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与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技术(DTT)对早期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DAI早期(伤后10天内)患者(DAI组)及12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行常规MR扫描及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在FA图上分别测量DAI组及对照组双侧半球白质感兴趣区(胼胝体压部、胼胝体膝部、内囊前肢、内囊后肢)部分各向异性(FA)值,将两组感兴趣区(ROI)平均FA值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对DAI组FA值与临床GC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运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显示通过病灶的纤维束特征。结果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DAI早期FA值(胼胝体压部0.647±0.069、胼胝体膝部0.615±0.043、内囊前肢0.541±0.065、内囊后肢0.639±0.035)较对照组(胼胝体压部0.748±0.045、胼胝体膝部0.729±0.058、内囊前肢0.622±0.038、内囊后肢0.667±0.027)FA值显著降低(P0.001)。胼胝体压部FA值的变化与GCS评分呈正相关(r=0.736,P=0.001)。DTT较好显示感兴趣区白质纤维束形态,更直观显示脑白质损伤程度。结论 DTI联合DTT是DAI患者检查的敏感方法,FA值评估是DAI程度的重要依据,DDT可观察神经纤维束受损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 :用DTI研究正常儿童脑白质发育特点。方法 :收集50例1~12岁健康儿童脑DTI图像,分析第1组(1~3岁)、第2组(4~6岁)、第3组(7~9岁)及第4组(10~12岁)4个年龄组与脑白质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及尾状核头部5个部位的各向异性指数(FA)值、ADC值的相关性及差异性。结果: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及胼胝体压部的FA值与年龄呈正相关,尾状核头部的FA值与年龄呈负相关;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及尾状核头部的ADC值均与年龄呈负相关。第1、2组间及第2、3组间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及胼胝体压部的FA值、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3、4组组间胼胝体膝部及胼胝体压部的FA值、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TI的FA值和ADC值能反映脑白质发育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收集58例临床确诊的足月HIE患儿,其中轻度HIE 28例,中度HIE19例,重度HIE 11例,并选取2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行颅脑常规MRI及DTI扫描,测量内囊前肢、内囊后肢、豆状核、胼胝体膝部及胼胝体压部的FA值,比较各组不同部位的FA值。结果对照组内囊前后肢、胼胝体膝部和压部的FA值均高于中度HIE组和重度HIE组,对照组胼胝体膝部的FA值高于轻度HIE组,轻度HIE组和中度HIE组内囊前后肢、胼胝体膝部和压部的FA值高于重度HIE组,轻度HIE组内囊后肢FA值高于中度HI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豆状核的F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部位中,内囊后肢FA值诊断HIE的准确度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802,当内囊后肢FA值的截断点取0.543时,诊断灵敏度为61.2%,特异度为85.0%,Youden指数为0.462。结论 DTI FA值可以早期、定量评价HIE新生儿脑损伤的程度,为HIE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颞叶癫痫患者的颞叶以外白质MR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MR扩散张量成像(DTI)探讨颞叶癫痫(TLE)患者的颞叶以外白质是否存在隐匿性损伤,并研究这些白质结构的DTI参数值与患者初次发病年龄及病程长短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42例发作间期TLE患者和32名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I和DTI检查,定量测量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内囊前肢、后肢及外囊的平均扩散系数(Dcavg)和部分各向异性(F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LE患者胼胝体压部、内囊后肢及外囊的Dcavg值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胼胝体膝部、压部、内囊前肢及外囊的FA值显著低于正常人(P<0.05).TLE患者内囊后肢Dcavg值与病程长短呈正相关.结论 TLE患者的颞叶以外白质存在隐匿性损伤,内囊后肢的损伤程度与病程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3.0TMR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19名无窒息史的正常足月新生儿做为对照,对24例HIE患儿(轻度19例、中重度5例)进行常规MRI及DTI检查.选取双侧大脑脚、豆状核、内囊后肢前后部、丘脑、半卵圆中心层面额叶前后部、顶叶以及胼胝体膝部、压部为感兴趣区(ROI),分别测得分数各向异性(FA)、平均扩散系数(MD)、轴向扩散张量(λ//)、垂直扩散张量(λ⊥).采用ANOVA分析三组间不同部位各参数的变化.结果 轻度组胼胝体压部FA值及左侧大脑脚MD、λ//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中重度组皮质脊髓束走行区、胼胝体膝部及压部的FA、λ//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另外,中重度组左侧大脑脚λ⊥较对照组降低,而左侧内囊后肢前部、双侧内囊后肢后部λ⊥较对照组升高(p<0.01).结论 DTI更能反映不同程度HIE损伤后脑组织轴索、髓鞘细微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在急性期(1~18d)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检查,测量脑内不同部位的FA值,明确FA值的变化情况;并对患者急性期外伤严重程度行GCS评分,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FA值与GC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患者内囊后肢、胼胝体压部及半卵圆中心FA值在急性期较对照组降低(P<0.05),并且在上述部位患者急性期FA值的变化与GCS评分有较强的相关性(P<0.05)。结论:常规影像学表现正常的脑白质出现FA值的改变,提示局部脑损伤的存在;FA值的变化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DTI检查可作为评估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7.
