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老年性关节炎,会引起多种临床症状及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因素分析,从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分别讲述各自的特点,适用情况,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因素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题释义: 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渐进性的关节损伤为主要特征,并最终导致患者关节疼痛甚至残疾,极大地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CT:利用精确准直的X射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 背景:软骨下骨的改变在膝骨性关节炎的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既往研究主要以动物为观察对象,由于动物与人存在差异,因而直接在人体关节内获得相关数据是非常必要的。 目的:通过CT技术评价非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软骨下骨板及软骨下骨超微结构的区别,来探讨软骨下骨在膝骨性关节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于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在郑州市骨科医院影像科就诊患者中,收集3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骨性关节炎组)及30例非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非膝骨性关节炎组)的CT扫描数据,使用MIMICS软件比较2组胫骨平台内外侧软骨下骨板以及软骨下骨小梁超微结构。试验于2016-06-10经郑州市骨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审批号为2016医院伦审第004号。 结果与结论:①与非膝骨性关节炎组相比,膝骨性关节炎组软骨下骨板在外侧部位和内侧部位骨密度都明显增加,孔隙率则出现显著的下降,而软骨下骨板厚度内侧部分较非膝骨性关节炎组显著增厚;②膝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小梁同样存在明显变化,表现为膝骨性关节炎组内外侧软骨下骨骨小梁厚度较非膝骨性关节炎组均明显增加,同时内侧松质骨分离度也较非膝骨性关节炎组低;膝骨性关节炎组结构模型指数和连接密度值低于非膝骨性关节炎组;③结果表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胫骨软骨下骨板及软骨下骨松质骨的改变主要在于超微结构稳态的破坏,这一改变可能是膝骨性关节炎发病原因之一。 ORCID: 0000-0002-9805-3084(白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膝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群体患病率非常高的一种疾病。该病生理功能表现与生物力学参数密切相关,包括运动学参数、动力学参数、肌电活动参数等直接体现了膝骨性关节炎的症状发展。这些参数的研究对于膝骨性关节炎诊断和关节功能评定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笔者通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文献,对步态分析技术的进展,以及步态分析应用在膝骨性关节炎生物力学参数评定进行探讨,着重从运动学特征参数、动力学特征参数和肌电活动特征参数等进行步态特征的研究,为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估提供借鉴与参考。尽管步态分析研究在膝骨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治疗评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中国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此外,由于膝骨性关节炎致病机制和生理表征比较复杂,对于步态分析特征参数的选择、计算方法,以及技术本身的稳定性方面还需要持续深入研究和改进。  相似文献   

4.
骨性关节炎中组织血管发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一种很常见的关节疾病,是老年人群疼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1]。近年来许多文献报道了骨性关节炎病变涉及组织血管发生。OA中的血管发生和炎症反应与软骨细胞功能调节、组织异常增生  相似文献   

5.
背景:膝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绝经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临床以膝关节的疼痛及功能障碍为主。目前膝骨性关节炎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其中非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和基础治疗的方法。 目的:总结各种膝骨性关节炎的非手术治疗各种方法的优势及局限性。 方法:以“骨性关节炎,膝骨性关节炎,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治疗”为中文捡索词,以“osteoarthritis/knee osteoarthritis/pathogenesis,therapy”为英文检索词,检索维普、万方和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Medline和PubMed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3年5月有关膝骨性关节炎的流行病学,相关因素、发病机制及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报道和综述。排除重复性研究和不典型报道。 结果与结论:膝骨性关节炎的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可能与年龄、性激素、负荷传导紊乱、遗传等多种因素相关。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选用的临床治疗方法很多,但每一种治疗方法的临床适应征不完全相同,临床疗效也各有千秋。药物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最常用手段,其他如中药、针灸、按摩等也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的功能。而肌力训练与机械振动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虽然未广泛应用到临床,但疗效已渐渐得到了肯定,仍需大量的临床摸索和经验的积累。此外,大量的临床资料还显示采用口服药物的同时配合生活方式的改变、运动或肌力训练等综合疗法,其临床疗效往往优于单一疗法。  相似文献   

6.
