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MSCT胸部低剂量扫描对慢性肺部病变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低剂量及常规剂量扫描对慢性肺部弥漫性病变(范围较广泛者)的显示差异,探讨低剂量扫描诊 断慢性弥漫性或浸润性肺部病变的可行性及合理扫描方案。方法:34例慢性肺部病变患者及4例临床怀疑支气管扩张但 CT扫描未见异常的患者,行低剂量(50mAs)全肺螺旋扫描,14例患者并行常规剂量(195mAs)全肺增强扫描,所有病例 在病变部位加低剂量(50mAs)及常规剂量(220mAs)薄层(2.5mm)HRCT扫描。比较低剂量及常规剂量扫描对病变范 围、分布及病变特征的显示差异。结果:两种剂量全肺扫描(重建层厚7.5mm)图像对肺部病变分布的范围及各种征象的 显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种剂量的薄层HRCT图像对各种病变征象均可以显示,但是对支气管扩张、蜂窝样 改变、纤维索条及胸膜下线的显示以常规剂量为优(P<0.05),对其它征象的显示两组剂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对于怀疑肺弥漫性病变的患者,可以采用低剂量全肺扫描,病变部位加常规剂量薄层HRCT扫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层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踝关节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68例常规X线检查阴性、临床高度怀疑骨折的患者行64层CT低剂量扫描和常规剂量扫描,并行MPR、VR后处理,比较2组扫描图像质量、诊断准确率及辐射剂量。结果: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相比,CT图像质量及对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辐射剂量较常规剂量明显下降,CT容积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乘积均降低了56%左右。结论:踝关节低剂量CT扫描能准确诊断踝关节隐匿性骨折,同时降低了患者的辐射剂量,完全能够取代常规剂量扫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扫描组合参数在腰椎CT容积扫描中降低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 :选取80例身高、体质量指数(BMI)较一致的腰椎检查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20例):Ⅰ组(80 k V,200 m As)、Ⅱ组(100 k V,150 m As)、Ⅲ组(100 k V,200 m As)、Ⅳ组(120 k V,250 m As)。其中Ⅳ组为常规剂量对照组。扫描同时记录随机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辐射剂量(ED),采用VR获得腰椎椎骨容积图像,应用批处理(Batch)重组椎间盘图像及椎骨冠矢状面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分,并测量各组参数下L_(3~4)、L_(4~5)、L_5~S_1椎间盘中心水平腰大肌的标准差(SD)值,对所获得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组的CTDIvol、DLP及E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Ⅰ、Ⅱ、Ⅲ组CTDIvol分别较Ⅳ组降低73%、61%、42%,DLP分别较Ⅳ组降低69%、57%、32%,ED分别较Ⅳ组降低69%、56%、32%。4组扫描参数获得VR和Batch椎间盘重组图像评分Ⅰ、Ⅱ与Ⅳ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Ⅲ与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tch椎骨冠矢状面重组图像评分Ⅰ~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Ⅳ组L_(3~4)、L_(4~5)、L_5~S_1椎间盘水平腰大肌的S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D值Ⅰ组Ⅱ组Ⅲ组Ⅳ组。结论:采用100 k V、200 m As扫描参数行腰椎CT容积扫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辐射剂量最低。  相似文献   

4.
低剂量扫描方案在CT定位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像噪声,但影像质量仍在可接受的允许范围,可保持定位像的定位功能不受影响,并具有降低设备X线使用剂最和减轻患者辐射伤害程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牙齿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及合理性.方法 连续选取360例行颌面部CT扫描的受检者,随机均分为上颌组和下颌组.设置不同kV(120,100,80)、不同mAs(200,100,50,30,20,10)组成18组扫描参数,对照组为120 kV、200 mAs.选出图像质量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的最低有效剂量对应的扫描参数kV、mAs值.结果 80 kV、20 mAs组对应的有效剂量为0.011 mSv,较对照组降低了96.