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东芝Aquilion ONE 640层动态容积CT在头颈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1~2012年50例头颈部血管成像的阳性病例,利用东芝Aquilion ONE 640层动态容积CT进行扫描,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高浓度非离子对比剂碘普罗胺,注射速率为4.5 ml/s,造影剂量1.5 ml/kg,利用东芝Aquilion ONE 640层螺旋CT工作站及GE4.5工作站进行重建,重建的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技术(MRP)、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以及表面遮盖法(SSD)等。结果50例CT血管造影成像均能清楚显示颅内动脉,颈内、外动脉,椎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结论 CT血管造影(CTA)是一种非创伤性的血管检查方法,可良好显示头颈部血管病变,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成为临床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二维三维重建诊断四肢关节创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二维、三维重建技术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 Light-Speed Plus/4i多层螺旋CT扫描机对152例四肢骨关节创伤患者进行容积扫描,在ADW4.0工作站上进行二维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及三维表面遮盖法(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仿真内窥镜(VE)等。结果肩关节创伤ll例,肘关节创伤5例,腕关节创伤10例,髋关节创伤55例,膝关节创伤43例,踝关节创伤28例。结论螺旋CT重建技术可以显示病变的范围和程度,能综合评价关节创伤情况,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于双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怀疑或确诊双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CTA),使用Vitrea2工作站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分析并将图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照。结果:本组患者所有CTA图像成像清晰,血管管壁钙化、管腔闭塞及狭窄均能得到良好的显示,经DSA检查对照,CTA诊断下肢动脉闭塞符合率为99.2%,下肢动脉狭窄符合率为98.4%。结论: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能准确的显示下肢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及狭窄程度,对于临床诊断、随访与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对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例经外科手术或经DSA证实且CT影像资料完整的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并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三维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CT影像诊断均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的应用能快速准确的诊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对及时采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GE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例夹层动脉瘤患者均进行了多层螺旋CT(MSCCT)胸腹联合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将原始数据在ADW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仿真内镜(VE)、阴影表面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处理(VR)等后处理。结果:18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对主动脉夹层的破口位置、分型、累及范围、真假腔、内膜片及夹层的旋转方向、血栓的形成得到满意显示。结论:MSCTA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准确、快捷、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成像技术及其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膀胱癌或已经膀胱镜确诊的膀胱癌27例,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经AW 4.2工作站后处理获得三维立体图像,结合轴位原始图像,对膀胱癌进行评价。结果:本组27例。其中病灶大于2cm 17例,小于2cm 10例(含小于1cm 3例)。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结果与膀胱镜及手术病理结果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膀胱三维后处理图像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大大提高诊断质量和病变检出率,将成为诊断泌尿系疾病的一种新型无创伤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照数字血管减影(DSA),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患者行CT血管成像(CTA)检查。其中29例于检查后1周内行DSA检查。CT扫描范围1000~1 200 mm,层厚6 mm,螺距0.8,重建层厚1 mm,对比剂用量1.5 mL·kg-1,注射速率4~5 mL·s-1。CT薄层重建数据发送至工作站进行MPR,VR及MIP重建技术,DSA采用分段进行下肢动脉造影检查。将接受两种检查方法的29例患者的CTA与DSA相同血管节段进行比较。结果以DSA为金标准,CT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50%)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2.5%(161/174)、97.1%(103/106),χ2值0.385,P值为0.984>0.05,说明CTA诊断下肢血管狭窄与DSA结果无明显差别。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下肢动脉及其病变,是下肢动脉狭窄硬化性疾病的可靠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256层与64层螺旋CT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CT肺动脉造影检查的65例肺动脉栓塞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发病3 d内在进行256层螺旋CT以及64层CT动脉造影检查。分析并比较两种检查设备对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并对其图像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平均扫描时间及平均造影剂使用剂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种设备对肺动脉栓塞的显示率均为100.0%,在噪声、图像信噪比、对比噪声比、扫描长度方面,256层螺旋CT与64层螺旋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256层螺旋CT平均造影剂用量为(4.45±1.37)mSv,64层螺旋CT为(5.68±1.06)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P<0.05);平均扫描时间256层螺旋CT为(3.68±1.29)s,64层螺旋CT为(7.6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33,P<0.01)。结论256层螺旋CT与64层CT都可以作为临床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手段,但256层螺旋CT较64层螺旋CT能显著缩短扫描时间,减少放射性造影剂的用量,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使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自近两年收治的5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通过曲面重建、多层面重建、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内窥视镜等多种方式重建及观察血管,所有患者均接受血管造影对照。