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临床开展前颅底外科提供前颅底筛板区及嗅凹的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取50具成人头颅标本,行鼻窦冠状位及矢状位薄层CT扫描,重点观测前颅底筛板区域内筛顶板的形状、筛板的形状以及筛顶板与筛板的关系等.结果筛顶板为一向内向后倾斜的骨板,测得筛顶板的左右径为前部左10.68±2.52m,右11.38±3.84mm;中部左9.86±3.84mm,右9.08±2.52mm;后部左11.18±4.66mm,右10.24±3.68mm.筛顶板的厚度平均为1.62±0.78mm.筛板的左右径为前部左2.08±0.52mm,右1.96±0.44mm;中部左2.68±0.68mm,右2.64±0.68mm;后部左2.16±0.64mm,右2.24±0.56mm.筛顶板与筛板平移的占46%;而形成嗅凹的占54%.在形成嗅凹的资料中,前筛顶板与筛板之间形成的高度差的平均值为8.82mm,后筛顶板与筛板之间形成的高度差的平均值为2.84mm,前后嗅凹深度之间经T检验相差非常显著(P<0.01).结论了解筛顶板及筛板的影像解剖及嗅凹的形成对减少前颅底外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临床开展前颅底外科提供前颅底筛板区及嗅凹的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取50具成人头颅标本,行鼻窦冠状位及矢状位薄层CT扫描,重点观测前颅底筛板区域内筛顶板的形状、筛板的形状以及筛顶板与筛板的关系等。结果:筛顶板为一向内向后倾斜的骨板,测得筛顶板的左右径为:前部左10.68±2.52mm,右11.38±3.84mm;中部左9.86±3.84mm。右9.08±2.52mm;后部左11.18±4.66mm,右10.24±3.68mm。筛顶板的厚度平均为1.62±0.78mm。筛板的左右径为:前部左2.08±0.52mm,右1.96±0.44mm;中部左2.68±0.68mm,右2.64±0.68mm;后部左2.16±0.64mm,右2.24±0.56mm。筛顶板与筛板平移的占46%;而形成嗅凹的占54%。在形成嗅凹的资料中,前筛顶板与筛板之间形成的高度差的平均值为8.82mm,后筛顶板与筛板之间形成的高度差的平均值为2.84nma,前后嗅凹深度之间经T检验相差非常显著(P<0.01)。结论:了解筛顶板及筛板的影像解剖及嗅凹的形成对减少前颅底外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临床开展前颅底外科提供前颅底筛板区及嗅凹的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取50具成人头颅标本,行鼻窦冠状位及矢状位薄层CT扫描,重点观测前颅底筛板区域内筛顶板的形状、筛板的形状以及筛顶板与筛板的关系等.结果:筛顶板为一向内向后倾斜的骨板,测得筛顶板的左右径为:前部左10.68&#177;2.52m,右11.38&#177;3.84mm;中部左9.86&#177;3.84mm,右9.08&#177;2.52mm;后部左11.18&#177;4.66mm,右10.24&#177;3.68mm.筛顶板的厚度平均为1.62&#177;0.78mm.筛板的左右径为:前部左2.08&#177;0.52mm,右1.96&#177;0.44mm;中部左2.68&#177;0.68mm,右2.64&#177;0.68mm;后部左2.16&#177;0.64mm,右2.24&#177;0.56mm.筛顶板与筛板平移的占46%;而形成嗅凹的占54%.在形成嗅凹的资料中,前筛顶板与筛板之间形成的高度差的平均值为8.82mm,后筛顶板与筛板之间形成的高度差的平均值为2.84mm,前后嗅凹深度之间经T检验相差非常显著(P&lt;0.01).结论:了解筛顶板及筛板的影像解剖及嗅凹的形成对减少前颅底外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筛窦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为临床开展筛窦外科手术提供影像解剖资料。方法 :对 5 0具成人头部标本采用高分辨CT进行冠状位、矢状位以及水平位薄层扫描 ,观测了筛窦的各主要径线。结果 :筛窦的左右径 :前端 :左 9.4± 1.5mm ;右 9.7± 2 .1mm ;后端 :左 15 .5± 4.2mm ;右 15 .1± 4.1mm ;上下径 :外侧前端 :左 2 9.1± 6 .8mm ;右 2 7.3± 6 .9mm ;外侧后端 :左 2 1.2± 8.2mm ;右 2 1.6± 6 .8mm ;内侧前端 :左 18.6± 7.5mm ;右 17.8± 6 .9mm ;内侧后端 :左 15 .9± 4.3mm ;右 16 .1± 5 .1mm。前后径 :上部 3 3 .0± 5 .2mm ;下部 3 2 .3± 5 .4mm。结论 :三种不同层面的薄层扫描可给筛窦影像解剖研究者提供更多更详细的解剖数据 ,为筛窦的三维立体成像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5.
