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目的采用Medtronic Minimed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80例使用降糖药物治疗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7%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72±3)h的血糖监测,了解其动态血糖波动状况。方法对80例HbA1c〈7%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72 h连续动态血糖监测,分析其血糖谱。结果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顺利完成动态血糖监测且耐受性良好。CGMS血糖值与自我血糖监测(SGMS)血糖值的相关性良好。80例患者全天有(56.2±11.7)%的时间在目标血糖范围内[(3.9-10.0)mmol/L],全天(18.1±7.7)%的时间出现血糖过高现象(≥13.9 mmol/L),同时还发现了无症状低血糖。结论大多数HbA1c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实际控制并不理想,存在缺陷,而动态血糖监测能较详细地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波动的特征,可为拟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糖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情况。方法选取6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其HbAlc值分为A、B、C、D四组。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48h血糖监测,分析其血糖波动相关指标。结果D组的HbAlc显著大于其他三组,四组间的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和日内血糖波动次数无差别。糖化血红蛋白与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日内血糖波动次数和日问血糖平均绝对差均不相关。结论血糖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糖波动,主要是由餐后血糖升高引起。 相似文献
3.
动态血糖监测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血糖变化的可靠性,及其在降糖方案调整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和临床运用的可行性.方法 将9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33例),均采用每日4次皮下胰岛素强化降糖,分别用血糖仪手指血糖监测和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血糖控制情况,并比较两组间血糖控制情况和住院费用的差别.结果 CGMs组患者HBA1C、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住院费用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GMS有助于指导糖尿病患者降糖方案的调整,更好的控制血糖,又不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有望更广泛地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糖(FPG)联合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DREW-DS5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HbA1c,HITACHI 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FPG,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227例门诊患者同时测定HbA1c和FPG,确诊了38例糖尿病患者。其中19例FPG正常,HbA1c异常,经OGTT或餐后2h血糖复查,最后确诊11例为Ⅱ型糖尿病患者;33例FPG和HbA1c均异常的患者,经OGTT或餐后2h血糖复查确诊27例糖尿病患者。38例确诊患者的平均血糖值与HbA1c密切相关,两者之间的关系为:HbA1c增加1%,平均血糖值增加1.33~1.61mmol/L,HbA1c与平均血糖值的最佳符合点在餐后2h,FPG的相关性最差。结论HbA-C对糖尿病的筛选较FPG有更高的敏感性,对糖尿病的诊断和长期血糖水平的监控和观察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轻症、Ⅱ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按照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采用药物治疗和各种方式健康管理;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和介绍糖尿病的基本知识,不参加健康管理。结果实施健康管理时间为3个月,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如空腹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监测结果满意率观察组为91.1%和92.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2.2%和38.9%,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4和6.18,P<0.05)。疾病知识晓率、遵医依从性、不良饮食习惯改变率和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管理与糖尿病血糖的控制效果密切相关,健康管理能够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方式,帮助患者获得满意的血糖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和传统血糖检测方法,并对CGMS在Ⅱ型糖尿病中应用和护理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对23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CGMS检测,患者均使用CGMS动态血糖仪连续测定血糖3天,同时每天测定末梢血糖浓度,两组数据进行校正和比较。结果:5例局部有少量出血,2例胶布固定处出现红肿,血糖值输入时出现错误3次,1例由于电流低报警2次,CGMS所测血糖值与末梢血糖值呈正相关(r=0.8742,P〈0.001),发现凌晨高血糖12例,餐后血糖高峰值在餐后1.5~3 h出现,有12例患者血糖值有超出CGMS检测的高限或低限,发生低血糖事件20例次。结论:CGMS在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均起着指导性的作用,但目前还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血糖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动态血糖监测及时发现低血糖,以便制定更加准确全面的血糖调整方案。方法通过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5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72h动态血糖监测。