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少见部位内生性软骨瘤的 MRI 表现及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内生性软骨瘤的 MRI 资料.结果8例中,位于四肢长骨7例(股骨干3例,胫骨干2例,股骨干骺端1例,肱骨干骺端1例),肩部1例;6例单发,2例多发;4例呈分叶状,3例呈多发结节状,1例为不规则形;6例病灶边界清楚,骨皮质和周围软组织未见侵犯;1例边界不清并可见骨皮质破坏;MRI 平扫 T1WI 呈低信号,T2WI 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呈环形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除四肢短管状骨这一常见发病部位外,少见部位的内生性软骨瘤好发于四肢长骨,其 MRI 表现具有特征性,对肿瘤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四肢长骨嗜酸性肉芽肿(EG )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小儿长骨EG患者影像学资料,包括26例X摄片,12例C T检查,和5例M RI扫描检查。结果26例中单发病灶17例,多发病灶9例(包括四肢长骨多发4例,累及其它骨骼5例),受累的四肢长骨包括股骨15例,肱骨9例,胫骨4例,腓骨及桡骨各1例,病灶位于骨干12例,干骺端18例,骨骺3例。X线平片15例病灶呈单发或多发囊状,部分边缘硬化,局部骨质呈膨胀性、溶骨性破坏,6例病灶呈小囊状破坏,4例骨膜层状增厚;C T扫描12例表现髓腔扩大,内见软组织肿块填充,骨皮质变薄,破坏,3例在骨松质区或骨髓腔内呈囊状破坏。M R检查均表现病灶中心 T1 WI多呈低或等低信号, T2 WI呈高或等高混杂信号,周边多呈长T1、长T2信号,STIR病灶多呈混杂高信号。结论小儿四肢长骨EG影像学表现多样,易与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相混淆,合适的影像学检查,并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及随访观察,有助于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婴儿长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21例长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例均经临床及病理证实,9例采用Siemens Novus 0.35 T MR机,12例采用Siemens Avant0 1.5 T超导型MR机对病灶及邻近关节行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结果 将婴儿长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分为三种类型:(1)骨骺干骺型(16例):病变位于股骨干骺端6例、胫骨干骺端5例、肱骨干骺端5例.16例长骨干骺端病灶合并骨骺及骺板受累、化脓性关节炎,其中2例合并骨膜下脓肿,1例合并骨骺分离,1例合并关节脱位,病灶在T1WI呈低或稍低信号,T2WI、PD-STIR及梯度回波序列呈高信号,以PD-STIR显示更明显;(2)干骺型(3例):病变位于股骨干骺端2例,胫骨干骺端1例,无骺板及骨骺受累,病灶呈片状稍长T1、长T2信号;(3)骨干型(2例):病变位于胫骨及尺桡骨骨干各1例,MRI表现为骨干广泛骨质破坏及骨膜反应.2例增强扫描髓腔内病灶及周围软组织见不均匀斑片状强化.结论 婴儿长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有其自身发病特点,认识其病理解剖学基础及MRI表现,对评价骨髓炎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婴儿长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21例长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例均经临床及病理证实,9例采用Siemens Novus 0.35 T MR机,12例采用Siemens Avanto 1.5 T超导型MR机对病灶及邻近关节行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结果将婴儿长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分为三种类型:(1)骨骺干骺型(16例):病变位于股骨干骺端6例、胫骨干骺端5例、肱骨干骺端5例。16例长骨干骺端病灶合并骨骺及骺板受累、化脓性关节炎,其中2例合并骨膜下脓肿,1例合并骨骺分离,1例合并关节脱位,病灶在T1WI呈低或稍低信号,T2WI、PD-STIR及梯度回波序列呈高信号,以PD-STIR显示更明显;(2)干骺型(3例):病变位于股骨干骺端2例,胫骨干骺端1例,无骺板及骨骺受累,病灶呈片状稍长T1、长T2信号;(3)骨干型(2例):病变位于胫骨及尺桡骨骨干各1例,MRI表现为骨干广泛骨质破坏及骨膜反应。2例增强扫描髓腔内病灶及周围软组织见不均匀斑片状强化。结论婴儿长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有其自身发病特点,认识其病理解剖学基础及MRI表现,对评价骨髓炎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单发型内生软骨瘤影像学表现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内生软骨瘤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方法对资料完整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型内生软骨瘤11例的临床与X线平片、CT、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中,掌骨3例,指骨4例,肱骨干1例,股骨干骺端2例,胫骨干骺端1例。掌指骨病灶X线平片表现为囊样、类圆形透光区,瘤内钙化,呈膨胀性生长,骨皮质变薄;四肢长骨病灶在CT表现瘤内软组织密度影,内见斑片状钙化;MRI在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1例股骨病灶T2WI周围见低信号带。结论影像学检查对本病大多数可做出定性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长骨血管瘤的影像特征,旨在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长骨血管瘤患者的X线平片(14例)、CT(9例)及MRI(6例).