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观察会厌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痰凝型声带小结的疗效。方法:87例用会厌逐瘀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89.66%。结论:会厌逐瘀汤加减具有行气活血、化痰开音功效,治疗气滞血瘀痰凝型声带小结确有疗效。  相似文献   

2.
王家芳 《河北中医》2001,23(6):445-445
198 9~ 1995年 ,笔者在跟随山东省邮电医院院长李洪岭主任医师学习期间 ,应用会厌逐瘀汤加味治疗失音 30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30例 ,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最小 7岁 ,最大 72岁 ,其中 31~ 5 0岁 19例 ;干部 16例 ,小学教师 3例 ,话务员 3例 ,学生 2例 ,工人 1例 ,医生 1例 ,其它4例 ;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 3年 ;慢性增生性声带炎 19例 ,声带麻痹 4例 ,声带小结 4例 ,声带肿物 3例。主要症状是声音嘶哑或失音。2 治疗方法予会厌逐瘀汤加味治疗。方药组成 :桃仁 15g ,红花 15g ,赤芍药 9g ,当归9g,生地黄 12g,…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术前及术后服用会厌逐瘀汤,配合纤维喉镜对148例教师声带息肉、声带小结微创手术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近 3年来 ,笔者采用自拟利咽开音汤配合中药雾化吸入治疗慢喉 (慢性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病 ) 30 0例 ,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30 0例中 ,男 97例 ,女 2 0 3例 ;年龄 6~ 6 5岁 ,其中30~ 4 5岁者 2 19例 ;病程 2个月~ 2 0年 ,其中之 1年以上者181例。慢性喉炎者 174例 ;声带小结者 95例 ;声带息肉者31例。1.2 诊断标准参照高等院校《中医耳鼻喉科学》中慢喉的诊断标准[1] 。 (1)临床症状 :较长时间的声音不扬 ,甚至嘶哑失音 ;(2 )间接喉镜检查 :声带暗红、边缘肥厚 ,有声带小结或声带息肉 ,…  相似文献   

5.
笔者自 1 995年以来临床运用加味会厌逐瘀汤治疗慢喉喑 1 2例 ,取得较好疗效 ,兹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2 4例患者 ,其中男 1 1人 ,女 1 3人 ,年龄区间 [1 0 ,54],病程最长 5年 ,病程最短 6个月 ,其中慢性声带炎 8例 ,慢性声带炎伴声带肥厚者 9例 ,声带息肉 4例 ,声带结节 3例。以上病例均经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检查明确诊断。2 治疗方法方药 (会厌逐瘀汤 ) :炒桃仁 1 g ,红花 1 5g ,甘草9g ,生地 1 2 g ,当归 6g ,桔梗 9g ,玄参 3 g ,柴胡 3 g ,枳壳6g ,赤芍 6g。水煎服 ,日一剂 ,1 0天为一个疗程。临床加减 :咽喉肿痛加射干、山…  相似文献   

6.
声带小结系耳鼻喉科常见病之一,临床以声音嘶哑,间接喉镜下可见声带上粟粒样对称之小结为特征。本病多采用静声、消炎或手术治疗。笔者采用中药会厌逐瘀汤治愈二例,现记求于后,供同道们参考。例一:王××,男性,35岁。初诊日期:1982年9月11日。诉咽部干燥不适,声音嘶哑已二个月,于本院耳鼻喉科,诊断为  相似文献   

7.
探讨会厌逐瘀汤加减在声带小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中药会厌逐瘀汤加减治疗该病为观察组,以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的设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活血化瘀的应用为本病的治疗开辟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探讨会厌逐瘀汤治疗声带息肉术后的作用。方法:采用会厌逐瘀汤治疗该病为观察组,以头孢唑啉钠和地塞米松雾化治疗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在声带息肉术后服用会厌逐瘀汤,能促进声带黏膜水肿及瘀血消退,减少瘢痕形成,促进嗓音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声带小结是耳鼻咽喉科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慢性喉炎的一种类型,主要因滥用嗓音引起,常发生于多语及职业用声、理化刺激、全身疾病抵抗力下降后。导师谯凤英长期从事耳鼻咽喉疾病的临床工作,在治疗声带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及独到的见解。近年来笔者采用会厌逐瘀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声带小结40例,取得比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甲状腺手术后应用会厌逐瘀汤加减对患者声音恢复的干预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70例甲状腺术后声音嘶哑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35例患者采纳传统西医治疗,实验组35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会厌逐瘀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对比两组临床症状积分、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声门闭合差、声带肥厚以及水肿、声带充血、声音嘶哑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68.57%),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会厌逐瘀汤可有效减轻甲状腺手术患者声音嘶哑等症状,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我科应用清肺利咽活血化瘀类药物治疗声带息肉2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小结如下。一、临床资料:20例患者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22~69岁;病程2月~10余年。20例患者中,声带息  相似文献   

