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软骨肉瘤的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1例经病理确诊原发软骨肉瘤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1例患者年龄范围13~63岁,中位年龄41岁,其中40岁以上7例。10例行x线平片检查,表现为溶骨/混合性骨质破坏,5例病灶内见钙化,仅1例见骨膜反应;3例行CT检查,病灶内均可见环一弧状钙化及骨内膜“扇贝样”压迹;9例行MRI平扫+增强检查,T2WI上以高信号为主,内可见低信号间隔,部分病灶内散在斑片状钙化低信号影,增强后病灶均呈较明显的弓一环形强化;其中3例行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早期明显强化。结论原发性软骨肉瘤具有一定的特征,综合分析影像表现可提高本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软骨肉瘤的影像诊断,旨在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软骨肉瘤的X线、CT和MRI表现.14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8例同时行CT检查,10例行MRI检查.结果 14例软骨肉瘤中,发生在骨盆6例,管状骨7例,椎体1例.11例表现为斑片状、虫蚀样的溶骨性骨质破坏,12例可见钙化或骨化,1例可见针状骨膜反应,8例可见明显软组织肿块.结论 对于软骨肉瘤,X线平片及CT能清晰地显示钙化、骨化,磁共振能准确地显示病变范围,X线平片结合CT及/或磁共振能明显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软骨肉瘤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软骨肉瘤的CT和MR及其增强表现,分析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骨肉瘤27例,术前分别或同时经X线平片、CT平扫和增强、MR SE T1WI、T2WI和T1WI增强扫描,复习影像学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对照.结果:27例软骨肉瘤中,普通型22例,间充质型3例,去分化型2例.发病部位包括骨盆11例,管状骨10例,肋骨2例,胸骨1例,椎体1例,软组织1例,腹膜后1例.肿瘤直径4.5~23.0 cm,<5.0 cm 2例,5.0~10.0 cm 17例,>10.0 cm 8例.骨质破坏呈轻度膨胀性或溶骨性,密度等于或低于肌肉密度,钙化21例,扇贝状分叶边缘19例,骨膜增生3例.肿瘤CT值等于或低于肌肉;MR T1WI呈等低信号,T2WI为显著高信号,高信号内总见弓环状低信号分隔或低信号结节.CT和MR增强13例,小叶分隔呈环弓状进行性持续强化,小叶自身不强化.结论:扇贝状分叶边缘、弓环状钙化、T2WI显著高信号内存在弓环状低信号、弓环状进行性强化等构成各型软骨肉瘤的特异性影像学特征,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及组织病理联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病理证实的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影像学征象。结果 8例中普通型4例,间质型2例,透明细胞型和黏液型各1例;7例髓内型,1例皮质旁型。病灶均单发,累及胸椎3例(T4、T5和T11~12),骶椎3例(S1~3),腰椎和颈椎各1例。8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溶骨性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7例病灶内见环状或弧线样软骨基质钙化。3例T2WI上见分叶状更高信号区(富水分区)病灶中,2例为传统型,且含MRI液-液平面,病理证实瘤灶内有动脉瘤样骨囊肿改变;另1例为透明细胞型,病理显示富含透明软骨成分;此两型共5例,其中4例MRI呈线样或分隔样强化。黏液型病灶MRI信号混杂,但较传统型和透明细胞型信号相对均匀;除钙化区域外,瘤体呈弥漫强化。2例间质型病灶均表现为明显软组织肿块,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具有特征性影像表现,不同影像学表现可提示不同病理类型。熟悉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影像学特征及不同病理类型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临床及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软骨肉瘤的X线、CT和MRI资料.结果:25例软骨肉瘤中原发23例,其中普通型20例,去分化型、黏液型及透明细胞型 各1例;继发2例.X线及CT表现:原发的23例中溶骨性骨破坏5例,混合性骨破坏18例,形成软组织肿块20例.其中 表现为低密度19例,等密度1例.20例普通型及1例黏液型见散在钙化.MRI表现:普通型软骨肉瘤T1 WI呈等或稍低 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黏液型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稍高、低的混杂信号,钙化T2WI呈低信号;透明细 胞型病例T2WI及T2WI呈近乎等信号;去分化型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6例普通型及1例继 发型出现环形、间隔样中等一明显强化,黏液型及去分化型呈不均匀中等一明显强化.结论:普通X线及CT是软骨肉瘤影 像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主要手段,MRI显示软骨信号为重要提示.MRI显示病变范围更为清楚、准确.为临床治疗提供可 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不规则骨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少见部位成软骨细胞瘤影像资料,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10-50岁。归纳其在不同影像检查方法下的表现特点。结果13例病变中,肩胛骨3例、髋臼骨2例、足部跟骨4例、距骨3例、足舟骨1例;X线平片检查13例,均表现为溶骨性病变,低密度10例,混杂密度3例,10例呈膨胀性。CT检查11例,病灶边界不清3例,内部见钙化灶8例,病灶周围见骨质硬化缘10例,病灶内部见间隔4例,3例肿瘤周围见软组织肿块。MR检查5例,T1WI表现为等、低信号,T2WI为不均质高信号,3例可见液.液平面及实体一液平面;1例行增强扫描,肿瘤实体部分呈轻度强化,间隔明显强化。结论不规则骨成软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不具特征性,但仍具软骨类肿瘤的共性特点,合理运用不同的影像检查方法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胶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2009年收治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胶质肉瘤的影像学资料,其中6例术前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7例均位于幕上大脑半球。