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素问·阴阳别论》云:“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其大意是说,二阳之病(胃病)的发生,多由思虑过度,损伤心脾而致。脾与胃同居中焦,属土,故脾伤可累及于胃;心为君主之官,为一身之大主,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故心伤亦可影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虽以伤寒命名,实亦为杂病示法,其精思妙用,众所周知。惟书中“和”字的含义,往往因文而异。窃以为论中的“和”、“未和”、“自和”、“和之”等词,均是辨证论治的着眼着手处,试分别浅述于次: 关于阴阳营卫方面 辨证要点,首重阴阳.论中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即是辨阴病阳病,而阴阳消长、胜复等也俱为辨识之要。《伤寒论》立法论治的主  相似文献   

3.
《内经》“皮毛者,肺之合”的理论,对后世学者影响较深,心与皮毛的关系,《内经》中也有一些重要的论述,本文试作初步探讨。1 心与皮表的生理关系1.1 心气、心阳与皮表的关系《素问·刺禁论》曰:“心部于表。”张志聪注言:“心为阳脏,而主火,火性炎散,故心气分部于表。”张景岳亦注:“心火主阳在上,故其气部于表。”姚止庵曰:“心为牡脏,属阳主表。”由上论可知心之阳气,能布达于肌表,有主司皮表阳气之功能,亦即皮表的温煦需赖于心阳的作用。1.2 心血、心液与皮表的关系《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  相似文献   

4.
祖国医学对类似脑溢血的记载,有着大量的文献资料,中医统称为“中风”,虽有主火、主气、主痰之说,真中,类中之分,内风、外风之别,就其审证求因,与脑血管意外,颇多类似,《内经》记载:“民病卒中,偏瘫,手足不仁,偏枯,身偏不用”。《金匮要略》说:“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吐涎沫”。《河间六书》说:“暴风暴死,火性痰速故也;……心神昏冒,筋骨不用,卒倒无所知也”。张景岳提出:“所谓卒倒暴仆之中风,亦即痰火上壅之中风”。叶天士也说:“风阳上僭,痰火阻窍,以营卫脉络失和肢体偏废”。以上诸说,均较详细地论述了中风的病因与证候。这与脑溢血,病起急骤,突然跌倒,昏迷不省人事是相符的。近人张锡纯说:“此证乃五志之火挟脏腑气血上冲脑中,脑中血管若因其冲激过甚而破裂,其人即昏厥不醒”。张氏“脑充血论”,与目前认为高血压是直接引起本病的学说,立论类同。  相似文献   

5.
心脾相关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五脏一体观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Hp)可通过诱导异常炎症-免疫反应、破坏肠道菌群而影响脑-肠互动、增加血液黏度等多种机制影响心房颤动的发生与进展。本文从心脾相关理论入手,认为“营卫失充、菌邪外袭”“营卫失谐、心神异常”“营卫失行、气血失和”“营卫失制、心脾互伤”是Hp诱导心房颤动发病与进展的病机基础及演变过程,而营卫的“失充”“失谐”“失行”“失制”均归属于“营卫失和”的范畴,“营卫失和”作为核心病机贯穿始终。本文从“心脾同调,营卫和合”视角,探析自Hp感染之始,至其诱导心房颤动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辨证论治,以期为心房颤动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基于《黄帝内经》(《内经》)理论,分析不安腿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认为本病与中医学肉苛、肉烁、足悗等病证有关;运用营卫运行节律分析,本病基本病机为营卫失和,气血不调;其病位在筋肉,故责之肝脾不调.不安腿综合征病因复杂,病情迁延难愈,符合《内经》"因加而发,合邪为患"的发病观,即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营卫气血失和与肝脾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7.
太阳病,根据仲景《伤寒论·太阳篇》记载,太阳病的提纲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的主要脉证有发热、恶寒、头痛、身痛、脉浮等。太,是开始的意思,根据太阳病证亦就意味着外感热病的初期阶段。太阳主人体之表而统营卫,具有抗御外邪侵袭的功能,故有“太阳为六经之樊篱”之说。太阳经脉行于背,背者胸中之府,胸中为肺之外郭,肺主皮毛,一旦外邪侵袭入人体,太阳则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8.
1指导思想妇人以血为本,气血贵乎充盈。血生之于脾,藏之于肝,统领于心,此3脏的功能协调,则气血旺盛,血海充盈,脏腑藏泻得宜,则经水按期而至,血尽复生。《素问·评热病论》:“月事不来者,胞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素问·腹中论》:“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不来。”由此可见,月经与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妇人之体,气机贵乎调达,因气调则血调,气郁则血瘀。《傅青主女科》:“妇人有经来断续,或前或后或不定期,人以为气血虚也,谁知是肝气郁结乎!”《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可见气机的调达对月…  相似文献   

9.
治疗闭经46例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闭经是妇女常见的病患之一。祖国医学古典医籍中,对此证早有论述,如《内经》中提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病名血枯……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后世对此也多有阐发,诸如《金匮要略》中谓:“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傅青主女科》中也谓:“女子七七而天癸绝,有年未至七七而经水先断者,人以为血枯经闭也,谁知是心肝脾之气郁乎”。历代医家不仅从  相似文献   

