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影像学综合评估联体婴儿分离术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影像学对联体儿分离术前的作用和意义。材料和方法 :对两对 (四婴 )联体儿在分离术前的各种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 ,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注意事项。结果 :两对联体儿术前的X线、CT和超声学资料比较全面、准确的显示了患儿联体畸形的部位、程度和相关的解剖学资料。结论 :联体婴儿术前多种、全面的影像学检查是保证分离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影像学检查对结肠癌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对结肠癌诊断的影像学检查程序。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82例结肠癌的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纤维内镜、常规腹部B型超声和CT检查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纤维内镜、B型超声、CT扫描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90 .1%、89.5 %、5 3 .8%和 5 3 .3 % ,前两者与后两者之间差异显著 (Ρ <0 .0 5 )。肝脏转移瘤诊断符合率B型超声、CT扫描为 10 0 %。结论 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和结肠内镜是结肠癌筛选的重要方法 ,B型超声、CT扫描所见是结肠癌术前分期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联体儿影像学检查的价值(附四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联体儿影像学检查的表现。方法 运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X线平片,B超,胃肠钡餐造影,钡剂灌肠造影,逆行肾盂造影,尿路逆行插管造影,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对4例联体儿进行检查,并对照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4例联体儿中3例为胸腹联体,1例为耻骨联体。3例胸腹联体表现为肝脏及胸骨下端融合,4例联体儿中8个患儿均患有先天性心脏病,1例耻骨联体2个患儿共有1条直肠。1例胸腹联体和1例耻骨联体2个患儿有颅脑异常。结论 通过影像学检查能较全面地了解联体儿内部脏器的结构,对评估能否手术、手术方案的设计及判断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是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常见病,影像学检查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估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旨在介绍并比较超声、乳腺钼靶、乳腺CT、乳腺MRI、乳腺99Tcm-MIBI显像及PET、PET-CT等在乳腺癌诊断及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数字化X线摄影尿路造影[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尿路造影(RU)和经皮顺行尿路造影(PAu)]、螺旋CT(SCT)、磁共振成像(MRI MRU)对上尿路结石致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62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上尿路结石患者均经IVU,其中,26例又经RU,1例经PAU,23例经SCT,以及15例经MRI MRU检查。对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进行了比较。结果 尿路造影对七尿路结石所致梗阻定位、定性及梗阻与扩张程度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8.4%,96.8%,100%;SCT分别为95.7%,100%,95.7%;;MRI MRU分别为86.7%,60%,93.3%。结论 在上尿路结石致梗阻的诊断中,尿路造影和SCT应作为主要检查手段,而MRI MRU可作为一种补充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先天性血管环的各种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搜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经确诊的先天性血管环患者34例,年龄1个月~11岁.临床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者22例,6例表现为反复呕吐,进食困难.结果 胸片和食管造影可以通过显示气管狭窄、移位及食管受压高度提示完全性血管环的诊断,但单凭胸片和钡剂食管造影检查通常不能确定血管环的特定类型.MSCT及MRI可清晰显示先天性血管环的类型及气管受压情况.结论 多种影像学检查相结合能全面显示先天性血管环及其对气管食管的压迫情况,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三种影像学检查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种影像检查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彩超、CT、MRI检查的影像资料与临床证实的156例子宫肌瘤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其影像检查方法作比较。