3例病灶CT显示为混杂密度,2例为囊实性病灶,1例呈稍高密度实性肿块。4例MRI在T1WI上均以低信号为主,T2WI为混杂稍高信号或高信号;1例侵及胼胝体膝部。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瘤周水肿轻微或无瘤周水肿。光镜显示:肿瘤细胞密集,呈大片状排列,异形性较明显,可见多核瘤巨细胞和核分裂现象,部分区域有明显坏死。免疫组化标志:波形蛋白(++),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S-100(+)、上皮膜抗原(+)。结论:胶质肉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点,CT、MRI检查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8.
颅底软骨肉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颅底软骨肉瘤的CT和MRI表现,探讨CT和MRI的诊断价值和限度。资料与方法搜集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2例颅底软骨肉瘤,均行CT及MRI平扫。其中8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 11例CT上可见不同程度的钙化,MRTlWI呈低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1例CT表现为囊性低密度,伴有高密度点状出血灶,T1WI呈以低信号为主夹杂高信号出血灶,T2WI呈均匀高信号,边界清晰。8例MRI增强扫描均表现为不均匀强化,信号及密度改变与病理相符。结论 颅底软骨肉瘤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相符。CT和MRI是诊断颅底软骨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2例软骨肉瘤的影像学特点。32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25例行CT检查,MR检查14例。结果:32例平片发现病变内钙化28例。25例做CT者均见骨质破坏和钙化影,软组织肿块21例,骨膜反应2例。MR表现:肿瘤呈等长T1长T2为主的混杂信号,可见长T1短T2信号分隔,增强扫描示分隔强化和肿块周边部强化,钙化呈长T1短T2信号。结论:骨质破坏、钙化、软组织肿块、弓环状分隔等构成软骨肉瘤的主要影像学特点,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颅内软骨肉瘤的CT及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软骨肉瘤的CT、MRI特征。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3例颅内软骨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CT平扫显示不规则分叶状肿块 ,瘤周水肿不明显 ,2例伴有瘤内钙化及局部颅骨侵蚀。MRI显示肿瘤在T1WI为低、等信号 ,T2 WI为高信号 ;MRI增强时T2 WI中央低信号部分不强化 ,周边强化明显。结论 颅内软骨肉瘤好发于颅底软骨联合处 ,常伴瘤内钙化和局部颅骨侵蚀 ,但须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确诊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叶内型肺隔离症的影像学特征及其解剖病理学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DSA造影确诊的叶内型肺隔离症22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胸片及CT检查,9例行DSA检查,将影像学资料与介入、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2例肺隔离症中,病变位于左下肺18例,右下肺4例.在X线胸片及CT表现中,单发或多发囊性肿块型12例,实变肿块型5例,肺多血征型5例.4例病灶周围伴有局限性肺气肿.CT显示异常主动脉血供15例.9例DSA表现为主动脉发出异常血管供应隔离肺段,均引流至同侧下肺静脉.15例术后病理大体切面多表现为单囊或多囊腔形成,其内为黏液或脓液;镜下显示隔离肺段结构不良,见不同程度纤维组织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叶内型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较具特征性,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是叶内型肺隔离症最主要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膀胱癌的多层螺旋CT征象与病理表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膀胱癌的CT征象与手术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癌82例,男的78例,女的4例,将肿瘤的CT征象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膀胱癌肿瘤的细胞类型与CT征象之间没有明显关系,但肿瘤细胞级别与CT分期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结论:CT分期在很大程度上可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螺旋CT应作为膀胱癌术前常规和主要的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总结毛母质瘤的CT和MRI表现,并揭示其影像表现的病理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17个毛母质瘤病灶的临床及影像资料,14个病灶行影像检查,其中6个病灶行CT平扫,1个行CT增强扫描,7个行MR平扫。结果 肿瘤发生于头颈部13个(耳周5个,头皮5个,耳垂1个,颌面部1个,颈部1个),躯干3个,下肢1个。行影像检查的14个病灶均位于皮下脂肪层,其中13个边界清楚,多与皮肤关系密切,肿瘤的最长径6~51 mm。CT表现:6个病灶为软组织肿块,密度与肌肉相近,其中5个病灶内可见钙化,另1个病灶表现为完全钙化;行增强扫描的1个病灶呈中度强化。MR表现:头颈部毛母质瘤中,4个T1WI呈均匀等肌肉信号,4个T2WI信号不均匀,5个T2WI抑脂序列见环状高信号,其中3个病灶内可见网状高信号。结论 毛母质瘤在CT上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内可见不同类型的钙化;MRI上T2WI和T2WI+FS呈特征性的网状和环状高信号表现;影像学表现与病理表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16.