结果 18例长骨血管瘤中髓型10例、骨膜型5例、皮质内型3例.X线表现:髓型8例,其中3例表现为典型的蜂窝状,3例为溶骨性病灶周围骨质硬化明显,单纯溶骨、毛玻璃样密度各1例;骨膜型3例,表现为骨皮质增厚、硬化;皮质内型3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溶骨性病灶.CT表现:髓型6例,表现为溶骨膨胀型病灶5例,其中3例可见薄厚不一的硬化边,蜂窝状骨嵴影2例,骨皮质呈筛孔状1例,垂直于骨皮质的放射状骨膜增生2例;毛玻璃样密度1例.2例骨膜型表现为骨皮质均匀增厚1例,不规则骨膜增厚1例,局部髓腔狭窄消失.1例皮质内病变表现为病灶呈均匀软组织密度,局部皮质膨胀、增厚.MRI表现:2例显示髓腔内斑片状T1WI稍低信号,T2WI均呈稍高信号,边界清晰;1例T1WI及T2WI均呈等或稍低信号,病灶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1例显示病灶突破局部骨皮质,肿物向外突出,外突肿物及相连髓腔部分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2例显示骨膜增厚,其中1例呈等信号,1例无信号;2例周围肌肉组织内可见不均匀斑片状长T2信号,T1WI与肌肉组织呈等信号.结论 长骨血管瘤的囊性蜂窝状X线表现较为特征型;CT及MRI有助于长骨血管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长骨血管瘤的影像特征,旨在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长骨血管瘤患者的X线平片(14例)、CT(9例)及MRI(6例).结果 18例长骨血管瘤中髓型10例、骨膜型5例、皮质内型3例.X线表现:髓型8例,其中3例表现为典型的蜂窝状,3例为溶骨性病灶周围骨质硬化明显,单纯溶骨、毛玻璃样密度各1例;骨膜型3例,表现为骨皮质增厚、硬化;皮质内型3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溶骨性病灶.CT表现:髓型6例,表现为溶骨膨胀型病灶5例,其中3例可见薄厚不一的硬化边,蜂窝状骨嵴影2例,骨皮质呈筛孔状1例,垂直于骨皮质的放射状骨膜增生2例;毛玻璃样密度1例.2例骨膜型表现为骨皮质均匀增厚1例,不规则骨膜增厚1例,局部髓腔狭窄消失.1例皮质内病变表现为病灶呈均匀软组织密度,局部皮质膨胀、增厚.MRI表现:2例显示髓腔内斑片状T1WI稍低信号,T2WI均呈稍高信号,边界清晰;1例T1WI及T2WI均呈等或稍低信号,病灶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1例显示病灶突破局部骨皮质,肿物向外突出,外突肿物及相连髓腔部分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2例显示骨膜增厚,其中1例呈等信号,1例无信号;2例周围肌肉组织内可见不均匀斑片状长T2信号,T1WI与肌肉组织呈等信号.结论 长骨血管瘤的囊性蜂窝状X线表现较为特征型;CT及MRI有助于长骨血管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的关系,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9例,术前分别经X线平片、CT平扫、MR SE T1WI、T2WI和T1WI增强扫描,仔细复习影像征象并和手术病理作对照.结果:9例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中,位于股骨5例,胫骨3例和髂骨1例.位于长管状骨者,5例位于干骺端,2例位于骨干,1例接近骨端.肿瘤直径6.3~11.8 cm.所有肿瘤均为溶骨性骨质破坏,破坏区呈椭圆形5例,不规则地图形4例.病灶呈囊状9例,7例病灶境界不清,7例病变见骨膜增生,伴软组织肿块8例,所有病例软组织肿块境界清楚.5例行CT检查,病灶密度低于肌肉或与肌肉相仿,CT显示骨膜增生及软组织肿块较平片清楚,增强扫描软组织明显强化.4例行MR检查,T1WI为混杂信号3例,低信号1例;T2WI为低、等和高信号混杂4例.T2WI 4例均可见明显囊状改变和液-液平面,均可见软组织成分,软组织构成囊壁和分隔,部分呈不规则肿块结节,T2WI软组织信号高于肌肉.结论: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好发于长管状骨干骺端,呈卵圆形或地图样溶骨性破坏,容易呈多囊状坏死,但肿瘤内常见软组织成分,常伴骨膜增生和骨外软组织肿块,CT增强扫描和MR有助于显示病灶的软组织成分.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平有  杜恩甫  李丹  仇俊华  母华国   《放射学实践》2009,24(12):1341-1344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MFH)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原发性BMFH的临床及X线片、CT、MRI表现,总结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13例中,男8例,女5例,40岁以上10例;长骨骨端11例,长骨骨干1例,髂骨1例。13例X线和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其中6例病灶边缘有轻度骨硬化,7例骨质破坏区间夹杂粗细不等的骨嵴,骨膜反应1例。全部病例均见超过骨破坏范围的软组织肿块。MRI表现为T1WI等-低信号,T2WI以等信号为主,间有片状短T2和长T2信号,增强扫描病变不均匀强化。结论:原发性BMFH以中老年男性多见,好发于长骨骨端。X线平片为首诊方法,CT和MRI对显示病灶范围及病变细微结构价值大。骨破坏区内粗大骨嵴、超过骨破坏范围的软组织肿块及骨膜反应少见是原发性BMFH的影像特点,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RI常规扫描、DWI、SWI及增强扫描在骨嗜酸性肉芽肿(EGB)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EGB的MRI常规检查、DWI、SWI及增强扫描表现。结果:9例中,多发1例,单发8例。颅骨病变3例,表现为颅骨穿凿样骨质破坏,并软组织肿块,呈哑铃状改变,无骨膜反应。四肢长骨病变3例,骨干为主,局限性骨皮质破坏,出现以病灶为中心超出其范围的层状连续性骨膜反应,骨髓及软组织水肿显著。四肢非长骨病变局限性骨皮质缺损,轻度膨胀,骨髓水肿。脊椎病变2例中,1例早期椎体高度无改变,椎体内及周围软组织肿块,软组织肿块与正常椎体界限清楚,见低信号边,椎体骨髓水肿显著;中晚期椎体成楔形或铜钱样改变,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椎间盘不受累。结论 :EGB的高场MRI表现有一定特异性,DWI、SWI对疾病的病理分期有一定价值,SWI对病变内出血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