结果56例患者血管病变检出率为94.6%。结论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中具有显著价值,能够对解剖细节、主动脉夹层等进行全面显示,在疾病的诊断、手术方案的确立及术后评估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融合成像在胸腹壁复发恶性肿瘤供血动脉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术后胸腹壁复发肿瘤8例应用64层螺旋CT机采用对比剂智能跟踪软件进行动脉期触发扫描方式,应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进行腹壁肿瘤主要供血血管及肿物的显示融合,分析胸腹壁复发肿瘤血供特点。结果:8例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CT血管成像(CTA)图像,能直观、清晰地显示肿瘤主要供血动脉起源及分布情况。结论:胸腹壁复发肿瘤供血动脉具有很大不确定性,64层螺旋CT血管融合成像可作为胸腹壁复发肿瘤常规检查方法,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季道秀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9):2927-2928
目的:探讨单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8月-2008年12月疑为颅内血管病变、骨关节损伤的27例单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图像。结果:脑血管造影(CTA)6例,能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的大小、形态、走行以及与分支血管的关系,未发现动脉瘤;21例骨骼三维重建,清晰显示骨骼解剖及骨折的部位、程度、对位情况,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单排螺旋CTZ维重建能快速、准确、无创、全面地显示病变的病理解剖改变,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影像学信息,对于选择治疗方案、观察术后疗效及随访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书动脉血管成像(spiral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SCTPA)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SCTPA检查并证实为PE的患者44例,采用多层螺旋CT机行肺动脉增强检查,并行CT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重建。结果:本组44例PE行SCFPA检查,均能显示肺栓塞的部位、范围、血管狭窄程度,其中中央型78支,占32.6%,附壁环型84支,占35.2%,完全闭塞型35支,占14.6%,不完全闭塞型42支,占17.6%。急性PE的CT征象主要为“截断征”.“双轨征”,慢性PE的CT表现为腔内偏心或附壁充盈缺损。结论: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是脉栓塞的无创、快速、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的CT表现。结果胃癌灶在CT上主要表现为胃壁增厚(29/38),软组织肿块(9/38)及异常强化(38/38)。结果螺旋CT能清晰显示胃解剖和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分型及肿瘤扩散范围,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初步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外伤性胸主动脉损伤(ATAI)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例ATAI患者行胸腹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并利用原始数据在工作站进行重建处理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8例ATAI患者中,降主动脉破裂2例,主动脉峡部局限性夹层3例,主动脉壁内血肿3例.256层螺旋CT能够清晰显示病变血管征象及解剖关系,如破口的位置、内膜片、真假腔及病变累及的范围等.结论 256层螺旋CT可以进行快速大范围血管成像,多方位、多角度观察受检血管,精确显示ATAI的各种征象,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临床分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胸腹主动脉联合扫描并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T)等后处理。结果20例均较好地显示了真假腔和主动脉夹层内膜瓣,显示破121位置18例,显示分支血管受累情况16例,按DeBakey分型:Ⅰ型8例,Ⅱ型1例,Ⅲ型11例。出现胸腔积液9例,出现心包积液1例。结论多层螺旋CTA是诊断主动脉夹层首选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并能提供准确的临床分型,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MSCTPA的征象,利用随机软件对各支肺动脉血管1~4级分支血管进行多平面三维重建(MRP)、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PCR)和容积再现(VR)。结果 28例肺动脉栓塞病例中,受累肺动脉及分支共102支,CTA直接征象表现:偏心型充盈缺损、中心型充盈缺损及完全闭塞性充盈缺损3型;CT间接征象表现:肺动脉高压、肺纹理稀疏、心脏增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合并肺感染等。结论 64排螺旋CT肺动脉增强扫描具有无创、快速、直接、特异性较高及后处理功能强大的特点,为临床定性诊断及溶栓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现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已成为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随着螺旋CT的广泛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及螺旋CT血管造影(spiral e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ic,SCTA)已逐渐使用,本文结合30例颅底病变的三维CTA图像特点探讨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对22例临床疑有动脉瘤患者行CTA检查。原始图像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技术(VR)。结果:22例患者经CTA均检出有动脉瘤。瘤体直径最大6mm,最小1mm。结论:16层CTA检出动脉瘤准确率高,快速、无创,可以作为诊断动脉瘤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排128层螺旋容积CT(VCT)成像技术在双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患者进行下肢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平扫后静脉团注对比剂进行CT血管造影,图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容积再现技术等后处理技术重建血管,观察病变血管显示情况。结果60例患者经VCT血管重建成像均能清晰下肢动脉病血管不规则钙化、扭曲、囊袋样扩张、管壁僵硬、迂曲等,能清晰显示术后金属支架及人工血管全貌。VCT扫描时间为22s、25s、28s,扫描间隔时间3s,通过后处理软件,均能显示下肢动脉及主要分支,使下肢动脉能完整显示,无任何骨骼干扰,完全符合临床诊断。结论64排128层螺旋VCT血管成像技术能清晰地显示下肢动脉及其病变,可以作为下肢动脉疾病术前评价和筛选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陶冉  崔进国  王晓琪 《华北国防医药》2011,23(3):56-57,F000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 angiograph,MSCTA)在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2例有临床症状的下肢动脉病变行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并在1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检查,CT扫描数据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对比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