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少阳病     
《伤寒论》少阳病的排次、病位、提纲、经证与腑证等,历代医家认识不一。笔者认为:少阳排次应在太阳、阳明之间;病位在半表半里,为邪干内外;提纲是“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并应有经证与腑证。  相似文献   

2.
谢旭善 《中医杂志》2007,48(11):977-978,998
小柴胡汤始见于《伤寒论》,为少阳病的主方,临床应用方证对应,疗效显著,故一直沿用至今。少阳病证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为主要脉症。本证因邪入少阳,位居半表半里,正邪分争,枢机不利而致。半表半里是指病位,即邪正相搏“结于胁下”。其外可兼见太阳表证,内可兼见阳明里证。正邪分争,各有偏性,是一个动态变化。故表现为往来寒热,邪结胸胁,影响肠胃,故有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枢机不利可见口苦、咽干、目眩;弦细脉是少阳病主脉,这些都是少阳病的主要表现。张仲景用小柴胡汤和解…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少阳病,原文第264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历代医家及近代中医书籍均认为不够全面,当与原文98条小柴胡汤证的“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结合起来。这样对少阳病的认识是比较完整的。本人认为这个看法,不但合理,而且具有指导临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小柴胡汤最早见于《伤寒论》,为少阳之主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疗效显著,因此,一直沿用至今。少阳病症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为主要脉证。本证因为邪人少阳经,位居于半表半里,正邪纷争,外与阳争为寒,内与阳争而为热,故寒热往来,是少阳病的特征性发热。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264条中指出:“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98条中指出:“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后人认为前条乃少阳病的提纲,后条乃少阳病的主证。  相似文献   

6.
韩千胜  王玉 《光明中医》2011,26(5):1035-1035
少阳为枢,主开合,它既是病邪由表及里,病情转变的一道门户,也是病变由重转轻出入的枢纽,也是调节情志的场所。 1少阳舒展外邪 六淫为病,若病邪向里传变,必然客于少阳。仲师主以"口苦、咽干、目眩"论之。若单纯的本经邪侵,其经证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为主,  相似文献   

7.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仲景为少阳伤寒而设的主方.<伤寒论>日:"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少阳为三阳之枢,一旦邪犯少阳,徘徊于半表半里之间,外与阳争而为寒,内与阴争而为热,故往来寒热;少阳经脉络肝属胆.故邪在少阳则经气不利,少阳相火郁而为热,循经上扰则口苦、咽干、目眩,从而胸胁苦满;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故见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小柴胡汤不但独效于伤寒的少阳经,只要深刻领会方义,略有加减,即可广泛的运用于临床各科.  相似文献   

8.
李家庚 《光明中医》1999,14(4):34-35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七味药组成。功能和解少阳,疏利三焦,调达升降,宣通内外,运行气血,攻补兼施。主治邪入少阳,枢机不利,正邪分争,胆火上炎之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及口苦、咽干、目眩...  相似文献   

9.
<正>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苓、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主治邪郁少阳半表半里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为其生证。其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本文就近年来的临床新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小柴胡汤医案,探讨"但见一证"的意义。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收集古今医案专著、临床经验专著及期刊杂志中的小柴胡汤治疗的医案,进行药名规范和主症规范后建立资料库,运用频数分析方法统计常见主症以及主症独见及二症并见情况。结果共纳入分析147则医案,其中口苦、不欲饮食、呕恶、往来寒热、咽干、目眩、胸胁苦满、心烦位列前八位;上述主症中"但见一证"即使用小柴胡汤者,只有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四症有医案记载。结论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七症具有诊断小柴胡汤证的指标意义,"但见一证"指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不欲饮食四者之一。  相似文献   

11.
小柴胡汤为《伤寒论》所载,笔者临床运用,疗效甚佳,现报道于下: 1.和解少阳:少阳为表里之间,邪犯少阳,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半表半里之间。《伤寒论》(南京中医学院编《伤寒论译悉》1980年版)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这是邪郁于半  相似文献   

12.
少阳之为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显然是临床上的一种症候群,习惯称之为半表半里证。就其病位而论,历代医家说法不一,约之有三。一、认为少阳居三阳、三阴之间。理由是伤寒六经分证起源于《内经》,《热论篇》有云:“伤寒一日,巨阳  相似文献   

13.
小柴胡汤出自汉.张仲景《伤寒论》,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甘草、大枣组成。功能和解少阳,主治伤寒少阳证,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或妇人伤寒、热入血室或疟疾、黄疸、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在临床中,辨证属小柴胡汤方证者在消化内科应用更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郗新中 《光明中医》2013,28(4):832-833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98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为少阳病的主方,属和解之剂。由柴胡、黄芩、人参、制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主治:少阳发热,口苦,咽干,目眩,耳聋,脉弦;太阳、阳明二经发热不退,寒热往来。少阳  相似文献   

15.
从升降理论谈"少阳为枢"及小柴胡汤证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伤寒论》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第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以上条文言及少阳病之提纲,强调了小柴胡汤的主证、兼证,并明确了小柴胡  相似文献   

16.
<正>小柴胡汤见于《伤寒论》,为少阳病的主方,具有和解少阳之功效,适用于邪在少阳胆经,证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舌苔薄白、脉弦者,以及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疟疾、黄疸等杂病见少阳证者,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笔者采用本方辨证施治因邪在少阳证引起的各种眼疾,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二、和法的具体运用和法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现将其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1.和解少阳:和解少阳法乃为邪在少阳半表半里之病证而设。伤寒少阳病的临床症状是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此时,邪不在表,汗法定非所宜,邪未入里,吐、下之法亦属禁忌,唯有和解一法才是对证,历代医家皆以小柴胡汤为其代表方剂。方中柴胡性味苦平,入肝胆二经,气质  相似文献   

18.
《新中医》1984,(5)
外邪侵犯少阳,胆气内郁,胆火上炎,枢机不运,经气不利,进而影响脾胃,出现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等证者,称为少阳病。其病机为胆气内郁,三焦失枢。少阳在三阳经中,以其所居之病位而言,是已离太阳之表,而未入阳明之里,因而既不属表  相似文献   

19.
小柴胡汤乃《伤寒论》主治少阳病之祖方,然其功用颇广,已远远超过少阳病范围,涉及太阳、阳明、厥阴、差后劳复诸篇和多种疾病.正如丹波元坚氏所述:“伤寒诸方,惟小柴胡汤为用最多,而诸病屡称述之”,实启后世灵活运用此方之法门,故大有探讨价值. 小柴胡汤主治少阳病是立法之常,凡“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98条),“口苦,咽干,目眩”(299条)者,皆可  相似文献   

20.
李文文  仲德华 《河南中医》2013,33(8):1199-1200
《伤寒论》中柴胡汤证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呕而发热四大主证为凭,但临床上疾病表现复杂多样,阳明病邪热伤津,少阴急下存阴等均可见口苦、咽干;寒热往来需与太阳病寒热休作如疟者鉴别;胸胁苦满需与结胸和痞证鉴别,惟有详查病因,方可避免误用小柴胡汤而致误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