12.
声带小结以声音嘶哑为主症,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主要由滥用嗓音和不当用声引起。邱宝珊教授长期从事耳鼻咽喉疾病的临床工作,在治疗嗓音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本研究采用邱宝珊教授的经验方会厌逐瘀汤合半夏厚朴汤治疗血瘀痰凝型声带小结,并进行了声带小结、嗓音障碍及嗓音参数变化方面的评价,判定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在采用润喉开音片治疗慢性喉炎、声带小结取得较好疗效的基础上,〔1〕从1998年2月起,我们又改进剂型为开音颗粒,治疗慢性喉炎、声带小结属中医血瘀痰凝证者65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65例中,男36例,女29例;年龄20~56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2个月,平均为1.71年;对照组64例中,男33例,女31例;年龄21~54岁;病程最长9年,最短2个月,平均为1.66年。1.2 诊断标准、辨证方法及疗效判定标准 均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慢喉喑(慢性喉炎)、声带小结的诊断和疗效标准》及《中药新药治疗慢喉喑的临床研…  相似文献   

14.
近3年来,笔者采用自拟利咽开音汤配合中药雾化吸入治疗慢喉瘖(慢性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病)30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门诊工作中,按间接喉镜检查之结果,把声带息肉分为气滞血瘀和气滞痰凝两型,以“会厌逐瘀汤”为基本方进行治疗。分型:气滞血瘀型:声带息肉表面及声带边缘充血。气滞痰凝型:声带息肉呈灰白色,息肉表面及声带边缘不充血或充血轻微。方药组成及加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会厌逐瘀汤对颈椎前路术后声音嘶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接受颈椎前路手术治疗后出现声音嘶哑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甲钴胺及维生素B1,治疗组采用会厌逐瘀汤口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声带运动功能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声带运动功能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治疗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的愈显率为70.0%,高于对照组的30.0%,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会厌逐瘀汤治疗颈椎前路术后声音嘶哑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会厌逐瘀汤临证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厌逐瘀汤出自清·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方药组成:桃仁、红花、甘草、桔梗、生地、当归。元参、柴胡、积壳、赤节。其病机为“瘟毒烧炼会厌,血凝不能盖严气门”。然笔者近几年来,每遇气滞血瘀于会厌之类病证,用之辄效。兹举典型病例如下:1.喉暗杨某,女,19岁,1994年3月14日诊。说话声嘶困难13天,院外同仁以肺胃阴虚投之百合团金汤之类罔效。细询起因,患者家中经济拍据,儿又突得眼疾,情志极度抑郁而罹之。除上症外尚见两胁胀满,时叹息,咽部有物梗阻感,咽痒,咽癌。查:声带暗红,苔薄白,舌边有紫暗点,舌下静脉紫暗,脉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会厌逐瘀汤治疗甲状腺术后声音嘶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甲状腺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2组均给予营养神经、适量激素等基础治疗,研究组加用会厌逐瘀汤辅助治疗,疗程3周,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声音嘶哑、声带充血、声带水肿或肥厚、声门闭合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声带运动能力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会厌逐瘀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甲状腺术后声音嘶哑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声带小结、息肉所致之声音嘶哑,甚至失音,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鉴于目前临床对本病治疗尚无良法,而因手术摘除声带小结、息肉较痛苦,患者难以接受 且术后疗效不甚理想之现状,笔者试作会厌逐瘀汤加减治疗本病,疗效颇佳,现将治疗 的62例临床总结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选1996-04~1998 - 12我科门诊患者。均以长期声音嘶哑,甚 至失音.喉部干燥不适,间接喉镜下见两侧声带边缘在前中1/3处有对称性隆起,声门 闭合不全;或声带(一侧或两侧)边缘有赘生 物,质状,表面光滑,声门闭合不全为主要体…  相似文献   

20.
身痛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原方由秦艽5克、川芎10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甘草10克、羌活5克、没药10克、当归15克、灵脂10克、香附5克、牛漆10克、地龙15克组成。它是一张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的方剂。自1978~1985年,笔者运用此方加减治疗坐骨神经痛140例,收效满意。现小结如下: 一般资料 140例中,男78例,女62例;年龄在18岁至62岁之间;病程5天至4年;发病在右侧者84例,左侧者56例;病因多为继发性(即坐骨神经邻近组织病变的压迫或刺激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