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之间接收诊治的56例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性休克临床诊疗情况,对患者出现休克的症状进行统计分析,检测感染病原菌,对患者进行临床抢救治疗。结果 56例患者中在进行化疗期间出现感染性休克14例(25%),在化疗结束2周内出现感染性休克32例(75%),在复发后进行再次诱导缓解期间出现感染性休克10例(17.9%),患者白细胞平均计数小于10×108/L,感染细菌分析中发现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杆菌与真菌等,临床治疗后症状缓解48例(85.7%),死亡8例(14.3%)。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化疗期间与化疗后出现感染性休克的几率较大,对患者进行抗感染与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控制患者休克情况,临床应用性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感染性休克治疗中抗生素合理应用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2001~2008年收治的8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结果:急性期内,治疗组出现高热31例,休克加重5例,昏迷2例,死亡2例。对照组出现高热25例,休克加重9例,昏迷8例,死亡5例。结论: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不宜早期、大量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总结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救治经验,为临床今后治疗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病患43例,对病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经验。结果在43例病患中,抢救成功28例,占比65.1%,死亡15例,占比34.7%。结论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病患的病死率较高,且导致病患死亡的原因与多种因素有着一定的关联,因此病患应该及早到医院就诊,并接受全面的护理,从而提高病患的生存概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阐明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化疗后继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以利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总结2006年5月至2010年7月AL继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其临床发生特点、病原菌检出率和耐药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302例AL患者经住院化疗后发生感染性休克90例,经积极抗感染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得到控制62例,死亡28例。感染性休克多出现在复发难治AL再次诱导缓解化疗、强化疗方案治疗后,对此类患者要高度警惕继发感染性休克;通过血培养发现检出病原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高。结论及时积极有效的抗感染、抗休克治疗AL得到完全或部分缓解患者感染性休克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急性梗阻性脓性胆管炎件发感染性休克者病死率明显增高。我院曾先后两次报告病死率为42.8%和43.5%。1975年1月至1977年12月我院又收治本病229例,分别采用手术、西药非手术或中西医结合三种方法治疗,共死亡60例,总病死率为26.2%,其中伴感染性休克134例,死亡46例,病死率为34.3%。可喜的苗头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伴感染性休克19,例仅死亡  相似文献   

6.
杨茂林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183-184
目的探讨腹腔感染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腹腔感染导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经紧急抗休克等综合治疗治疗,同时急诊手术治疗,治愈25例;治愈率65.8%,死亡13例。结论腹腔感染致感染性休克应积极抗休克治疗同时积极及时手术治疗,加强抗炎,及多器官功能支持,防治MODS,以上措施的综合运用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方法对1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24h的血常规、血气分析、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压、升压药物的用量。结果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24~72h/次,共治疗22例次,救治成功6例,死亡3例,放弃治疗1例。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是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有效措施,临床上应尽早采用此法。  相似文献   

