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单克隆抗体HIM82对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的降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用单抗HIM82对中性粒细胞(PMN)呼吸爆发的早期调控,发现HIM82(30μg/ml)对佛波酯(PMA)激活的PMN产生的O2-、H2O2分别可下调至(44.00±8.9)%(n=8,P<0.01)和(65.16±15.41)%(n=8,P<0.01),对因呼吸爆发产生的活性氧物质(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引起质膜中性内肽酶(NEP)的纯化作用(inactivation)[活性下降(43.29±9.41)%,n=8,P<0.01]有防护作用[活性恢复至(6648±15.53)%,n=8,P<0.05]。结果表明该单抗对PMA激发PMN呼吸爆发产生O2-、H2O2有明显的降调节作用,也表明质膜上相应分化抗原分子对PMN功能特别是对激活呼吸爆发的机构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及中性粒细胞粘附活性和杀伤效应在大鼠严重创伤后的动态变化及钙拮抗剂的调节作用,探讨中性粒细胞致敏与活化不同功能状态下的生物学标记及对创伤的预警意义。方法 采用多处骨折和广泛软组织挫伤建立大鼠严重创伤模型,分别于创伤后2、4、8、12、24h不同时相点采集血标本;攻击组于体外LPS攻击PMN模拟“二次打击”;治疗组于创伤后0.5h腹腔注射钙离子拮抗剂,并体外LPS攻击PMN。分别从细胞、蛋白和分子水平检测各组PMN(Ca^2+)i、释放O^2-、Mac-1的表达和PMN.EC的粘附活性的变化。结果 创伤组2、4h时相点中性粒细胞体外自发释放OL自由基量与基础表达值无明显改变,8、12、24h时相点明显增多(P〈0.05),同时2、4h时相点PMNCDnb阳性细胞百分率呈上调改变(P〈0.05),PMN的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亦明显上升(P〈0.05);而PMNCDnb蛋白定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MN-EC粘附活性也无显著增强,而8、12、24h时相点则显示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LPS攻击组显示各相应时相点Ok自由基释放量、(Cap)i、CD11b的表达及PMN-Ec粘附百分率均较其对照组呈不同程度升高;尤其是2、4h时相点较同组其它时相点增加更为明显(P〈0.01),且较创伤组明显增加(P〈0.01);钙拮抗剂治疗组则显示各时相点(尤其2、4h)上述指标较攻击组结果均呈明显下降(P〈0.01)。结论 PMN致敏主要表现为活性氧的释放能力明显增加和CD11b表达能力的上调,创伤早期PMN表面粘附分子CD11b阳性细胞百分率呈上调改变,而CD11b蛋白定量却不增加,这种质和量变化的不同步是PMN致敏的一个重要标记;作为第二信使的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升高,可能是PMN致敏活化的机制之一;钙拮抗剂明显抑制PMN的过度活化,在白细胞激活的初始阶段调控其功能,对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PF4单用及与IL-3联合应用对造血干/祖细胞系KG1a总粘附性,粘附分子表达及细胞骨架蛋白聚合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免疫标记流式细胞仪测定,MTT,荧光分光光度等方法。结果:1.单用100ng/ml PF4作用于KG1a细胞时,KG1a细胞总粘附性增长80%,单用20ng/ml,IL-3作用于KG1a细胞时,KG1a细胞总粘附性增长96%,PF4与IL-3联合作用于KG1a细胞时,KG1a细胞总粘附性增长97%。2.PF4作用于KG1a后,CD31,CD44,CD11a,CD11b表达分别增加了21%,22%,17%,18%,较前均有显著性(P<0.05),而PF4对KG1a细胞的CD62P,CD62E表达无影响,PF4与IL-3联合作用于KG1a时,CD31,CD44,CD11a,CD11b表达并没出现互相促进作用。3.分别用抗CD31,CD44,CD11a,CD11b等单克隆抗体阻断KG1a粘附分子时,对PF4引起的KG1a粘附性分别下调了39%,43%,34%,38%,4.PF4,IL-3作用KG1a细胞时,能够引起KG1a细胞肌动蛋白的整合。结论:PF4可刺激早期的白血病性造血干/祖细胞系KG1a总粘附性的增加,增加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增加细胞骨架蛋白的聚合;PF4与IL-3联合作用时,总粘附性,粘附分子表达,细胞骨架蛋白的变化并没出现互相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PKA(蛋白激酶A)对跨膜型TNF-α(TM-TNF-α)与分泌型TNF-α(S-TNF-α)诱导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的影响,采用放免法及化学发光法观察两型TNF-α及联合应用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剂在体外对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及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S-TNF-α可明显诱导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同时使其cAMP水平降低(P<0.05);但TM-TNF-α却对之无明显影响。