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⑤此可以活人。(《三国志·华佗传》)——这书可以救活人命。例中“此”字是近指代词,意为“这”。⑥此浮言之当忌也。(张介宾《景岳全书》卷三《传忠录》下)——这就是没有事实根据的话必  相似文献   

2.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备课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鹏举 《吉林中医药》2010,30(10):831-832
对《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水冰地坼痿厥的含义进行了考证,提出冰乃凝之古字,厥乃蹶字之借,可补《内经》教材之不足;又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王冰、张介宾注语进行了分析,指出王冰是本于阴阳互根之理,以饮食为例来阐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义,而张介宾注语既有基于阴阳互根之理的正面阐释,又有从阴阳互制角度的反证,而《内经》教材对二人的注释多有误解。  相似文献   

3.
张介宾肾命观浅论周刚顺关键词:张介宾,肾命观张介宾(1563~0640年)字会卿,号景岳,原籍四川绵竹县,后迁居浙江山阴(今属绍兴)。一生勤奋、博学多才,医术精湛,著述鸿富,是明代杰出医学家。其承《内》、《难》之学,既有较高的理论造诣,又有丰富的临床...  相似文献   

4.
读李传快同志《“仪节”辨》一文(发表于《医古文知识》1997年第二期),颇觉其观点独特,然笔者不敢苟同,现结合五版教材注释,再辨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介宾、字会卿,号景岳,明代浙江绍兴人,生于1563~1640年。拜当时名医金英为师,尽得其传。张氏著有《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景岳全书》、《质疑录》,反映其学术理论观点。《景岳全书》中的《新方八阵》,大旨以温补为主。对于药物、特详参、附之用。缘其创立左归丸、饮,右归丸、饮诸名方,方中均用熟地,人遂呼为“张熟地。”兹就张氏《本草正》“夫人参、熟地、附子、大黄,实乃药中之四维”一说,对其推重温补,喜用熟地之学术思想,试作粗浅之探讨。  相似文献   

6.
一、 选择题 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 《华佗传》的作者是A. 陈寿 B. 司马迁 C. 班固 D. 王冰 2.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的作者是A. 陈寿 B. 司马迁 C. 班固 D. 王冰 3. 《东垣老人传》的作者是A. 俞樾 B. 喻昌 C. 张机 D. 砚坚 4. 《串雅》序的作者是A. 张介宾 B. 张从正 C. 李中梓 D. 赵学敏 5. 《诸家得失策》选自A. 《针灸大成》 B. 《医宗必读》C. 《冷庐医话》 D. 《景岳全书》 6. 《赠贾思成序》选自A. 《嵇中散集》 B. 《宋文宪公全集》C. 《河东先生…  相似文献   

7.
二、误训词义、未达经旨1.《灵枢·百病始生篇》:“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络脉,在络之时,痛于肌肉,其痛之时息,大经乃代。”张氏训“息”为“止息”。见《疾病类·百病始生邪分三部》。既然疼痛时渐止息,病即当愈,而又言邪深入大经,此训与经文之意似有不合者。山东中医学院编《灵枢经语释》、张珍玉编《灵枢经语释》、《内经讲义》所训均与张介宾同。马莳注云:“其痛之时,呼吸之际,大经之脉不能流通,而间有脉之代而中止不能自还者。”马氏训“息”为“呼吸”,训“代”为“代脉”,较张介宾又略逊一筹。那么,这个“…  相似文献   

8.
试述张景岳对中医心身医学的贡献北京联大中医药学院(100007)郭丽娃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所(100700)黄健关键词张景岳,心身医学,中医张介宾,字景岳,明代著名医家,撰有《类经》、《景岳全书》等书。在其著述中。对中医有关心身关系,心身疾病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9.
"扶舆"辨正     
《晋书·皇甫谧传》有“扶舆”一语。其上下文:仰迫天威,扶舆就道,所苦加焉,不任进路,委身待罪,伏枕叹息。”其中“扶舆”一语,有的教材注为“支撑着登车”,而我主编的教材未加注释,并属失审。实不知其为鱼部叠韵联绵词,系勉强扶持义。《后汉书·宋均传》:均自扶舆诣阙谢恩。”王先谦集解引沈钦韩曰:扶舆乃汉晋人常言。”明言其为“勉强扶持之意”。所引书证如《晋书·山涛传》“遂扶舆还洛”,《刘寔传》“遂自扶舆冒险而至”,包括《皇甫谧传》之“扶舆就道”。《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又年疾日侵,有加无损,不任扶舆进路,以塞元责”之“…  相似文献   