8.
外科休克15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平 《黑龙江医药》2002,15(3):228-230
本文回顾性分析自1993年7月至2001年10月,经外科治疗休克156例,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男102例,女54例,年龄20~91岁。创伤性休克96例,消化道出血21例,感染性休克39例。结果:创伤性休克治愈90例,6例死亡,原因为原发病未能得到控制5例,术后出现MODS1例;消化道出血治愈19例,术后再出血2例死亡;感染性休克治愈35例,4例死于 MODS。2 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诊治方法,降低病死率.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外科住院的患者32例老年人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老年急腹症患者中接受手术治疗29例90.06%(29/32),皆痊愈;非手术治疗3例9.3%(3/32),皆死亡.结论 外科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首先应抗休克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时手术,控制感染,早期防治MODS,是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感染性休克是儿科常见危重症,正确诊断及时采取综合抢救措施是降低这种疾病死亡的关键。自1979年以来共收治感染性休克200例,除综合治疗外,在血管活性药方面,首选山莨菪碱收到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对新生儿感染性休克的认识,争取早发现、早治疗,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方法 分析本院NICU2008年10月~2011年6月收治的42例感染性休克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引起死亡的高危因素及实验室资料的治疗方案的有效性.结果 42例患儿中,25例新生儿痊愈,7例放弃治疗,10例死于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衰竭.临床早期表现均有反应差、嗜睡,肌张力低下、灌注不良,皮肤苍白发花.约46%的患儿伴有呼吸支持增加及呼吸节律的改变,仅31%的患儿有低血压.结论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病死率较高,休克往往发生在血压降低之前,早发现、及时有效地治疗至关重要.多脏器功能衰竭者预后差,累及脏器越多,病死率越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婴幼儿及儿童感染性休克进行临床分析,以便及早的诊断和治疗,降低婴幼儿及儿童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婴幼儿及儿童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资料,总结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效果。结果全部休克均治愈。结论早期诊断,及时补液是降低婴幼儿及儿童感染性休克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罡  代传扬  吴贤林 《贵州医药》2007,31(11):986-987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是各种致病微生物侵犯人体造成重度感染而并发的一种严重综合症,病情严重易引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是危重病治疗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现代医学对感染性休克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有了较大进展,临床上尽管采取了积极复苏、抗感染、保护支持、拮抗介质等手  相似文献   

14.
胡庆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7):1729-1730
目的:总结外科感染休克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2年30例外科感染性休克的治疗疗效。结果: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早期处理病灶,及时手术与引流,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30例中5例死亡,死亡率16.7%。结论:外科感染性休克患者,经积极抗休克,早期手术处理病灶,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是儿科常见的危重病症之一。为了提高对新生儿感染性休克的认识,探讨最佳的临床治疗手段,现将近年来我院重症监护病房(NICU)治疗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抢救20例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并发G-菌感染性休克的研究,总结临床经验,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09年泰能抢救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并发G-菌感染性休克20例的临床表现和诊疗过程。结果泰能抢救G-菌感染性休克疗效满意,主要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结论 G-菌是引起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并发感染性休克重要原因之一,经验性使用泰能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感染性休克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我科经皮肾镜取石术的临床资料,选取其中出现感染性休克的6例患者,总结诊治经验体会。结果 6例患者均得到积极救治并治愈出院。结论感染性休克是经皮肾镜术后严重且凶险的并发症之一,警惕感染性休克的发生和及时救治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老年急腹症患者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收集2008年至2011年钦州市钦南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86例,男52例,女34例,平均年龄(64±7.8)岁,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结果 86例患者,经手术治疗60例,术后死亡5例,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1例死于肺栓塞,1例死于糖尿病肾衰竭,1例死于败血症。非手术治疗26例,治愈18例,死亡8例,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2例死于败血症,2例死于低血容量休克,1例死于心功能衰竭。结论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老年急腹症患者,无并发心脑肾功能严重衰竭时,应在抗休克同时积极抗感染,手术治疗。临床医生应掌握扎实的理论临床知识,认真总结疾病经验,提高术前急腹症病因的诊断水平,有的放矢的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提高疾病治愈率,同时为患者减轻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正>脓毒性休克又称感染性休克,是血液分布性休克的一种特殊类型,全世界死亡率极高,虽然从2001年开始各个国家采取了拯救脓毒症措施并发表了一系列指南指导临床,死亡率有所下降,但目前仍是ICU病房以及急危重症患者的首位死亡原因[1]。乌司他丁是近年来被用于治疗脓毒性休克的常用药物,尤其是大剂量乌司他丁的使用,为治疗脓毒性休克开创了新的途径,值得我们临床探索与研究。1脓毒性休克的相关概念及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集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和纳美芬加集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的对比,探究分析纳美芬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ICU接受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97例,分成两组,分别接受集束化治疗和纳美芬加集柬化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2、6h时NAP显著升高,HR显著下降,治疗6h时cI显著升高,均有P〈0.05。结论纳美芬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肯定,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