10.
回顾了历代诸家对《素问》“二阳之病发心脾”的论述,指出当从《太素》作“二阳之病发心痹”为是,“心脾”乃“心痹”之误。  相似文献   

11.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原治“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中医儿科专家江育仁教授认为具有调阴阳、和营卫、交通心肾、潜阳固表、镇摄阳气浮越之功效,常用于儿科临床。他认为,小儿时期,由于生理上“稚阴稚阳”,病理上“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故临床上常表现为“不在邪多,而在正虚”的征象,虽然各种病症的表现各有不同,但属阴阳不调、营卫失和之病机见证是一致的,均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中医文献没有此病名,对类似此病症状的记载大多散见于眩晕、头痛等篇中,如《素问.玉机真藏论》曰:“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明确指出春脉太过所致,眩晕、头痛、眼花、耳鸣、健忘等头部症状。《灵枢.口问篇》又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素问.至真要大论》强调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也即内风理论。《素问.玄机原病式》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风火,有“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  相似文献   

13.
《金匮》中涉及“……主之,……亦主之”句型者有五: (一) 胸痹病“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例①) (二) 胸痹,短气病“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例②)  相似文献   

14.
张洪斌教授论治血管性痴呆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性痴呆 ( VD)是以智能减退 ,不能独立处理日常工作 ,甚至不能抵御外来伤害为特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 ,好发于老年人 ,属于中医痴呆、呆病、健忘、癫狂等范畴。血管性痴呆多发于中风之后。古代医家对中风所导致的痴呆无专门论述 ,散见于各家著述中。如《临证指南医案》云 :“中风初起神呆、遗尿、老人厥中使然。”《杂病源流犀烛·中风》也有“中风后善忘”之论。关于病因病机 ,普遍认为血管性痴呆与中风病有共同体质因素 ,二者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现代医学研究认为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就是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中西医关于本病病因病理…  相似文献   

15.
桂枝汤调和营卫之实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枝汤广泛应用于内、妇、儿、皮肤等科的各种疾病 ,究其作用机理 ,根本在于调和营卫。本文试将桂枝汤调和营卫之实质探讨如下。1 营卫不和为桂枝汤证的基本病机生理状况下 ,营气和卫气 ,一清一浊 ,分行于脉之内外 ,阴阳相随 ,内外相贯 ,交合感应 ,和谐统一而各行其职 ,如此则阴平阳秘 ,病无由生。即张仲景在《平脉法》中所言 :“阴阳相抱 ,营卫俱行 ,刚柔相搏 ,名曰强也。”反之 ,人失于调养 ,无论外感内伤均可导致营卫失和。因于外感者 ,如《伤寒论》第 12条 :“太阳中风 ,阳浮而阴弱 ,阳浮者热自发 ,阴弱者汗自出……桂枝汤主之。”第 9…  相似文献   

16.
桂枝汤有调和营卫,解肌发汗,滋阴和阳的作用,《伤寒论》例为治太阳病中风证的主方,故传统上多作“汗法”解表剂进行解释,其实桂枝汤虽为解表之剂,但配伍芍药和阴之药,姜枣又能和里,与专于发汗之方不同,故本方除用于外感风寒之邪表证外,对病后、产后由于营卫不和,以致时而微寒,脉缓有汗等证,皆可酌情使用,临床上还广泛使用于脾  相似文献   

17.
桂枝汤及其加减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枝汤是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的一个主方。柯韵伯称它“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根据《伤寒论》及《金匮》两书所载以桂枝汤为基础加减变化后约有20余处。后世医家对本方的认识和应用极其广泛。认为本方“乃调和阴阳,彻上彻下,能内能外之方”,“桂枝汤最切实用,外感风寒初起用之,内伤气血不和亦用之。妊妇用之,产后亦用之”。故桂枝汤非仅治太阳经的病,其它杂病亦可用之。方中主药虽同,经化裁加减后所主治症候截然不同,由此可知桂枝汤并不是一方仅治一种病,而是一方能治多种病。大大超越了仲景所…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内经》中的“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营在脉中,卫在脉外”、“主明则不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肾不藏脏腑之精;“营在脉中,卫在脉外”不是指营行于脉中,卫行于脉外;而是对营卫二气生理特性的概括;心对其他脏腑的统帅和协调作用是通过情志反应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黄帝内经》“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对“女子不月”临床辨治的意义。[方法]以“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的论点出发,通过分析“二阳之病”和“发心脾”的各家注释以及其临证意义,阐述月经的正常生理过程和“女子不月”的病因病机,从而提出闭经、月经后期等疾病的辨证论治。[结果]《黄帝内经》认为病心脾可及阳明胃肠,而病阳明亦可影响心脾,阳明亏虚、津伤燥热、心气不通是胞脉闭阻、血海不充、经断不月等“女子不月”病证的主要病因病机;主张对闭经从阳明、从心论治,以通利心气为主,多遣增津益液、调气养血、养阴润燥、利气解郁之品,辅以思想开导,帮助患者纾解情绪。[结论]以“二阳之病发心脾”之论为基础,《黄帝内经》主张对“女子不月”的辨证当从阳明、从心论治出发,以调理脾胃为主,佐以通心气、和血脉、疏郁结,方能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20.
<正>1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机特点本病在中医学中无明确的独立病名,但其证候在惊悸、怔忡、喘证、痰饮、水肿、胸痹等范畴中均有提及,属本虚标实证,可涉及到心脾肝胆肾等诸多脏腑[1]。《灵枢.经脉》云:"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内经》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主身之血脉,心藏血脉之气也,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上论述均表明心是血液循环的枢纽,心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推动着血液在经脉中运行以营养濡润周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