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剂Foskorlin(50μmol/L)可明显提高中性粒细胞的cAMP水平(P<0.01),使S-TNF-α对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的促进作用受到约15%的抑制(P<0.05),但对TM的cAMP水平(P<0.01),使S-TNF-α对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的促进作用受到约15%的抑制(P<0.05),但对TM-TNF-α的作用无影响,提示PKA途径参与S-TNF-α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的信号传导,而TM-TNF-α与之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揭示V毒素在溶血性尿毒症(HUS)和其他与多源性大肠杆菌(VTEC)相关疾病中的病理性损伤作用。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技术,荧光标记探针-BCECF/AM和细胞色素C还原法测定超氧离子(O2^-)技术。结果:重组V2毒素(rVT2)对中性粒细胞自发性凋亡有着显著性的抑制作用。被rVT2延迟了凋亡的中性粒细胞仍然保留多种生物学活性,如: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CD62L减少和CD11b/CD18增加),粘附人脐带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以及产生超氧离子(O2^-)。结论:V2毒素延长中性粒细胞的功能性生命期限,会加重炎症局部的炎症反应,这可能是HUS和VTEC相关疾病的发生过程中,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组织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循环血小板和白细胞活化在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皮下注射2%野百合碱(MCT)以建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周末(MCT3w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全血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结合率、白细胞活化标志物CD11b的表达以及血小板与白细胞聚集体的形成。结果:大鼠注射MCT3周后,右心室收缩压、平均肺动脉压均较正常对照明显上升(P〈0.01),而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鼠肺标本Masson三色染色显示肌性小肺动脉中膜严重增厚。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结合率MCT1w组较对照组高[(4.08±1.59)%vs(1.45±0.61)%,P〈0.01]。MCT3w组除淋巴细胞亚群外,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亚群CD11b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MCT3w组的血小板一中性粒细胞聚集体形成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多(P〈0.01)。结论:在大鼠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模型中,循环血小板和白细胞的活化可能促进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和病理生理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活化在急性脑梗死疾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抽取急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62L和CD 11b/CD18表达。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血浆IL-6、IL-8、TNF-α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IL-10水平。结果相对于正常组,脑梗死组中性粒细胞CD11b/CD18平均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01);CD 62L平均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升高(P〈0.001)。结论在急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急性期,中性粒细胞处于活化状态。以细胞黏附为表现的中性粒细胞活化加快了血栓的进程,可能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类型抗瘤中药制剂对结直肠癌所致NK免疫功能抑制的影响。方法分别制备三氧化二砷(As2O3)、川芎嗪(LHC)、黄芪(AMB)、氧化苦参碱(MOX)、猪苓多糖(PUPS)、蒿甲醚(ART)等6种中药制剂作用后的结直肠癌细胞Colon 26再培养上清,以不经中药制剂作用的相应上清为对照;MTT法检测不同中药制剂作用后再培养上清对小鼠脾细胞NK杀伤活性的影响,直接免疫荧光FCM法检测对小鼠脾细胞CD 3ε^-ζ^+表达的影响。结果对NK杀伤抑制的下调,As2O3、PUPS及ART之间未见显著差异(均P〉0.05,下调49.65%±8.86%),LHC及AMB之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下调78.15%±9.81%);AMB的下调作用最强。对CD 3ε^-ζ^+表达抑制的下调,LHC和PUPS的初始下调幅度未见差异(P〉0.05,下调88.04%±7.57%),AMB和ART的初始下调幅度未见差异(P〉0.05,下调50.00%±8.24%),MOX与其他中药制剂的作用之间均有差异(均P〈0.01,完全消除抑制并明显促进表达);LHC的下调作用最强。结论逆转结直肠癌细胞产生的NK免疫功能抑制是中药制剂发挥抗瘤效应的机制之一。临床可考虑联合使用扶正祛邪类及活血化瘀类抗瘤药物组方,以调整患者不利于临床治疗的NK免疫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9.