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适当的同时降低管电压和管电流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降低辐射剂量的牙齿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SCT低剂量扫描技术(单纯降低mAs),受检者所接受辐射剂量及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名受检者随机分成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分别采用低剂量(100mAs)和常规剂量(200mAs)进行扫描,其余参数完全相同,测量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和图像噪声,对各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分别为:5.72±0.32和11.45±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所接受的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图像的评价结果显示:随着mAs降低,骨小梁及软组织显示略模糊,图像噪声增加,但实验组图像仍可满足临床诊断(两组图像评分分别为11.07±0.82和11.30±0.79,P>0.05)。结论单纯降低mAs的腰椎MSCT低剂量扫描技术可大幅降低辐射剂量,所获得的图像基本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可作为常规应用于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CT低剂量扫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检查作为重要的诊断方式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同时也对受检人群产生了辐射危害。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CT剂量、图像质量、影响剂量的因素等方面对降低辐射剂量的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翼  赵斌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9):1438-1441
降低受检者CT检查辐射剂量一直是业内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从CT辐射剂量的表达方法,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影响辐射剂量的因素以及低剂量扫描方案的合理应用等方面,介绍了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宝石CT低剂量扫描在冠脉成像中的应用。方法筛选60例患者,30例行宝石CT冠脉前门控扫描,30例传统MDCT扫描,将其扫描参数进行辐射剂量对比。结果相同的球管电压条件下,宝石CT前门控扫描辐射剂量平均(2.27±0.72)mSv,传统MDCT扫描剂量平均(14.5±3.2)mSv。结论宝石CT采用个性化前门控扫描技术、扫描参数,同时利用AsiR重建技术,获得高清冠脉成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SCT低剂量双期扫描在脑血管病变的成像质量与诊断价值。方法:41例临床怀疑有脑血管病变的患者行低剂量双期CT动脉及静脉成像检查,另收集41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减影CTA;评价2种方法在脑血管的成像质量,测量X线辐射剂量,并从脑血管显示率、病变检出、病变来源、病变定性及与周围组织毗邻情况方面评价低剂量双期CT动脉及静脉成像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意义。结果:低剂量双期CT动脉及静脉成像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常规减影CTA,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P=0.975)。低剂量双期CT动脉及静脉成像与常规减影CTA对病变检出质量的比较,5分的病变分别占95.12%,26.83%,低剂量双期CT动脉及静脉成像质量明显高于常规减影CTA(P=0.000)。结论:低剂量双期CT动脉及静脉成像的图像质量无明显下降,辐射剂量明显降低,且能够清晰显示病变来源及与周围组织毗邻情况,病变检出率、病变定性水平均有提高;对脑血管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咽部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咽部病变螺旋CT检查的低剂量最佳条件。方法征得20例病人同意,分别于会厌尖平面行10mm层厚,10mm间隔,120kV,200mA、100mA、50mA、25mA的螺旋CT扫描,共采集2层,所有数据重组为2.5mm层厚、1.3mm间隔的影像,由4位经过对影像质量评价标准统一认识的放射科医师分别对影像质量进行盲法评分,探讨在保证影像质量基础上的最佳低剂量扫描条件。结果选择10mm层厚、10mm间隔、120kV,50mA作为低剂量扫描的最佳扫描条件。结论120kV,50mA低剂量扫描既可保证咽部病变的影像质量,又可降低病人的曝光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肠充气造影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相结合扫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志愿者做结肠充气状态下150mAs、50mAs两种剂量的MSCT扫描,评价两种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与诊断的关系,同时记录扫描的单次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结果:单纯低剂量50mAs扫描对结肠壁、结肠带、腔外间隙显示的清晰度影响很小,没有影响到对其图像的观察诊断,结肠的三维结构图像在降低剂量扫描时也几乎不受影响;而对肝脏、结肠肿块、周围软组织浸润程度、腹膜后淋巴结分辨率等均有明显影响,并且对其图像的三维重建成像也有影响。单纯常规剂量150mAs扫描对结肠壁、结肠带、腔外间隙、肝脏、结肠肿块、周围软组织浸润程度、腹膜后淋巴结均清晰显示。低剂量平扫+常规剂量增强扫描同样能清楚显示结肠壁、结肠带、腔外间隙、肝脏、结肠肿块、周围软组织浸润程度及腹膜后淋巴结。结论:采用低剂量平扫与常规剂量增强相结合的扫描方法,是一种既降低病人所受辐射量,又可满足诊断的实用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3.
