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细支气管肺泡癌影像学特征的深入性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学特征及相应病理学基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 对比分析49例经纤维支气管镜、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胸部高千伏摄影及CT表现,探讨各型病 变的影像特征。结果:根据大体病理及相应影像上病变的形态和分布特点,可将细支气管肺泡癌分为孤立结节型(25例)、 多发结节型(5例)及弥漫实变型(19例)。孤立结节型相对特异性的征象有多分叶征72%、空气支气管征68%、晕征 40%、血管包埋征20%等,21例(84%)病变在HRCT上具有5个以上的上述征象;多发结节型表现为两肺弥漫结节3例, 网织结节2例,相邻结节可融合成块,伴小叶间隔增厚2例;弥漫实变型表现为单纯大叶性实变2例,伴有非实变区多发 结节及磨玻璃样影17例,主要征象有细支气管夹角增宽13例,血管造影征14例,碎石路征9例。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 的影像表现复杂多样,对各型的征象特别是HRCT表现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可提高本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2.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主要征象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CT表现特点与组织病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40~75岁,平均62岁。采用螺旋CT增强17例,平扫13例。CT图像上观察病灶的部位、大小、密度分布、内部结构及边缘特征,并评价其征象与组织病理的相关性。结果:单发结节型18例,实变型9例,弥漫小结节型3例。单发结节型主要征象:胸膜牵引征9例(50%),磨玻璃征16例(88.8%),支气管征10例(55.5%),空泡征14例(77.7%)。实变型主要征象:枯树枝征6例(66.6%),蜂房征4例(44.4%),碎路石征3例(33.3%),血管造影征2例(22.2%),弥漫小结节型主要征象:两肺不对称、不均匀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结节,结节融合倾向,伴有母瘤2例(66.6%)。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表现复杂,对各型的征象深入细致地分析,可提高本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炎症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BAC)与肺炎的CT征象特点,提高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12例炎症型BAC及20例肺炎的CT征象。结果炎症型BAC主要分布于肺外带胸膜下,CT表现为磨玻璃样密度背景下的斑片状实变影,常伴空泡征、病理性含气支气管征及血管征、"卫星"腺泡结节、胸膜凹陷征及分叶征,一般无胸膜增厚;而肺炎常分布于中下肺叶,少见磨玻璃样密度、空泡征、病理性含气支气管征、分叶征及胸膜凹陷征,无"卫星"腺泡结节,慢性肺炎常可见邻近胸膜增厚。炎症型BAC与肺炎均不易引起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 CT检查对炎症型BAC与肺炎的鉴别诊断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青年细支气管肺泡癌X线平片及CT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青年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胸片与CT表现特征性和病理学发生基础及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诊断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4例。经纤支镜,穿刺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胸片及CT表现以及转移灶的特征表现,探讨各型病变的影像学特征。结果:根据大体病理及相对影像上病变形态和分布特点,可将细支气管肺泡癌分为孤立结节型5例占21%,多发结节型11例占46%,弥漫型8例占33%。其中孤立结节型相对特异型征象较多,如分叶征,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多发结节型;胸片表现为两肺中下叶棉球样征象,但CT显示为两肺弥漫多发结节状,碎路石征象,常伴有胸膜牵拉等征象;弥漫粟粒型:两肺中下叶呈粟粒样改变,部分病例有融合,实变现象,临床上易误诊为粟粒型肺结核,转移瘤或肺炎等疾病。另外,细支气管肺泡癌骨骼转移灶呈浸润性破坏,分布较广,以肋骨和锁骨侵犯为多见。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表现复杂多样,对各型的征象表现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结合临床特点,可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5.
孤立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孤立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癌(SNBC)的特征性CT征象和鉴别诊断,旨在提高本病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SNBC的CT表现,总结其特征性的CT征象.结果 10例SNBC均位于肺外周或胸膜下,CT常见征象是分叶征、细短毛刺、胸膜凹陷征和血管集束征,CT特征性征象是空泡征或细支气管充气征、磨玻璃样密度和多结节征.结论 深入细致地分析SNBC的CT表现,发现特征性的CT征象,可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组对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bm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孤立型BAC 35例,分析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再现(VR)技术对孤立型BAC基本征象的显示价值,并与常规横断位图像对比分析.结果 35 例孤立型BAC根据CT图像上病灶密度表现将病灶分为3种类型:(1)单纯磨玻璃密度结节(8例);(2)混杂密度结节(20例);(3)单纯实性密度结节(7例).HRCT、MPR及VR在湿示孤立型BAC的空泡征、纯磨玻璃征、环晕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及支气管血管集束征方面优于常规横断位.结论 HRCT及三维重组,较常规横断位扫描能更准确地显示孤立型BAC的内部细微结构及周围形态改变,对孤立型BAG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的多层螺旋CT的特征性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83例经病理证实的孤立型BAC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观察病灶的分布部位、内部结构、边缘特征,并对其相关征象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83例孤立型BAC根据CT图像上病灶密度表现将其分为3种类型:①单纯磨玻璃密度结节(35例);②混杂密度结节(36例);③单纯实性密度结节(12例).83例均为周围型,其中纯磨玻璃征占42%,环晕征占43%,空泡征或空气支气管征占57%,分叶征占28%,毛刺征占23%,胸膜凹陷征占24%,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占30%.结论:MSCT能显示孤立型BAC的内部结构及边缘特征,与病理对比具有较好的-致性;纯磨玻璃密度结节,出现磨玻璃密度的混杂结节,则强烈提示结节为BAC;与其它类型的肺癌相比,BAC分化较好,生长缓慢,预后也好.  相似文献   

8.
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诊断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孤立型BAC30例的CT表现,利用三维成像软件行多平面重建,比较横断面图像与MPR图像在孤立型BAC基本征象方面的显示价值。结果:孤立型BAC30例,MPR重建图像显示清晰,与横断面图像比较,在显示"磨玻璃征"、"深分叶征"、"环晕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细支气管充气征方面MPR显著优于常规横断位,MPR并能减少"空泡征"的假阳性。结论:MPR重建方法较简单易行,较常规横断位扫描能更准确地显示孤立型BAC的形态特征,对孤立型BAC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实变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及病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实变型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CT表现特点。方法:对13例经病理证实的实变型BAC的CT征像及其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中,单发肺叶实变8例,多发肺叶或肺段实变3例,单发肺段实变2例;实变肺密度低于心肌8例,伴见血管造影征或血管高密度征7例、支气管气像征9例伴枯树枝征6例;实变肺周见蜂窝肺征9例,磨玻璃征7例,多发小结节2例;少量胸水1例,肺门淋巴结肿大及肺气囊腔各1例。13例中9例CT首诊误诊为肺炎,4例正确诊断。结论:实变肺密度低、蜂窝肺征、血管造影征尤其是血管高密度征、枯树枝征及多发腺泡结节是实变型BAC的主要CT表现特点;磨玻璃影是早期表现,但特异性不大;CT引导肺穿刺活检是较理想的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10.
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材料和方法:收集手术证实的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共26例,作常规扫描、HRCT、靶扫描以及增强扫描,并对CT表现进行评价。结果:全部病例均为周围型,其中18例距离邻近胸膜小于2cm。常见征象分叶征(15/26)、细短毛刺(21/26)、胸膜凹陷征(22/26)及空泡征或细支气管充气生(19/26)出现率很高,同时所有增强病例均有明显强化(18/18),多结节征(12/26)出现率也较高。结论:BAC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多结节征有助于其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