颅底软骨肉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底软骨肉瘤的MRI表现特点。方法:搜集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底软骨肉瘤,分析其MR表现。结果:6例病灶分布散在,肿瘤所附着处颅底骨质破坏,局部可见大小不等肿块,多可见分叶,边界多数较为清晰,邻近脑组织无或有轻度水肿。MRI显示病灶信号欠均匀,T1WI以等信号为主,内可见斑片状更低信号区,T2WI则以高信号为主,其中混杂散在低信号或更高信号区,增强后肿瘤为不均匀的显著强化,病灶内T1WI、T2WI均为低信号区,增强后无强化。结论:颅底软骨肉瘤在MR上能够准确地进行定位诊断,其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软骨母细胞瘤(chondroblastoma,CB)影像表现与病理的关系,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骨骼CB 15例,术前分别行X线平片、CT平扫、MR SET_1WI、T_1WI和SE T_1WI增强扫描.复习影像学图像并与手术病理作对照.结果 15例中,13例位于长管状骨(骨骺12例,干骺端1例),1例位于脊柱椎体及附件,1例位于跟骨.肿瘤直径3.9~7.2 cm,平均5.1 cm.均为溶骨性骨质破坏,无明显膨胀性改变.14例病灶边缘隐约呈结节状突起,可见明显硬化边,1例位于跟骨者无明显硬化边缘.位于管状骨者,病灶多位于骨骺中心骨性关节面下,8例可见钙化,5例无明显钙化;位于椎体和跟骨者,均无明显钙化;1例位于跟骨者,内可见小囊变;1例位于脊柱者可见骨性分隔.5例伴有软组织肿胀.CT示病灶密度略低、等或略高于邻近软组织密度,密度不均匀,CT显示细微钙化更有价值.MR T_1WI为低信号,T_2WI为低、等和高混杂信号,肿瘤边缘可见骨质硬化引起的低信号环.结论 CB不仅位于管状骨,也位于脊柱及跟骨等不规则骨.多数位于长管状骨骨骺中心或骨端骨突部位,肿瘤膨胀改变不明显,瘤内可见弓环状或斑点状钙化,边缘呈分叶结节状,常见明显硬化边,可伴有骨膜反应或邻近渗出,多数肿瘤可以确诊.位于脊柱与跟骨者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纤维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8年临床收治确诊的16例纤维素性支气管炎患儿的影像资料.全部病例均行X线检查,6例行胸部CT扫描.结果 16例患儿支气管镜检取出或吸痰吸出灰色胶冻样支气管树样物,胸部影像表现为肺纹理增强16例,肺实变8例,肺不张10例,肺透亮度增高8例,纵隔积气及皮下积气3例,气胸1例,胸腔积液1例.结论 儿童纤维素性支气管炎影像表现与支气管异物表现类似,可分为肺炎型、肺不张型及混合型三型,正确诊断需密切结合临床和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早期退变的MRI征象和病理改变。材料和方法:对5具新鲜尸体的腰椎标本(共23个椎间盘)行MRI扫描,并与其病理对照研究。结果:所有椎间盘都有不同程度地退变。其中属早期退变的间盘16个。MR可以反映的病理改变主要包括:(1)T2加权像在低信号的纤维环中出现高信号是纤维环粘液样变性肿胀,软骨细胞增生地反映:(2)在高信号的椎间盘内出现与纤维环相连的低信号是纤维环内折地反映;(3)T1加权像椎间盘前部角形低信号伴T2加权像髓核前缘成角是纤维环外折地反映。结论:MRI信号强度地改变能真实地反映某些椎间盘早期退变的病理改变,有助于早期椎间盘退变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