结果(1)12例小至5mm的子宫肌瘤B超及CT均未发现,只有MRI才发现并作出诊断,其余病例B超、CT、及MRI诊断均符合临床。(2)156例子宫肌瘤患者中只有MRI提示:粘膜下肌瘤86例(占55.1%其中多发14例),壁内肌瘤42例(占26.9%,其中多发34例),浆膜下肌瘤28例(占18%其中多发12例),彩超及CT均未能作定位诊断。结论(1)超声检查能发现大多数子宫肌瘤,但不能进行准确定住,也难识别小肌瘤,作为子宫肌瘤的筛查方法,应为首选检查方法。(2)CT检查除钙化外,缺乏特征性表现。一般不用于子宫肌瘤的检查。(3)MRI能检出小至5mm的子宫肌瘤,易于分辨粘膜下、肌层内、浆膜下的子宫肌瘤。是发现和诊断子宫肌瘤的最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其发病率逐年递增,并呈年轻化趋势.部分地区乳腺癌发病率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影像学检查对乳腺癌的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随着MRI、PET—CT等新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广泛应用,结合传统的X线钼靶摄影和超声检查,综合影像学诊断为临床提供了丰富的诊断依据及准确的临床分期,越来越多地被患者和临床医生所接受。现将乳腺癌影像学检查的应用价值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三种影像检查对眼部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B超、常规X线及CT检查的影像资料与临床证实的20例眼部异物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其影像检查方法作比较。结果 (1)2例小至12mm非金属异物(植物类)常规X线未发现,B超发现1例,只有CT才发现并作出诊断,其余18例异物(包括金属及非金属类)B超、常规X线及CT诊断均符合临床。(2)20例眼部异物患者中只有CT提示异物位置:眶内壁与眼球之间非金属异物8例(其中2例为碎玻璃,1例单眼单发,1例单眼多发;6例为碎石,4例单眼单发,2例双眼多发)占40%,球壁2例(1例为牙签残留,1例为木块,均为单眼单发,占10%);球内10例(,其中4例为单眼多发,3例为双眼多发,3例为单眼单发)占50%,但B超及普通X线均未能作定位诊断。结论 (1)超声检查是一种简便,无创的检查手段,且能发现大多数眼部异物,但不能进行准确定位,也难识别眶内小的非金属异物,可作为眼部异物的的筛查方法。(2)X线平片是检查眼部异物的传统方法,但因其定位繁锁且准确性不高,特别是对植物性异物几乎不能作出诊断,已逐渐被CT及MR I等影像检查方法所取代。(3)CT不仅能检出小至12mm的眼部异物,还分辨眼部异物位于球内、球壁或眶内。特别是螺旋CT三维成像的运用,图像立体感强,定位更为准确,是眼部异物诊断的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胃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MSCT)进行胃癌灌注成像的可行性,评价其在胃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67例经胃镜证实的胃癌患者行MSCT 灌注成像扫描,计算肿瘤感兴趣区的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分析胃癌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转移部位与各灌注参数的关系.结果 PS 值在胃癌不同细胞分化程度、TNM 分期、病理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TT 值在胃癌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BF、BV 在不同 TNM 分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F 在病理分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SCT 灌注成像能反映胃癌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胃癌的术前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影像学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价值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回顾性分析。10例行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4例行CT检查,2例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7例行电子纤维内镜检查。结果肿瘤位于胃部7例,小肠2例,食管上段及食管下段至贲门各1例。病灶检出率: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100%,CT检查75%,肠系膜上动脉造影100%,内窥镜检查100%。结论气钡双重造影和内窥镜检查是胃肠道间质瘤筛选的重要方法,CT检查和动脉血管造影对胃肠道间质瘤向腔外生长型定位及判断良恶性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SCT和MRI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的评价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43例拟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患者行MSCT和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指导临床选择适应证和植入耳侧。结果:43例中20例MSCT和MRI均未发现异常,23例(42耳)MSCT和MRI均发现有异常,其中先天性内耳发育畸形20例39耳:①MicheⅠ型1耳,表现为内耳结构完全缺如;②共同腔畸形3耳,耳蜗和前庭融合呈一囊状结构;③不完全分隔Ⅰ型(IP-Ⅰ型)3耳,耳蜗和前庭均呈囊状,两者轮廓可以区分;④Mondini型5耳,耳蜗仅1.5圈,中圈和顶圈融合,前庭扩大;⑤前庭与半规管畸形13耳:耳蜗正常,前庭扩大,半规管短小、粗大或缺如;⑥前庭导水管扩大14耳,前庭导水管扩大呈喇叭口状或与总脚相通。