非诺贝特与氟伐他汀结合治疗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血糖,还能降低TG、TC,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中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入院的8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单独瑞舒伐他汀治疗,实验组40例患者则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总体疗效与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5%;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有所提高,降低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改善血脂水平,且安全性较高,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研究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用于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间于我院就诊的80例高脂血症患者,根据入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同样的基础治疗措施,对照组应用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和BNP浓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TG、LDL-C水平显著下降,HDL-C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BNP水平两组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调节血脂水平的效果显著,相较于辛伐他汀疗效更为显著,且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和非诺贝特在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的效果。方法:选择316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非诺贝特组和联合用药组,三组均采用常规降糖治疗,未进行任何降脂治疗,生活习惯不变,氟伐他汀组:40mg氟伐他汀,每晚口服;非诺贝特组:200mg非诺贝特,每晚口服;联合组:两者交替使用,隔日顿服,剂量为氟伐他汀40mg,非诺贝特200mg。治疗8周后,检测各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血糖(2hPG)水平。结果:三组治疗后各检测指标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联合用药组指标变化较单用氟伐他汀或非诺贝特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氟伐他汀和非诺贝特具有调脂调糖作用,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氟伐他汀两种他汀药对于轻中度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动脉弹性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治疗的轻中度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两个治疗组,每组各40例。在治疗前和治疗4、12周后测量患者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血脂情况。结果①他汀治疗后两组的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两组baPWV水平他汀治疗后均有所下降,治疗前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组baP-WV分别为(1 725.97±264.46)、(1 778.74±305.74)cm/s,治疗4周后分别为(1 680.03±249.62)、(1 749.00±256.88)cm/s,治疗12周后分别为(1 632.65±248.24)、(1 697.97±268.22)cm/s,治疗4、12周后两组baPWV水平与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12周后baPWV水平低于治疗4周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③两组治疗12周后baPWV差值(△baPWV12)高于治疗4周后baPWV差值(△baPWV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应用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治疗均能改善轻中度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动脉弹性功能;②长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治疗对于动脉弹性存在持续的改善作用;③他汀治疗4、12周时,阿托伐他汀改善动脉弹性的作用可能更为明显,但在本研究中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董丽萍 《当代医学》2011,17(3):131-132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联合非洛地平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效果。方法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3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0例,对照组应用非洛地平5mg/次,1次/d,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再每晚口服氟伐他汀20mg。结果治疗前血压、血脂参数无差异,治疗6个月两组收缩压均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均有所下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脉压值较治疗前有所减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胆固醇也有显著性下降(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与非洛地平联合配伍有助于减少脉压,是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尤其是伴高脂血症治疗的重要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阿仑膦酸钠片联合他汀类降脂药治疗伴有高脂血症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同时患有骨质疏松症和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阿仑膦酸钠组、阿托伐他汀组,每组40例,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骨密度(BMD)、血脂、血钙、磷、碱性磷酸酶(AKP)变化,疼痛的评价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各治疗组腰部、大转子和尺骨远端BMD检测结果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联合治疗组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及阿托伐他汀组血脂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血清钙、磷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及阿仑膦酸钠片治疗组AKP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仑膦酸钠片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骨质疏松伴高脂血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阿仑膦酸钠或阿托伐他汀,两药联合具有协同作用,是临床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