嗅凹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临床开展前颅底外科提供嗅凹区必要的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 :取 5 0具成人头颅标本 ,行鼻窦冠状位薄层CT扫描 ,重点观测筛顶与筛板的移行情况。结果 :观测到筛顶与筛板的移行形式有 2种类型 :一种是直接斜向筛板 ;一种是先形成一平台段 ,在近筛板时陡然下降 ,形成嗅凹。本组资料中筛顶板与筛板平移的占 46 % ;而形成嗅凹的占 5 4%。在形成嗅凹的资料中 ,前筛顶板与筛板之间形成的高度差的平均值为 8.8mm ,后筛顶板与筛板之间形成的高度差的平均值为 2 .8mm ,前后嗅凹深度之间经t检验相差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了解嗅凹的形成对减少前颅底外科手术及内窥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经蝶进路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 :为经蝶进路手术提供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 :对 5 0具成人头颅标本行冠状位、矢状位及水平位薄层CT扫描。观测鞍区手术最常用的 2种进路经鼻外筛窦蝶窦进路及经鼻中隔蝶窦进路的相关影像解剖。结果 :前鼻棘至蝶窦前壁的平均距离 :左侧 :5 6 .5± 5 .9mm ;右侧 :5 4.9± 7.2mm ;鼻根点至蝶窦前壁的平均距离 :左侧 :44 .3± 5 .6mm ;右侧 :44 .0± 6 .5mm ;前鼻棘至鞍底中点的平均距离 :左侧 :74.5± 6 .4mm ;右侧 :73 .8± 6 .8mm ;鼻根点至鞍底中点的平均距离 :左侧 :6 0 .9± 7.2mm ;右侧 :6 0 .2± 7.8mm。 2种进路的解剖距离相差 12~ 14mm。结论 :CT影像解剖测量对选择不同的手术进路更具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最后筛房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临床开展鞍区手术提供一组最后筛房的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 :取 5 0具成人头颅标本 ,行鼻窦冠状位及水平位薄层CT扫描 ,重点观测后筛窦最后筛房的影像解剖形态及其毗邻关系。结果 :测得其矢状径位于 5 .8~ 2 1.5mm之间 ;垂直径位于 9.4~ 2 6 .0mm之间 ;左右径位于 5 .9~ 2 3 .6mm之间。其中 ,最后筛房大于或等于同侧蝶窦腔的有 2 3 % ( 2 3侧 )。结论 :最后筛房与蝶窦、视神经管之间的解剖关系可形成蝶上筛房、蝶旁筛房或Onodi窦。冠状位及水平位鼻窦CT扫描在后筛窦最后筛房的影像解剖研究及临床手术中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筛泡的临床解剖学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临床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提供外科手术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2 0具 40侧经防腐处理的完整成人尸头标本上观测筛泡气化发育的情况 ,测量筛泡气房的最大内外径、最大上下径、筛泡骨壁的厚度及其相关临床数据。结果 :测得筛泡的内外径为 (9.9± 2 .9)mm(5 .0~ 16.0mm ) ;上下径为 (14 .9±7.3 )mm(5 .0~ 2 9.0mm) ;骨壁厚为 (0 .2± 0 .1)mm(0 .1~ 0 .4mm) ;筛泡中心至前鼻棘的距离为 3 9.3± 5 .2(3 1.0~ 5 0 .0 )mm ;其连线与鼻底平面间的夹角为 (5 3 .3± 9.1)°(3 2 .0~ 69.0 )°。结论 :筛泡气房的气化发育是影响上颌窦开口引流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额窦气化与嗅凹深度关系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析额筛区与额窦高度气化之间相关性的影像解剖学。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患者200侧的鼻窦CT,在冠状位上测量眶板垂直切线与前颅底交点,此点与中鼻甲骨质筛板附着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眶板垂直切线与中鼻甲骨质筛板附着点之间的水平距离。结果眶板垂直切线与前颅底交点,此点与中鼻甲骨质筛板附着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在嗅凹深度≤3mm的角度是(34.52±5.09)°;在嗅凹深度4~7mm的角度是(42.80±6.19)°;在嗅凹深度≥8mm的角度是(52.80±4.89)°。眶板垂直切线与中鼻甲骨质筛板附着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左侧(10.12±1.44)mm、右侧(11.18±1.45)mm。结论额窦高度气化与眶板垂直切线与前颅底交点,这点与中鼻甲骨质筛板附着点的连线与水平线夹角的大小有关,这个夹角越大额窦高度气化发生的几率越大、同时嗅凹也较深。  相似文献   

10.
蝶窦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为开展经鼻蝶窦鞍区手术及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提供蝶窦的影像解剖学基础。方法 :取 5 0具成人头颅标本 ,行冠状位、矢状位及水平位薄层CT扫描。观测蝶窦气化发育的情况 ,根据蝶窦向蝶骨体、蝶骨小翼及鞍背气化的程度进行分型分度。结果 :10 0侧蝶窦中属甲介型为 4% ,鞍前型为18% ,半鞍型为 18% ,全鞍型为 14 % ,鞍枕型为 46 % ;另外测得蝶窦的最大左右径的平均值 :左 18.5mm ,右17.6mm ;最大前后径的平均值 :左 2 2 .2mm ,右 2 0 .8mm ;最大上下径的平均值 :左 2 1.0mm ,右 2 0 .4mm。从正中线至蝶窦外侧壁的平均距离左 14 .8mm ,右 15 .2mm。结论 :冠状位以及水平位CT扫描能清晰显示两侧蝶窦腔气化发育的情况 ,气化程度不同的蝶窦在选择手术进路时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