结果应用CGMS过程中,27例患者出现69例次低血糖(血糖<3.9mmol/L),其中20例出现无症状低血糖,以0:00~5:00为多;2例因未及时进餐而发生低血糖。结论 CGMS可以更全面反映患者血糖波动情况,有效地降低低血糖的发生,同时帮助医生及时有效地调整胰岛素或降糖药的用量及用法,使患者血糖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T2DM)患者治疗中的低血糖、无症状低血糖。方法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1147例血糖控制稳定的T2DM患者血糖(BG)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37.23%,其中无症状低血糖60.80%(697人次),与病程呈指数曲线负相关。平均血糖(MBG)与低血糖发生率呈指数曲线负相关,与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呈双曲线负相关。随着日内血糖差值逐渐增大,低血糖发生率呈等级增高。结论①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低血糖发生率高,MBG控制越低、日内BG波动越大,则低血糖、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越高;(2)CGMS能及时准确发现无症状低血糖。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无症状低血糖。方法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1147例血糖控制稳定的T2DM患者连续3d(65—72h)的血糖变化。结果①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25.54%,占低血糖60.8%(697例),与病程呈指数曲线正相关(r=0.913,tr=3.636,P〈0.05);②平均血糖(MBG)与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呈双曲线负相关(r=-0.963,P〈0.01);③随着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增大,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增高;④低血糖发生率男女相仿,与年龄呈负相关(男r=旬.929,tr=5.613,P〈0.01。女r=m.824,tr=3.251,P〈0.01);⑤老年组MBG水平明显高于非老年组(t=6.81,P〈0.01),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x^2=60.37,P〈0.01)。结论①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高,且随病程延长而增高。MBG控制越低、最大血糖波动幅度越大,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越高;②放宽老年DM患者血糖控制要求,提高MBG水平可有效降低其低血糖发生率;③cGMS能及时准确发现无症状低血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动态血糖关系研究.方法 选取2009~2010年在本院门诊确诊的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筛查,然后按照不同的流程进行口服葡萄糖耐受度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查.并对其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研究检测结果表明HbA1c与动态血糖之间的关系为正相关,即随着血糖升高,HbA1c也升高.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的HbA1c实行监控,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控制的全面达标,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着很大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连续动态血糖监测的护理方法,以提高专科护理水平.方法 通过对46例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的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总结出连续动态血糖监测的综合护理要点.结果 46例动态血糖监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获得了满意的血糖图,为糖尿病的诊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结论 正确操作CGMS、加强临床观察及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措施是动态血糖监测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空腹血葡萄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2型糖尿病(2DM)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88例未诊断为2DM的对象同时检测FPG和HbA1c。分别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糖尿病标准(FPG≥7.0 mmol/L)和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新标准(HbA1c≥6.5%),对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分组(2DM和非2DM组),比较2个检测指标在诊断2DM中的差异。以FPG为诊断2DM的金标准,计算HbA1c诊断2DM的灵敏度、特异度、预测值、似然比等诊断性能。结果:FPG均值在2种标准诊断的2DM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均值在2种标准诊断的2DM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种标准诊断的非2DM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6.5%诊断糖尿病的灵敏度(S)为100%,特异度(Sp)为93%,阴性似然比(-LR)为0.00和阳性似然比(+LR)为14.29。结论:HbA1c诊断糖尿病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探讨7点末梢血糖谱中不同时间点血糖值预测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夜间无症状低血糖的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0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住院的老年T2DM患者225例,入院后监测7点末梢血糖,同步进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CGM),调查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状况,根据结果分为夜间有症状低血糖组和夜间无症状低血糖组,比较两组低血糖相关指标,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判定各指标与夜间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相关的最佳切点值。