10.
《华佗传》疑难词句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书田 《河南中医》2005,25(2):74-75
《华佗传》是《医古文》教材必选的古文 ,只是以前所选的多是范晔所写的《后汉书·华佗传》 ,而现在所选者多为陈寿所写的《三国志·华佗传》。两者相比较 ,后者篇幅较长 ,内容丰富 ,词汇量大 ,古文特点突出。正因于此 ,问题也较多。本文提出讨论的 ,正是内中出现的一些疑难词句。沛相陈王圭举孝廉 ,太尉黄琬辟 ,皆不就。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医古文》(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以下简称国《医》)第 9页对句中“就”的注释是 :就任 ,就职。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医古文》(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以下简称研《医》)…  相似文献   

11.
浙派中医代表医家在研究《黄帝内经》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选取浙派中医类分研究与注疏考订研究《黄帝内经》的代表医家滑寿、张介宾、沈又彭、马莳、张志聪、俞樾等,分别介绍其主要生平及类分、注疏考订研究《黄帝内经》的学术成就与学术特色。滑寿、张介宾、沈又彭在类分研究中开创了摘要研究《黄帝内经》的先河和系统整理《黄帝内经》的范例;马莳、张志聪、俞樾在注疏考订研究《黄帝内经》方面开创了篇名注释、集体创作的先例和文献考据方法研究的示例,并对《黄帝内经》全书注释和《灵枢》详注,以及《素问》考据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以文字、音韵、训诂、句读诸方面辨析张介宾《类经》中的注释,认为张介宾注语多有不甚贴切之处。  相似文献   

13.
董泽宏 《河南中医》1997,17(1):55-55
《史记·扁鹊传》析疑一则董泽宏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医院(100016)主题词医古文考证对《史记·扁鹊传》所记扁鹊为齐桓侯望诊中的齐桓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医古文》1984年版注解中说:“据裴马因《集解》认为是战国时的齐桓公田午。”又说...  相似文献   

14.
左归丸、右归丸是张介宾治疗肾脏阴阳亏损的重方,既往对二方的组方讨论多局限于君、臣、佐、使的配伍理论、药物功效及统计分析,至于二方如何创制的问题着墨不多。认为从张介宾医学思想的传承以及对药物的认知方面分析,左归丸、右归丸其实是张介宾取六味之意,并依其真阴学说为核心,参以个人用药体悟而创制的新方。左归丸、右归丸在医方结构上具有同根的特点,用药之法也与《类经》和《景岳全书》中的记载相合,可视为张介宾将医理融于临证遣方的一种结果。  相似文献   

15.
龙玲 《世界中医药》2009,4(3):159-160
张介宾(1563-1640),字景岳,明代杰出医家,撰有《类经》《类经图翼》等著,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景岳虽不以妇科名闻于世,但《妇人规》是《景岳全书》中的二卷,为其全面系统的妇科专著。内分经脉、胎孕、产育、带浊、乳病等九类,每类分若干证,再辨证立方,全面地体现了他妇科临证治疗的独特风格。当代妇科名家罗元恺先生曾点注《妇人规》,并给予高度赞赏。  相似文献   

16.
张介宾是明末著名中医家,其所撰写的《景岳全书》关于腰痛的辨证施治、理法方药论述较为全面。张介宾辨证腰痛强调肝肾亏虚为致病之根本,与感受风、寒、湿、热以及跌扑损伤所致之气滞血瘀密切相关,注重应用补益肝肾、祛风散寒、清热利湿以及活血化瘀类中药。其辨治腰痛的思想对后世医家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卫  张瑞贤  韩垚 《中医杂志》2012,53(11):903-905
参考古代医家全元起、张介宾、吴崑等对《黄帝内经》中“五脏苦欲补泻”的注释对其内容展开进一步论述,阐明五脏苦欲补泻的实质,分析《黄帝内经》所论及的五味功效涵义,并进一步指出其不足.  相似文献   

18.
《灵枢》的命名,明代张介宾解释为“神灵之枢要”。《易经·系辞上》云:“阴阳不测之谓神。”韩康伯注曰:“神也者,变化之极,妙万物而为言,不可以形诘者也。”所以张介宾所说的神,主要指变和智而言。灵,  相似文献   

19.
魏淑艳 《中医药学刊》2006,24(12):2306-2307
明代著名医学家张介宾,字景岳。年轻时,随名医金英学医,用30多年编成《类经》一书,对《内经》系统分类。晚年辑成《景岳全书》。提出“阳非有余”,及“真阴不足”,“人体虚多实少”等理论,主张补益真阴元阳,慎用寒凉及攻伐方药。临证常用温补方荆。观其医案,长于温补,精于辨证。擅用熟地,是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著述和学说,对后世医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始生于商剧,于战国至秦汉之际成熟且流行。而《黄帝内经》正产生于此时,医家们受其影响,在《内经》中以阴阳学说研究医学,由此,自古至今的中医学者,无不以阴阳解释、解决医学问题。如张介宾所言:“设能明彻阴阳,则医理虽玄,思过半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