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乳腺肿瘤56例的超声诊断分析欧志红①郑丽李英斌②姜雪梅③本组56例乳腺肿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超声平面测量肿瘤最大径线0.9cm~4.2cm,年龄18~66岁,平均47.6岁,均为女性患者,其中恶性32例(单纯癌19例,浸润导管癌12例,髓样癌1例),...  相似文献   

2.
乳腺肿瘤的声像图特征与分型邮政编码250031济南军区总医院超声科牟楠楠,李心民,苗凤君回顾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32例女性乳腺肿块患者,术前均经超声检查。年龄19~65岁。平均41.2岁。结果乳腺腺癌及导管癌17例,肿块一般直径3cm左右,其内回声不均...  相似文献   

3.
中药直流电穴区导入治疗乳腺增生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直流电穴区导入治疗乳腺增生症孙治民女性乳腺增生症患者192例,年龄26~62岁,平均38岁;病程1~18年,平均2年;病变位于外上象限占86%,伴乳腺疼痛及压痛占94%。分为中药直流电穴区导人组(A)116例,病程平均2.5年,疼痛及压痛占92%...  相似文献   

4.
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较为罕见,约占乳腺恶性肿瘤的0.04%~0.53%。本文报告4例均为女性,年龄在29~56岁之间,平均发病年龄44岁。  相似文献   

5.
乳腺人体孟氏裂头蚴病2例杨慈元(湖南怀化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418000)例1女,63岁。发现左乳肿块16年,近l年来,伴局部疼痛、发痒,以"左乳腺肿瘤"收住院。查体:左乳外上象限近乳晕部,有一肿块约2cm×2cm×l.5cm,位于乳腺组织内,形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改良GBI法检测观察乳腺癌、癌旁,乳腺增生性病变及其远离病变部位的正常乳腺小叶中C-erbB-2的表达情况、表达类型及意义。结果:28例乳腺癌C-erbB-2的阳性染色主要在细胞膜上,阳性率为100%;23例癌旁增生导管与乳腺增生性病变阳性染色大部分在细胞浆内,阳性率为86.96%,仅有少部分在细胞膜上;病变周围的正常乳腺小叶均未见到膜染色反应,三者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C-erbB-2癌蛋白的膜型还是胞浆型表达可以作为乳腺癌与乳腺增生性病变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常成年女性静止期乳腺实质的超声分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正常成年女性静止期乳腺实质的超声表现,并对其进行分型。方法:自2005年5月至2006年6月在乳腺普查中,使用高频超声对4392例成年女性静止期乳腺进行超声检查,根据超声图像中显示的乳腺导管数量与问质等其他成分比例的不同,将乳腺实质的超声表现分为四型:①导管占主要成分者为导管型;②纤维结缔组织占主要成分者为致密型;③导管与纤维结缔组织比例相当者为混合型;④除导管和纤维结缔组织外,脂肪等其他成分所占比例较多者为不均型。结果:4392例成年女性静止期乳腺中,双侧乳腺均为导管型者360例(8.20%),致密型1373例(31.26%),混合型2356例(53.64%),不均型113例(2.57%)。尚有119例(2.71%)双侧乳腺分别为不同类型。在年龄分布上,导管型主要分布在18~20岁和21~30岁两个年龄段(21.55%~42.86%),在61~70岁年龄段仅有1例,在71~80岁和81~90岁两个年龄段均无导管型。50岁以下受检女性主要为混合型(54.61%~61.64%)。随年龄增长,致密型比例逐渐增高,致密型在51~60岁组为43.01%,61~70岁组为65.27%,71~80岁组为72.46%。不均型在各个年龄段的分布无明显差异(1.94%~4.19%)。结论:正常成年女性静止期乳腺实质超声可分为导管型、混合型、致密型和不均型四型。导管型主要见于青年女性,中年女性主要为混合型和致密型,老年女性以致密型为主。不均型在各个年龄段的分布无明显差异。少数人双侧乳腺类型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乳腺病变C—erbB—2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改良GBI法检测观察乳腺癌,癌旁,乳腺增生性病变及其远离病变部位的正常乳腺小叶中C-erbB-2的表达情况,表达类型及意义。结果:28例乳腺癌C-erbb-2的阳性染色主要在细胞膜上,阳性率为100%;23例癌旁增生导管与乳腺增生性病变阳性染色大部分在细胞浆内,阳性率为86.96%,仅有少部分在细胞膜上,病变周围的正常乳腺小叶均未见到膜染色反应,三者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C  相似文献   

9.
富糖原乳腺腺癌伴发结核1例庞有成(北京丰台铁路中心医院病理科100071)患者女,51岁。右侧乳腺肿块2个月,以"乳腺包块"入院。查体:右腋下可触及肿大淋巴结,约2cm×1.5cm,活动,无压痛。右乳房较左乳房增大,右乳外上象限见局部皮肤凹陷,触之有...  相似文献   

10.
乳腺增生症的病理组织形态及其分类的再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报告300例乳腺增生症病理形态学分析。将乳腺增生症分成为单纯性增生及非典型增生两大类。前者包括4组病变,后者分成3级。观察结果认为该病为多种病变组合,以2~3种病变者居多(占74.3%),多者达到7种,平均2.6种。与美国妇女比较,中国妇女病变中形成囊肿者及大汗腺化生者似较少,非典型增生发生率亦低,小叶非典型增生极少见,而纤维腺瘤变者较多见,发生率达32.7%。分析乳腺增生症发病年龄,手术时病人年龄以纤维腺病变病人最年轻(年龄高峰为20~30岁年龄组),一般增生病变年龄高峰在25~40岁年龄组之间,而非典型增生病例则多在40~60岁之间。结论认为,将乳腺增生症分为单纯性及非典型增生两大类是可行的,形态学标准易于掌握,与Page分类无矛盾,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乳腺横纹肌肉瘤2例刘瑞芳,文继舫(湖南绥宁县人民医院病理科422600湖南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例1女性,56岁。发现在乳腺肿块6月余,局部切除,后局部肿块复发而入院。查体:左乳外观增大,们及外上象限1个3cm×1.5cm×2cm和内上象限2个肿块,分...  相似文献   