结果225例患者在CGM监测中,74例出现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为32.89%;其中,34例为夜间无症状低血糖,占45.95%(34/74)。夜间无症状低血糖组患者空腹、晚餐后、睡前血糖均低于夜间有症状低血糖组。睡前血糖和空腹血糖预测夜间无症状低血糖的最佳切点值分别为6.9 mmol/L和6.0 mmol/L,AUC分别为0.822和0.651。结论应警惕老年T2DM患者夜间无症状低血糖的发生,睡前血糖<6.9 mmol/L或空腹血糖<6.0 mmol/L提示夜间无症状低血糖的发生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研究2型糖尿病(T2DM)强化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的特征。方法(1)将研究对象分为胰岛索治疗组、磺脲类治疗组和诺和龙治疗组;(2)用CGMS对66例T2DM患者于血糖稳定后进行72h血糖监测,其间监测指端血糖谱并输入CGMS以校正,根据血糖测定图谱观察各组低血糖发生的特征。并对每一患者抽血检测升糖相关激素,比较低血糖发生时与非低血糖时升糖相关激素的异同。结果(1)各组低血糖多于11:00—12:00,21:00一次日5:00发生,最多见于2:00。(2)餐后3h血糖较餐后2h可以更好地预测低血糖的发生。(3)发生低血糖时,升糖相关激素变化不明显。(4)磺脲类治疗组较胰岛索治疗组、诺和龙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CGMS能及时准确地发现低血糖,了解低血糖的影响因素及低血糖后的反应,以指导临床治疗,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101例老年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测定其空腹、餐后1 h、2 h血糖及HbA1c。颈动脉测定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双侧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厚度、直径,同时记录斑块数量、性质和部位。结果 (1)餐后2h血糖达标者55例,颈动脉斑块3分以上12例,占21.8%,未达标者46例,颈动脉斑块3分以上21例,占45.7%,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9,P<0.05);(2)HbA1c达标者54例,颈动脉斑块3分以上11例,占20.4%,未达标者35例,颈动脉斑块3分以上16例,占45.7%,两者相比有差异(χ2=6.454,P<0.05);(3)Logistic多元回归方程分析,餐后2 h血糖及HbA1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密切相关(P<0.05)。结论餐后2 h血糖和HbA1c升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孕中晚期妊娠糖尿病(GDM)孕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4月门诊进行孕期健康检查的妊娠中晚期(24~35周)孕妇进行GDM的筛查,首先进行50g葡萄糖筛查试验,如1h血糖≥7.8mmol/L,则进一步于3d后行100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诊断标准,将筛查出的47例GDM孕妇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25例行72h动态血糖监测(CGMS),对照组22例行72h指尖末梢血糖测试,7次/d(包括三餐前、三餐后及睡前).结果 所有GDM孕妇在监测过程中均无低血糖自觉症状及低血糖事件记录;CGMS数据显示实验组高血糖比为(17.5±3.1)%,低血糖比为(2.4±0.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3±2.2)%及0.结论 建议采用血糖仪行血糖自我监测的GDM孕妇,在进行指尖末梢血糖测试的同时定期进行CGMS血糖监测,系统评价真实血糖控制情况,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8.
糖化血红蛋白联合空腹血糖筛查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筛查糖尿病和糖代谢受损的敏感性并与空腹血糖(FBG)进行比较。方法对400例无糖尿病病史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同时检测FBG和HbA1c,据空腹血糖水平分为三组:A1组:FBG<6.1 mmol/L,计336例,A2组:FBG 6.1-6.9 mmol/L,45例,A3组FBG≥7.0 mmol/L,19例。结果 (1)400例人群中,HbA1c≥6.0%,88例,异常率为22.0%;FBG≥6.1mmol/L,54例,异常率13.5.%,HbA1c的异常率高于FBG,P<0.05。(2)A1组HbA1c>≥6.0%,29例,占8.6%;A2组HbA1c≥6.0%,41例,占91.1%;A3组HbA1c≥6.0%,18例,占94.7%;(3)400例人群中,HbA1c≥6.0%或FBG≥6.1mmol/L,93例,异常率23.3%%。结论 HbA1c筛查糖尿病高危人群血糖异常的敏感性高于空腹血糖,两者联合检查有助发现更多糖代谢异常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血糖变异性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在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HbA1c水平,分为Q1组(5.5%~6.8%)(n=60)、Q2组(6.9%~7.9%)(n=55)、Q3组(8.0%~9.0%)(n=62)和Q4组(9.1%~14.0%)(n=63);采用动态持续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连续72 h动态血糖监测,以HbA1c为因变量,以与HbA1c具有相关性的参数为自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Q1、Q2、Q3和Q4组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分别为5.92(4.81,6.64)mmol/L和10.27(8.79,12.34)mmol/L,6.37(5.49,8.49)mmol/L和12.02(9.98,15.27)mmol/L,8.45(6.78,9.97)mmol/L和14.45(11.51,18.12)mmol/L,10.16(8.09,11.52)mmol/L和16.08(12.47,19.27)mmol/L,4组患者72 h动态血糖平均值分别为7.41(6.71,8.14)mmol/L,8.20(7.40,9.30)mmol/L,8.91(7.93,10.35)mmol/L和10.36(9.12,11.79)mmol/L,4组间的平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随HbA1c的增高而增高,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1.35,37.26,均P<0.05);空腹及餐后2 h血糖、72 h动态血糖平均值、血糖>10.0 mmol/L时间百分率、血糖>7.8 mmol/L时间百分率以及血糖平均标准差(SDBG)与HbA1c具有相关性(r=0.68,0.46,0.63,0.59,0.42,0.36,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72 h动态血糖平均值和空腹血糖为HbA1c的独立影响因素(B=0.23,0.53;均P<0.05)。 结论血糖变异对HbA1c无影响,空腹血糖和平均血糖为影响HbA1c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