乐桥良 《实用新医学》2001,3(6):481-483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对大鼠胃粘膜保护的作用。方法:在乙醇诱导大鼠胃粘膜损伤前,预先给予兰索拉唑(20mg/kg)灌胃,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4mg/kg)静脉注射。测定胃粘膜血流量(GMBF)、胃液pH、胃粘膜和血浆NO2^-/NO3^-含量,并观察胃粘膜损伤指数(Ulcer index,UI)、溃疡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的变化。结果:与模型损伤组化,兰索拉唑组大鼠UI明显降低(P<0.01),溃疡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P<0.01)。用L-NAME处理后,兰索拉唑保护胃粘膜损伤作用明显减弱。向胃内灌注兰索拉唑,可增加GMBF、胃粘膜和血浆NO2^-/NO3^-,L-NAME可逆转这种作用,但对兰索拉唑抑制酸分泌作用无明显影响。结论:兰索拉唑对大鼠胃粘膜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介导了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连解毒汤对实热证大鼠T细胞亚群和IL-2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对实热证大鼠T细胞亚群和IL-2活性的影响。方法:用ELISA法测定T细胞亚群,用生物学活性检测法测定IL-2活性。结果:造模对照组CD4^-、CD4^ /CD8^ 比值及IL-2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而CD8^ 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组CD4^ 、CD4^ /CD8^ 比值及IL-2活性明显高于造模对照组,而CD8^ 明显低于造模对照组(P<0.01)。造模治疗组CD4^ 、CD8^ 、CD4^ /CD8^ 比值及IL-2活性与正常组无显差异(P>0.05)。结论:黄连解毒汤提高T细胞亚群和IL-2活性是其治疗实热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深度下中性粒细胞(PMN)粘附与呼吸爆发的变化,探讨麻醉深度对PMN炎症反应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或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40例,在全凭静脉麻醉下以BIS值为判断麻醉深度的客观指标,随机分为深麻醉组(I组)和浅麻醉组(Ⅱ组),(n=20),深麻醉纽术中维持BIS值在31~40,而浅麻醉纽术中BIS值维持在41~50。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1)、术毕(T2)、术后24h(T3)、术后72h(T4)抽取静脉血5ml,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MN表面粘附分子D2整合素:CD11b的表达及呼吸爆发(RB)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在术毕(T2)PMNCD11b表达以及呼吸爆发强度均高于麻醉前(T1)水平(组内比较,P〈0.05),其余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Ⅰ组和Ⅱ组各时点CD11b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在术毕(T2)时的RB弱于Ⅱ组(P〈0.05),其余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创伤引发机体炎症反应:激活PMN表面粘附分子CD11b表达、增强呼吸爆发。深麻醉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PMN功能,减轻了机体炎症反应强度。  相似文献   

12.
池景泉  刘承宜  段锐  李燕  李艳玲 《广东医学》2001,22(10):898-899
目的 研究低强度He-Ne激光进强牛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的信号转导通路。方法 分别用酪氨酸蛋白激酶(PTK)抑制剂U-73122和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calphostin C研究10J/m^2He-Ne激光增强的牛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结果10J/m^2He-Ne激光增强的牛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PTK抑制剂可以完全抑制,PLC和PKC的抑制剂只能部分抑制。结论 PTK在低强度He-Ne激光增强牛PMN呼吸爆发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PTK、PLC和PKC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可能参与了低强度He-Ne激光增强牛PMN呼吸爆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分娩方式影响新生儿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分子机理。方法 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和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 ,检测 33例正常新生儿中性粒细胞CD11b平均荧光强度 (MFI)和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 自然分娩儿脐静脉血中性粒细胞CD11bMFI均低于择期剖宫产儿脐静脉血、4~ 2 2日龄自然分娩儿静脉血和 4~ 18日龄择期剖宫产儿静脉血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四组间CD11b阳性细胞百分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1)。结论 分娩方式影响新生儿中性粒细胞CD11bMFI,不影响阳性细胞百分率 ;生后 4~ 2 2天时此影响已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小儿体外循环对中性粒细胞CD11/CD18表达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儿体外循环(CPB)对中性粒细胞CD 11/CD 18的表达水平,探讨CD 11/CD 18在小儿体外循环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30例房室水平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在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患儿(CPB组)和20例非CPB胸科或腹部手术患儿(对照组)被纳入本研究对象,于麻醉诱导后、体外循环转流后10~15 m in、体外循环转流结束、术后2 h和术后第1、2、3天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 11/CD 18分子表达水平,酶联免疫法(EL ISA)定量测定血浆中IL-6、IL-8水平。结果:CPB组体外循环停机后血浆IL-6、IL-8水平开始升高并于术后2 h达峰值(P<0.05),随后开始下降,但仍高于诱导后水平(P<0.05);对照组血浆IL-6、IL-8水平于术后2 h达峰值(P<0.05),但其变化幅度小于CPB组相应时间点的值。CPB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 11b/CD 18表达水平于转流后10~15 m in明显升高(P<0.05)并达峰值,术后第1、2天低于基础水平(P<0.05),第3天与基础水平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 11b/CD 18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PB组和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 11a/CD 18、CD 11c/CD 18表达水平于各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体外循环可促发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 11b/CD 18表达水平增高,而对CD 11a/CD 18和CD 11c/CD 18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CD 11b/CD 18在小儿体外循环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神经多肽对中性粒细胞质膜功能蛋白的影响。方法P物质(substance P,SP)与中性粒细胞(Np)共温育后,用NBT和HVA方法测定呼吸爆发水平(以O2·- 、H2O2 相对量表示),生化法测定质膜酸性磷酸酶(acidic phosphatase,AC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荧光标记法测定补体受体3型(CR3)、白细胞表面共同抗原CD45及趋化三肽FMLP受体表达的变化。结果Sp促进Np O2·-、H2O2水平上升,可以使Np质膜ACP活性降低,而ALP无变化,使CD45、CR3和FMLP3种受体的表达量增加。结论神经多肽SP在促进呼吸爆发的同时,对Np质膜功能蛋白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表明SP可能影响Np参与炎症反应的各个进程。  相似文献   

16.