骨性关节炎是骨科常见的致残致畸性疾病,其具体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年龄、性别、肥胖、既往关节损伤、关节的过度使用及基因因素可能与骨性关节炎发病风险有关。近年来白介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骨性关节炎发病风险间的研究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希望从基因层面进一步探讨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关于白介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骨性关节炎易感性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膝关节X线隧道位测量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与健康成人髁间窝宽度与高度,分析髁间窝高度、宽度与骨性关节炎的关系。方法:选取132例健康成人与97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膝关节X线隧道位摄片,并将所得结果按性别进行分组、比较。结果:健康成人组髁间窝宽度为(19.45±2.76)mm,高度为(27.93±2.75)mm;骨性关节炎组宽度为(17.74±2.14)mm,高度为(22.04±2.43)mm,二者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性关节炎患者的髁间窝宽度与高度明显小于健康成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同髁间窝的狭窄有关;X线隧道位是显示股骨髁间窝一种有临床价值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背景:作为在软骨中发现的唯一一种细胞,软骨细胞在骨性关节炎中的作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能够通过影响软骨细胞的各种基本细胞特征从而参与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目的:综述长链非编码RNA在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中的研究进展,为骨性关节炎寻找更多的诊断和治疗靶标。方法:通过中国知网及PubMed数据库,以“骨性关节炎,长链非编码RNA,软骨细胞,自噬”为中文关键词;以“osteoarthritis;non-coding RNAs;long non-coding RNAs;chondrocytes;chondrocytes proliferation;chondrocytes autophagy;chondrocytes inflammation;chondrocytes extracellular matrix”为英文关键词,搜索2007-2022年在骨性关节炎中与长链非编码RNA有关的文献,排除重复研究、可信度低及无参考意义文献,共纳入62篇文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1)长链非编码RNA能够通过调节软骨细胞增殖、自噬、炎症反应和细胞外基质合成等机制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膝骨性关节炎的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关节镜探查64例(68膝)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通过关节镜微创手术进行镜下清理术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随访3~34个月,平均18.2个月.随访一年优良率81%;1~2年,优良率92%;2年以上者,优良率73%.结论 关节镜微创手术以其切口小,创伤小,疤痕少,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为膝骨性关节炎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外学对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而对于骨性关节炎软骨分解过程仍然保留了很多疑问,目前尚缺乏一种生化指标物来检测软骨退化的进程.本文就近些年来国内外专家学对于探索这种生化标志物最新研究成果作一综述.同时展示我们最新研究成果,希望有助于我们更近一步阐述清楚软骨退化机制,同时发现一种或两种特异性及敏感性高的生化标志物来检测软骨退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通过检测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artilage oligomeric matrix protein,COMP)含量并对比正常人血清COMP含量来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1年11月间在我院门诊因早期膝关节OA首次行关节腔玻璃酸钠注射患者37例,其中男21例,女16例,平均年龄(61.70±4.31)岁,留取其关节液和血液样本;另取同期在门诊体检的健康人37例,其中男12例,女25例,平均年龄(60.59±3.12)岁,留取其血液标本。标本离心后取上清液,集中采用ELISA法检测其COMP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例早期膝关节OA患者血清中COMP含量(5.84±0.74)ng/ml,关节液中COMP含量(6.37±0.73)ns/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COMP含量(4.08±0.41)ng/ml,与早期膝关节OA患者血清中COMP含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膝关节OA患者,其关节液或血清中COMP含量较正常人有所增高,提示COMP可以作为OA早期诊断的一项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3.
Osteoarthritis is the most common joint disorder to affect the knee and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cause of disability in elderly people. Radiological criteria for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focal loss of cartilage, osteophytosis, subchondral cysts and subchondral sclerosis) reflect late manifestations and significant joint damage only. Ultrasound examination is useful in revealing disruption of the periarticular tissue, which contributes to symptoms and disability in advanced disease. Nevertheless, ultrasound examina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early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when it provides information about soft tissues and cartilage involvement in the absence of clinical symptoms.  相似文献   

14.