3.0T MR弥散梯度编码方向对脑组织FA值测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高场强MR下弥散张量成像中弥散梯度编码方向对脑组织弥散各向异性分数(FA)的影响。方法:使用3种不同的弥散梯度编码方向(6、13和21个)在3.0T MRI上对14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头颅弥散张量成像(DTI)。在FA图上分别测量两侧半卵圆中心、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两侧内囊、丘脑及桥脑F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胼胝体压部FA值最高,其次为胼胝体膝部、内囊和桥脑,丘脑FA值最低。随着弥散梯度编码方向的增加,FA图质量提高,对白质纤维束细节的显示也更清楚,尤其是对脑干结构的分辨,但成像时间延长;3种不同弥散梯度编码方向的DTI扫描方案所观察到的半卵圆中心、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内囊、丘脑及桥脑的FA值不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超高场MRI弥散梯度编码方向数目对脑组织FA值的测量无显著性影响,在临床运用中可根据患者状况选择弥散梯度编码方向,以提高DTI检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亚急性期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胼胝体各亚区域微观结构及其短期变化.方法 连续性纳入亚急性期DAI患者21例,其中12例于1月后(31.5 d±6.2 d,28~43 d)复查,招募12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使用3.0T磁共振仪扫描获取脑部DTI数据.在矢状位各向异性分数(FA)图将胼胝体分为6个亚区域(胼胝体膝部、体嘴部、体前部、体后部、峡部及压部)计算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析亚急性期和随访患者胼胝体DTI参数变化,并将亚急性期患者胼胝体各亚区域DTI参数与入院时格拉斯哥(GCS)评分做相关分析.结果 亚急性期患者整个胼胝体及所有亚区域FA值显著降低,除胼胝体体前部、体后部外其余亚区域ADC值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胼胝体峡部FA值下降幅度最大(-12.0%).12例随访患者整个胼胝体及各亚区域FA值和ADC值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急性期患者整个胼胝体、峡部及压部FA值与入院时GCS评分呈正相关(整个胼胝体:r=0.848,P=0.000;峡部:r=0.447,P=0.048;压部:r=0.591,P=0.006).结论 胼胝体峡部是DAI最易损伤的部位;短期内(1个月)胼胝体亚区域微观结构无显著变化;亚急性期DAI患者整个胼胝体FA值能较好反映DAI患者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脑白质细微病变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HIV阳性者(阳性组)和83例HIV阴性者(对照组),均行MRI常规序列及DTI扫描.测定双侧内囊前支、内囊后支、内囊膝、胼胝体膝部、压部及双侧胼胝体干脑白质感兴趣区(RO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FA值及ADC值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阳性组双侧内囊前支及内囊膝、胼胝体膝部及双侧胼胝体干FA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双侧内囊前支、后支、膝部及双侧胼胝体干ADC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I通过FA值和ADC值的异常改变而发现HIV阳性患者内囊及胼胝体区脑白质结构的细微病变,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合并脑瘫患儿术后脑白质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诊断为PVL合并脑瘫患儿15例作为病例组,另选相匹配的正常儿童志愿者15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常规MRI平扫及DTI检查,并获得各向异性分数(FA)图,测量病例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皮质脊髓束(内囊膝、内囊后肢、大脑脚及脑桥水平)、基底节区核团(尾状核、豆状核)感兴趣区的FA值差异.结果 双侧内囊膝、内囊后肢、脑桥、胼胝体压部、膝部及双侧大脑脚的FA值在病例组治疗前、后(术后1个月)与对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豆状核、尾状核的FA值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双侧内囊后肢、胼胝体压部、膝部任意2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双侧内囊膝、脑桥、双侧大脑脚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双侧内囊膝、脑桥、双侧大脑脚治疗前与对照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技术可显示脑白质细微结构变化,其FA值在PVL合并脑瘫患儿术后脑白质恢复中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进一步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