犬体外循环后中性粒细胞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ou J  Luo T  Rui J  Jiang NG  Yu J  Ding B  An Q  Lin K  Tao KY  Li G  Wu XD  Du L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7):1206-1210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后是否存在中性粒细胞的黏附和破坏能力增强,而吞噬杀菌能力减弱的现象.方法 健康成年狼犬12只,随机均分为体外循环(CPB)组和假CPB(Sham)组,CPB组转机100 min后停机;Sham组静置100 min.通过测定CPB后中性粒细胞CD11b/CD18的表达、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和肺功能等,评估中性粒细胞的黏附功能和对组织的破坏作用;通过测定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细胞内MPO检测等,评估中性粒细胞的免疫功能.结果 CPB后4 h,CPB组中性粒细胞CD11b、CD18的表达和肺组织MPO活性显著高于肝素化前和Sham组[(55±21)IU/100 g组织vs(30±19)IU/100 g组织,均P<0.01],而PaO2/FiO2显著低于肝素化前和Sham组(319±79 vs 405±101,均P<0.05).细胞的超微结构显示,CPB组中性粒细胞伸出粗大触角.伴随中性粒细胞黏附功能的升高,CPB组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显著低于体外循环前和对照组(129±53 vs357±92,均P<0.05).但两组动物MPO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IL-8刺激后,中性粒细胞MPO释放和氧自由基产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体外循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功能失调,包括黏附能力的提高和吞噬功能的下降,这可能是导致体外循环后器官损伤和感染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在缺氧条件下体外培养中性粒细胞,探讨缺氧对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NB-4细胞分化获得中性粒细胞并建立缺氧模型,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缺氧对中性粒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影响以及缺氧后CD11b^+细胞百分率的变化,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缺氧对中性粒细胞的细胞膜TNFR1表达强度的影响。结果:缺氧后中性粒细胞增殖减缓,凋亡和坏死受到抑制,细胞膜TNFR1表达下降,CD11b^+细胞百分率稍有增高。结论:缺氧可以减缓中性粒细胞增殖,同时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8.
中性粒细胞不仅参与天然免疫,在获得性免疫中也发挥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能够作为一类新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提呈抗原并诱导T细胞分化;脾脏边缘区的中性粒细胞可通过激活边缘区(Marginal zone,MZ)B细胞,诱导非T细胞依赖性的B细胞免疫应答;中性粒细胞中一类具有特殊表型的细胞(CD11cbright/CD62Ldim/CD11bbright/CD16bright)在急性炎症时能够抑制T细胞的激活。对中性粒细胞这些作用的认识,有助于研究慢性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的发生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稳定的补体C5a受体(C5aR)拮抗剂筛选平台。方法 采集人外周静脉抗凝血,与不同浓度C5a、脂多糖及PMX-53孵育10~30 min。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的表达,溶菌酶检测试剂盒观察中性粒细胞分泌溶菌酶的能力变化,罗丹明-123检测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的变化,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鄄8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蛋白激酶B(AKB或AKT)含量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变化,考察补体C5a刺激及使用阳性药物PMX?鄄53后对各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 C5a刺激人外周血可增强中性粒细胞CD11b的表达,促进溶菌酶释放和IL-8的分泌,激发呼吸爆发,上调ERK、AKT的含量和磷酸化水平,阳性药物PMX-53则能显著抑制C5a的上述生物学效应。结论 成功建立C5aR拮抗剂人全血体外筛选平台,为C5aR拮抗剂筛选及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