文题释义: 创伤后骨关节炎:又称外伤性骨关节炎、损伤性骨关节炎,它是由创伤引起的以关节软骨的退化变性和继发的关节周围骨质增生为主要病理变化,以关节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任何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多发于创伤后、承重失衡及活动负重过度的关节。 前交叉韧带损伤:一般出现在体育运动中,橄榄球、篮球、足球、滑雪等项目尤其多见。除了膝关节与他人碰撞致伤外,78%的前交叉韧带损伤为非接触性,常发生于落地、急停及暴力扭转等动作。足球运动中,移位防守以及奔跑中踢球相对危险;篮球运动中,侧跳转身以及单腿落地相对危险;在滑雪运动中滑雪板前端受阻时,膝关节外翻旋转,是较为典型的前交叉韧带非接触性损伤机制。 背景:前交叉韧带具有稳定膝关节、限制胫股关节在胫骨前平移和旋转的作用,大多数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膝关节疼痛和膝关节不稳的概率增加。创伤后膝骨关节炎是前交叉韧带损伤后的严重并发症,目前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目的:综述前交叉韧带损伤与创伤后膝骨关节炎发病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创伤后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提供帮助。 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19年10月的相关文章,英文检索词“ACL injury,traumatic knee osteoarthritis,ACL reconstruction,meniscus status,body mass index,cartilage injury,age,graft selection,time interval between injury and surgery”。共检索到123篇相关文献,6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 结果与结论:①半月板状态、体质量指数、软骨损伤、年龄、移植物选择、受伤与手术之间的时间间隔这些因素会对创伤后膝骨关节炎的发展产生影响;②虽然前交叉韧带重建主要是恢复前交叉韧带断裂后的稳定性,该过程的一个长期目标是降低膝关节骨关节炎产生的风险,并维持关节长期处于健康状态;③患者前交叉韧带断裂后伴随半月板损伤需要进行半月板切除也是导致膝骨关节炎的原因,这很可能是由于关节的承受力减弱和关节运动学改变所致。 ORCID: 0000-0001-9413-439X(韩广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文题释义: 颈椎关节突关节:是由下位椎骨的上关节突及上位椎骨的下关节突所形成的近似平面型的微动小关节,外面覆盖关节囊,但关节囊松弛,可以进行滑动,属滑膜关节,其关节囊位于关节的外侧,小关节作为脊柱后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节直接承受着脊柱前屈、后伸、压缩、牵拉、剪切、扭转等负荷,其作为运动枢纽,对维持脊柱稳定及正常生理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背景:国内外学者研究均证实关节突关节面的不对称性和关节突关节角的不对称性均可导致关节退变、关节滑脱及相应的病变,但目前的研究均集中于成人。已证实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突关节的病变如小关节紊乱、绞锁等均是引起颈椎疼痛、失稳、滑脱、骨性关节炎及神经、血管受压甚至致瘫等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对于儿童关节突关节的相关研究则甚少。 目的:通过收集7-12岁儿童颈椎CT影像扫描数据,行三维重建并行颈椎关节突关节的形态测量与分析,以探索关节突关节形态发育特征及增龄变化规律,为临床儿童颈椎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间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二附属医院及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影像科行儿童颈椎多层螺旋CT扫描的影像资料99例,将原始以DICOM格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在三维模型上行形态学测量。试验于2015-03-11经内蒙古医科大学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YKD2015049。 结果与结论:①儿童颈椎关节突关节面长总体随年龄的增长呈递增趋势,随椎序的增长呈递减趋势;②关节突关节面宽中上关节突关节面宽呈V型,下关节突关节面宽随椎序递增呈增大趋势;③关节突关节结间距总体呈“尖峰”状;④关节突关节冠状位角整体呈“V”型;⑤关节突关节矢状位角呈倒“V”趋势;⑥提示7-12岁儿童颈椎节段关节突关节的形态学特征不存在关节突的不对称性。 ORCID: 0000-0003-0209-0102(刘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引起的膝内翻是常见病症之一,目前手术方法主要有胫骨高位截骨术、单髁置换术以及最新推广的腓骨截骨术。单髁置换术自开展以来已有60余年历史,相比全膝关节置换术具有可保留膝关节正常运动、手术创伤小、保留骨量多以及术后关节活动度大等优点,故单髁置换术已成为治疗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一种可靠的治疗方式。腓骨截骨术是一种治疗膝内翻的新治疗手段,具有手术简单、费用低、恢复快等优点,目前正在被大力推广,但其治病机制尚不很清楚。