骨化性迷路炎3例3耳,MSCT表现为内耳迷路内密度不同程度增高,MRI表现为迷路信号减低。MRI显示蜗神经缺如5耳,蜗神经细小2耳。结论:术前MSCT和MRI检查相互补充,应作为常规术前检查。MSCT在显示中耳结构和立体显示内耳畸形的形态方面优于MRI,可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和判断预后,MRI对于评价听神经是否正常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隙感染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报告应用CT、ECT、X线平片和MR诊断椎间隙感染13例。根据本组X线平片所示,将其分为3期:骨质吸收疏松期,骨质破坏期和增生修复期。作者认为尽管x线平片和断层在椎间隙感染的早期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但仍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诊断方法。CT能清楚显示病灶的部位。骨扫描对椎间隙感染具有高度的敏感性。MR比X线平片、CT、ECT更准确、更敏感、更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术前多层螺旋CT检查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前多层螺旋CT对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临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资料,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24~72岁,平均35.5岁。全部按常规盆腔CT平扫,其中有7例行CT增强扫描,然后全部行多平面重组(MPR)矢状面和冠状面重组、6例行斜冠状面重组。结果15例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术前CT发现有脓肿共18处,厚壁脓腔15例、脓肿内含气13例、周围结构欠清15例。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7例,边缘欠规则6例。其中按解剖分:肛提肌上部脓肿4例,肛提肌下部脓肿11例。按感染细菌分:大肠杆菌11例、其他厌氧菌2例、葡萄球菌1例、链球菌1例。所有病例手术病理结果与术前CT解剖定位结果吻合。术后所有病例恢复良好,无一例合并有肛瘘。结论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术前多层螺旋CT检查对诊断、手术治疗及预后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婴儿肠旋转不良影像学检查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手术证实的婴儿肠旋转不良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摄腹部平片,16例行钡剂灌肠,18例行钡餐检查.结果:腹部平片显示十二指肠部分性梗阻32例,双泡征13例,小肠低位梗阻并腹腔积液3例,未见明显异常3例.钡剂灌肠显示阑尾位于右上腹10例,右中腹1例,左上腹4例,1例位置正常;与手术中记录的阑尾位置比较,诊断符合率较低(28.6%,4/14).钡餐检查显示十二指肠水平段及其近端扩张、梗阻,扩张远端呈鼠尾状改变6例,其中2例显示为完全性梗阻;十二指肠空肠曲位置异常11例;十二指肠螺旋型下降13例;空肠位于右侧腹9例,位置正常1例.结论:在肠旋转不良影像学检查中,腹部平片能提供肠道气体的异常信息,可作为本病的首诊检查方法;钡剂灌肠虽然可显示阑尾位置异常,但诊断准确性低,胃肠钡餐检查可显示十二指肠的位置和形态,是确诊本病的较好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能谱CT最佳单能量血管成像在肝癌介入栓塞术前评估的进展。方法:分析60例能谱成像增强扫描的动脉早期图像,分别行冠状位CT混合能量图像重建、最佳单能量血管重建。采用能谱分析软件处理后可产生常规混合能量(140kVp)的图像(方案A)和最佳单能量(50~70kVp)图像(方案B)。分别对两种重建图像中肿瘤周围的肝动脉分级评分,通过配对t检验的方法两种方案中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最佳单能量血管重建图像同混合能量血管重建图像两种方法在评价肝肿瘤动脉供血分级显示中存在显著性差异(t=28.74,P<0.001),能谱CT最佳单能量血管成像对于肿瘤的动脉血管评估优于混合能量成像。结论:能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作为一种术前评估的方法,可以在不降低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显著提高肝肿瘤血管的噪声比,有利于感兴趣区小血管的检出。 相似文献
18.
影像学诊断骶神经根囊肿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骶神经根囊肿的影像学特点,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对68例骶神经根囊肿的MRI(35例)、CT(16例)、X线脊髓造影(29例)和X线平片(68例)等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平片一般不能检出骶神经根囊肿。脊髓造影一般能清楚显示神经根囊肿。CT扫描能显示骶管扩大、骶骨椎板变簿、椎体后缘凹陷性侵蚀性改变。MRI能清楚显示骶骶神经囊肿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可做出定性诊断。结论:脊髓造影、MR和CT对本病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由于CT受扫描范围的限制和囊肿大小的影响,有时易发生漏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