12.
小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综合指标诊断探讨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8  
小乳腺癌≤2cm,在二维超声上鉴别诊断较困难,我科自1991年开始利用彩色多普勒双功能超声,诊断小乳腺肿块50例,其中乳腺癌及良性病变各25例,使用Acuson128XP/10型彩色电脑超声诊断仪,进行乳腺多普勒检查,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8~68岁,平均45岁,彩色多普勒在恶性病灶中100%可探到动脉型血流,RI值为0.75±0.06,P<0.001,中等量至丰富血流(~级)占76%,且72%为丰富血流,84%的病灶血管数在3条以上;而良性病灶中,92%为无至少量血流(0~级),中等量至丰富血流占8%,最多为2条血管,RI值为0.60±0.06,P<0.001,因此把病灶的特征、间接征象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综合性指标结合起来,可提高小乳腺癌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双侧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例叶历(新乡市371医院病理科河南453000)患者女性,19岁,一月前偶然发现左侧乳腺外侧有一约2cm×1.5cm×1cm大小的肿块,表面皮肤光滑,无红肿、发热、疼痛。因肿块生长较快,来院就诊。查体:双侧乳腺均可触及多个肿...  相似文献   

14.
现将我院1996年至1999年期间引起乳腺感染的278株革兰阳性球菌种类及对6种抗生素的耐药状况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实验菌株我院就诊的乳腺感染患者,由临床医师用75%酒精消毒患者乳头,再用无菌棉拭子在患者乳头处取分泌物,立即送检。1. 2细菌分离和鉴定标本接种于一块血平板, 35℃ 24 h,生长菌落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及生化反应。1.3药物敏感试验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药敏纸片、药敏平板每周均用标准ATCC质控菌株监测,结果均在质控范围内。2结果2.1菌种分类引起乳腺感染的…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穿刺细胞学检查阴性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我院116例乳腺癌手术的病人中,发现术前曾行诊断性穿刺细胞学检查报告为阴性者18例,延误手术治疗1~4个月,现就其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8例均为女性,年龄28~45岁,均因发现乳腺肿块1天~2个月就诊。12例无任何伴随症状,6例有乳腺无规律...  相似文献   

16.
早期乳腺癌的X线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效果取决于发现与治疗的早晚,故早期诊断十分重要。乳腺钼靶X线摄影是目前检查乳腺癌的最好方法之一,本文对86例早期乳腺癌的X线影像特点进行分析,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本组病例均为女性,最大年龄71岁,最小年龄26岁,平均49.3岁。发现肿块62例,局部疼痛17例,乳头溢液5例,溢血3例。肿块及疼痛位于外上象限58例(67.4%),外下象限11例(12.8%),乳头后区10例(11.6%),内上象限5例(5.8%),内下象限2例(2.3%)。全部病例无乳头回缩、表…  相似文献   

17.
超声诊断乳腺肿块302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院经病理确诊乳腺肿块302例乳腺超声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1-01~2006—06间因乳房肿块、乳头溢液,在我院行乳腺超声检查者,去除未经病理诊断证实者,最终入选的乳腺肿块病例为302例,均为女性,年龄21~67(平均47)岁。  相似文献   

18.
高频探头引导自动活检对乳腺疾病的应用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B超室邮政编码526021苏建平,周荫宁,王筱芳,崔一萍本文报告39例乳腺疾病在高频探头引导下行自动枪活检术,取得组织物最长为0.2cm×l.7cm,最小为0.2cm×1.km,取材成功率达...  相似文献   

19.
乳腺肿块中不同乳腺疾病的发病率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乳腺肿块中不同乳腺疾病的发病率及与年龄的分布关系。方法 对我院2001年8月至2002年8月因乳腺肿块手术并行病理诊断的598例患者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乳腺肿块高发年龄在20~49岁,发病率占本组病例总数的79.43%。全部病例中,良性疾病486例,占总数的81.27%;恶性疾病112例,占总数的18.73%。20岁以前的乳腺肿块(5l/51)100%为良性;50~59岁50%为良性。常见的良性疾病占良性乳腺肿块的比例是:乳腺结构不良44.32%、纤维腺瘤40.33%、导管内乳头状瘤2.88%、脂肪瘤0.62%、慢性炎症1.65%。结论 乳腺癌的高发年龄在40~59岁,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同年龄组的乳腺肿块中乳腺癌的发病比例增高。对中、老年妇女的乳腺肿块应高度重视,40岁以上的妇女应该每年接受专科医生检查。对年轻女性及男性患者出现的乳腺肿块,同样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20.
我院1990~1997年共收治淋巴瘤604例,首诊误诊、漏诊38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8例均为本院住院病人,男25例,女13例,男∶女=1.92∶1;年龄13~76岁,平均56.7岁。最后确诊均依据组织病理学检查。1.2 临床表现及误诊疾病 (附表)38例漏误诊病例临床表现及误诊情况首发临床表现例数误诊疾病例数胸腔积液4肺结核肺癌31纵隔包块2肺癌2肺门包块2肺癌2乳房包块3乳腺增生乳腺癌12上消化道出血4胃癌胃炎31腹部包块5结肠癌肠结核32急性右下腹痛2急性阑尾炎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