胃和结肠充气造影CT低剂量扫描应用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评价胃和结肠充气造影CT低剂量扫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以及低剂量与常规剂量CT扫描的X线和辐射剂量比。资料与方法 对30例志愿者作胃或结肠充气状态下165mAs、90mAs、30mAs3种剂量的MSCT扫描,评价3种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同时分别记录3种剂量扫描的单次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mGy)、毫安秒(mAs),计算出3种方法的放射线剂量比。结果 与常规剂量165mAs扫描比较,90mAs、30mAs扫描对胃或结肠壁、胃黏膜或结肠带、腔外间隙显示的清晰度影响很小,没有影响到对其图像的观察诊断;对肝脏、臀肌等密实结构显示的清晰度影响较大,随着扫描剂量减低,图像颗粒增粗,组织结构分辨率下降,30mAs扫描时,影响观察诊断;胃和结肠肿块显示的清晰度在降低剂量扫描时其图像颗粒也有所增粗,但均没有影响观察诊断;图像的三维重建成像在降低剂量扫描时几乎不受影响。以165mAs为标准,90mAs、30mAs组的CTDlw(mGy)及mAs分别降低了45.5%、81.8%。结论 胃和结肠充气造影30mAs低剂量CT扫描对胃和结肠及其肿块的显示没有明显影响,不影响观察诊断,而且其X线辐射剂量较常规剂量降低了4/5,完全可应用于临床胃或结肠病变的筛查式诊断。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对肺结节或肿块的评价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评价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肺结节的临床可行性及合适扫描方案。方法42例病例平扫均采用低剂量全肺螺旋扫描,发现肺结节或肿块病例在病变部位加低剂量及常规剂量薄层轴扫,首次发现者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行常规剂量(200mAs)全肺扫描及病变部位薄层延迟轴扫。全肺扫描采用标准算法分别重建出低剂量7.5mm、5mm及常规剂量5mm横断面图像,同时利用标准算法及高分辨算法分别重建出2种剂量VR图像。比较2种剂量横断面5mm、薄层图像以及低剂量5mm与7.5mm图像对肺结节或肿块的形态特征、大小、测量密度的差别;比较低剂量及不同算法对三维VR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2种剂量图像对肺结节或肿块大小、形态的显示无明显差异,但是低剂量薄层扫描图像部分征象显示不如常规剂量图像。密度测量方面,低剂量薄层扫描图像标准差较大,与常规剂量有明显差异。重建VR图像质量2组剂量无明显差异,标准算法重建好于或等于高分辨算法图像。结论低剂量扫描7.5mm标准算法图像重建,病灶局部加常规剂量薄层轴扫,可以准确显示肺结节或肿块形态、大小、密度特征而且大大降低了病人的辐射剂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低剂量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肺结核患者进行双排螺旋CT机扫描,其扫描参数为常规剂量(150 mA)及2种低剂量(15 mA,30 mA).除管电流不同外,在管电压、扫描周期、螺距及层厚方面CT扫描参数完全一致.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肺底,逐一记录各剂量CT扫描的影像学表现及图像质量,并将2个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在肺结核的CT影像学显示率方面,低剂量30 mA的CT扫描可清晰地显示各种结核病灶,并且与常规剂量相比两者并未显示出统计学的差异(P>0.05).但当管电流进一步降低至15 mA时,活动性和静止期肺结核的确诊率显著降低,与常规剂量和30 mA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CT(30 mA)完全可以替代常规剂量CT 进行肺结核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剂量技术在64排螺旋CT气腹造影检查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连续选取56例患者进行CT气腹造影检查.将患者分为常规组(C组)和低剂量组(L组),每组28例.C组采用标准采集方法,L组采用低剂量采集方法,对C组和L组图像质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 )进行评估,应用spss10.0软件对C组和L组间图像质量评分及CT剂量指数差异进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C、L组图像质量评分均值分别为2.62±0.54分、2.48±0.57分,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L组CTDIvol均值分别为(24.89±2.38)mGy/cm、(1.59±0.82)mGy/cm,L组CTDIvol均值明显低于C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剂量采集方法既可明显降低受检者的射线剂量又能满足诊断需求.  相似文献   

18.
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小儿胸部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低剂量扫描在小儿胸部的应用。方法水模测试:在水体模的同一层面做3mm层厚的150、80、50、35、15mAs扫描。在每幅图像的5个相同感兴趣区测CT值,做CT值的均匀性和噪声水平比较。病例扫描:随机选择肺部感染的患儿40例,先行常规剂量(150mAs)扫描以确定感染部位,再在感染局部做低剂量扫描(50,35mAs及15mAs)。其他参数为:120kV,床进28.8mm/圈,0.5s/圈,16×1.5mm准直,重建层厚及间隔均为3mm。比较不同剂量的CT权重剂量指数(CTDIw)及剂量长度乘积(DLP);由2位高年资医师按优、良、合格及不合格的等级盲法评价不同剂量的图像质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CT图像的均匀性随着扫描剂量的减少而变差,图像噪声水平随扫描剂量的减少而增高。小儿胸部150、50、35、15mAs的CTDIw分别为:10.0、3.3、2.3、1.0mGy,其DLP分别为:117.8、39.3、27.5和11.8;150、50、35mAs的符合临床诊断图像(包括优,良,合格3个等级)所占比例,肺窗和纵隔窗均不小于90%,而15mAs的不合格图像所占比例为20%。结论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多排螺旋CT小儿胸部检查采用35mAs的扫描条件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MSCT后处理技术在泌尿系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平面重组、三维CT成像及CT仿真内镜技术在泌尿系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30例泌尿系病例,分别进行多平面重组(MPR)、三维(3D)成像及CT仿真内镜(CTVE),并与(IVU)图像和膀胱纤维内镜进行比较。结果:MPR、3D和CTVE重组图像能更好的从多方位显示病变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之间平面和空间的关系,无盲区。结论:MPR、3D和CTVE图像是轴面图像和纤维内镜的重要补充,为泌尿系病变的术前诊断、定位和治疗方法及手术入路提供了客观依据,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