综述单髁置换和腓骨截骨两种临床手术方式,并从生物力学角度推论腓骨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提出腓骨截骨术后外侧收缩肌力下降导致关节合力矩再平衡,故关节接触位置改变、关节接触力下降可能是腓骨截骨术能够缓解疼痛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引起的膝内翻是常见病症之一,目前手术方法主要有胫骨高位截骨术、单髁置换术以及最新推广的腓骨截骨术。单髁置换术自开展以来已有60余年历史,相比全膝关节置换术具有可保留膝关节正常运动、手术创伤小、保留骨量多以及术后关节活动度大等优点,故单髁置换术已成为治疗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一种可靠的治疗方式。腓骨截骨术是一种治疗膝内翻的新治疗手段,具有手术简单、费用低、恢复快等优点,目前正在被大力推广,但其治病机制尚不很清楚。综述单髁置换和腓骨截骨两种临床手术方式,并从生物力学角度推论腓骨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提出腓骨截骨术后外侧收缩肌力下降导致关节合力矩再平衡,故关节接触位置改变、关节接触力下降可能是腓骨截骨术能够缓解疼痛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引起的膝内翻是常见病症之一,目前手术方法主要有胫骨高位截骨术、单髁置换术以及最新推广的腓骨截骨术。单髁置换术自开展以来已有60余年历史,相比全膝关节置换术具有可保留膝关节正常运动、手术创伤小、保留骨量多以及术后关节活动度大等优点,故单髁置换术已成为治疗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一种可靠的治疗方式。腓骨截骨术是一种治疗膝内翻的新治疗手段,具有手术简单、费用低、恢复快等优点,目前正在被大力推广,但其治病机制尚不很清楚。综述单髁置换和腓骨截骨两种临床手术方式,并从生物力学角度推论腓骨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提出腓骨截骨术后外侧收缩肌力下降导致关节合力矩再平衡,故关节接触位置改变、关节接触力下降可能是腓骨截骨术能够缓解疼痛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河南某市农村老年人膝、腰关节疾病调查,了解河南某市农村老年人的膝、腰关节功能健康状况,为其提供方便可行的卫生服务。方法 对随机抽样该市15个行政村2201名老年人中患关节性疾病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在调查的2156名老年人中,有膝、腰椎疾病的人数为668人,占调查人数的31.00%。生理特征、不健康的工作生活方式、关节过度负重是其发病的主要关联因素。结论 老年人关节疾病主要是骨性关节炎,年龄、性别、遗传、肥胖、关节外伤史、过渡运动等是其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早期发现早治疗,延缓病程进展是目前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PCA) to describe the inter-subject variability of multiple waveforms. This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sit-to-stand movement in two groups of people, osteoarthritic patients and healthy subjects. Although STS movement has not been extensively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knee osteoarthritis, it can provide releva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effect of osteoarthritis on knee joint function. Two waveforms, knee flexion angle and flexion moment, were analysed simultaneously. Instead of using the common multivariate approach we used the functional one, which allows working with continuous functions with neither discretization nor time-scale normaliz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ime-scale normalization can alter the FPCA solution. Furthermore, FPCA presents better discriminatory power compared with the classical multivariate approach. This technique can, therefore, be applied as a functional assessment tool, allow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relevant variables to discriminate heterogeneous groups such as healthy and pathological subj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